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李启威创造莱特币的时间是在2011年的10月13号。从那时候到今天,莱特币已经大概有10年的时间了,可以说是非常的古老。
这些年在同一时期甚至比莱特币诞生更晚诞生了很多知名币种,现在它们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烟海里了。
但是莱特币一直活到了今天,“比特币金莱特币银”的说法也是深入人心。我们今天看市值,莱特还是全球第六。
在这一轮牛市以来它的表现也非常出色,但是很多人都对莱特币有很多的困惑:它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能够活下来,现在谁还在挖莱特币?包括今天我们说DeFi非常疯狂,莱特币的想象力又会在哪里呢?
12月18日,链节点直播间举行《LTCToDeFi,Let’sMOV!》系列活动,在《十年莱特,看矿业十年》巅峰对话中,F2pool创始人神鱼、BTC.comCEO庄重两位“币圈活化石”回顾了与莱特币的有关故事,分享了莱特币在这波DeFi热潮中的被冷落的原因,同时一起展望了区块链行业的星辰大海。
以下是直播内容:
怎么与莱特币结缘的?
神鱼:
其实莱特币在刚出来的时候,我就参与了挖矿。
早期的矿工在比特币第一次减半的时候其实有非常多的显卡矿机。因为它的内存还有一些性能的不足,不能挖比特币之后就只能选择挖莱特币。所以当时中国有非常多的早期的矿工的参与者是挖了非常多的莱特币的。
ETHGlobal黑客松入围项目Opclave支持使用Apple Face ID与Touch ID发起交易:3月27日消息,伊斯坦布尔大学?Tü Blockchain俱乐部团队开发的Opclave入围ETH Global Scaling 2023黑客松,这是对ERC-4337兼容智能合约账户的OP Stack改进,该智能合约钱包使用与 Apple Enclave 抽象的签名,允许用户创建并使用 Apple Face-ID 与 Touch-ID 的非托管钱包,而无需助记词。其核心理念是将 Apple 设备、iPhone、Macbook 变成硬件钱包,从可信执行环境 Apple Secure Enclave 中发起交易,确保安全。同时,Opclave 还具有社交恢复、批量处理、支持 ERC20 Token 支付、每日支出限额等功能。此后,团队还将开发 2FA、电子邮件登陆等其他账户抽象功能,并支持 Starknet、zkSync、Fuel 等其他链。[2023/3/27 13:28:37]
当时刚好有第一波的山寨币的浪潮,莱特币也是其中比较早期的几个著名的项目,我们就挖了很多莱特币。当时我印象最深的是莱特币长期是在一块钱以下。在13年的时候莱特币第一次突破一块钱的时候整个论坛都沸腾了。
庄重:
我当时就是纯粹一个技术爱好者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当时主要精力是在微博、知乎和人吵架。当时很多人说莱特是人的,莱特是个垃圾。
在那个时候,特别是BTC刚出来以后,各种各样的山寨币特别多,而且大部分币就是简单的改参数。莱特是做的最早的,它在整个时间点以及它的口号上确实做的不错。比如“比特金、莱特银”这样的概念,它当时上了Coinbase,其实这些都对它保持长期运行是很有帮助的。
声音 | 风险投资家未来十年预测:各国政府将推出数字货币,中国会先行:据Dailyhodl消息,风险投资家Fred Wilson日前制定了未来十年的全面预测清单。包括政府将推出数字货币,定义性去中心化的消费者应用程序将在本世纪下半年出现等。Wilson称,“各国将创建和推广其法定货币的加密版本,中国率先采取行动,从中受益最大。美国将受到监管限制的束缚,并且行动缓慢。”[2020/1/7]
莱特可能一直就比较低调,甚至都有人问开发者,为什么你们好像没什么动静。
后面随着比特币扩容,莱特币社区卷进这个话题,陆陆续续又有一些BTC的特性被一些开发者尝试移植到莱特上。比如说之前的secret,后面的闪电网络,以及最近大家看到的MimbleWimble。其实MimbleWimble的实现方式之前在BTC上讨论过很久,但是大家因为有一些争议,最终没有去实施。当时叫所谓的Extensionblock这样的方案。所以它又多了一个概念:BTC的试验田。
什么原因能够让莱特币能够真的活到今天?
神鱼:
我觉得莱特币在每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卡的位置都比较好。
在第一波的山寨币的浪潮中,有非常多的山寨币出现,其实活下来的币并不多。
在13年的那一波里面有很多的币种都采用了跟比特币相同的POW挖矿算法。但是因为网络效应的存在,导致这些币种因为共识层面的被攻击,导致信用破产。
所以莱特币用了全新的共识算法,并且它在这个共识算法中地位是最大的。它其实出现过一次危机,狗币的全网算力和莱特币的算力其实有一段时间是不相上下的,但是最后狗币改了共识算法,变成了莱特币的联合挖矿的一条公链。所以在共识层面,莱特拥有了绝对的优势。
声音 | 交易员:比特币未来十年回报率仍有可能超1000%:BNN Bloomberg主持人Jon Erlichman列举过去十年各大公司的股票回报率,最高超4000%。对此,资深交易员Josh Rager评论称尽管股票回报率如此惊人,但即使以目前的价格(7000美元)来计算,比特币也有可能获得类似的回报率。不仅是在未来十年可能获得超1000%的回报率。在未来几年,我们甚至可能会看到BTC价格达到7.5万到10万美元以上。注:BNN Bloomberg主持人Jon Erlichman列举过去十年各大公司的股票回报率分别是——Netflix:+4177%;亚马逊:+1787%;万事达:+1126%;苹果:+966%;VISA:+824%;星巴克:+800%;Salesforce:+792%;Adobe:+790%;耐克:+587%;微软:+556%;Costco:+542%;迪斯尼:+423%;谷歌:+335%;麦当劳:+325%。[2019/12/24]
第二,在2017年以太坊爆发之前,大部分的主流交易所支持莱特币,所以莱特币是当时市场上的非常重要的交易手段。大家知道它的特性,就是区块确认时间相对比较快,然后它的交易也没有比特币那么拥堵。所以在某些条件下,大家通过莱特币来做资产的转移和套利。
第三点,随着2017年ICO的爆发,虽然它的技术上面没有特别大的创新和迭代,但是在比特币的这些重大更新上其实跑到前面,成为了比特币实际意义上的实验田。
所以在交易层面、流动性层面以及创新方面,其实它得到了天然优势,在每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和关键的位置上都没有掉链子。
声音 | 摩洛哥央行行长:区块链是这十年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举行的非洲区块链峰会(Africa Blockchain Summit)上,摩洛哥央行行长Abdellatif Jouahri指出,金融科技正在重新定义银行服务。Jouahri还表示:“区块链是这十年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Morocco World News)[2019/11/22]
现在莱特币挖矿收益情况怎么样?
庄重:
像比特大陆的LS3矿机现在都是盈利的状态,之前受莱特减半的影响,有一些矿机已经关机了。但是现在随着降功耗或者行情起色,收益已经足够支撑矿机运行。
新的莱特矿机是否会出现,其实还是有疑问的,因为它需要有一个更长时间的行情去支撑。
神鱼:
在ASIC市场上,莱特币的市值或者说它年产出的经济规模其实不足以支撑矿机的快速迭代。
我们知道,整个矿业在矿机芯片的投产上是要测量投入产出比的,并且很多可能矿业的芯片不会像传统芯片一样有早期的试错阶段,而是直接会ALL-in进去,这导致芯片的成本会比较高。
另外,莱特币目前的矿机整体市场占有率和它的规模已经对全网算力影响已经比较小了。
所以在莱特币价格在相对低位的时候,很多的矿机厂商在进行芯片投产决策的时候,往往不会选择去生产莱特币矿机,导致莱特币矿机的生命周期异常的长。
并且莱特币矿机在币价低的时候,它极具性价比,可能就两三百块钱一台。所以有很多的大的矿工就会囤积非常多的莱特币的矿机作为期权来对冲,一旦价格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莱特币的矿机可以立马开机获取到非常高的超额收益,所以导致新矿机也不太好卖。
声音 | 冯仑:区块链等技术可能深刻影响未来十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7月11日消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御风集团董事长、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表示,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生物生命科学等等,这些东西似乎和房地产关系不大,但就业界来看,这些可能深刻影响未来十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通过数字货币,变成法币,进行这样的交换。这些技术都是在房地产领域、空间领域,交易形式改变以后带来的新机会(36kr)。[2019/7/11]
怎么看流动性挖矿?
神鱼:
第一点,让这些资产产生了公允的利率。流动性挖矿让原生区块链资产有了生息的能力。DeFi不是靠货币的增发,而是靠真正实在的借贷以及一些金融场景产生了真实的利率。
第二,它让一些借贷、交易、金融衍生品、基金、保险等一系列的这种金融协议在智能合约上飞速成长。DeFi从2017年开始有一些探索和成长,但是用户的认知成本是极高的,今年流动性挖矿强大的经济激励和刺激,很多用户开始真正的使用区块链。
所以我觉得流动性挖矿本质是一个经济激励手段,让区块链的这些应用和底层的这种协议更容易去落地了,让更多的用户真正去参与到了区块链上原生的交易和原生的使用。
整个行业相对2017年的ICO是一次非常巨大的飞跃。可能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们能看到这些底层DeFi的协议层能够取得快速的发展,可能都受惠于这一次的流动性挖矿带来的将近100万的种子用户和100亿美金的初始资金。
流动性挖矿是否具有持续性?
神鱼:
流动性挖矿其实是解决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它的种子用户和核心用户的问题。其实我们使用区块链有高昂的成本,还有一些安全的成本和一些心理的门槛。它让这些用户突破了早期的这些障碍真正的使用起来。
如果这款产品它是真正解决用户刚需,然后在经济模型设计的相对合理,动性挖矿是会让它快速崛起的。
相反,我们也看到了非常多的项目为了挖矿而挖矿,没有很好的经济学的设计的山寨和fork的项目,最后在用户撤走之后就会一地鸡毛,因为它的底层没有具体的商业模式支撑。
所以流动性挖矿这个事情本质上是让一个项目能够快速建立正反馈通路的一个经济激励。但是我们也需要考虑到,一旦这些经济激励停止之后,是否像Fcoin这样的故事,产生一个强大的负反馈通路。在这负反馈通路里面,整个项目能否扛住?然后它的产品的商业模型能否经得起考验。
我们认为,这一波的流动性挖矿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刚需性有:第一层的数字央行算法算法稳定币,第二层的借贷市场利率市场,第三层的汇率市场。所以我觉得这一轮相对于之前的纯泡沫好了不少,并且很多的项目对外就是能落地的,具备原生的商业模型和经济价值。
庄重:
作为数字货币持有者,今年肯定还是要参与流动性挖矿的。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这些热门项目已经有很多出现了竞品或者抄袭。但是流动性挖矿项的激励机制一旦设计的有问题,通常这些项目消失的会非常快。
另外,像UniSwap、Aave这样的项目,其实是非常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资金池的深度的。通过流动性挖矿能够让他们迅速跨过前期比较难的阶段。一旦过了这个阶段,他们甚至会表现出比中心化产品更好的服务体验。比如UniSwap上的交易滑点非常小,Aave上借贷的利率可以做到非常低。
这波流动性挖矿,头部的优质项目在DeFi领域出现了几只长期稳定的蓝筹股,他们也都会成为接下来各个DeFi项目的基础设施。他们现在除了自己在以太坊上本身的影响力以外,也在吸引其他公链的资产到了以太坊链或者其他的layer2链上。
BTC、BCH、LTC这些链上几乎没有出现DeFi的应用,基于UTXO的这些模型不适合做DeFi?
庄重:
无论是BCH还是莱特,在目前的技术方向很难在上面去开发智能合约相关的东西的。这些链上的资产会被用户转移到ETH上,投到DeFi里面。一旦这样的通路比较顺畅的话,其实这些资产可能会被迅速的吸走了。BCH或者莱特可能变成了一个比较基础的结算层。
ETH上的DeFi最强大的点是在于多个项目之间是可以互相耦合,也可以组合出非常复杂的应用出来。这点其实在于BCH或者莱特上是非常难做到。而且即使通过一些扩展方案去实现,同样也会面临着怎样把这些资产从ETH体系中吸引过来这样一个很大的问题。
神鱼:
这些链不具备完整的图灵完备的功能,所以他们很难去跑这些智能合约,在二层网络上针对性的做一些适配和调整是能跑的。目前条件下,这些以比特币为首BCH、莱特币这样的公链它们更多的是价值存储和清结算的角色。
在这一波DeFi里,通过中心化或者去中心化跨链的这些组织来让这些资产映射到了以太坊上去了。以比特币为例,大概锁仓了15万个比特币的规模,占比特币的流通量不小的规模了,说明这些链上或者这些持币用户其实是有类似需求的。
随着以太坊的二层网络的发展,包括一些跨链技术的发展,然后和比特币莱特币二层网络的发展,可能我们能够看到在二层网络上更高性能的、更广泛的DeFi组合应用的出现。
所以并不是说这些链完全没有机会,二层网络可能是他们去探索的DeFi的一个突破口。
行业走到今天,我们的星辰大海在哪里?
神鱼:
2017年只是少量的嗅觉敏锐的机构或者说专业的交易团队进来了。站在今天来看,因为有了灰度这样的存在和过去数年的合规化的进程。目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广大的机构用户开始进入到了区块链的,并且他们也看懂了区块链里面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故事。
所以首先一方面,有很多的这样的机构用户通过了灰度、PayPal等一系列的这样面向机构和散户友好的平台,合规化的去持有一部分数字资产。
另一方面,很多的传统的互联网企业甚至是传统的制造业的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区块链与他们相关产业结合的可能性。
这两个趋势基本上确定了未来数年时间内整个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数年,整个区块链行业会有大量的企业开始使用区块链技术,让这些技术在不同的行业里落地。同时有大量的金融机构来持有这些数字资产。
另外就是整个加密货币的合规化进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也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也会在一些国家开始取得进展和落地。
所以我觉得在这样的一个大的环境,大部分人群对区块链开始建立了正确的认知的前提之下,这个市场可能会区别于前几次的这种快速的短暂的牛市这样的行情。
庄重:
我觉得作为想在区块链行业里面做一些深度投入的人来说,至少要参与挖矿业务。
第一,参与挖矿没有过去那么复杂。
另外,挖矿一直以来也是一个很好的在区块链领域投资的手段。另外,每次遇到牛市,我们大家都会信心满满,总结出各种各样利好信息或者信号。矿工一定要在价格好的时候注意风险,保证自己的资金健康。比如现在的行情,大家都在看涨,你可以适当下一点看空的期权。否则一旦遇到行情剧烈的波动,就有可能在一个很低的价位被迫卖币。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