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不断向各行业延伸、拓展的同时,其应用热点也在发生快速、甚至超乎想象的变化。我们需要对看似复杂的区块链应用场景进行更为细致和前瞻的分析,以求发现规律,超越炒作,并实施灵敏而稳健的行动策略。
基于区块链应用市场的最新变化,资本实验室在《2022全球区块链应用市场报告》中制作了“区块链应用市场生命周期”模型,以直观地体现各应用市场的成熟程度,以及其中蕴含的市场机会与可能的风险。该模型从120余个应用场景中抽离出31个具有代表性的细分应用领域,分布在导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Kaiko:Kraken超越Coinbase成为美国最具流动性的山寨币交易所:金色财经报道,根据加密货币研究公司Kaiko的数据,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加密货币交易所Kraken已成为美国山寨币交易的首选市场,超过了Coinbase等竞争对手。Kaiko称,Kraken占据了前10名山寨币市场深度的47%。市场深度是指特定市场在不影响该市场资产价格的情况下吸收大量买入或卖出订单的能力。去年价格下跌和FTX崩溃之后,交易所和加密货币的市场深度和流动性受到了负面影响。
根据TheBlock的数据仪表板,除了在替代品市场深度更加强劲之外,Kraken在支持美元存款的交易所中的市场份额去年稳步增长,从2022年8月的8.3%左右上升到今年7月的21.1%。[2023/8/11 16:20:55]
清华大学朱旭峰:不能说ChatGPT超越历史上所有的科技:金色财经报道,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近日表示,ChatGPT是一个颠覆性的创新,但从人类历史数千年科技的发展对社会影响的层面来讲,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还达不到蒸汽机、印刷术的影响水平。他表示,在人类这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技术的发明对社会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是不能只盯着最近的发明,说它会超越历史上所有的科技,我认为不能这么说。同时新技术会带来安全、隐私、伦理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就需要加强治理,加强伦理的监管。(上证报)[2023/5/20 15:15:48]
1.导入期
ConsenSys创始人:以太坊生态系统早已超越比特币生态系统:ConsenSys创始人、以太坊联合创始人Joseph Lubin在接受Bloomberg TV采访时表示,“下一代经济”将比“狭义货币体系”大几个数量级。他认为与互联网类似的以太坊生态系统已经超越比特币。“以太坊生态系统在开发者活动量、每日交易数量、交易价值和代币数量方面早已超越比特币生态系统。”Joseph Lubin还声称以太坊“足够去中心化”。
此前报道,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声称,如果比特币继续使用同样的技术,比特币就有被甩在后面的巨大风险。以太坊将从PoW共识机制过渡到PoS机制。(U.Today)[2021/8/5 1:36:10]
从目前来看,共6个领域处于区块链应用市场的导入期,分别是:广泛的通证应用、量子互联网、广泛的数字资产、分布式计算/存储、物联网、网络与通信安全。在这些领域,相关的技术与应用生态尚未建立,但又蕴含着长期的潜在机会。
其中,广泛的通证应用将分布在社会治理、经济发展,以及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将成为元宇宙经济运行机制的基础构件,也代表了区块链技术最值得期待、最激动人心的未来。
2.成长期
处于成长期的应用市场共16个,有着最多的细分领域,吸引着最多的垂直服务商,形成了最活跃的应用生态。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2021年,以下5个应用领域实现了快速增长,乃至爆发式增长:与“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相关的碳排放管理成为本年度最大的应用热点,并将成为所有行业难以回避的长期主题;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与区块链技术的进化,全球区块链底层设施的开发与应用蓬勃发展;随着工业互联网的逐步升级,与之相关的区块链应用开始覆盖到更多的工业制造部门;由于与区块链安全相关的问题不断凸显,链上安全应用快速升温;在“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区块链应用有着全球最高的活跃度。
3.成熟期
从过去两年间的全球数据来看,体育/游戏、农业/食品、供应链溯源/管理、电子存证/验证等9个应用领域正在走向成熟和普及。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以数字藏品为核心的,单一的通证应用一方面与“元宇宙”概念相互借力,热火朝天;另一方面,需要指出的是,该类应用只是通证应用的低级阶段,将在本年度快速普及,并开始降温。
可以预测的是,当单一的通证应用开始进入低谷期的时候,将是更广泛的通证应用,也就是与社会治理,以及各实体行业相结合的通证应用开始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时候。
总体来看,不管是面向刚进入成长期的应用市场,还是尚处于导入期的应用市场,任何盲目的“炒作”都无济于事。毕竟,我们刚进入区块链3.0时代的初期,只有那些长期坚持精耕细作的参与者才能获得持续的增长机会。
此外,上述生命周期分析只是从全球范围所做的整体观察。由于成熟程度、市场预期、竞争程度的差异,以及区域间应用水平的不平衡,各方参与者需要从全球视野出发,捕捉动态变化中的机会,回避动态变化中的风险,以建立并不断夯实可持续的应用模式、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