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央行须变得更像苹果,以保证央行数字货币处在技术前沿_数字货币:OIN

澎湃新闻记者蒋梦莹来源:澎湃新闻

疫情之下,全球数字货币的研发突飞猛进。据国际清算银行最新统计,目前数字货币推进至实证阶段的央行占比已超过60%,同比增长20%;中国也已在多地进行数字人民币的试点;与此同时,比特币总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大关。2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题为《数字时代公共货币和私人货币可共存》的文章。该文章的作者是IMF金融顾问兼货币与资本市场部主任TobiasAdrian和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的副处长TommasoMancini-Griffoli。文章称,纵观历史,私人发行的货币和公共发行的货币一直是共存的。当今世界也以双重货币体系为特征,在中央银行发行公共货币的基础上,各种类型的银行、电信公司或专门的支付服务提供商也发行私人货币。一方面私人部门提供创新和多元化,另一方面公共部门确保稳定性和效率,其中一方面增强的同时,另一方面往往减弱,由各国尤其是各国央行处理其中的权衡取舍关系。文章提出,央行不应仅做出二选一的抉择:要么发行央行数字货币,要么鼓励私人部门提供自己的数字货币。这两者可以共存和互补,例如,可以通过央行在设计上做出某些选择以及调整其监管框架来实现。?文章坦言,央行必须变得更像苹果或微软公司一样,以保证央行数字货币处在技术前沿,成为用户钱包中主要和首选的数字货币形式。文章认为,与私人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依然可能,央行无需孤军奋战。首先,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可以鼓励私人部门在其基础上开展创新,就像应用程序设计人员给手机及其操作系统开发出有吸引力的功能。通过访问一组开放的指令可以扩展央行数字货币的可用性,而非仅仅提供普通的电子钱包服务。第二,一些央行可以允许其他形式的数字货币同时存在,同时利用央行数字货币的结算功能和稳定性,这将为更快的创新和产品选择打开大门。这种形式的数字货币完全可以与央行数字货币共存。值得一提的是,国际清算银行行长卡斯滕斯在最近的讲话中亦强调,央行数字货币可以也必须被设计成公私合作关系来维护双层金融体系,不应只考虑中央银行直接提供零售服务的模式,不能排除私营部门可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曾在公开演讲中指出,数字人民币是一个双层的研发与试点项目计划。在DC/EP这个双层系统里,人民银行在第一层,第二层有商业银行、电信营运商,还有互联网支付平台,他们之间可以合作或联合,这取决于他们对支付产品和技术框架的了解。附:数字时代公共货币和私人货币可共存我们重视创新和多元化——包括在货币领域。一天中,我们既可以通过刷卡、手机、上网等各种方式来支付,也可以用钞票和硬币支付——尽管在许多国家,现金的使用越来越少。当今世界以双重货币体系为特征,在中央银行发行公共货币的基础上,各种类型的银行、电信公司或专门的支付服务提供商也发行私人货币。这一体系虽然并不完美,但也有着显著的优势,包括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的创新和产品多元化,以及由公共部门确保的稳定性和效率。一方面是创新和多元化,另一方面是稳定性和效率,这两方面的目标是相互关联的。其中一方面增强的同时,另一方面往往减弱。这是各国尤其是各国央行必须处理的权衡取舍关系。央行应在多大程度上依赖私人部门,在多大程度上依靠自身的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偏好、现有技术和监管效率。所以,当一项新技术出现时,我们很自然地会问,当今的双重货币体系将如何演变。如果数字现金真的出现,它是否会取代私人机构发行的货币,还是会让私人货币繁荣发展?第一种情况总是可能的——通过实施更严格的监管。我们认为,如果将当前双重货币体系的逻辑扩展开来,第二种情况仍是可能的。重要的是,央行不应只能在以下二者中选择其一:要么发行央行数字货币,要么鼓励私人部门提供自己的数字货币。这两者可以共存和互补,例如,可以通过央行在设计上做出某些选择以及调整其监管框架来实现。?公共货币与私人货币共存纵观历史,私人发行的货币和公共发行的货币一直是共存的,这可能令人困惑。私人货币创新性更强、更加方便、对用户更友好、适应性更强,它们为什么没有完全占据支配地位呢?答案在于一种基本的共生关系:私人货币可以被兑换成完全安全且流动性好的公共货币,无论是钞票和硬币,还是部分银行持有的央行储备。能够按固定面值兑换成央行货币的私人货币就成为一种稳定的价值储存手段。银行账户中的10美元可以换成一张10美元的钞票,作为法定货币偿付债务。这个例子看似简单,但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支撑基础:完善的监管,政府的支持,以及央行储备的部分或全部支持。此外,私人发行的货币只有在能够兑换成央行货币的情况下,才成为一种高效的支付手段。安妮在银行A的10美元能够转到鲍勃在银行B的账户,因为这笔钱在这一过程之中兑换成了央行货币——一种两家银行都信任、持有且能够交换的资产。结果是,这种私人发行的货币变得具有互操作性。因此也产生了竞争,因为安妮和鲍勃可以把钱存在不同的银行,而且还可以互相支付;同时,在货币的实际形式方面,也带来了创新,实现了多元化。简言之,对于私人机构发行的货币,无论是银行账户还是其他形式,能够兑换成央行货币这一性质对于其稳定、互操作性、创新和多元化都非常重要。一个仅有私人货币的体系风险太高。而一个仅有央行货币的体系则可能错过重要的创新机会。这两种形式的货币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了当前的双重货币体系——这种平衡关系发挥了有益的作用。数字时代的央行货币将面临挑战今后,当我们步入数字时代之际,这一体系会怎样演变?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会不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以至于抑制私人货币的发展?或者说在央行货币存在的同时,私人部门还能否继续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中央银行持续推进重大创新的能力和意愿。紧跟技术革新、用户需求的快速变化以及私人部门创新的步伐并非易事。央行数字货币类似于智能手机及其操作系统。在基本层面上,它们是一种结算技术,实现货币的储存和转移,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手机处理器、内存和相机之间的信息转移。在另一个层面上,它们是货币的一种形式,具有特定的功能和外观,很像一个操作系统。因此,央行必须变得更像苹果或微软公司一样,以保证央行数字货币处在技术前沿,成为用户钱包中主要和首选的数字货币形式。比起更新纸钞上的防伪特征,数字时代的创新要复杂、迅速得多。例如,央行数字货币最初可能通过一个中央数据库管理,但随着技术趋于成熟,可能转向分布式账本,并且在取得重大技术进步之后,一个账本可能很快被另一个账本取代。手机和操作系统至少每年也有重大更新。此外,在数字时代,用户需求和预期很可能变化更快、更难以预测。信息和资产可能转到分布式账本,要求同一网络上的资金实现货币化。货币可能以全新的方式转移,包括通过嵌入日常产品的芯片自动转移。这些需求可能要求货币具有新的特征,因此需要频繁地重新设计架构,也需要实现多元化。今天甚至明天的货币都很难满足后天的需要。压力也将来自供给一方。私人部门将继续创新。新的电子币和稳定币方案将会出现。随着对这些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监管机构将努力控制风险。一个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这些形式的货币将如何与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相互作用?它们是否会单独存在,或者其中一些会整合到双重货币体系,在该体系中,私人货币和央行货币相互促进?与私人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依然可能跟上技术变革、用户需求和私人部门竞争的步伐对各国央行来说具有挑战性。然而,央行无需孤军奋战。首先,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可以鼓励私人部门在其基础上开展创新,就像应用程序设计人员给手机及其操作系统开发出有吸引力的功能。通过访问一组开放的指令,一个充满活力的开发者社群可以扩展央行数字货币的可用性,而不仅仅是提供普通的电子钱包服务。例如,他们可以使自动支付变得更加容易,货物即收即付;或者,可以建立一个查找功能,这样仅根据朋友的电话号码就可以把一笔钱转给她。关键是审查这些附加服务,保证其充分安全。第二,一些央行甚至可以允许其他形式的数字货币同时存在,同时利用央行数字货币的结算功能和稳定性。这将为更快的创新和产品选择打开大门。例如,一种数字货币可以在结算速度上做一些妥协,让用户对支付自动化有更大的控制权。这种新形式的数字货币会是一种稳定的价值储存手段吗?是的,如果它能以固定面值兑换成央行货币的话。在得到央行货币充分支持的情况下,这将是可能的。这种形式的数字货币会是一种高效的支付手段吗?回答也是肯定的,因为在任何一个数字货币网络中,结算都是即时的,就像在同一家银行不同账户之间的结算。并且,这些网络具有互操作性,只要安妮的数字货币提供商向鲍勃的数字货币提供商进行的支付是通过央行数字货币的相应转移来结算的,正如当前双重体系的情况。这种形式的数字货币完全可以与央行数字货币共存。这需要一个发照安排和一套监管规定以实现公共政策目标,包括运营韧性、消费者保护、市场行为和竞争性、数据隐私,甚至还包括审慎稳定要求。与此同时,可以通过数字身份和辅助数据政策来确保金融诚信。与央行合作要求充分遵守监管规定。经久不衰的体系各国在推行央行数字货币时,应考虑如何利用私人部门。当前的双重货币体系可以扩展到数字时代。央行货币加上有效的监管,将继续对确保支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发挥关键作用。私人发行的货币可以通过创新和多元化巩固这一基础——也许比当前发挥的作用更大。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将各自在多大程度上参与货币发行?在种种可能的选项中,各国央行将作出不同选择,而这将最终取决于它们的偏好、技术和监管效率。

报告:到2023年Web3.0区块链技术领域的价值将超过6万亿美元:金色财经报道,根据Market Research Future的数据,到2023年,Web3.0区块链技术领域的价值将超过6万亿美元,从 2023 年到 2030 年,Web3.0 将继续以 44.6%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由于 Web3.0 严重依赖区块链,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它的命运不可避免地与动荡的加密货币市场有关。然而,加密货币只是新领域的一部分。Gartner解释说,虽然加密货币在 2022 年上半年崩盘,但决策者不应假设 Web3.0 技术的价值受到影响。据这家研究和咨询公司称,Web3.0 技术将很快达到其采用的临界点,从飞机维修到食品安全等行业都将对其应用进行代币化。

Market Research Future 高级研究分析师 Aarti Dhapte 称,区块链是一项经过验证的技术,可确保加密货币和 NFT 的安全性更上一层楼——现在,它已准备好最终改变下一代网络技术。Web3 区块链将彻底改变不同行业现有的常规流程。[2022/8/31 12:59:32]

北京红枣科技CEO何亦凡:预计2024年BSN源代码将会开源:9月28日,由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区块链服务网络发展联盟主办的2021年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昨日在杭州举行,北京红枣科技CEO何亦凡出席并发表演讲。

何亦凡表示,BSN的核心理念是致力于建设一个基于数据广播式传输协议的互联网新一代通讯层,以及相关的标准协议、云环境、开发工具和操作系统。今年10月份BSN将会在新加坡成立一个BSN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是非盈利的组织,主要核心是管理BSN的代码。希望将来在这种广播式通讯层,大家可以自由去开发,任意在上面搭建自己的东西。何亦凡还提到,预计2023年到2024年,BSN的源代码将会开源,届时任何人都可以自己下载搭一个BSN的数据中心,或者通过BSN去销售自己的云资源和提供云资源服务,服务你的终端用户。[2021/9/28 17:12:15]

Block.one将2020万枚EOS转移至子公司控制的账户“Bullish”中:Block.one发推称,已经开始将2020万枚EOS从b1和sub1.b1账户转移到子公司控制的账户“Bullish”中。[2021/1/21 16:40:18]

声音 | Ripple CEO暗示:Ripple可能在2020年寻求上市:据Cointelegraph报道,Ripple CEO Brad Garlinghouse日前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2020年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行业将有更多企业上市。他表示,Ripple可能成为在2020年寻求上市的众多企业之一:“我们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我希望我们在领先的一边。”[2020/1/24]

IMF 6月最新报告:高度关注加密货币技术的优势和使用案例:据btcmanager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6月发布的关于加密货币的文件表明,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对中央银行在全球货币政策中的主导地位构成严峻的挑战,有朝一日可能会成为替代支付手段,并可能导致人们对法币或央行资金需求的降低。该报告指出,随着加密货币采用的增长,其波动可能会减少。随着基于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币规则的改善,其估值可能会变得更加稳定。此外,加密货币因欺诈,安全漏洞和运营故障等事件,并没有赢得人们的高度信任。然而,基于价值或代币的支付系统是金融的未来,银行必须探索这些方法以保持与加密货币之间的竞争。[2018/6/6]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0ms0-7:47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