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O姚欣:数据在边缘大量产生,架构正在走向边缘计算_数字货币:区块链币币交易

12月5日,“相信未来--2020世界区块链大会·武汉”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大会由巴比特主办,并得到了武汉市政府、江汉区政府、武汉市经信局、中国信通院等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

在下午的“助力数字经济,共谱数据安全——区块链大数据论坛”上,PPIO联合创始人姚欣带来题为《从大数据到边缘计算浅谈分布式存储落地》的演讲。他表示,今天我们要走向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我们要走向一个分布式的时代,为什么呢?是因为数据在边缘大量的产生,我们也需要把我们的计算和存储放在边缘,这样才能适应数据处理越来越高速,越来越低延迟的需求。因此我们的架构在走向边缘化和边缘计算,这就为什么说从大数据为什么必然会导致一个边缘计算时代的到来。存储、计算、传输三位一体,一切的分布式存储项目都是伪项目。

声音 | 周小川:中国推行数字货币强调支付与零售用途: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认为,中国会继续坚持过往路径,强调数字货币的支付和零售用途。大国在货币层面选择技术方向时非常谨慎,如果走错方向,可能产生信任危机。中国会继续坚持过往路径,强调数字货币的支付功能,以及保持对零售系统的有利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再逐渐考虑扩大数字货币的用途。[2019/11/27]

以下为姚欣演讲全文:

今天我们论坛的主题讲的是数据,我们似乎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但这个时代到底有多大,对我们来说是什么样的机会和风口,今天将带来我的答案。

大数据有多大?从2020年到2025年,整个全球的数据,包括所有云上数据、企业数据、家庭数据、物联网数据,到2025年达到175ZB,175ZB如果存下来,蓝光DVD可以绕地球222圈;如果这个数据存在云盘上,以最好的5G的宽带千兆速率下载,大概需要180亿年才能下下来,而宇宙大爆炸到现在才200多亿年。这是目前的数据量,而且这个数据依然在以3倍、5倍、10倍的速度增长,未来会迎来宇宙量级数据时代。

声音 | 周小川:分布式账本技术将为金融业带来机遇 金融监管须跟上全球经济金融创新步伐:今日上午,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6届全球年会(F20峰会)开幕仪式在广州举行。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希望金融监管必须要跟上全球经济和金融创新的步伐。现在全球正在经历一场技术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机遇时期,它可以重建全球的金融基础设施和连通性。金融科技也将为全球金融业带来很多机遇,如互联网支付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等,需要专家们更深入地讨论这些新的发展趋势。(财联社)[2019/11/23]

第二点,数据需要经历产生、处理、最后销毁的生命周期。我们的活动、衣食住行、游乐娱玩、消费,所有一切的行为都在产生数据,从网络的架构角度来说,绝大多数数据产生在边缘侧,而存储到云上即中心侧。这带来一系列的挑战,过去智能手机存储空间是16G,而现在苹果手机存储最大可以到1TB。此外还有网盘存储、未来的AR、VR、人脸隐私数据、还有一系列新的物联网、大数据、车联网,自动驾驶长久性每天一辆汽车要产生10TB以上的数据。我们正面临着数据的爆发,而且是从边缘侧的爆发。

声音 | 周小川: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需考虑金融稳定:11月18日消息,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在第九届财新峰会上指出,当前全球跨境支付方面的确有很多不便之处,但是如果结合数字货币技术,跨境支付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国内宏观政策调控,需要引起重视。而从金融稳定的角度,今年新兴市场汇率贬值、资本外流的问题较为显著,这一问题也需要纳入考虑。相比于私营部门发行数字货币,央行会更加关注币值稳定问题,那么在数字货币和跨境支付的结合中,是否需要一种“稳定币”呢?周小川表示:“可能也需要有一个基准来盯住,这个盯住的东西不管比例怎么样,会在某种程度上很像SD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它是一种混合的货币。单独盯住单一一种货币,或者盯住黄金,都有缺陷。”[2018/11/18]

数据在爆发过程中会带来什么影响和效益?相对论、万有引力定律给我们的启发是,大质量的物体让它周边的所有物体围绕它运动。数据研究机构、企业大家提出数据引力的概念,数据其实是所有IT基础设施里面最重的一块,所有的应用服务围绕着数据去运作、发行、服务。数据有两个关键的特性,一是数据处理的速度,也叫吞吐速度,另一个是数据处理的时间或者传输的时间,叫做延迟。我们希望数据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带宽越来越高,传输时间越来越短。这次5G的普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是超低延时的网络,即可实现一毫秒的传输,现在是十毫秒到百毫秒,还要再降低100倍。计算和传输要跟着数据量的增长一起提升。

央行行长周小川:虚拟资产交易这个方向需要更加慎重: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有一些技术应用没有专注于数字货币在零售支付方面的应用,而跑到虚拟资产交易方面。虚拟资产交易这个方向需要更加慎重,不太符合我们金融产品要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不必太着急,要防止变成过度投机产品。”[2018/3/9]

第三张图,IBM被PC革了命,我们进入到了一个完全离散化的PC机的时代,后来出现了云计算,所有人都连到云上跟全球人民一起联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天要走向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分布式的时代。因为数据在边缘大量的产生,我们也需要把计算和存储放在边缘,这样才能适应数据处理越来越高速、越来越低延迟的需求。架构在走向边缘化和边缘计算,大数据必然会导致边缘计算时代的到来。

今天我们还处于云时代的中后期,但是云正在形成下一代架构。传统的云架构通过一些传输管道,比如家庭宽带、企业宽带、4G、5G传输。而未来的云会往下沉、会无孔不入,到达个人身边,有人称之为雾计算。雾计算时代的到来,会将算力、传输和存储下移。今天的边缘计算时代,我们要把更多云的算力、数据中心、机房、IT设施放在离用户最近的地方,这其实也是有利于下沉市场的,跟国家要推动的新基建方向是一致的。

如今困扰我们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商业落地问题。欣喜的是,近年的技术论坛开始走向商业。本人是P2P的信徒,当看到中本聪的论文,我认为这是P2P跟金融最好的结合,但过去人们对P2P及区块链有误解。如今,国家的新基建国策给了技术一个正名,我觉得所有从业人员也需要去考虑如何真正地落地,以什么样的路径来落地。

我的三点思考:一切的分布式存储项目都是伪项目;第二,所有的应用和所有的区块链项目如果不谈商业场景,不谈落地都是伪项目;第三,存活下来。

前两年,我们看到很多P2P和区块链的项目,决定要采用这个方式创业,也做了技术架构、开发,后来发现商业落地才是真正的制约因素。在做了一番思考之后,我们逐渐逐渐选择了商业路径。我们的落地实践看似简单却又实现了“用户每一天都能用到”。我们把边缘侧和端侧的大量的机房和设备云化、合并化,用服务器之间的P2P技术加上区块链的方式来记账,整合之后做零散的云服务,提供给互联网企业解决他们的成本、效率、速度、性能的问题。

举一个与武汉有关的应用例子,今年封城时各家视频网站流量激增了3、4倍,服务器需要扩容,但那时候实施受到限制。我们尝试做一个小MVP,通过微信群联系了网吧,与店主沟通装一套我们的系统,把网吧的电脑变成服务器,给云计算企业提供云服务,替代其商业机房。最后区域性地解决了部分需求,帮武汉人民撑过了2月份最难熬时期的娱乐问题。从音视频进行切入,未来还会做到智能物联网、边缘大数据等场景。疫情的特殊情况验证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把很多闲散的碎片化资源整合起来。

客观而言,我们的实践,技术是分布化的而商业逻辑是中心化的。一个创业公司在2020年这样的特殊年份活下来,而我的心还是在向分布式世界去前进,不断探索新商业模式、新应用。可能要经过十年的时间才能看到下一代的计算和下一代的场景到来。下一代场景到来之前先找一个既有的落地市场,不要在意模式、理念和技术是不是最先进,活着才是硬道理,谢谢大家!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0ms0-7:70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