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企业和个人开始认识到区块链技术的好处,人们对加密技术的兴趣急剧增加。同时,随着比特币价格最近达到历史新高,许多新消费者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加密货币。
尽管如此,批评者认为,加密支付的技术既不友好,也不易于访问,这意味着距离成为主流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消费者或企业主而言,这项技术并不复杂,目前加密支付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可用信息。
误解1:商家必须调整系统
观点:比特币近期上涨由现货市场主导:金色财经报道,Blockhead Capital执行合伙人Matt Kaye表示,比特币市场现在显然是由现货主导的,而且似乎大多数出价都来自美国。据悉,加密货币衍生品交易所BitMEX报告称,在最近的反弹中,已清算的比特币期货合约价值5400万美元,远低于10月21日BTC达到13000美元新高时的7500万美元清算量。[2020/11/7 11:54:13]
与加密有关的最常见误解之一是,为了使加密进入主流,企业和商人需要调整其系统以处理加密支付。实际上并非如此。
观点:比特币矿机不断创新的强大动力是比特币价值上涨导致:矿业咨询公司Navier首席执行官Josh Metnick称,GPU挖矿的创新使得生产比特币区块和赚取区块奖励的效率平均提高至约6倍,而GPU设备平均成本只是CPU设备平均成本的两倍。2011年,当FPGA也被重新建模以挖掘比特币时,这些效率的提高很快就黯然失色。据计算,FPGA计算出挖掘比特币所需数学运算的速度是最高级别GPU的两倍。然而,这些设备的制造更加劳动密集型。FPGA需要在软件和硬件两个层次上进行配置,这意味着必须对设备进行编程以运行自定义代码,并对其进行架构设计以有效运行该代码。正是调整FPGA上硬件组件的能力,使得这些类型的设备比GPU更适合比特币挖掘。关于后来的ASIC挖矿创新,据计算,如今的比特币ASIC挖矿设备的速度是2009年CPU平均速度的1000亿倍。
伊利诺伊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副教授Rakesh Kumar认为,自比特币诞生以来,挖矿硬件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因素是比特币的美元价值不断上升,这使得挖矿成为一项越来越有利可图的活动。区块奖励的市场价值越高,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矿机利润率的挖矿技术创新的回报就越高。(CoinDesk)[2020/4/26]
现在,包括Wirex在内的许多公司都在提供支持加密的卡,这意味着只要接受万事达卡或Visa卡,客户就可以使用加密来购买所有东西。该技术的工作方式通常与您使用国外传统货币付款一样,在销售点将加密货币转换为传统货币。近年来,加密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此现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提高人们对加密作为传统支付替代方法的认识。
观点:区块链在性能和成本上已达到每笔收入都上链的技术要求:4月23日,中国经济新闻网发文《后瑞幸时代,区块链能否破局“做空”重建中概股信任?》,文中提到,记者采访区块链圈多位专家,他们一致认为区块链技术在2020年实现了零门槛使用,这才让非区块链企业具备了使用的前提条件。区块链技术在性能上和成本上也达到了可以每笔收入都上链的技术要求。[2020/4/23]
误解2:加密是不安全且复杂的
以前,由于复杂性,加密货币不易为大众市场所接受,而且被认为是不安全的,并且与加密有着消极的联系。帮助挑战这种污名的最简单方法之一就是增加可用信息量。
许多人并不了解加密在付款方面所能提供的优势,例如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快的交易。对于具有大量国际客户的企业来说也可以受益,因为加密可以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性并降低银行费用。进行的多项研究表明,只要成本更低,消费者就可以接受传统支付方式的替代方案,而加密支付可能是许多人寻找的答案。
误解3:加密货币不稳定
此人们通常认为加密货币具有内在的波动性,这意味着不愿使用加密支付,因为他们担心加密货币可能是一种持有风险的资产。但是,将所有加密资产标记为固有易失性具有误导性。随着稳定币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对于那些想要稳定的人来说,加密可以作为一种选择。英国首相RishiSanuk表示,这可能会有利于稳定币的广泛采用,因为稳定币“可能会改变人们存储和兑换货币的方式,从而使付款变得更便宜,更快。”
政府官员认识到加密支付可能给经济带来的好处将在使加密合法化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但是,问题在于对稳定币的了解还不广泛。最近的研究表明,只有25%的加密用户知道稳定币,而缺乏识别是阻碍加密支付进入主流的一大障碍。
解决方案:提高普及度
毫无疑问,继续提高人们对加密货币利益的认识将对大规模应用加密货币产生巨大影响。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特斯拉、拉什等企业现在都直接接受比特币作为支付方式。
下一个要克服的障碍是,确保为各级人员提供足够的信息,帮助澄清围绕加密货币的污名化,并倡导加密货币支付和数字经济所能带来的好处。
注:原文来源于cryptonews,由Linda编译,英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