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月28日,是国际数据隐私保护日。设置目的是鼓励人们关注数据隐私,以实际行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增强保护意识,了解基本权利,推动数据保护全球公民的责任意识。然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的隐私泄露问题也日益严重。
2020年12月8日,一名20岁的成都女孩确诊了新冠肺炎,在患病之后,这个年轻的女孩万万没想到接踵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指责与谩骂。经历如此严重的网络暴力的原因是网友们发现这个女孩在5号至7号这两天先后去往了餐厅,电影院与5家酒吧,这些地点都是人群密集的地方。
海通国际经济学家:建议发行介于比特币与信用货币之间的“碳币”: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在第一财经刊文,建议开发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工具,即“碳币”。他表示,除了绿色环保以外,碳币还有两大优点:1.碳币的潜在供应量介于比特币与信用货币之间,更适合作为货币。2.就发行模式而言,信用货币发行的主导权在各国央行,而比特币不受央行控制,也令央行失去了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货币供应、烫平经济周期的能力。此外,如果各国将国有森林产生的“碳汇”交由中央银行的话,央行就拥有了一个碳汇储备。央行可利用碳汇储备作为货币政策的调节工具,在需要时使用它来购买国债、发行碳币,或者卖出国债、回收碳币。[2021/3/18 18:54:48]
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后,一张带有该女孩全部信息的截图在网上疯狂流传,包含了该女孩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她的个人信息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在网上疯狂传播。
太壹科技出席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11月1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高交会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
作为知名的区块链技术服务商,太壹科技将再一次以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参展的形式亮相本届高交会,线下展厅位于会展中心4号馆4E10展位。
太壹科技已为全球1000多家客户提供了区块链技术服务,其中交易所客户500+,在Coinmarketcap排名前100交易所中,太壹客户占比超过46%,覆盖全球五大州,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触达全球3000多万用户。[2020/11/11 12:18:49]
事件进一步发酵升级,网上的恶意评论越来越难听,甚至有人在网上公布了该女孩的照片,严重侵害了他人隐私。一个女孩在在如此大规模的“声讨”之中是那么无助,这个时候没有人关心她到底是什么性格,被网暴之后会有什么感受,好像只要在她伤痕累累的身上再踩上一脚就能体现自己对于疫情做出了“贡献”。
动态 | 荷兰国际集团为R3的Corda区块链设计了隐私修复程序:荷兰国际集团(ING)周二在CordaCon年度开发者大会上宣布,该公司帮助解决了目前困扰Corda用户的安全/隐私问题。该银行的区块链团队通过将零知识证明(ZKP)应用到Corda公证服务来实现这一点,Corda公证服务是网络验证交易的唯一并防止重复支出的手段。(coindesk)[2019/10/23]
后来也有一个女孩辟谣说网上泄露的照片其实是她的,被网友冒用。如果属实,那么两个女孩子都遭受了严重的网络暴力。疫情不能让我们倒下,但是泄露的隐私,无尽的网络暴力却能让一个人倒下。
受害者的隐私被暴露在公众之下,施暴者却躲在屏幕后恶意评论,隐私的泄露让我们的人权正在遭受践踏。
个人隐私信息和数据市场需求之间如何进行平衡?
无独有偶,近年来,从一些知名酒店用户信息大量泄露,到用户隐私数据被明码标价售卖,网络公众平台成了隐私泄露重灾区,更有诸多平台的普通用户、消费者同样饱受其苦,不仅受害者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个例已经危及到生命健康。隐私信息被泄露、个人数据被违规倒卖,不仅给人们生活造成困扰,更带来了财物、人身安全隐患。基于公众信息的大数据应用无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特别疫情之下如大数据行程卡、健康码等配合使用极大助力了疫情防控。然而类似“成都女孩”的信息泄露,又该如何平衡引人深思。
数据不仅仅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大作用,更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石,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被正式被提出,成为继人口、土地、资本、技术之后的新的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要求既要推动政府数据共享、发挥数据资源价值共享,同时也要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
为了实现数据要素健康流动的同时保护公民隐私数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工作:
1.加强公民的隐私保护意识的培养。保护个人的数据隐私前提是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不被侵犯,呼吁做合格网络公民,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的数据隐私都有较强的保护意识,注重保护不进行恶意传播。
2.呼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完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做好数据分级分类和建立数据安全保障机制。明确个人数据在使用过程中权属判定准则,主体范围和权利义务,做到最小够用、专事专用。
3.在技术层面,采用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保障数据隐私。融合安全多方计算、区块链、联邦学习等敏感数据隐私处理技术,保障数据授权隐私化使用,达成隐私数据“可用不可见”,实现数据价值发挥和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
根据《诺顿网络安全报告》显示,85%的中国受访者比以往更关注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90%希望能为之做些什么。相信随着整体生态的不断改善,一个重视用户数据隐私保护的商业环境,将更有利于良性的商业竞争和发展,也最终将反馈给整个社会。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