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各项技术支持。在上一篇“区块链+工业互联网“专题文章中,我们简单分享了区块链与数字孪生结合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实际上,数字孪生的概念存在时间并不短,最早是由密歇根大学教授Dr.MichaelGrieves在200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
Grieves认为,通过物理设备的数据,可以在虚拟空间构建一个可以表征该物理设备的虚拟实体和子系统,并且这种联系不是单向和静态的,而是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都联系在一起。显然,这个概念并非只局限于产品设计阶段,而是延展至生产制造和服务阶段。只不过当时技术有限,数字孪生并没有能完全发挥其作用。
因此,在工业互联网概念出现之前,数字孪生只是停留在软件环境中,比如几何建模的CAD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PLM等。但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出现,网络的连通效用使得各个数字孪生在设备资产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制造流程管理中开始发生关联、互相补充。而区块链与数字孪生技术相结合,能够互相发挥各自作用,扩大数字孪生体的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PayPal金融犯罪部门正招聘区块链专家:金色财经报道报道,根据PayPal上月末发布的职位空缺,该公司希望聘请反和区块链战略总监。根据招聘信息,PayPal在纽约市办公室的新员工将负责“评估区块链用例,着眼于金融犯罪风险管理,并监督反调查活动和该领域的新兴趋势”。[2020/3/19]
数字孪生和仿真是一回事吗?
在进一步探讨区块链赋能“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数字孪生技术并不等于仿真技术。因为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人会把两者等同看待,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根据定义来看,仿真技术是应用仿真硬件和仿真软件通过仿真实验,借助某些数值计算和问题求解,反映系统行为或过程的模型技术。它是将包含了确定性规律和完整机理的模型转化成软件的方式来模拟物理世界的方法,目的是依靠正确的模型和完整的信息、环境数据,反映物理世界的特性和参数。这就意味着仿真技术仅仅能以离线的方式模拟物理世界,不具备分析优化功能。
而数字孪生则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它需要依靠包括仿真、实测、数据分析在内的手段对物理实体状态进行感知、诊断和预测。在此过程中生成与现实世界中的物理实体完全对应和一致的数字孪生体,它可实时模拟其在现实环境中的行为和性能,也称为数字孪生模型。
金色实力派 | 对话谢纬:揭秘区块链第一城娄底的“小城大计”:当下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大潮,金色财经推出“区块链+产业新模式”系列访谈“实力派”,对话走在“区块链+”最前端的企业和机构。1月20日13:00,央视财经节目主持人吴建华,金色财经内容总监王瑜琨携手对话娄底市国家级区块链研究和应用示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CCF区块链专委会通讯委员谢纬,揭秘湖南“链城”娄底的“小城大计”。直播详情可扫描二维码或查看原文链接。[2020/1/20]
因此,仿真技术只是创建和运行数字孪生体中的其中一项核心技术,是数字孪生实现数据交互与融合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数字孪生必须依托并集成其他新技术,与传感器共同在线以保证其保真性、实时性与闭环性。
工业互联网中数字孪生的应用
《数字孪生体技术白皮书》中提出,一个典型的数字孪生系统包括用户域、数字孪生体、测量与控制实体、现实物理域和跨域功能实体共五个层次。
其中,测量与控制实体、数字孪生体以及用户域之间的数据流和信息流动传递,需要信息交换、数据保证、安全保障等跨域功能实体的支持。信息交换通过适当的协议实现数字孪生体之间交换信息。安全保障负责数字孪生系统安保相关的认证、授权、保密和完整性。数据保证与安全保障一起负责数字孪生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声音 | BM:应该多思考区块链对于现有商业的应用:据 IMEOS 报道,BM 在 EOS 黑客马拉松现场圆桌讨论时谈及对区块链的看法时表示,我们不应该尝试去寻找新的东西来应用区块链,而是应该多思考区块链对于现有商业的应用。[2018/12/5]
因而在工业互联网中,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位于其平台架构的平台层,可在智能研发、智能生产、智能管理、智能服务以及产业链协同场景,实现趋势感知并协助企业决策。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应用数字孪生时也会有所差异。
大型企业往往架构庞大,有多种IT和OT子系统。它们可通过独立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整合和计算各级指标对应的数字孪生,并以微服务的形式和各业务系统集成和交换数据,从而大幅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速度、降低成本和风险。而小型企业则往往运营效率不高、资金不足,可借助公有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以较小成本快速实现企业能力的提升。
声音 | Anthony Lusardi:侧链更适合解决区块链扩展问题:据coincryptorama报道,以太坊经典团队主要负责人Anthony Lusardi称,我们在扩展方面主要采取使用侧链的方法,因为你无法通过扩展主链来获得去中心和高性能。但在侧链上你可以做出平衡,但仍然需要有主链。[2018/11/17]
目前数字孪生的应用场景可分为设备级数字孪生、企业级数字孪生和产业链级数字孪生。设备级数字孪生可通过设备状态监测、远程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等手段,让设备得到全状态健康管理。
企业级数字孪生可以让企业全流程业务得到优化。数字孪生构建了一种新的“零成本试错”的研发方法,通过在虚拟空间进行研发、测试、验证,实现研发成本大幅降低;在新产品实际生产前,在虚拟空间中模拟生产,找出最优的生产计划排程和生产方案,缩短新产品导入周期;通过对企业管理各要素和各环节的数字孪生,发现和优化低效的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金色财经独家分析 区块链改变金融 金融也在改变区块链:区块链消除了中介增加了透明度,对传统金融业进行冲击。昨日,厦门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全军表示,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使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呈现不可逆的态势。金色财经独家分析,区块链正在改变金融,但金融也正在改变区块链:金融业在各行业之中监管、合规的要求都相当严格,区块链在金融业应用后,也需要让技术适应监管,对于如何控制风险起着指导借鉴意义。技术正在“野蛮生长”,金融业正在告诉区块链什么样的技术是安全可控的,并正在选择与这样的技术结合实现新的改变。[2018/4/26]
产业链级数字孪生则使得产业链全环节实现数字化管理。实时动态感知供应链运行情况,识别和优化低效运行的流程,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增值。在营销、研发、生产阶段,可实现基于用户画像的个性化精准营销、基于虚拟产品体验的定制设计、基于预先虚拟生产的快速排产,从而发现目标客户、提高用户参与度,缩短生产时间、降低定制成本。通过远程操控数字孪生体,能从实物获取数据并提供衍生服务。
区块链赋能“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分别为数化阶段、互动阶段、先知阶段、先觉阶段和共智阶段,并且都依赖大量的数据计算。
特别是共智阶段中,数字孪生体的理想目标就是数字孪生体之间能够进行互通、共享,甚至共同进化。显然目前单纯的数字孪生技术还远远达不到共智的要求,还需要其他技术支持,比如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与数字孪生技术相结合,能够互相发挥各自作用,扩大数字孪生体的应用范围。其结合优势主要体现在保证数据不被篡改、建立数字孪生体与物理实体一对一映射关系、实现数字孪生体之间的交互这三方面。
数字孪生的关键在于在虚拟世界中构建实体对象,形成其数字等价物。在用数字“复制”实体的过程中,无论是组件、资产,还是过程、系统等,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数据。区块链使用哈希指针形成链接,每个区块都包含上一个区块和下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一旦篡改,哈希值通过计算就会发生变化,与上下区块的值对应不上。这样单个或少数节点参与方就无法通过恶意修改和干扰基础设施的方式损害计算的可信性。因此将数字孪生体的所有数据使用区块链进行保存,能够保证孪生体数据的真实性,确保结果有效可靠。
在数字世界中,可复制性的特征使得建立一对一的关系往往比建立一对多的关系困难很多。尤其是对于具有价值的实体,不能简单地将其数字化后就加以使用。此时,区块链可以采用通证进行价值治理,实现资产上链,形成一对一的对应关系,防止有价值的数字体被无限复制。同时,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信息公开透明等特性,资产上链可以降低信任成本,简化交易流程,提升资产的流动性。
考虑到数字孪生的最终是想建立一个和现实世界对应的数字世界,不仅限于记录过去的信息,更能模拟未来的环境变化及物理实体本身的变化,形成虚拟世界的“生态”。在这种情况下,数字体之间就需要进行多重交互,必然涉及大量信息的传递和存储。
而区块链可利用其分布式系统,分散数字孪生体进行交互的巨大工作量。在每个节点保存整个系统运行的信息副本,可以对自己保有的副本进行编辑修改,加入自己部分的孪生体相关参数,通过系统的共识机制,进而更新整个系统对于该孪生体的参数。区块链分布式系统通过众多节点的配合,能够作为数字孪生体之间信息通讯的媒介,创建完备的虚拟世界。
///
可以说,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推进,数字孪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工业互联网延伸了数字孪生的价值链条和生命周期,凸显出数字孪生基于模型、数据、服务方面的的优势和能力,打通了数字孪生应用和迭代优化的现实路径,正成为数字孪生的孵化床。而区块链技术为“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赋能,能够为解决许多中心化系统难以解决的难题提供有效的思路。
就目前状况而言,区块链与数字孪生的融合依然面临监管政策、技术成熟等方面的阻碍与挑战。不过可以确信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孪生在区块链的构建系统下,将会获得深入应用,并在未来某一天实现“共智”的终极目标。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