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农历大年初一,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我们还在和疫情奋战,而今年的这个时候虽然疫情还在,但是已经没有去年那种阴霾。
时隔一年,我们经历了很多,币圈的发展速度可以按天来计算,我相信今年还是如此,尤其目前DeFi领域的发展趋势。
明年的这个时候,币圈如果还是牛市阶段,那将是怎样一个盛景?如果已经踏入熊市,我们又是怎样的心情?是后悔还是欣慰?
想到这些,我对未来既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一丝不安。
前两天我在文章中写到比特币恐怕在这一轮牛市过后会彻底与普通人绝缘,我想表达的是对普通投资者彻底丧失投资比特币这个机会的一种惋惜。
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区块链是打造隐私互联网的关键技术:3月27日,由华夏时报主办的“华夏机构投资者年会暨第十四届金蝉奖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受邀在现场发表主题演讲。
于佳宁认为,我们正在迎来技术大爆炸的十年,区块链是“爆心”。其中趋势之一是产业应用大爆炸,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例如我们现在用的健康码本质上就是一种数字身份,未来如何更好地实现隐私管理,打造真正的隐私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元素。”[2021/3/27 19:22:56]
实际上这是任何一个行业或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每个时代,都会遇到这样的机会,但由于种种因缘际会,我们又可能与这些机会擦肩而过。
动态 | NEO正在讨论将Celer的二层伸缩协议与NEO的区块链平台集成:据cryptobriefing报道,Celer网络(CELR)可以成为多个区块链的扩展解决方案。NEO团队的代表正在讨论将Celer的二层伸缩协议与NEO的区块链平台集成的可能性,TRON (TRX)开发人员也在进行类似的讨论。NEO负责Eco Growth和1亿美元的EcoBoost基金的董事John Wang表示,与Celer的整合目前“正在讨论中”。据知情人士透露,Celer也在与TRON团队进行对话。TRON发言人拒绝就内部讨论置评。[2019/8/15]
这两天,圈内一位前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以区块链+茶叶取3亿的“普银币”仍在交易:据《国际金融报》报道,虽然“普银币”已经正式被通报欺诈,但该报记者发现在某货币交易平台上,“普银币”仍处于交易状态。[2018/5/18]
区块链世界所有的处女地均已被开垦,
以后再也没有处女地了,
区块链的世界地图已经画完,
不要再指望发现一块新大陆了。
这段留言引来了很多回复,绝大多数回复都表示不认同这种看法。
我很能体会这位前辈内心的感慨。我认为这段话他想表达的意思并非是区块链领域完全没有机会了,而是从前那种蛮荒时代,凭借赤手空拳就能争战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未来我们当然还能见证奇迹,当然还会有新生代的弄潮儿站上舞台。但要创造新的奇迹门槛会高很多,新生代的弄潮儿所具备的素养和资质也会远高于很多。因此普通人能够创造奇迹的机会会越来越渺茫。
在比特币只有几元、几十几百元的时代,一位大胆进入币圈的“野蛮人”所需要具备的只是跨越认知上的障碍,买入这个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东西。那个时候所有人在经济条件上都没有门槛,理论上都能把握住机会,区别就在于“认知”。
而当比特币涨到几十万元后,圈内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了认知障碍,都认可了比特币的价值,但这时,经济条件上的障碍却把绝大一部分人挡在了门外。
第一代数字货币弄潮儿传颂得最多的故事是他们如何坚持拿住手中的比特币,他们既非资产丰厚的大腕,也非精通计算机的专业人士。
而在DeFi这波大潮中,我们却极少再听到大家传颂某某小白凭拿住哪个代币成为圈内大咖的故事。虽然很多项目代币的涨幅也相当可观,但绝大多数币的涨幅和比特币历史以来的涨幅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这波大潮中,真正的佼佼者是这些头部项目背后的创业团队,他们手中持有的代币才是财富的象征。
而这些创业者再也不是赤手空拳的“野蛮人”,而越来越多的是专业人士,他们会写代码、会编程、精通金融业务,有相当一些项目的创始人甚至是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者。
普通小白想成为这波大潮中的主力几乎已经不可能。我们即便通过投资这些项目能获得一些财富,但和这些项目创始人比起来几乎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这样的进化已经在发生,并且未来还会加速演进。
因此从现在开始,如果仍然有志于在这个领域闯出一番天地的朋友,所需要的不再仅仅是认知了,而更多的则是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在这个领域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机遇。这是对于从业者的要求,同时对于普通投资者相对也是如此,现在随着行业的发展,投资标的越来越多,复杂性专业性也越来越高,对投资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