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今年之前,很多加密市场的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没有认知,那么经过这一年的“打”,想必不会再忽略宏观对加密市场带来的影响了。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幕后推手就是扮演“世界央行”角色的美联储。
本次CPI数据有所缓和,是否意味着加息即将停止?要判断这一问题需要对美联储和美联储的一些决策原因有更多的了解。
本文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美联储的几个常识,以及了解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一直“头铁”加息的原因。
关于美联储,即美国联邦储备系统。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正式宣告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正式成立。法案规定了美联储的两大职能。第一大职能是稳定经济,追求经济稳定增长,维持物价稳定,调节长期利率。重要的参考指标是就业率和通货膨胀。第二大职能就是稳定金融保证金融系统的正常运作,尤其是尽可能防止金融恐慌等系统性风险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美联储在组织架构上采用了联邦政府加非营利组织的双重结构。美联储的一部分是位于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委员会,它是联邦政府的一部分,向美国国会报告,另一部分是分布在全美十二个不同城市的联邦储备银行,是非营利机构,每个联邦储备银行都有来自私营部门的董事会成员,比如企业家、大学校长。
声音 | 工信部李颖: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向工业经济领域渗透:据工信部网站消息,10月19日,第八届中国能源企业信息化大会在北京召开,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出席大会并致辞称,当前全球能源转型与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处于历史交汇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从消费领域向制造业、能源等工业经济各领域渗透,推动工业经济由数字化向网络化、智能化深度拓展,以“软件定义”为特征,以工业大数据为新型生产要素,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以生态建设为目标的工业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2018/10/19]
从决策流程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通过美联储公开市场会议,也叫议息会议来实现的。而公开市场会议委员会的委员由七位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委员加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以及四位其他地区储备行行长轮流担任。所有委员,包括美联储主席和储备银行行长,都拥有同等的投票权。这样一来,美联储在组织架构、地理分布、决策流程上都实现了分权制衡。
其实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不等于美联储,委员会只不过是联邦储备系统的一个部分,只不过国人习惯这么叫。
精选 | 工信部王卫明:本届物联网博览会更侧重与产业结合 聚焦区块链等新技术:据新华网消息,在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王卫明称,本次大会更加侧重与产业结合。除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车联网、智慧城市、智慧环保外,还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智能传感器、边缘计算、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活跃的领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提供创新方向,为产业物联网规模化落地提供新动能。[2018/9/18]
上图:历任美联储主席名单
1.美联储拥有很大的权力,我们很多人在判断联储政策的时候总是以我们东方的制度来带入,即央行需要听命于政府。
实际上美联储有相当的独立性,并不完全受制于美国政府。在沃尔克上台之前的70年代,由于现代信用货币还没有广泛接纳,加上之前“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和黄金挂钩,不能随意增发,使得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并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当时的美联储公信力很低,几乎没人在意他们。
工信部于佳宁:区块链核心应用场景在于解决协作信息化问题:5月22日,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在央广TMT区块链沙龙上表示,用一个双方共同认可,且双方不可篡改的机制来解决协作和对账问题,在一个新型环境下解决信息化的问题,是区块链最核心的场景。这个核心场景将提供强有力的电子信息存在证明,在数据有序流动中实现可信数字化,并进而衍生可信数字经济新生态。[2018/5/22]
时任美联储主席伯恩斯曾经说过“美联储的独立性是政府内部的独立,而不是独立于政府”。所以那时候美联储就是美国政府的附庸,政府让它怎么做就得怎么做。直到沃尔克和格林斯潘这两位传奇美联储主席的领导下,美联储的独立性越来越强。
现在的美联储在施行货币政策时不需要受制于总统和政府的命令,理解这一点是我们今后判断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时的基本,也是很多人容易犯的误区。
2.鲍威尔说要牢记历史的教训,这指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伯恩斯和米勒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连贯,既想抗击通胀又受制于政府,政府要保经济,联储就必须要配合,导致无法有效消灭通胀,因此滋生了滞涨,这使得抑制飞涨的物价更加困难。
CNBC评美国4月未季调CPI年率:4月整体CPI创2008年以来最高:CNBC评美国4月未季调CPI年率:4月整体CPI创2008年以来最高。整体能源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25%,其中汽油价格上涨49.6%。被视为关键通胀指标的二手车和卡车价格飙升了21%,其中仅4月份就上涨了10%。除了价格上涨之外,年率大幅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基数效应,这意味着随着新冠疫情导致美国经济大范围停摆,2020年的通胀水平非常低,未来数月CPI恐持续受到该因素影响。 (金十)[2021/5/12 21:54:49]
直到沃尔克这位美联储主席,顶着巨大的压力不断将利率拉至很高的水平,而且花了数年时间才降下来。通胀的危害不言而喻,通胀无法控制,意味着更大的痛苦。
3.通胀具有自我实现的特性,即人们认为未来会通胀,那么通胀就会实现。
当社会上的货币增加,而商品数量没有增加的时候,就会产生通胀。以居民为例,当居民预期未来会发生高通胀,就会要求涨工资,企业会将人力成本转嫁到产品定价上,加剧高通胀。这时候,大家的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存在正反馈,也就是物价上涨了。打工人要求涨工资,然后发了工资。大家为了跑赢通胀直接去买商品了,工资又转嫁给物价,那通胀就没完没了。
CPI涨幅有望继续回落 全年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发改委:随着全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进一步恢复,CPI涨幅有望继续回落,全年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金十)[2020/4/20]
由于美联储没办法解决供给问题,就只能通过货币政策打击需求,通过降低需求来让供需平衡,没钱需求自然就下来了。
4.和市场沟通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伯南克上任之前,美联储极少和市场进行沟通,比如格林斯潘在任时,市场很难从他的讲话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他说话总是模棱两可,含糊其词。甚至有媒体根据格林斯潘露面时手上公文包里文件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这在现在看来似乎有点可笑,但是足以表明当时美联储和市场的沟通多么不畅。
而伯南克则认为,如果市场和公众相信美联储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去实现降低通胀的目标,那么商人和企业家就会尽可能的将物价和工资维持在这个水平上,这本身就非常有利于保持通胀的稳定。让市场知道美联储目标的另一个好处则是,避免了当政策公布时给市场带来的巨大动荡。
很明显鲍威尔正沿袭伯南克的方式,通过不断的强硬发言,去加强市场对联储抗击通胀决心的认知,并且这样能有效避免政策公布时给市场带来的巨大冲击。
5.在美联储传奇主席格林斯潘的任内,美联储操控利率上升或下降超过七十多次,造就了美国史无前例的低通胀与高增长并存的大缓和时代。但是这种通过预判提前做决策的方式,做对了你是神,做错了代价同样很大。
例如格林斯潘任内的后期,互联网泡沫破灭和催生了房地产泡沫给08年危机埋下导火索,虽然他的成就更大,但是这些灾难发生在个体身上,是无数家庭的不幸。
现在的美联储和鲍威尔所有决策都通过数据来决定,这种“看后视镜”的决策方式,不一定是庸碌的表现,而是在避免犯下前任的过错。
6.虽然伯南克时期,美联储创造了很多货币工具,但是利率依旧是美联储手里最好用的武器。
利率就是资金的成本。比如说我们向银行贷款买房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利息就是我们向银行借钱的成本。那美联储是控制着市场上所有的利率吗?其实美联储只控制着一种非常特殊的短期利率,叫做联邦基金利率。
美联储的公开市场委员会每年会召开八次议息会议来投票决定这个利率。美联储会要求所有银行必须存一部分钱放在美联储这个账户呢叫做储备金账户。而且规定账户里的存款不能低于一定比例,如果某个银行的储备金存款低于了要求,他可以向别的银行贷款来补足缺口。
这个贷款利率就是联邦基金利率,所以它不是银行向美联储贷款的利率,而是银行之间相互借贷的利率,又叫同业拆借利率。
7.量化宽松,有人说本次通货膨胀危机就是因为20年美国启动无限量化宽松,给全部民众撒钱导致的,有影响但不全是。
量化宽松简单来说就是当利率将至几乎为0的时候,利率武器已经无法再用了,那么购买长期债券,就可以影响和降低长期利率。所以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就是量化宽松的本质。美联储从金融机构手里买入长期债券,同时付给这些金融机构等量的货币,又通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把钱吸收回美联储。实际上美联储印的钱和实体经济中间隔着一个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美联储把钱给了银行,银行又把钱存回了美联储,这钱压根儿就没进入实体,没到企业家手里,更没有到老百姓手里。
量化宽松最大的最大作用是给市场提供流动性,不能简单的说是“印钞”、“撒钱”。流动性紧缺的市场是什么样,大家参考近期的加密市场山寨币就能知道。
而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主导的财政政策。数万亿的财政救助和财政补贴直接发给了老百姓,每个人都拿到了疫情补助金。大家有钱消费,有钱买房,有钱投资,但是商品的供应又因为各种原因跟不上,这才是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美国政府撒钱的底气来源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所以说量化宽松有影响,但不大。
美股因为CPI的缓和已经走出了不错的反弹,然而近期FTX事件给加密市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独立于美股大幅下跌。而这次事件带来的后续影响仍未全部展现,也不是我们能猜测的。
信心比黄金更珍贵,市场投资者失去的信心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活下来,趁这个时间多学习,等待新的周期到来。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