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时代,区块链能有什么助益?_ENS:DOGENS

“如果说数字经济是躯体,那么数字金融就是血脉。”新一轮科技革命引领着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数字化技术不断向各个行业渗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进数字金融应运而生,涵盖了传统金融的数字化、移动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等领域。

数字金融是数字时代顺其自然的选择,而金融本身就与数字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数字化技术主导金融领域变革

数字金融的创新是建立在科技力量发展基础之上。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数字金融,概念的发展印证了时代的变迁的结果与选择。

“数字金融”一词词更符合数字经济时代特征,以已有互联网技术储备,数据支撑,着力与金融行业与科技的融合,最终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务。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分别为2078亿元和351亿元,同比增长20%和27%,显示出金融机构数字化的巨大投入和行业整体的转型在加快。

李礼辉:如何进行必要的数字金融制度建设等问题值得关注:12月31日,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主办的“数字金融:创新、发展与监管”高端研讨会中,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表示,如何能满足适用于我国规模化可靠应用的需求、如何进行必要的数字金融制度的建设、负责数字人民币技术架构的研发、维护、运行等方面工作的机构体制如何设立及如何探索我国主导的全球化数字货币的可行路径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2021/1/4 16:22:26]

首先,数字全球化趋势势不可当,传统行业在浪潮下正在发生质变。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的“毛细血管”是转型最快的领域,数字金融与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前沿科技产生共振效应,数字金融进一步深入全球数字化改革当中。

其次,以云计算、区块链、AI、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快速在金融领域渗透,并改变了金融领域服务模式、信用、业务场景与生态体系。从“高不可攀”到普惠金融,跨越人群与地区,最终实现数字金融的“万物互联”。

更重要的是,金融行业处于内外转型的关键时间节点。随着金融监管趋严,传统业务发展受到限制,创新不足、产品服务滞后日益严峻,数字金融使其迸发出新活力。

北大数字金融研究员:数字货币推广将导致ATM机需求量减少:人民网发布题为《央行数字货币:支付新体验,治理新局面》文章,文章表示,作为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DCEP的推广可能在以下与日常支付密切相关的三个方面带来改变:一是对现金使用的影响。央行数字货币一旦普及,必然会对人民币现金的使用产生冲击。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徐远认为,数字货币推广会带来无现金社会,将导致ATM机这一“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金融发明”需求量减少。不过人民币目前已主要通过电子形式流通,现金流通占比并不高,因而DCEP仅是进一步替代现金。二是对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影响。DCEP的最大优势在于具备法偿性,具备国家信用背书,不仅更加安全可靠,而且任何交易主体都不能拒收。其次,DCEP实行可控匿名原则,可以更好地保证交易的匿名性,而第三方支付工具往往需要实名认证,用户支付数据实际被平台掌握。三是对活期存款的影响。二者各有千秋,一方面,DCEP目的是替代现金,在设想中并不付息,而活期存款能有一定利息收入;另一方面,活期存款不具备数字货币交易的匿名性优势,采用哪种支付方式将取决于使用者的权衡。(人民网)[2020/4/27]

“科技向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愿景,数字化技术让金融以人为本,服务大众,化腐朽为神奇,不断激活创新活力。春风化雨,数字金融不断催生出金融新业态、新模式。

声音 | 银保监监事陈伟钢:依靠数字金融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在12月6日由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火币中国承办的“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和区块链国际合作论坛”上,银保监监事陈伟钢表示,数字金融对新旧动能转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依靠数字金融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对一些落后或者是利润不好的产业,要对它的转型进行资产的定价。在资产评估,科研,人才股权激励等方面,数字金融都有用武之地。包括对老旧设备的改造,合理利用应收帐款货款等方面,数字金融有很大应用潜力和空间。[2019/12/6]

数字赋能金融生态闭环

“金融+场景”是当下和未来金融服务的主题。科技不断加码,数字金融趋势热度不减。建立、形成优质的金融场景服务是新时代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从客户角度来看,在场景中直接嫁接或嵌入金融服务,是提升客户金融服务获取便利性的重要方式;从公司角度来看,场景解决了金融机构对客户的识别、评估、成本等难题;从监管角度来看,场景的接入保障了金融服务于真实交易的要求。

动态 | 俄罗斯议会二读通过数字金融资产法案:据cointelegraph报道,据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官网消息,俄罗斯议会在二读中通过了旨在制定国家加密货币立法的“数字金融资产”法案。该法案此前在去年5月国家杜马的一读中得到批准。国家杜马主席兼该草案的共同作者Vyacheslav Volodin强调,通过的修正案旨在解决与数字权利概念有关的困难。他还强调,在法律通过后,公民和法人实体将获得额外保障,使他们能够更积极地参与未来经济的发展。[2019/3/6]

从线下柜台到手机APP,数字金融时代,银行要打通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就必须依托场景生态,只有在场景生态里才能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

完整的金融生态闭环需要建立起不断完善和扩张的良性循环,传统模式下,金融产品的研发流程从银行端发起,存在用户需求脱节或定位不清晰、找不到目标客群等问题。而在数字化技术的助力下,金融产品的研发流程往往从最终使用该产品的真实场景出发,根据需要定制产品功能,因此需求匹配度高,产品定位及目标客群清晰,更便于开展精准营销。

动态 | 俄罗斯RSPP提交文件 或将解决“数字金融资产”草案中矛盾:据bitcoinnews消息,俄罗斯工业家和企业家联盟(RSPP)希望赋予数字货币特殊地位,将其监管仅委托给该国的中央银行。他们提交的文件将数字资产分为三组:令牌(相当于证券)、数字货币和所谓的“数字标志”,还规定了加密货币交易所和持有人的权利。他们表示这项法案可解决政府起草的“数字金融资产”法案中的矛盾。[2018/9/16]

比如传统银行主要以现在网店为基础的渠道拓展模式,成本高、周期长,且受到监管审批等诸多限制。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主要支撑媒介的场景金融,不需要设立众多分支机构以及雇佣大量人员,因此可大幅降低经营成本,同时也不需要客户主动找到渠道获取服务。

以科技为核心,通过场景触达客户真实需求,才能服务到数字经济的毛细血管。无论如何,从业务场景真实需求出发做好科技选型和应用融合,打造产用对接良性循环,才能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充足的业务滋养。

风险警示:数字鸿沟、数据孤岛等不容忽视

数字金融的发展如同硬币的两面,从正面我们看到数字金融逐渐从互联网走向我们生活,在清算、信贷、数字资产、融资等各个领域全面开花,但翻开另外一面,我们发现数据隐私、数据垄断、信息孤岛、监管欠缺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

据《数字金融的创新与规制——如何构建前瞻性、平衡型的国际监管框架》报告显示:

“一是部分新业态、新模式在功能和法律界定上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难以划拨到已有业务类型、纳入现有监管框架;

二是金融机构全面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成为支撑经济金融发展新的技术底盘,以风险为导向的传统监管指标适配性下降;

三是金融与科技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广泛深入,需要更加公平开放的监管理念和更加有效的跨机构监管协同;

四是数字支付带动新型全球支付网络加速发展,数字货币催化全球支付基础设施的竞争性重构,数字金融监管亟需更加广泛的国际协同与合作;

五是数据开放共享与跨境数据流动成为新常态,数据安全、隐私保护、跨境治理等成为金融监管需关注的重点问题;

六是行业创新日新月异,传统监管工具的局限性更加凸显,亟需加快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发展新型监管工具。”

善用数字化是一种选择,而非科技驱动的必然结果。

数字化伴随着数据资源呈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数据传输行为在互联上发生,这也意味大量敏感信息,比如金融信息直接暴露在开放网络环境下。数据安全保护不足。数据具有易复制、易篡改等特点,针对数据安全保护的技术研发不足、保护机制仍不完善,数据安全无法保证等问题一直是掣肘数据要素高效流通的痛点。

技术手段限制、数据保护意识不充分,导致金融用户数据被盗用,行为频发,这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严峻考验。

而且,在互联网沉淀的海量数据中,可用于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的高质量数据较为分散;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上下游数据未能打通,“数据休眠”现象严重;政府部门高质量数据开放不足,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

网络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在丰富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加剧了数字鸿沟问题,由于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这个差距逐渐增大。各大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搭建的平台,存在标准不一、重复建设等问题,同时众多中小金融机构囿于资金实力和技术储备不足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数字化转型需要。

这将拉大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差距,使“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如何弥合这道“鸿沟”,也是数字金融高速发展必须直面的难题。

破局者——区块链

数字化技术创新不断驱动金融机构做出改变,越来越多的转型需求产生。区块链在数字金融领域的保险、供应链金融、资产管理、跨境支付、银行征信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场景实现,这一技术对金融领域重构信用体系起重要作用。

区块链以其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抓住了很多金融机构从业者的眼球。区块链助力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作用在于,帮助各类机构之间进行安全数据共享、信任共建、简化流程、提高交易安全性,以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及机构间的共赢。

比如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银行很难掌控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信息,两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很难建立。区块链被称为“信任机器”,当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中,将会推动各方的资金畅通流转,将银行、上下游企业、核心企业都纳入区块链网络中,为核心企业信用启动信任机制。通过链上数据打通分析,打造信用的多级传递,降低金融风险,并提升产业链的合作能力,总体提升合作多方的效益。

在贸易金融领域中,核验流程繁琐、效率低、信息不能公开等,一直是贸易融资的弊端所在。分布式账本除去传统的对账环节,从而实现数据互通互联。智能合约可以简化单据流转的繁琐流程,进一步提升贸易融资效率。

跨境支付的最大弊端在于交易流程长,费用高。去中心化交易实现所有交易在区块链上结算,减少结算成本并提高交易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能保护数据不被篡改,进一步提高交易的安全性。

当前,运转效率低、缺乏信任、安全性低已经成为金融行业多个业务场景的痛点,而区块链的参与,正好利用数据的唯一性和安全性,降低数据被篡改、盗用的风险,提升金融服务业务运行的效率。

数字金融时代是一个多方参与、生态赋能的时代。因为各种变数的存在,行业发展也拥有更多想象的空间,未来或许会演变出更多的发展创新渠道和途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0ms0-8:84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