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Galxe宣布推出GalxePassport。Galxe称该项目可作为用户在Web3中的通用身份,且能够安全且匿名地存储身份信息。这一活动也借用了时下流行的“灵魂绑定”,GalxePassport将在钱包中以SBT的形式存在。
但在推出之后,这一项目却引发了社区的广泛讨论,针对这一活动的讨论不断蔓延,并扩展至同类赛道。
在实际体验之后,Odaily星球日报发现,铸造GalxePassport需用户提供身份ID,如身份证、护照等文件。如果你不是前10万名铸造的用户,这一SBT甚至还需用户自费缴纳5美元,以此作为认证费。
Arcane Research分析师:加密货币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迅速转向的预期也许过于乐观:金色财经报道,Arcane Research的高级分析师Vetle Lunde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加密货币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迅速转向的预期也许过于乐观,上涨势头放缓、强劲的技术阻力和美联储鹰派态度等诸多不利因素,可能会让市场2月的表现并不尽人意。对近期比特币波动的分析表明,由之前美联储议息会议引发的比特币大规模上涨趋势正在消退。但这家机构也不否认存在相对乐观的可能性。
此外,Coinshares International首席执行官Jean-Marie Mognetti表示,美联储去年12月下调加息幅度是导致1月加密货币收益大涨的宏观驱动因素,且市场已经慢慢消化了FTX交易所倒闭所带来的恐慌情绪。[2023/2/1 11:41:06]
毫无疑问,GalxePassport试图收集用户身份信息,给钱包地址进行KYC认证。
Polygon回应“过于中心化”质疑:正在计划改进并最终删除多重签名:2月16日消息,Polygon联合创始人Mihailo Bjelic针对此前Cyber Capital创始人兼 CIO Justin Bons对于“Polygon多重签名机制过于中心化和不安全”质疑和批评,进行了回应。Mihailo Bjelic表示,多重签名机制的确有其局限性,但本质上是为了提升新项目的安全性,来保护用户免受黑客攻击,现在退出这一机制是不现实的。Polygon一直将Justin Bons提到的“必须将智能合约管理密钥转移给 Matic 代币持有者”的建议作为目标,但这会增加出错时的反应时间。因此,随着社区的成熟Polygon将逐渐放弃多重签名,目前仍会很负责地使用这一机制。Polygon最近发布了一份多重签名透明度报告,其中披露了相关签名者的详细信息以及如何改进并最终删除多重签名的计划。此外,多重签名中的其他 4 方并非由 Polygon 选择,而是他们主动加入。[2022/2/16 9:56:00]
无独有偶,Galxe并不是第一这么做的。不久前,Binance宣布推出基于BNB?Chain上首个灵魂绑定通证:Binance账户绑定通证,作为Binance用户已完成KYC认证的身份证明,未认证KYC用户不可铸造。该代币不可转让,且具有唯一性。
摩根士丹利:马斯克过于热衷比特币,或导致特斯拉近期市场情绪低迷:6月17日上午消息,据报道,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近日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投资者对特斯拉十分感兴趣比特币这一情况的关注,或许是这家电动汽车眼下市场情绪稍有低迷的原因。(AdamJonas)[2021/6/17 23:43:50]
SBT天然适合KYC?
前段时间,V神发布了一篇关于“灵魂绑定”的文章,将NFT带入到了一个无人涉足的新领域。虽然提出了很多关于SBT的可行用例,例如可信的声誉数据、技能证书、更优秀的POAP等等。但这些更具实用价值的用例仍大多处于实验之中,距离现实还太过遥远。
而目前最为广泛的SBT用例,恐怕就是币安BAB和GalxePassport了。而这二者又高度相似:他们都是链上KYC。
《富爸爸,穷爸爸》作者:巴菲特坚持现金、否认黄金和比特币的投资想法过于老旧:《富爸爸,穷爸爸》作者Robert Kiyosaki发布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他批评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坚持使用现金,并对比特币和黄金嗤之以鼻。Kiyosaki称巴菲特的投资想法过于老旧。他还提到亿万富翁Paul Tudor Jones最近对比特币(Bitcoin)的投资,他认为这是老派投资者摆脱美元进入新的数字黄金BTC的信号。(UToday)[2020/5/18]
SBT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用来存储或证明某些信息,从形式上来看,这一代币作为KYC是实用且方便的。
目前,Web3缺乏原生的链上KYC解决方案。在项目方进行“实人”认证时更多会采用基于Web2的验证方式,间接实现实人认证。例如验证Twitter账户、Discord账户等等。这在底层上是依赖于中心化的Web2基础设施,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声音 | eToro分析师:XRP不是证券 其社区成员对银行的态度过于激进:eToro高级市场分析师Mati Greenspan表示,XRP具有颠覆和扰乱银行系统的所有潜力。但在美国,XRP在法律上不能被视为一种证券。目前XRP社区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而这些社会对银行表现出敌意,甚至企图强迫银行使用XRP,但他认为“这会对XRP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银行业可能会为此与其XRP及其社区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反对它”。[2019/1/12]
或许正是因此,基于SBT去做链上KYC成为了一个受到多个项目方青睐的赛道。加密世界的项目方们,似乎真的很需要一个加密原生的身份解决方案。但目前市场上却并无较好的选择。
钱包地址需要KYC吗?
当项目方纷纷试图给我们的钱包地址发放KYC时,更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或许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钱包地址需要进行KYC吗?
在整个加密世界中,KYC有着充分的必要性。这对合规、监管、投资者保护等等多领域来说,
去中心化是加密世界的基石,以钱包地址作为身份ID构建的账户体系长期以来一直稳定的运转着。“无需信任”、“去中心化”这些词语不只是说说而已,在建设者长期的努力下,加密原住民真的构建出了一个无需银行卡和护照的链上的自由世界。智能合约、DeFi、NFT,技术的进步让去中心化的世界得以流畅的运行。
自然,无KYC的秩序也有其糟糕的一面。例如社区治理更为困难、假号盛行、可能蕴含女巫攻击的风险。但这些问题业界正致力于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而对钱包地址进行KYC,或许是其中最差的一种选择。
比资产被盗更可怕的,是身份被盗
将钱包地址进行KYC认证,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甚至可能还会产生完全相反的负面后果。
在中心化平台KYC,似乎并没有什么太糟糕的事情发生。但这恰恰是由于“中心化”所导致的,而非KYC固有的优势。
在中心化平台KYC之后,一旦发生密码遗失等安全事故,用户可以靠身份自行冻结、锁定账户,也可确认账户的最终所属权。KYC之后,用户被“验明真实”。虽然数据交由中心化平台保管,但依托中心化的流程,用户的所有权和身份不容置疑,一切中心化数据都是可冻结、找回、注销的。
而对于平台来说,平台也可掌握用户身份,满足合规要求、确认用户真实性、排除机器人干扰等等。在中心化平台进行KYC认证,并不是一项坏事。
但当这一套流程到了链上,又会怎么样呢?钱包的所有权并非由中心化机构依据身份证件提供担保,而是由私钥完全控制。这也意味着,KYC几乎失去了它最大的意义:确认用户真实性。
尽管SBT是不可转让、无法交易的,但钱包地址却是可以共享的。若借助智能合约钱包,钱包地址甚至还可实现所有权的交易。
如果用户使用非本人KYC的链上地址,这一结果近乎是灾难性的。对于项目方来说,首先是协议获取的关于用户数据可能会失真。因为地址的实控人是可以变更的,所以用户实际链上行为与绑定地址行为差异可能会较大。
而对于用户来说,因为SBT的特点,这一KYC是无法消除、甚至无法转移的。一旦发生私钥泄露的事情,用户失去的将不只是财产,甚至还丢失了自己的身份,这一后果尤为可怕。
还有哪些问题?
此外,数据安全问题也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用户在链上进行诸如KYC之类的操作之后,身份认真信息储存在哪里?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演进,是否的我们的指纹、人脸、证件都需要向项目方提交?毫无疑问,这些数据的传输和储存仍然是Web2的,尽管我们获得了SBT作为数据凭证,但数据安全的风险却仍然是一个Web2的问题。此外,项目方对于用户数据仍然有巨大道德风险——无人知道这些数据会被项目方如何利用。
毫无疑问,链上KYC是一个用Web3封装数据凭证的Web2式数据收集动作。这已经距离与用户具有数据主权的Web3理念相去甚远。
而在加密世界,我们通常都拥有不止一个钱包。单个地址不能代表用户,且面临更换地址、私钥丢失等风险。将用户身份信息封装在特定的某一个链上地址中,这一结果是失真的。单一链上地址的数据行为往往不能完全代表用户本身。
尽管加密世界需要一个可信的身份系统、一个更可靠的DID。但对钱包地址进行KYC,这真的是最好的选择么?识别与伪造虚假身份的对抗一直在持续进行着,却无一项目方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要求用户“持身份证领取空投”。
Web3就是这样承诺的——一个自由、开放、无需许可的去中心化互联网。?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