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性原理的角度重新理解DeFi_DEF:区块链游戏币最高涨多少

近日,由链捕手主办的捕手学堂第十七期邀请了优证链通联合创始人/CTO王玮就《2020年度总结—DeFi专场》进行了主题分享。

在捕手学堂社群中,王玮从第一性原理的角度重新剖析了2020年DeFi市场的发展逻辑,详细分享了今年市场爆发的根本原因、行业趋势判断等诸多干货,并回答了为什么国内很少出现优质DeFi应用等问题,现整理全文如下,希望能对读者们有所启发。

整理|Henry

一、复盘与思考

链捕手:过去一年,DeFi生态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围绕着DeFi的交流讨论也非常多,在你看来大家对DeFi的理解中最大的误区是什么?如何从第一性原理的角度来理解DeFi?

王玮:我觉得第一性原理这个角度非常好,如果不从第一性的角度看问题,很容易产生一些误区,比如DeFi有两类典型的极端看法,都属于这种误区。

一是DeFi有没有真实价值的问题,有人认为这一波的火爆完全是流动性挖矿催生的,等这个热度过去了,DeFi也就过去了。这完全无视了过去两年Uniswap、Compound这种主流项目,在并未开启流动性挖矿的时候TVL已经达到十亿美元级别,交易量已经超过百亿美元的事实。

反过来也有人认为DeFi什么都能做,例如前一段有借贷平台提出要做「信用贷」,就是没有抵押物或者可借金额高于抵押物价值的借款。Compound总法律顾问曾经就这个问题发表过观点,我也在最近的文章中阐述过:信用贷本质上是以考察现实世界中人的还款能力为基础的金融活动,其实不太适合于DeFi。

有没有价值、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些核心问题只有通过第一性原理的角度来思考,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我的观点是,整个金融体系可以分为「信用性」的部分和「计算性」的部分,信用性的部分负责信用的扩张与缩减,计算性的部分负责资源的流转与分配。

电脑显卡成交量连涨五个月 闲鱼将设“冷静期”:今日的闲鱼指数显示,近期显卡成交均价上涨了近106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近一倍。同时,闲鱼上显卡的成交量已经连涨五个月,三月更呈飙升走势。对此,闲鱼将设“冷静期”降温,呼吁用户理性购买。据悉,随着ETH价格走高,挖矿收益也水涨船高。据bitinfocharts数据,2月23日,以太坊挖矿收益达到峰值,1 MHash的一日挖矿收益高达0.174美元。此前,中国香港海关还破获显卡走私案,查获近300张显卡。(36氪)[2021/4/9 20:01:37]

DeFi的第一性原理,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用DeFi」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金融体系中计算性的部分有更好的实现方式——区块链+智能合约,也是价值网络及其交换规则。我相信未来整个金融世界中计算性的部分,都可以并应该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来实现,这会使得整个社会的金融体系更加透明化、高效化,既利于普惠大众,又便于有效监管,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型。这就是我对DeFi第一性原理的思考。

这里涉及到金融体系的一些深入思考,从DeFi的发展历史看,就体现了上面说的这些差异:最早成熟的DEX,也就是交易平台,因为是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其中不涉及交易者的信用问题。一方有资产、一方有资金,价格合适就可以成交,所以基本是个计算性的过程,直接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其次是现在主流的DeFi借贷平台,只要有超额抵押品的存在,同样不涉及还款信用问题,整个流程完全可以用智能合约实现,无需人工参与。

而前面提到的「信用贷」,由于涉及信用评价,所以肯定不能完全依赖DeFi平台来做。但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分析,将其中计算性的部分拆解出来,跟信用体系结合,就有可能是个好思路。从保险、衍生品等等领域来看,我个人感觉最新的DeFi项目也都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当人们通过研究、分析有效地剥离某一个金融场景中「信用部分」与「计算部分」的时候,这些领域的DeFi平台就会大量涌现,这就是典型的创新过程。

因芯片供应紧张、挖矿市场需求增加,显卡价格出现大幅上涨:随着全球疫情爆发,目前市场上显卡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此前因为疫情蔓延,导致全球企业在工作方式上不得不进行调整,居家人数激增引发各类游戏产品脱销,显卡需求增加。此外,芯片供应紧张、挖矿市场需求提升也直接影响了显卡价格。一些矿币进行了抗Asic 升级(例如乌鸦币),因此不少矿工开始囤积显卡进行挖矿。另外据了解,新一代RTX 30系列显卡此前宣布将在8月份发布,但只是Founders Edition公版卡,而且数量有限,非公版则要等到9月份才会问世。但目前其真正可以量产的时间还无法确定。

有国外媒体称,英伟达在此前内部已经通知了所有AIC品牌的显卡厂商,将从七月开始逐步涨价显卡售价,包括RTX和GTX的显卡。(BlockBeats)[2020/7/26]

链捕手:不少人会将今年DeFi的爆发归因为流动性挖矿,你认为今年DeFi生态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应该从哪些角度看待各个项目流动性挖矿机制与经济模型的合理性?

王玮:我觉得今年的DeFi大爆发,最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一些主流DeFi平台的成熟性、可用性,还有多个DeFi平台之间可组合性的「乐高积木」模式。流动性挖矿确实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催化剂。

比如Uniswap,今年火起来主要是v2版本的上线,因为它引入了自定义交易对,很快提高了市场的活跃度。其实Uniswap在v1时期也是差不多几亿美元的TVL,V2让他稳定到了10亿美元量级。

Uniswap推出UNI挖矿之后,TVL最高峰达到33亿美元,结束后又回到了15亿美元这个量级。从这个脉络可以看出来,流动性挖矿确实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也没改变一个平台产品的基本面和数量级。Compound等其它平台基本上也是这个规律。

各大项目挖矿机制各有千秋,我在这方面也不是专家,也不好太多评论。但我始终认为,流动性挖矿机制是一个平台启动阶段或者某个向上突破阶段的重要手段,而非平台发展和成功的核心因素。

现场 | 币印矿池朱砝:显卡挖矿不会让一个币种更去中心化:金色财经现场报道,2月25日,Beam CEO Alexander Zaidelson于北京举办首场亚洲见面会,与众多大咖面对面共同探讨Beam及MimbleWimble生态。此次生态交流会由Beam、Altonomy、ChainUP、Node Capital共同举办。金色财经为活动战略媒体。币印矿池联合创始人、运营总监,新时代矿业峰会发起人朱砝在活动上表示,ASIC矿机有其正当性,显卡挖矿不会让一个币种更去中心化。但在早期挖矿中抵制ASIC矿机,可能会避免数字货币分配长期倒向矿机厂商,对社区发展更好。[2019/2/25]

链捕手:今年的这波DeFi大家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好的项目都在国外,所以我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内很少出现优质DeFi应用?

王玮:其实国内的好项目也不少,也有很多好的DeFi开发者和团队。但是毕竟DeFi这一波是从国外发起,国内是跟随者/追赶者的角色,从这个角度讲,落后于国外也是客观事实。DeFi毕竟是属于区块链的,所以天然是开放的、全球化的,国别界限没有中心化的系统那么强。现在国内人做的一些DeFi项目,也很受国外社区欢迎,国外一些DeFi项目,团队中也有很多中国人。

我觉得这个问题大家可能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比如技术水平、社会环境、监管条件等等,我最想谈的主要是极客精神的层面。过去十几年来,国内的创新主要是投资催生的,与整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关系很大。而国外的创新,一直有一个极客精神的主线,与投资驱动是并行的,甚至大部分时间是主导地位。

在互联网领域,目前似乎国内更成功,互联网创新普遍走向与生活更广泛的结合,比如最近很热闹的巨头卖菜。这个层次上,投资驱动明显具有优势。但投资驱动并非对所有创新都是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很多非常早期的项目,其实创意和实现都不需要大量资金,更多还是靠创新的想法甚至是情怀,这在DeFi这种纯数字化的领域尤为突出。

动态 | 报告显示:加密货币行情萎靡导致独立显卡市场暴跌:据快科技2018消息,Jon Peddie Research发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独立显卡市场统计报告。第二季度开始,随着加密货币行情萎靡、监管收紧,独立显卡市场也受到冲击,出货量很快跌至大约1100万块,环比跌幅高达28%,远低于往年平均的9.8%。[2018/9/8]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JK罗琳领着失业救济在咖啡馆里写出哈利波特,你给她再多钱,估计也写不出来。所以早期的区块链和现在的DeFi,背后都有赛博朋克的影子,强调「Hightech,lowlife」,关注的不是赚大钱,而是更加自由、公平的环境。这一点,以财务回报为目的的投资人,可能也不太容易进行支持。

从深层次讲,这也是我们国内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Hightech,lowlife」这种口号,不太可能出现在一个真的因为没钱而生活在lowlife的人口中,不然说不定好多人还要嘲笑他阿Q精神。

我想说的是,我们大部分年轻人为生活而奔波的压力,确实对创新动力是有损害的。在这种大环境下,希望得到更多投资者的支持,也是自然的。

链捕手:今年DeFi行业出现了很多的「创新」,例如近期的算法稳定币就引起许多关注与争议,你如何看待算法稳定币的价值?如何区分真正的产品创新与炒作噱头?

王玮:借这个例子我想运用将金融体系划分为「信用」与「算法」的模型,进行一些分析。简单地说,算法稳定币就是将「稳定」这个概念纳入算法范围。稳定币的「稳定」来源是什么?简单来说,稳定是我们的一种主观感觉,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货币是一切其他商品的计价单位。比如生活在日本,日元就是「稳定币」,但实际上日元兑美元波动可能相当大。

我所知道的算法稳定币就有很多种,设计逻辑不尽相同,有些设计精巧,还不能一概而论。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世界各国的股票交易所都有「拆股」和「合股」的能力,假定一只股票,每次价格涨到某个程度,就做拆股,变成跟涨价之前一个价格;每次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就合股,变成跟下跌前一个价格。

这样一来,这只股票的「名义价格」可以一直保持不变,但如果这是个好公司,每年分红很多,大家都来买,那么三年后表面上股票价格没变,但是投资的人实际上还是赚了很多。反过来如果是个烂公司,股价不断下跌,最后结论还是亏损。可见通过某种算法保持面值名义价格恒定,并不会让这种资产成为「稳定币」。这种类型的算法稳定币,实际上是利用人的希望赚钱又担心赔钱的心理,形成的一种博弈结构。

所以我的观点,稳定币的「稳定」概念,是来自于它为什么被人们接受为其他资产的计价单位,这是来自外部环境和人的主观想法的概念,其实是属于金融体系当中「信用」的部分,而不属于算法部分。比如一个国家的法币,就是国家环境决定的。我们数字货币领域的USDX或者XUSD,是交易所等很多因素决定的,算法很难起到类似作用。

由此说到第二个问题,如何辨别金融创新与噱头?我的建议就是更多从金融逻辑的角度,也就是「信用」与「计算」的角度去分析,包括可以多做一些类比。

二、对趋势的判断

链捕手:MulticoinCapital在近期研究中提出DeFi项目会存在合同错误、协议参数化不佳、链上拥堵、预言机错误、管理员机器人/LP失败等诸多风险,同时行业安全事故也在频频发生,你认为这些风险未来能多大程度被减缓?未来几年DeFi安全事故频次会明显减低吗?

王玮:我自己是搞技术的,安全事故在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区块链固有的,比如链上拥堵;另一种典型的人为错误,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程序bug或者不够优化。

首先说区块链固有的情况,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拥堵,本质上是我们享受了区块链这种特殊计算体系提供能力,就应该付出对应的成本或者代价,包括速度、拥堵、GAS费。寄希望于以太坊2.0解决这些问题,至少不会是一个很直接的结果。

简单推演一下:如果以太坊2.0单笔交易速度快,手续费低,那大家就会做更多交易,从区块链共识机制的本质来看,总体平均速度又会下降。同时,如果单个交易速度确实比1.0提升很多,那么大家就会更倾向于付出高手续费来换取速度,付出GAS费低的人,排不上队,仍然会遇到拥堵。如果大家都要争夺资源,GAS费也就又会升高。所以,最终一切还是市场和用户的选择,不是单纯技术决定的。

再说另一类问题,就是人为形成的错误,程序归根结底还是人写的,只要是人就会犯错误,包括很多平台受到攻击,主要还是设计思路或者代码逻辑上有问题。我自己做了很多年传统IT,负责任地说,智能合约在这方面并没有比传统IT问题更多。

问题在于整个区块链、智能合约系统暴露在所有人面前,没有传统的防火墙、分层体系的保护,所以任何问题都可以被攻击。因此这些错误造成问题的可能性比传统的封闭式体系要高,带来的损失也可能要大。DeFi行业一直在对这方面进行改进,应该说迄今为止,效果还是明显的,整个生态环境也发展起来了。

链捕手:如今CeFi生态也在快速发展,你认为CeFi和DeFi未来在行业会各自占据怎样的地位?或者说未来的存在关系是怎样的?

王玮:Uniswap在今年8月30日交易量首次超过了Coinbase,九月交易总量也超过了Coinbase,我觉得在DeFi能够实现与CeFi同等能力的产品方面,大趋势上还是向着超越甚至取代CeFi的方向发展。

CeFi的快速发展,总体上是两个方向:一是某些产品的逻辑比较复杂,现阶段智能合约实现起来效率不高,很难达到效果;另一方面就是中心化系统做对手方的能力,也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信用能力,比如某些衍生品,可能平台不是个中立角色,而是有自有资金来运行。前者主要是技术问题,我觉得这倒是以太坊2.0可能发力的地方,否则其他公链可能后来居上,总之技术问题能解决的话,就不改变DeFi后来居上的大趋势。后者则是我们前面说过的,DeFi有覆盖不到的地方,因为光靠算法不能解决信用问题。

因此,我相信CeFi与DeFi应该在未来形成一个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竞争点主要在交易、抵押借贷这类双方都能实现的功能,这方面DeFi优势肯定越来越大。而合作点在于资产发行、流转、清算等长链条中的不同环节,大家可以各司其职,取长补短。在这当中,我想强调的是,CeFi的主打方向一定是跟现实世界打通,包括法币数字化、信用借贷、实物资产抵押等等,这些必须依靠现实世界中信息或者人的信用才能完成的环节。

我相信最后的大趋势是,不再有CeFi和DeFi的差别了,比如Maker在引入现实世界资产作抵押品,而这必然有一个中心化的管理环节,那是否可以说Maker也在进入CeFi的地盘,或者也变成了CeFi呢?这就回到了开头回答的DeFi第一性的问题:未来不会再有CeFi、DeFi的分别,而是金融体系当中「信用」和「计算」的区别。

链捕手:以YFI为代表的头部DeFi项目间并购越来越多,你认为这对行业会造成哪些影响?

王玮:DeFi平台就是一套智能合约,是运行在区块链上的代码,项目并购是代码并购代码?一个智能合约并购另一个智能合约?显然不可能,所以其实并购的还是人和团队。

以前公司并购标的中可能还包括无形资产,比如代码、知识产权、专利等等,而在一切都开源、透明的DeFi世界里,连这些都没有了。如果一定要说还有哪些无形资产,那就是开发者头脑里尚未实现的想法,以及现有正在运行平台的代码发布权限,包括github仓库、平台管理地址的私钥等等。这样看来,其实并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团队整合/协作行为。

再进一步分析,DeFi协议本来就是可连接、可堆叠的,团队整合能带来什么好处?只有一个好处,就是通过团队合作,并购与被并购的项目相互之间的连接,可以进行优化,无论是接口、流程的简化,还是gas费的降低,或者协议之间协调用户收益等等。

假定并购的确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并且这样的并购越来越多的话,结果将很有可能让DeFi世界从一个个独立的协议,变成一个个内部相互关联性较强,协同效率较高的「协议族」。

一旦这个趋势发生,对于DeFi行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是好事还是坏事甚至都未可知,需要持续观察和深入思考。

链捕手:对于2021年的DeFi行业,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趋势是什么?

王玮:我认为明年DeFi行业有三个趋势或者方向:

第一个趋势是「创新」,因为DeFi行业还很早期,还有很多新的领域可以开拓。这里所说的创新,是指DeFi第一性原理里面提到的:持续地对金融领域的「可计算性」部分进行拆解。无论是保险、利率、衍生品,创新方向都很多,但是创新的方向要有所把握。这是DeFi发展的第一性问题,掌握这个规律,则是有效的创新,会成功;反其道而行之,不管什么新的点子,最多昙花一现。

第二个趋势是「安全」,2020年是DeFi爆发的一年,也是DeFi受到系统性、大规模攻击的元年,从年头到年尾,攻击事件不断,损失数亿美元。不过我觉得,新生事物总要经历这个过程。随着智能合约安全性的规律被越来越多掌握,审计能力越来越强,价格确定机制越来越严密、合理,2021年的DeFi在安全方面会大幅度提升,这对于DeFi的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趋势是「融合」,融合有很多层面,比如前面提到的项目并购,也是一种融合。但我最想说的是与实体资产的融合,今年Maker开始引入链下资产作为押品,很多项目也在探索实体经济融资活动如何与DeFi结合。

原本我感觉可能还要再过2-3年才会出现这种局面,毕竟DeFi适合于原生数字资产,过早引入实体资产,搞不好像前些年那样出现盲目「区块链+」,重蹈覆辙。但考虑到DeFi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以及原生数字资产的DeFi今年毕竟已经发展到了第三年,所以明年可能是新一个阶段的起点,这个新阶段就是与链下资产的融合。

原文链接:https://www.chainbs.com/article/2058110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15ms0-2:50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