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多国央行均在探索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且各国央行正从纯粹的概念研究迈进到到试点测试的更高级阶段。国际清算银行2021年针对全球央行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65个国家或经济体中,约86%的中央银行正在积极开展央行数字货币工作;从开展CDBC的内容来看,约60%的中央银行(2019年为42%)在进行CDBC的概念验证,14%的央行已在推进CDBC试点工作。
图1 全球央行中开展CDBC工作的比例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
图2全球央行开展CDBC工作的内容
金色午报 | 12月10日午间重要动态一览:7:00-12:00关键词:韩国、加密钱包监管、3iQ以太坊基金
1.韩国交易所对加密相关股票进行严查;
2.韩国釜山通过建立虚拟资产金融中心政策提案;
3.美国议员要求财政部长重新考虑加密钱包监管规定;
4.比特币矿工单日流出量达8966枚 创年内新高;
5.3iQ以太坊基金明早将于TSX上市 已筹集7500万美元;
6.Coinbase及CoinbasePro出现连接问题 目前已修复;
7.北美上市矿业公司将购买1万台S-19jPro蚂蚁矿机;
8.灰度BTC信托增持1275枚ETH信托持仓量减少202枚。[2020/12/10 14:47:09]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
CBDC的发展,是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延伸。其推力一方面来自于国家追求普惠金融服务和提升支付效率;另一方面也源自各国维护主权货币合法地位,争夺战略制高点。特别是Libra等加密货币的兴起,引起整个货币和金融世界的紧张;从FACEBOOK等大型科技公司,到摩根、高盛传统金融机构,都开始涉足加密货币,从而也迫使各国着力研究自己的数字货币。
现场 | 金色财经颁发“2019最佳区块链产业园”奖 共8家园区获奖:2019年12月27日,由金色财经主办的“与时共创”颁奖盛典在京举行。金色财经“与时共创”对2019最佳区块链产业园进行评选,经评委的评选,海南自贸区(港)区块链试验区、杭州区块链产业园、重庆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广州区块链创新中心、青岛链湾、中关村创客小镇、南京鼓楼区块链产业园、上海蓝天经济城区块链集聚区八家园区获“2019最佳区块链产业园”奖。
本次活动邀请到国内外百余家知名区块链企业、300多名行业领袖、众多产业上下游服务机构代表等业界知名人士共同见证此次颁奖盛典。金色财经“与时共创”活动邀请到40余名资深行业专家作为专业评选团,结合网络投票进行综合评审,通过不同的奖项,对各个企业对实现赋能实体创新引领行业未来发展的努力进行表彰,实现与时代共同探索区块链,共创行业美好蓝图。[2019/12/27]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进度领先于其他主要国家。早在2014年,在周小川行长建议下,就启动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2021年7月,《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发布。迄今已开展多轮数字人民币试点,使用场景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多个领域。
分析 | 金色盘面:美元升值导致第三世界国家开始青睐数字货币:金色盘面综合分析: 数据显示委内瑞拉成为DASH第二大交易市场。随着美元升值,很多发展中国家货币体系出现问题,为了应对通胀压力,这些国家的民众选择购买数字货币避险。不过对于通胀压力带来的本币贬值风险,数字货币合法化风险同样存在,所以奉劝投资者谨慎对待。DASH今天涨幅0.22%,7日涨幅27.9% 。[2018/8/29]
表:世界主要国家央行开展CDBC的举措
国际清算银行认为CBDC是货币体系的一次重要机遇,能为构建一个能支持创新并服务于公众利益的,开放、安全和有竞争力的货币体系作出贡献,有助于全面提升支付效率和普惠金融;但也存在数据安全、可能影响金融系统稳定和货币实施等潜在风险。
声音 | 肖飒:此次投资者对OKex提供的非法期货交易的指控罪名在中国无法成立:据财新报道,对于此次OKex事件,部分投资者提出该交易所提供非法期货交易的指控,肖飒认为,这一罪名在中国是无法成立的,因为中国《公司法》《证券法》里证券是狭义的“证券”,交易的代币在中国法律内并不会被认可为“证券”(security token),这与美国证券法案里的广义“证券”不同。[2018/9/11]
对CDBC推出可能面临的机遇和风险进行权衡,无论从实践和技术的角度,都是各国央行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但各国央行都普遍接纳的一点是,CDBC是大势所趋。
#CDBC是国家信用为基础的法定货币,虚拟货币只是投机资产
货币形态的演变与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是同步进行的。历史上,货币形态曾表现为实物货币,金融铸币和信用纸币。现代货币体系下,信用纸币的基础是对货币背后国家主权和国家信用的信任。在这个体系中,中央银行为银行提供最终支付手段,也为公众提供方便和可见的支付手段。
CBDC与其他虚拟货币有本质区别。CBDC是法定货币,有国家主权和国家信用作为基础。CBDC的发展,是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延伸,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货币形态的演化形式。
其他虚拟货币,作为私人部门发行的一种虚拟资产,是投机资产而非货币,没有国家信用的背书,更不具有任何公共产品的属性与特征,且常被用于等金融犯罪。如比特币的挖矿行为对能源带来严重损耗,不具有社会公益性;稳定币虽然宣称与真实货币挂钩以获得可信度,但其本质上只是传统货币体系的附属品。
CDBC是大势所趋,是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存储、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并且不断向金融领域渗透,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包容性均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也推进了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对法定货币数字化形态的探索。
提升支付效率。
受科技发展影响和冲击最大的,当属零售支付领域。数字经济时代,社会公众对零售支付便捷性、安全性、普惠性、隐私性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人民群众线上金融服务需求日益旺盛。从支付形式上看,对现金交易的需求日益减少,对数字支付的需求与日俱增;据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中国支付日记账调查,手机支付的交易笔数、金额占比高达66%和59%。
数字形态的货币,降低了支付成本,提升了支付速度,提高了支付便利性,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支付效率。
促进金融普惠。
数字支付服务需要一定的成本才能获得。尽管几十年来不断加速的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通信设备的价格,但银行卡等传统数字支付方式的成本仍然很高。大部分低收入群体,很难真正享受到数字时代的支付服务。据BIS披露,在许多国家,即使在发达经济国家,仍有很大一部分成年人因为没有支付卡和智能手机,从而无法选择数字支付的形式参与电子商务和接受政府转账。
马克思曾说“货币不是东西,而是一种社会关系”。CDBC作为央行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能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一个公平进入的市场环境,以及获得均等金融服务的机会;能在降低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帮助大众公平获得金融服务,真正实现金融普惠。
CBDC的正式推出仍待时日,跨界结算需全球央行合作探索
货币体系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意义重大。因此,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应综合考虑各国实际情况,慎之又慎。
目前各国的央行数字货币仍在进行多轮试点与测试,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潜在风险,从而在技术层面进行调试升级、在制度层面进行调整改革。
作为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跨境支付和结算将成为CBDC的重要探索方向。随着全球化过程的深入,对跨境零售支付服务的需求也不断上升,CDBC有助于实现更快、更廉价、更透明和更具包容性的跨境支付服务,为全球公民、企业和国家带来便利。
但目前多数央行对此仍持保留态度。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接受外币CBDC,将对本币产生替代效应,可能增加本地银行部门和货币挤兑的风险。第二,CBDC跨境使用将加剧金融市场波动,危及一些央行体系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的职能实现。第三,跨境结算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还需要结算国之间在外汇管理等政策和制度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2021年9月,国际清算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央行以及阿联酋央行,联合发布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第一阶段报告,在m-CBDCBridge公共平台中,多种官方数字货币能够在几秒钟内完成国际转账和外汇操作,节约近一半成本。
我们认为,各国央行在构建共同标准、建立国际基础设施、规则制度等方面,开展不同程度的合作,能为CDBC在跨境支付与结算领域,寻找到可实施路径和解决办法。
陆晓丽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通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金融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