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中的元宇宙 未到颠覆世界之时_元宇宙:元宇宙入局需要多少钱

在概念炒作之后,市场将审视相关技术革新、硬件设备和上游产业的进展速度,并开始对元宇宙蓝图具象化的漫长等待。

资本追逐新而又玄的概念时永不眠。2021年上半年,在NFT、量子计算、太空旅行等占据舆论风口时,元宇宙也结束了潜伏,引燃属于它的第一批爆点。

1月,3D人物和场景聊天软件IMVU获得由网易领投的3500万美元融资,3月,“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登陆纽交所,上市当天股价从45美元涨到了70美元,目前市值近每股450亿美元。4月,美国游戏开发商EpicGames宣布完成1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公司估值达287亿美元。

最终扎克伯格点燃了引线。在Facebook发布二季度财报后,这位公司创始人兼CEO在分析师电话会上说:“我想现在就讨论元宇宙这个话题,以便让你们看到我们正在为之努力的未来,以及我们公司的一些重大举措将如何一步步实现这一目标。”他表示,希望用未来五年时间将Facebook打造为一家元宇宙公司。

牌面掀开,爆点燃到国内。8月,字节跳动以数十亿元人民币收购虚拟现实创业公司小鸟看看,并在海外上线了AI捏脸应用程序Pixsoul。9月初,中青宝、汤姆猫、完美世界、三七互娱、长信科技等概念股迎来了暴涨。

但热潮之下,尚有两股寒流。一是监管层对A股市场蹭热点、炒概念的行为火速降温。汤姆猫曾于2021年9月8日在互动易平台回复投资者表示,公司计划进军元宇宙领域,并称“已经成立了元宇宙方向的专项工作组,协调境内外的研发团队,对特定品类的产品进行概念开发与立项工作”,却在当晚收到深交所问询函,被要求说明公司现有主营业务、主要产品与元宇宙概念的关联性,关于元宇宙概念产品的相关表述是否严谨、合理。

二是一部分公司和投资者的冷静态度。中青宝发布公告称,元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概念和模式,公司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触及的概念也相对较浅,对应产品还在持续研发中,并表示“目前新游戏上线时间和地区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亦存在不确定性”。经历了9月初的上涨后,相关概念股正在逐渐回调。

可见,在元宇宙看来深邃广袤、又似模糊空洞的概念笼罩下,市场逐步开始理性考量该领域的实际投资机会。资源占优的大型科技公司正在推动元宇宙概念化身为实际产品。《巴伦周刊》认为,虽然目前对元宇宙概念的定义在投资价值上尚未形成确定的边界,但关乎元宇宙应具备的一些特征是存在共识的,且其远不限于目前被催化的网络游戏和虚拟现实,投资者有可能在这些“共识”中挖掘到元宇宙真正的价值。

为什么巨头都爱元宇宙

《巴伦周刊》援引Sentieo的数据指出,与2020年相比,各美股上市公司在2021年的财务文件和其他公司文件中提到“元宇宙”的次数增加了5倍。

元宇宙迄今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平行独立于现实世界的、映射现实世界的、越来越真实的数字虚拟世界。根据维基百科的释义,元宇宙描述了未来互联网的迭代,由连接到一个可感知的虚拟宇宙的持久、共享的3D虚拟空间组成;广义上的元宇宙不仅指虚拟世界,还指包括增强现实在内的整个互联网。

“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则更为笼统地用八大要素解释了元宇宙: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

不难发现,从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到《头号玩家》中的“绿洲”,再到马化腾2019年提出的“全真互联网”,元宇宙的概念始终围绕着互联网,大型科技公司是感知元宇宙概念的第一梯队。

扎克伯格直言不讳称“Facebook的未来在元宇宙中”。对于Facebook及其他热衷者而言,元宇宙是互联网的下一个愿景——在这个虚拟环境中,用户不是连接到互联网之上,而是置身于互联网之中,可以工作、社交、游戏、消费,并且与现实世界进行互动——这既事关他们改变世界的梦想,也关乎面临老化隐忧的巨头企业如何再成长。

所以,即便元宇宙还处于早期阶段,一些公司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登上这艘互联网的诺亚方舟。《巴伦周刊》曾在8月的报道中梳理了准备参与到元宇宙想象中的科技巨头们:

Alphabet:《巴伦周刊》认为,这家公司在元宇宙中处于最佳的获胜位置,因为安卓系统对未来硬件来说非常重要。从最近收购的消费电子产品和健身公司Fitbit到智能家居公司Nest,Alphabet拥有一批让人们与互联网相连的硬件业务;Waymo自动驾驶业务和医疗保健业务等高风险投资正拉近公司与现实世界的距离。

亚马逊:该公司利润最丰厚的云计算部门亚马逊网络服务或将推动元宇宙的体验;已经流行于美国家庭的Echo硬件和Alexa虚拟助手也可能在帮助人们浏览元宇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微软:与其他公司相比,微软已经在元宇宙中生存了下来。它拥有Xbox和深受玩家喜爱的虚拟世界Minecraft,并正在向现有客户推销混合现实带来的好处。

Facebook:扎克伯格或许唤起了人们对元宇宙的兴趣,但Facebook与上述公司相比仍有许多地方需要弥补。《巴伦周刊》指出,该公司在元宇宙中最好的资产是现实实验室业务,其中包含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成果;其Quest虚拟现实头盔正在获得更多关注,Ray-Ban智能眼镜也于9月9日推出,这是该公司增强现实的早期产品之一。

苹果公司:这是FAANG中唯一一家没有在财报电话会议和活动中直接提及元宇宙的公司,但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自2016年以来一直对增强现实大加赞赏。不能忽视的是,苹果的产品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生态体系,《巴伦周刊》认为,只要消费者愿意留在苹果生态圈里,该公司的硬件和软件优势很可能成为它在元宇宙中的竞争优势。

9月,高盛分析师埃里克·谢里丹在针对科技股的报告中列出了互联网巨头增长的十大主题趋势,其中就包括“增强现实和元宇宙”,并且,另外九个主题也或多或少与元宇宙相关,它们是:电子商务和广告之间的模糊界限;创造者经济的崛起;流媒体达到全球规模,但伴随内容成本问题;本地商务在线的转变;基于订阅的服务增长,但伴随潜在的消费者疲劳;云计算的增长;更个性化的在线旅游服务;监管成本的增长;以及分散化网络的崛起。谢里丹写道:“未来几年,在行业规模扩充的助力下,互联网巨头们仍然有充足的机会去大幅提升业绩增长和运营效率。”

元宇宙概念蓬勃的生命力,让大型科技公司拥有了新的战略工具和叙事逻辑。它们要么将既有相关业务纳入元宇宙的星系之中,要么根据其蓝图设想启动新兴业务或推进投资与收购。在这些科技巨头的推动下,你可能已经置身于元宇宙之中了。

游戏业承载了元宇宙的初级形态,但远非终点

当下,元宇宙最为成熟的商业模式之一出现在游戏产业,Roblox、EpicGames、中青宝、汤姆猫、完美世界均乘着这一概念收获了资本加持。这一概念落地有其必然性——网络游戏依托互联网构建了可以随时进出的虚拟世界,玩家的交互带来了身份认同与社交属性,并可以进行交流乃至交易,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二维空间转换为体验感更加真实的三维体系??到这里,再反观Roblox定义的八大要素,元宇宙似乎已真实可及。

并非每个人都被元宇宙的概念炒作所吸引。《侠盗猎车手》发行商Take-TwoInteractive软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施特劳斯·泽尔尼克告诉《巴伦周刊》,元宇宙“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他说:“公司的游戏长期以来一直让人们能够融入角色,表达自己,并从中获得快乐。这些游戏中的世界是否会成为你购买房地产或进行交易的地方,还有待观察。”

这类观望、犹豫乃至质疑的声音,广泛存在于对于前述Roblox八大要素中的“沉浸感”、“低延迟”和“经济系统”的不认同。这些观点认为,元宇宙其实是科技公司重提AR和VR技术的“炒冷饭”行为,对应“沉浸感”和“低延迟”本身并没有更具颠覆性的技术革新出现。

目前看来的确如此,以Roblox为例,即使这一游戏开放平台已经构建了消费元宇宙领域相对成熟的生态,但技术难点仍在攻克之中。《元宇宙通证》的共同作者之一、资深产融和治理专家邢杰对《巴伦周刊》中文版表示,由于AR、VR、混合现实技术距离达到技术拐点尚有距离,游戏并未实现高逼真度和沉浸感的视频效果;他预计,这一拐点可能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出现。

相较于上述谨慎乐观的看法,看衰Roblox的市场观点不在少数。杰富瑞的分析师安德鲁·厄克维茨在2021年8月对该公司的长期可能性表示了质疑。除了不看好Roblox吸引青少年玩家之外的用户群体的能力,以及在打开中国市场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监管风险外,厄克维茨认为,即使在招股说明书中15次提及“元宇宙”,Roblox目前的核心仍围绕着电子游戏;在这一基础不会很快改变的前提下,相较于元宇宙公司,Roblox可能更适合被称为“体验平台”。

而在“经济系统”方面,中短期,各国对元宇宙底层加密货币的态度可能会给涉入这一概念的游戏公司带来不利影响。邢杰告诉《巴伦周刊》中文版,在元宇宙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是区块链的通证经济;没有基于区块链通证经济的元宇宙,如同没有现代金融体系的市场经济一样,很难有大的发展。在全球各国对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的监管日益强化的趋势下,元宇宙经济系统与商业模式的确定性在相当程度上悬而未决。

回归现实世界,元宇宙的“钱途”也一直饱受争议。风险投资家马修·鲍尔曾在2000年提出,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交互中可能将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个成熟经济体。这看起来十分乌托邦,但一些应用程序开发者已经将此视为一种战略杠杆,来规避苹果公司向它们收取的繁重佣金。

2021年早些时候,EpicGames与苹果在法庭上展开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反垄断战争,EpicGames的CEO蒂姆·斯威尼在证词中引用了斯蒂芬森小说中的“元宇宙”概念说:“元宇宙是一种实时的、计算机驱动的3D娱乐和社交媒介,在这种媒介中,真实世界中的人们可以一起进入3D模拟,并拥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他刻意选择了“元宇宙”作为其公司旗下游戏《堡垒之夜》的比喻,这款多人游戏2020年被苹果禁止在其iOSAppStore中运行。

设计公司InVision的电影部门负责人本杰明·伯特拉姆·戈德曼认为,这种巧妙的公司战略渲染了一种公司受到“存亡威胁”的气氛,将苹果一些不切实际的商业行为推到聚光灯下。他补充道:“虚拟购物世界的诞生突然让这家收取30%佣金的公司被认为是荒谬的。它的最终状态与苹果不兼容。”当地时间9月13日公布的判决结果显示,EpicGames仅在“App内无法使用第三方付费机制违反加州的公平竞争法”这一项控诉上胜诉,在其他各项上则都是败诉。

当游戏产业战战兢兢地寻找与元宇宙的平衡点时,一些新的进展正在突破元宇宙的边际,让投资者的目光从游戏转移到其他应用场景。例如古驰在举办百年纪念展览《古驰原典》时,不仅在意大利弗洛伦萨的领主广场举办线下展,还在Roblox上举办了虚拟展览。Roblox的数据显示,在两周的体验中,古驰获得了约2000万次访问,数十万用户购买了多件物品。

8月中旬,Facebook发布了名为HorizonWorkrooms的虚拟现实视频会议软件,旨在将远程办公会议的体验变得更加真实。虽然公司高管表示,这款私人测试版的软件并不是、也不想成为元宇宙,但其包含的硬件Quest2,本质上是实现元宇宙最终形态的组件。这使得元宇宙催生的产业链投资机会看上去更加触手可及。

元宇宙投资确定性初现,但规模商用道阻且长

回到引爆元宇宙元年的扎克伯格,他在该领域的投资可以追溯到2014年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虚拟现实头戴显示设备制造商OculusRift。如今的Facebook依然偏向于硬件和上游产业链的投资。Futurum首席分析师丹尼尔·纽曼曾表示:“对Facebook来说,在技术方面进行有意义的投资,加深用户联系,在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创造更多无处不在的空间,是一条合乎逻辑的发展之路。”

事实上,现在人们对元宇宙的体感不足,很大程度应归咎于成型的基础条件仍然欠缺,尤其在基建和硬件体系方面。纽曼告诉《巴伦周刊》:“尽管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取得了进步,但由于设备和成本的限制,加之需要进行密集计算的软件,我们迄今还无法完全沉浸其中。”

不过,这反过来也意味着,一旦元宇宙概念得以进一步推广和落地,相关领域中的投资价值将被重估。邢杰认为,基础设施上下游产业,如5G、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数据中心、区块链和带动元宇宙入口的AR、VR、MR相关软硬件产业,有望在这一过程中受益。

《元宇宙》《元宇宙通证》的共同作者、易股天下公司董事长易欢欢更看好上游的设备制造及零部件公司,尤其是其中的中国公司,例如在设备入口端,全球VR设备代工龙头歌尔股份的市占率高达70%,将有机会从元宇宙中分一杯羹。

这个机会或许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易欢欢引用中国信通院的预测指出,在2022年到2025年,设备性能的升级将使元宇宙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幅加速;到2026年以后,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虚拟现实进入完全沉浸的阶段,用户体验效果的提升将引领元宇宙内容的大爆发。届时,先发入局的硬件和上游企业可以凭借技术护城河打通业绩增效的途径。

纽曼则以Facebook和微软为例指出,两家公司分别收购了Oculus和AltspaceVR等资产,并在内部开发混合现实智能眼镜,建立了虚拟平台,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资产。这些都有可能在未来转化为现实的收益。

然而纽曼补充道,到目前为止,尽管有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和大量的宣传,元宇宙硬件和上游产业仍然是小众业务。易欢欢也表示,技术需要很长时间去迭代发展。这意味着,硬件和上游产业可能面临投资不足的问题,进而限制大规模商业推广。

具体到中国市场,在邢杰看来,元宇宙企业还需要关注与美国公司的竞争。他指出,美国仍是世界创新前沿技术的领头羊,与元宇宙六大技术支柱BIGANT相关的领域中,主要关键技术的突破大概率仍会由美国公司实现;中国企业有可能在个别领域取得突破和领先,比如通信与人工智能。

易欢欢表示,在任何行业渗透率快速提升、资本市场被炒热的领域,投资过度的现象尤为凸显。在行业高速发展期,鱼龙混杂可能带来乱象迭生,宏观层面的降温会更快地戳破靠概念割韭菜带来的泡沫。这些风险亦值得警惕。

恰如扎克伯格所言,元宇宙正在改变互联网本身。从上游制造商、中游内容和平台公司、再到下游场景的应用,元宇宙无疑是正在进行时。市场有理由期待,在技术取得突破、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监管愈发成熟清晰的前提下,元宇宙所映射的世界将更为真实。在那之前,投资者需要的是战略上的乐观,以及战术上足够的警惕和耐心。

文/林一丹

编辑/苏昊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0ms0-6:26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