巴比特专栏 | 陈波:数字人民币带来巨大想象空间_数字货币:加密货币

作者:陈波,中央财经大学数字财经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原刊于《环球时报》

日前,深圳市政府宣布在罗湖区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引起广泛关注。根据深圳官方公布的数据,共有191.38万名在深个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字货币红包的预约登记,5万人中签,整个测试在10月12日18时至10月18日24时之间完成。与此同时,3389家商户也完成了POS机的全面升级。

从2014年起,中国央行就开始了对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在2019年Facebook推出Libra白皮书和框架后,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计划DCEP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话题,不过,对于DCEP我们的态度一直比较低调。而此次试点可以说是DCEP在公众面前的一次相对高调的亮相,可以预见,未来数字人民币的落地将进入“加速跑”阶段。最近国务院颁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也再次明确支持开展数字人民币内部封闭试点测试,推动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应用和国际合作。

彭博社:互联网公司IAC或将孵化器重点转向加密货币:互联网公司IAC/InterActive首席执行官Joey Levin表示,在考虑将其孵化器平台Newco的关注重点大幅转向加密货币。Levin周二在线上举行的彭博交易峰会上表示:很多已存在几十或几百年的实践方式,只要放上区块链,就能实现更高效率。除自身孵化外,Levin也表示IAC会考虑潜在的加密货币收购对象,但整体市场目前估值过高,短期内恐怕难以买到心仪的公司。现在有大量资本在追逐各家公司。价格也反映了这一点。我认为目前很难找到能实现风险和价格平衡的收购对象。人们以为什么都能冲上月球,但并不是什么都能冲上月球。(彭博社)[2021/6/9 23:23:09]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测试预计会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通过小范围的测试完成基本的早期技术验证,第二步是开始在应用场景下进行较大规模的中期测试,第三步则是正式面向社会推广,甚至开始走向国际化。从本次测试的信息来看,DCEP已经完成内部的早期技术测试,开始进行更大规模的中期测试。本轮测试实际上采用了数字消费券的模式,在限定时间、限定区域和限定消费场景下进行随机投放。这种投放模型可能是未来中国数字货币的主要推广策略,通过抽签保证公平性,又通过限定条件确保DCEP能够真正应用于消费场景,在实体经济内流通。如果这一模型得到验证,对央行未来的货币政策可能会产生深远影响。

彭博社:以太坊上涨具有投机性:金色财经报道,在8月份的加密货币展望中,彭博社仍对以太坊不感兴趣,其认为以太坊的上涨具有“投机性”,而比特币的上涨是基于坚实的基础。彭博社解释称,以太坊已经突破了去年的高点,并在2020年跃升为表现最出色的主要加密资产之一,但他们认为以太坊的反弹更具有投机性,相比之下,有利需求和供应条件则支撑了比特币。[2020/8/6]

客观上来讲,中国数字货币的发行有着得天独厚的领先优势。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3.19亿人,占全球网民总规模的32.17%;网络支付交易额达249.88万亿元,移动支付普及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用户已经习惯互联网支付,数字货币的推广成本很低,未来有可能推动高达数十万亿规模的数字经济产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字货币是未来全球数字经济皇冠上的明珠,若与5G技术、北斗系统相互打通,将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彭博社:区块链可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据彭博社消息,目前雀巢,多乐食品,联合利华和泰森食品正与他们最大的客户沃尔玛合作。 美国连锁超市Kroger也和和京东也加入了由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构建的同一区块链平台。而家乐福则自行开发了自己的系统。沃尔玛食品安全与健康副总裁Frank Yiannas表示:“毫无疑问,区块链将为食品的可追溯性做好准备,就像互联网在沟通方面的作用一样。”[2018/4/9]

目前,央行数字货币是各国发展的一个重点,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80%的中央银行已进入数字货币研发,其中过半已进入研究实验与试行阶段。10月9日,日本央行发布央行数字货币报告,明确未来数字货币的规划、设定及实施路线;国际清算银行与7国中央银行日前也联合发表《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基本准则与核心特征》报告,以促进数字货币发展与推进跨国支付。不过,虽然这些国家也在讨论央行数字货币计划,但由于立法限制、数据安全等问题进展速度较慢,大多还停留在讨论阶段。当前,中国在这场所谓的“数字货币竞赛”中走在了前端。

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问题,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超前发展让一些西方政客产生焦虑和恐慌,甚至出现一些阴谋论。西方社会一些人关于中国数字货币计划的恐慌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担心人民币通过数字货币进行国际化,对美元体系产生冲击;二是担心数字货币走向全球,使得中国政府或企业掌握国外的用户数据。一些所谓的担忧和阴谋论说法并没有什么依据,主要还是他们的恐慌心理所致。但它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却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的数字货币应当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示于全球的公众面前?无论技术如何演进,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信用,而信用的背后则是公众信任和社会形象。一旦技术被恶意打上“不良”标签,那么就会失去信用基础。正如华为先进的5G技术被西方家贴上“国家安全”的标签一样,如果DCEP也被打上国家安全、数据安全的阴谋论标签,则会推高未来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成本。而且,可以想见,一些西方反华政客会大力妖魔化中国数字货币计划。

因此,这也提醒我们,在推行DCEP的时候,必须谨慎地塑造和维护DCEP良好的公众形象,甚至将其作为重要价值观之一。如果数字货币未来要走向国际社会,那么在其早期的方案设计中不应当是一个冷冰冰的技术解决方案,而应是一个在全球化视角下设计的“文化产品”。这才是数字货币的信用根源。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15ms0-7:43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