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日辉:元宇宙技术创新与未来金融的遐想

欧阳日辉??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2021年,最火爆、最有争议、最有想象空间的概念就是元宇宙。政府和市场都高度关注元宇宙,上海、合肥、武汉已将“元宇宙”写入政策文件中,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在“加快金融服务智慧再造”中,提出“搭建多元融通的服务渠道”,虽然没有用“元宇宙”这个概念,但使用了元宇宙中涉及的一些技术和场景。市场变得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元宇宙代表了未来的趋势,平台开始探索元宇宙,金融机构也在尝试。

元宇宙本身并不是用来替代现实的,也不是用来逃避现实的,而是用来超越现实的。我思考的问题是:元宇宙的经济体系是什么?元宇宙世界的金融是什么?元宇宙对金融发展有哪些影响?我们如何利用元宇宙技术创新金融发展?

元宇宙的经济体系

2021年,“元宇宙”迅速蹿红,一系列事件把“元宇宙”推进了“元年”。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VR/AR硬件、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云计算等关键技术逐步发展迭代,迫切需要一个可以协同共进的应用场景,用元宇宙概念能很好地总结或者包装过去几年大部分技术的应用;二是5G商用普及,需要一个重量级的应用模式和创新性场景,解决5G专网在研发层面、网络层面、应用层面的“投入—产出”失衡的状态。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其实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互联网巨头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马克·扎克伯格口中的“元宇宙”是现实与虚拟的结合,让世界不再有距离。英伟达的“元宇宙”是把现实世界搬到虚拟世界中,通过完全的复制,提高产业的规划与实际效率。罗布乐思则认为“元宇宙”包括八大因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等。

目前,关于元宇宙的分歧,集中在元宇宙是否是下一代互联网。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学者认同:元宇宙,就是下一代互联网,元宇宙是第三代互联网。PC互联网是1.0时代,移动互联网是2.0时代,而“元宇宙”将是互联网的3.0时代。

元宇宙Metaverse,这是一个合成词:Meta+verse,从字面含义可以理解为“超越于现实宇宙的另外一个宇宙”,也可以理解为paralleluniverse。当前,关于“元宇宙”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是映射现实世界的在线虚拟世界,是越来越真实的数字虚拟世界。

“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且能互联互通的虚拟世界。元宇宙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是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在这个世界中:人们能够通过虚拟的数字身份进行交互,并且可以进行创造、共享、共治,甚至产生一些经济活动。所以,元宇宙不仅仅是游戏,也是全球创新竞争新高地。

比如,阿里巴巴的业务核心在于电商。目前,阿里巴巴围绕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以及支付宝平台,逐渐打造自身的元宇宙平台。阿里打造的元宇宙分为四层:全息构建、全息仿真、虚实融合、虚实联动,每个层级不一定逐级上升,也可以并行发展。阿里的元宇宙是消费场景,延续了互联网一贯的做法,即流量从线下往线上的转移,本质上都是渠道转移,将冲击现有的线下商业模式。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在元宇宙这个虚拟世界,有五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体验:史无前例的沉浸感和参与感。

规则:元宇宙形成独立的社会规则与社会文明。

超越:互动体验有机会达到或超越人和人的交互体验,人们一定要在元宇宙中能够做到某些现实世界中做不到的事情,否则元宇宙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必要。

身份:元宇宙是“数字”社会,所有进入元宇宙的个体均拥有数字身份。

资产:元宇宙拥有经济系统,数字资产自由流通。

元宇宙的这些特征是由它的底层技术实现的,BIGANT这6个字母代表的就是元宇宙最重要的底层技术:B,I,G,A,N,T。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底层技术,才使得元宇宙实现对现实世界的超越。

游戏、社交是元宇宙当前率先落地的应用场景,但元宇宙构想中的场景和世界远不至于此。事实上,元宇宙技术的发展对于远程工作、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工业设计、智能制造、城市管理、数字农业等2B的业务场景更容易产生变革性的影响。讨论元宇宙,我们必须站在全球竞争格局重塑的高度,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基于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视角,基于网络强国和发展实体经济的视角来研判、诠释和发展元宇宙。

元宇宙世界的金融

元宇宙既然是一个经济系统,那么,我们就得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审视元宇宙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世界。元宇宙必然会有一套自己的经济金融体系和逻辑,以打通整个元宇宙世界的流动性,且这套金融系统应该与传统金融互联互通。

元宇宙领域有很多优秀的项目,投资、创作和游戏是项目应用场景的基本逻辑,也是用户参与元宇宙赛道的方式。比如,Roblox在沙盒游戏的基础上,打造了稳定的经济系统。在经济激励下,用户的创作被激发,目前平台已有超过1800万个游戏体验。Roblox之所以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不在于技术水平有多高,而是整个平台打造了一套高效且公平的经济循环系统。这种以玩家创作为主导,带来了沉浸式体验和社交场景,已经具备了元宇宙的雏形。

经济系统中,交易是基本的经济活动。当然,就像在现实世界一样,当交易的规模扩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基于货币的交易将会成为发展的必然。那么,在元宇宙中的货币会采用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呢?在元宇宙中,如果有货币,那么它本身肯定是以数字形态存在的。建立元宇宙内的货币体系,可能是扎克伯格的梦想。

2019年6月,Facebook推出了加密货币项目Libra。Libra是一个基于区块链、低波动性的加密货币和智能合约平台。Libra锚定多国法币组成的“一篮子货币”,也被称为“稳定币”。Libra后来更名为Diem,并瞄准美元稳定币,并发布了数字货币钱包项目Novi。更名为Meta之后,Facebook借助其布局的加密货币项目,为其元宇宙支付业务打下基础。

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是不是与元宇宙的发展有关系呢?不知道,但在时间上与元宇宙的发展是吻合的。元宇宙的支付,会包含法币与数字货币的存在。可以肯定的是,元宇宙必定还存在虚拟货币与现实金融体系的矛盾问题。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央行数字货币还处于测试阶段,我国数字人民币,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试点测试。基于当下我国对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监管政策,元宇宙中仍然会延续中心化货币与去中心化货币的矛盾。元宇宙中数字人民币该如何发挥法币职能,这又会是一个新的探索方向。

随着元宇宙的普及,虚拟环境中的金融与支付需求也会逐渐铺开,元宇宙平行于现实世界,但又与现实世界存在互通,在金融领域必将存在许多可能的问题。元宇宙资深研究专家马修·鲍尔将支付定义为,“对数字支付流程、平台和操作的支持,其中包括法币与数字货币的兑换,以及诸如比特币和以太坊在内的币币交易金融服务,以及其他区块链技术。”看来,元宇宙的金融还是基于现实世界的,脱离不开现实世界的金融体系。在元宇宙中,通过拍卖等方式,物品的价值就可以很容易地与现实世界建立一定的锚定。

很多人认为,区块链发展成熟的DeFi生态,能够为元宇宙提供一整套高效的金融系统。DeFi是去中心化金融,是建立在区块链网络之上的金融应用程序生态系统。具体来说,DeFi创建一种开源、无许可并且透明的金融服务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对所有人开放,运营无需任何中央机构授权。用户能够全方位掌控资产并可通过点对点(P2P)、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与该生态系统交互,为用户提供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的金融服务,比如虚拟资产的抵押借贷、证券化、保险等。用户的虚拟资产如同现实资产一般,享受到金融服务,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虚拟物品的资产属性。通过虚拟产权的稳定和丰富的金融生态,元宇宙经济系统将具备如现实世界中的调节功能,用户的劳动创作的虚拟价值将会由市场决定。

MetaFi通过非同质化和同质化代币的混合,结合新颖的社区治理形式,如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s,将这些DeFi原则带到了更广泛的元宇宙。MetaFi,即元宇宙的去中心化金融工具,用户不仅可以获得娱乐,还可以通过参与获得奖励。根据官方的说法,MetaFi是一个全方位的术语,指的是使非同质化的和同质化代币实现复杂的金融互动的协议、产品或服务。例如,通过MetaFi,如今个人可以使用NFT的碎片部分作为DeFi借贷平台的抵押品。这些不同的加密货币基元的组合,使得一个成熟的平行经济成为可能,在未来十年内为加密货币生态系统带来数亿乃至数十亿的用户。

NFT全称是“Non-FungibleToken”,意思是“非同质化代币”。NFT和比特币都是由区块链技术驱动的,但不同的是,NFT不是货币,而是一个合约、一个所有权证明。NFT是元宇宙将人类生活由实向虚转变的核心因素。反过来,元宇宙也成全了NFT。元宇宙基本延续了互联网一贯的流量思路,方向基本没变,只是科技的影响更大。万物皆可NFT,NFT的本质是数字产权,因此它也是打开元宇宙众妙之门的钥匙。从技术上来讲,NFT的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使其能够锚定特定价值,成为打通现实和虚拟世界中稀缺资产和服务的桥梁。

有研究认为,NFT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字内容资产化,NFT的出现拓宽了数字资产的边界,数字资产不再只是指数字货币,各式各样的数字内容都可以被铸成NFT,这提高了数字内容的可交易性;二是保障购买者所有权:资产永久性存在,不会因中心化平台停止运营而消失,并提高资产交易效率和价格公正性;三是保障创作者的知识产权收益:通过NFT内嵌的智能合约,创作者能从后续的流转中获得持续的版税收益。

实际上,NFT的本质是在元宇宙内创造出差异化、创造出稀缺。在元宇宙当中,人们完全可以对数码造物实现无限的复制,稀缺本来可以不存在。而借助于NFT技术,每一个物品都可以被打上独有的标签,或者赋予特殊的涵义,从而成为独一无二的东西。这样一来,稀缺就被制造了出来。物以稀为贵,有稀缺就有价值,就可以交易。如此,有了交易活动,就建立了元宇宙的经济体系。现在人们所做的很多工作,就是试图在元宇宙当中构建起稀缺性。例如,现在的数字水印、数字权利管理,以及非同质化通证等重要技术,其实都是为了制造稀缺的技术。

所有的元宇宙平台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涉及虚拟地产或者虚拟物品交易的时候,都有一个合约,这个合约就是NFT。比如,GameFi边玩边赚的模式,让玩家不仅可以体验游戏本身的乐趣,还可以在游戏中赚取收益。GameFi通过DeFi与NFT的融合,并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成为元宇宙金融体系的一部分。目前,阿里巴巴和腾讯推出的NFT产品在可交易性方面缺失且并非去中心化,对于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大平台,现阶段NFT产品的布局更多的意义在于方向布局/早期市场占领。

元宇宙不是大同世界,还是由一个个元宇宙组成的世界,就存在不同元宇宙之间的交换和资产流动。正如前面讲的,NFT是一个合约,合约是一种制度。其实,金融就是一种制度。在元宇宙中,还有很多金融问题没有搞清楚,本质上都是制度问题。虚拟资产的跨平台转移涉及需要多方数据互信,跨平台的资产清结算,风险及其防范等问题。据说区块链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还得制度起作用。比如,货币会采用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呢?如何有效保证价值稳定,以及能否有效地达到节约交易成本的目的?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可能会扮演货币的角色?在每一个元宇宙内部都开发独立的通证?元宇宙内部的通证和外部的资产如何直接挂钩?“跨宇宙”的价值如何交换?一个人在A宇宙当中拥有的财富,应该通过什么比例折算到B宇宙?元宇宙的金融问题远远不止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很复杂,需要人们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深层次思考,我想有几个点是不能逾越的:第一,在元宇宙中,由谁在制定这些制度?谁来维持经济秩序?比如打假。如何有效抑制造假动机?如何保证在元宇宙内部货币价值的稳定性?如何防止套利?第二,区块链的使用是必须的,但加密货币不是必须的,如何处理两个跨界:不同元宇宙之间如何跨界?元宇宙和现实世界的金融如何衔接?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维持元宇宙的金融秩序很重要,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酿成“跨宇宙”的金融风险,其影响可能是十分巨大的。

金融的元宇宙世界

当前,完善广告和内容分发等发现功能,升级游戏、社交、视频、购物等体验,是元宇宙比较明晰的两条产业链。游戏、社交、办公、会展、教育、设计规划、医疗、工业、政府公共大概构成了元宇宙实现的梯次变革场景。比如,会议活动、办公协作等领域落地应用,功能不断升级,人们以专属虚拟形象参与其中。

金融的元宇宙世界,有两条路径:

第一条,在元宇宙的世界,现实中的金融如何渗透,寻找金融新的发展空间。比如,紧随元宇宙的发展路径,支持元宇宙发展。目前,元宇宙的发展路径,是沿着游戏、艺术、工作、生活这个路径发展,在农业和工业领域也有所探索,比如阿里在农业领域,英伟达在工业领域的布局。

第二条路径,元宇宙的知识理念和技术创新对金融发展产生影响。国外银行对于“元宇宙”的探索则更加前沿。2017年,法国巴黎银行推出了一款基于VR的零售银行应用程序,允许用户虚拟访问其帐户活动和交易记录。2021年6月,韩国国民银行就在元宇宙平台Gather,创建了“虚拟城镇”,里面有金融商务中心、远程办公中心和游戏场。2021年10月,美国银行在旗下4300个金融服务中心全面运用VR技术,集团内的5万名员工将学习使用VR耳机来施展职业技能,包括深化与客户的沟通、与客户协商解决问题、为客户答疑解惑等。该行VR系统中还嵌入了实时分析功能,管理人员可根据实时分析对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后续指导,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职业技能。

我国银行届也在积极探索,有三家代表已经抛出了方案。招联消费金融:普惠服务自动化、消费体验全真化、智能管家定制化。百信银行:AI数字人、沉浸式体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江苏银行:客户感知、客户连接、服务呈现。比如,百信银行是国内银行机构首次表态要“迎接元宇宙”。2021年11月18日,正值百信银行四周年之际,该行发行了行业首个NFT数字藏品——“4inlove”,并同步推出了“AI虚拟品牌官”的二次元形象。

金融的元宇宙世界,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目前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做的是不是元宇宙?金融做的元宇宙是是一种营销噱头还是金融的未来?

关于这两个问题,有两种声音:一种观点认为,元宇宙概念尚不成熟,金融机构此时加入讨论,“只是一种营销噱头”;另有观点将“元宇宙”与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相联系,认为“元宇宙涉及的VR、AR软硬件应用有利于银行向客户提供沉浸式的服务体验,提高其营销、获客效率”。

从理论上说,金融的元宇宙世界包括:无感体验金融产品,沉浸式的金融客户陪伴,金融产品实时创造,数字化营销将蜕变升级,等等。实践中,我国银行业对元宇宙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元宇宙概念相关产业及企业;二是基于AR/VR技术进行贵金属销售;三是建设VR营业厅。

以贵金属销售为例,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就运用了3D虚拟展示、感知交互等技术,将实时形成的虚拟贵金属,通过移动终端与现实场景相结合,360度呈现于客户眼前。同时,支持多维度查看产品细节、虚拟试戴试摆放、在线支付购买、分享朋友圈等全流程操作。

金融机构想要构建其真正的“元宇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许元宇宙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尽头。对于元宇宙金融,我们还是追求活在当下,不用受概念的干扰,但要接受元宇宙思维和利用元宇宙的技术。金融机构追求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金融消费者追求投资最大化、使用成本最小化。其实,体验不是金融最高的追求,毕竟金融不是游戏和网购。

元宇宙思维对金融的启发是,提升客户的沉浸式体验。未来VR、AR等可以进一步丰富线上服务的范围,给客户更好的体验,增加客户粘性。未来如果虚拟世界中的资产能够普及推广为大众所接受,其资产归属等也需要金融技术的支持,但这样的畅想要实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元宇宙的技术对金融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元宇宙”概念的不断引爆,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创新科技技术受到市场的持续关注与追捧。创新型技术服务企业近年更被市场整体看好。

比如,数字孪生技术,正在逐渐渗透并尝试应用到金融数字化转型当中。新纽科技的“金融资产数字孪生与数字资产可视化管理”,是国内金融行业率先运用数字孪生、知识图谱、NLP、RPA等多种创新技术实践,应用于金融资产数字化转型管理。实现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数字化呈现,打造符合金融行业资产特点的“金融资产数字源界”。

未来,元宇宙可能对传统银行业有以下影响:

一是对银行风控体系带来挑战,包括身份识别和数据安全等方面;

二是对交互模式和运营的影响,线上通过虚拟客服实现沉浸式交互服务,线下接入AR等新技术实现智能甚至无人网点运营;

三是对新场景嵌入的挑战,涉及银行的服务渠道、服务产品、服务模式等方面。

未来银行客户更可能沉浸于元宇宙线上应用,元宇宙可能从无感体验金融产品、沉浸式的金融客户陪伴、金融产品实时创造等方面改变银行业务,银行可以顺应产业数字化和元宇宙的方向去做场景金融延伸,或能连接更广泛的客群。就当下来看,比起建立和加入元宇宙,金融科技和元宇宙之间更像是两个平行而相邻的赛道,随着两者的基础建设均日渐完善,两个赛道的拓宽终将使之接壤。未来可期,但不一定非得是当下。

元宇宙金融的未来

根据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目前元宇宙在资本市场、公众讨论中掀起高潮,正处于泡沫期;其所需的大多数技术基础比如脑机接口、边缘计算等正处于萌芽期和泡沫期之间,VR/AR进展较快,正处于复苏期。

关于元宇宙的主要挑战,主要集中在三个维度:一是基本技术的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体世界与数字化虚拟世界结合的技术,还有很多需要突破。二是商业模式、业务模式仍然不明晰,依然需要漫长的探索。三是要确保元宇宙技术正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并给人们带来美好体验,其中基本规则需要定制。

元宇宙也许会实现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在经济层面的互通,从而形成一套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的完整闭环经济体系,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从这个角度说,元宇宙将实现更高层次的数字经济,也就是元宇宙经济。

无论是元宇宙经济,还是元宇宙金融,只有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产业界真正利用元宇宙技术打造新的应用场景、新的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基于此建立起来的元宇宙经济系统才有价值。

金融是制度,元宇宙金融必须有一整套的制度安排。元宇宙将对未来的人类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必须要制定相关的规则与道德规范。元宇宙是与现实世界平行的世界,是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结合体,它既要超越又要复刻现实世界,需要建立起类似于现实世界的元宇宙社会运行逻辑、元宇宙规则。

元宇宙的金融规则是什么?谁来制定元宇宙的金融规则?元宇宙的金融规则如何与现实世界的规则对接?我认为,必须依靠现实世界的政府、行业协会或者得到现实世界的政府认可,建立数字身份、支付系统、应用兼容性、内容互操作性、用户隐私控制、广告监管、沉迷控制等跨行业标准。最可行和有效的是,应该大力扶持一些非营利组织,比如行业协会来研究和制定这些制度。

经历了喧哗,我们应该对元宇宙经济和元宇宙金融有更加理性的认识。总的来说,元宇宙是互联网的3.0时代,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将催化新产业、新模式、新金融。金融投资、投机和炒作元宇宙,既是催生元宇宙的重要力量,也会因过度投机而造成的新一轮泡沫,甚至会带来金融等风险。因此,目前既要支持金融机构投资元宇宙技术,又要防范金融机构陷入技术陷阱。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说:“今天我们展示的只是开端,现在元宇宙这个新平台、新应用程序,与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初谈论网络和网站时无异。”熟悉技术发展史的人们都知道,多次在颠覆性技术出现时,许多行业领袖、科学家、经济学家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元宇宙会发展到何种融合程度,需要我们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ChenlinPua:《阿里巴巴的电商元宇宙布局》,零壹财经,2021-12-14。

OutlierVentures:《MetaFi:元宇宙金融崛起》,深潮TechFlow,2021-12-27。?

陈永伟,程华:《元宇宙的经济学:与现实经济的比较》,《财经问题研究》2022年第1期。

冯翠婷、文浩:《区块链专题报告:NFT行业概览,文化与社交的数字确权价值》,天风证券,2021-10-22。

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学术前沿:元宇宙的概念阐释及发展路径探讨》,复旦发展研究院,2021-12-20。

荆林波:《元宇宙:溯源与展望》,《财经智库》2022年第1期。

老苏、晓坪、高参:《元宇宙是新技术还是新泡沫?》,阿里研究院,2022-01-14。

李佳师:《微软为什么要给元宇宙泼冷水》,《中国电子报》2022-01-09。

刘阳:《银行业对“元宇宙”不容小觑》,《中国银行业》2022-01-13。

卢梦琪:《元宇宙: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中国电子报》2021-11-25。

孙扬、耿逸涛:《“元宇宙”理念对现代金融产业的冲击和机遇都有哪些?》,苏宁金融研究院,2022-01-11。

王方圆:《商业银行进军“元宇宙”!金融服务模式将被颠覆?》,《中国证券报》,2022-01-15。

严子游:《首家!商业银行竟要进军元宇宙,AI虚拟品牌、二次元!营销噱头还是下一步战略布局?》,券商中国?,2021-11-25。

赵志宏:《元宇宙银行——虚拟银行2.0》,《当代金融家》2021年第12期。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1年12月31日。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15ms0-7:29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