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自称“国币”用“天河二号”运算,当披上数字货币“伪装”……_KUS:AMA

来源:新华社

记者陈诺、汪奥娜、熊丰

自称“国币”、用“天河二号”运算,以提供虚拟数字货币增值服务为幌子,在全国发展成员近2000人,涉案金额超过2亿元……安徽省安庆市局日前破获一起特大网络案,犯罪嫌疑人炮制概念,炒作“空气币”,把披上数字货币“伪装”,在网络上“大行其道”。近年来全国多地类似案件频发,网络新动向值得警惕。

“国币”实则“国” 12省市8档会员吸金2亿元

今年1月,安庆市接到群众报案称:“环球财富熊猫金元”投资平台涉嫌。调查发现,2016年开始,犯罪嫌疑人孙某保在安徽省合肥市租赁办公场所,以当地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载体,创立“环球财富熊猫金元”网络投资平台,拉拢他人搭建网站,以提供虚拟数字货币增值服务为幌子,制定相关投资档次、奖励方式、提现规定,进行网络。

新华社将在11月5日就数字人民币热点焦点内容举行音频直播:金色财经报道,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拟于10月15日-11月10日,开展“青年新声代——音频创意挑战赛”线上活动,并将在11月5日邀请经济等领域记者、编辑就青年人关注的数字人民币热点焦点内容举行音频直播。[2021/10/14 20:27:49]

据安庆市局大观分局经侦大队办案民警周晓枫介绍,该团伙通过微信群分享网站链接发展会员,新会员注册要缴纳168元的入门费,且需要分享人确认,才能取得会员资格,会员分为“学员级”“专家级”到“至尊董事”“金钻董事”等8个级别,按照一定比例投资或发展下线后,网站根据级别,按1:1.07至1:3不等的比例,返还“熊猫种子”给会员,用于兑换“熊猫金元”。

“熊猫金元”就是该平台主打的“虚拟数字货币”。记者在一篇名为《环球财富熊猫金元十八个为什么》的宣传文章上看到,平台自称“熊猫金元”为“国币”,用“天河二号”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运算,“可能未来5年内一枚熊猫金元会突破1万元。”

动态 | 新华社调查ICO死灰复燃乱象:披上“洋外壳”绕开监管 扮区块链“割韭菜”:据新华社报道,在过去一年里,央行等多部门联手,严厉打击ICO非法公开融资炒作,虚拟货币价格大幅下跌,监管成效显著。不过记者近期调查发现,目前仍有一些ICO项目打着国外基金会的旗号,披上“洋外壳”绕开监管,或换上区块链等“马甲”投资者,圈钱融资“割韭菜”。[2018/9/26]

然而介绍,“熊猫金元”价格涨跌等后台数据均被孙某保等人操作控制。短短几年内,该平台在全国12个省市招募会员近2000人,累计涉案金额超过2亿元,除部分资金被用于返还投资人员所谓提成外,其余大部分资金均被孙某保转移或提现。

目前,包括孙某保在内的8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移送起诉。

“链”上,“新套路”防不胜防

新华社:区块链技术有望带来个人数据保护“革命”:\t今日晚间,新华社发不新闻分析文章《区块链如何带来个人数据保护“革命”》。文章中写道,大数据时代,个人的数据被认为是黄金般珍贵。个人数据泄漏令人担忧,但绝大部分人不可能因为害怕数据被收集而切断与互联网的联系,而现阶段有责任保管个人信息的企业、学校、酒店、社交网站等往往担责不力。专家们认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带有加密、信任、点对点、难篡改等特征的“中间件”,有望解决这个难题。[2018/4/19]

“币”“空气币”“山寨币”……记者搜索互联网发现,辨别这些“劣币”的科普帖早已“刷屏”,一些网友甚至梳理出百余种“币”的名称,然而依旧挡不住受上当案例。

安庆市局大观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周会告诉记者,类似“熊猫金元”这样披着区块链、数字金融的外衣开展的网络近年来呈现高发态势,以“静态收益”和“动态收益”为诱饵,吸引公众投入资金,并利诱投资人发展人员加入,不断扩充资金池,具有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特征,让人防不胜防。

新华社预测区块链三阶段:今日新华社文章谈到了业内预测区块链发展将可能分三个阶段:1.0版针对比特币代表的数字货币;2.0版是产业区块链阶段,与产业、商业、交易等结合;3.0版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结合。[2018/3/26]

——老把式“穿上”新概念。据介绍,传统经常鼓吹的“国家扶持”“政府背景”等“洗脑”方法一直沿用。“熊猫金元”团伙不仅伪造全球市场布局图等宣传材料,更搬出一些高大上概念进一步伪装自己。

与此同时,不法分子打着虚拟币、区块链等时髦概念的旗号,使一些缺乏辨别能力的群众以为自己抓住了投资机遇,不法分子更在受害者“上套”之初,承诺惊人收益。“熊猫金元”一案中,就设计了直推奖、对碰奖、管理奖等多个所谓的“业绩奖励模式”,让人在一夜暴富的幻想中轻易上当,越陷越深。

——运营模式日趋专业化。介绍,这些从传播形式看,正呈现从线下、电子邮件向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转变;会员登录平台应用逐渐从传统的PC端向手机App、小程序转移;从支付形式上看,由银行卡、第三方支付向虚拟币领域支付转变,资金流动更难以查证;从区域看,不法分子逐渐将平台服务器从境内转移至境外,逃避机关打击。

——参与人员呈年轻化趋势。周会告诉记者,“熊猫金元”一案中,参与的会员有不少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乏高学历人员,甚至有少数公职人员参与。颇为讽刺的是,该案的始作俑者孙某保系初中文化,过去以卖保健品为生。

打防并举狙击新苗头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局长郑文宝介绍,目前类似“币”这样的网络与传统的形式不同,复合型违法犯罪活动多。周晓枫等基层办案民警认为,蔓延速度加快的“币”考验着监管、等打击违法犯罪部门之间的联动效率。

种种“套路”损害了公众利益,更污染了区块链等行业生态。不少专家认为,应聚焦新形势,补齐治理短板。

打防并举,形成全域管控。郑文宝建议,应协调网信、、金融、通信管理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会商制度,对涉传人员实行全量全域管控。周会则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借助互联网公司技术优势,依托大数据,科学建立网络监测搜索模型,实现更加精准、更有价值的线上预警。

行刑衔接,织密法网。相关人士建议,及时调整和虚拟币非法交易的界定范围,适当加重“币”等网络犯罪的刑罚幅度,真正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同时细化相关行政处罚条例,对未达到刑事处罚标准的网络人员进行惩治。

净化网络,普及教育。网信办等监管部门加强对涉传网站的监管力度,对涉及境外的网站采取技术反制措施,切断网络传播途径。郑文宝认为,应坚持把宣传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重点开展防范进校园、进社区、进人才市场等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各地各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布动态警示、公益广告,公布剖析典型案例,揭露网络本质。

网络信息时代在带来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网络违法犯罪分子也趁机编起了故事,吸引对新经济、新概念一知半解的投资者跟风“入套”。尽管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但收入门费、拉人头、团队计酬这些本质特征没有变,社会公众在遇到所谓新型炒“币”炒“链”平台时,需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对照这些特征仔细辨别,避免头脑一热就跳进陷阱。

根治网络,面对层出不穷的犯罪“变形记”,相关部门需加强联动,进一步织密监测预警防护网,封堵政策漏洞、补足制度短板、加强警示宣传,以不变的决心应对违法犯罪变换的“花招”。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15ms0-7:28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