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蚂蚁旗下的NFT平台为例,分析国内NFT藏品场外交易法律风险(合同篇)_DORA:ORA

从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我们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国内NFT藏品的场外交易合同是有效的,但也存在可能影响合同效力的X因素。同时,即便场外交易合同有效,在发生纠纷诉至法院后,也并非必然会支持所有诉讼请求。

一、国内NFT藏品场外交易现象产生的原因

“只开放转增功能,而未开放藏品交易的二级市场”

随着蚂蚁和企鹅两大厂加入NFT的赛道之后,国内NFT藏品的热度,在这几个月间呈逐步上升的态势。蚂蚁旗下的蚂蚁链粉丝粒小程序,在前段时间增加了“转赠”功能。只要符合以下条件便可以将自己拥有的NFT藏品赠与他人。

但目前,蚂蚁平台仅仅只是开放了“转增”功能,而没有正式开放二级交易市场,这意味着NFT藏品的买家们尚无法在蚂蚁平台进行正规的NFT藏品的买卖交易。

然而,正是由于蚂蚁平台增加了该“转赠”功能,使得原本只能被用于自我学习、欣赏的NFT数字藏品有了转移所有权的可行性。而这一“转赠”功能,在NFT藏品买家的眼里,就是他们所急迫想要国内NFT藏品所具备的“流动性”。NFT藏品的“流动性”,意味着可以挖掘更多藏品本身的价值。最直观的表现在于,当正规的二级市场尚未开放时,藏品持有者和买家们会通过场外交易的方式,私下就藏品的价格达成合意,并在转赠条件达成后,将藏品进行转移。

一般情况下,买家与卖家之间为固定已经商量好的买卖,会签订对应藏品的买卖合同,约定藏品的价格、数量,并支付一定的定金,待转赠锁定期届满后,再进行藏品的转移。尽管蚂蚁平台已经在“转增”功能页上明确提示了“不得用于场外交易”,但随着几款爆款NFT藏品在蚂蚁平台发布,例如亚运会数字火炬、敦煌飞天付款码等等,加之人性所固有的趋利及暴富心态,藏品的持有者们逐渐开始尝试通过场外交易的方式,将其手中的热门藏品进行变现。

当然,除了蚂蚁平台,也存在其他平台的NFT藏品场外交易的情况。本文暂以蚂蚁平台的政策及藏品举例说明。

二、场外交易产生纠纷的原因分析

由于场外交易这一模式本身存在的固有风险,使得买卖双方间原本已经谈好的交易,很有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遭到其中一方的违约。笔者分析场外交易产生纠纷的基本原因如下:

除上述原因外,还存卖方故意欺诈,在收到买方支付的价款后,拒绝转移NFT藏品,以及恶意拉黑失联的情况。此类情况可能已经涉及刑事犯罪,本专栏号之后会推出专题文章加以讨论。

三、场外交易合同是否有效

如上所述,国内NFT藏品场外交易的买卖双方为固定交易,有时会签订书面买卖合同。当发生纠纷时,买卖双方所签订的合同,能否起到保护守约方的作用,就成为双方当事人最为关心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此类场外交易合同在法律层面是否有效。

国内NFT藏品的法律性质

“我们认为国内NFT藏品属于法律保护的虚拟财产。”

NFT艺术藏品是由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譬如画作、摄影作品、音乐等,经过将这些作品的数字化版本上传后,铸造相对应的NFT后所形成。目前蚂蚁平台上的NFT藏品,则是由蚂蚁平台受邀作者或者合作方创作的作品进行铸造NFT后形成。

NFT艺术藏品本身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可支配性等特点,故属于应当受法律保护的虚拟财产。

国内NFT藏品场外交易合同是否有效

“从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我们认为,一般情况下,国内NFT藏品场外交易合同是有效的。”

NFT藏品买卖合同,通常是买卖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是双方在达成合意后所形成。虽蚂蚁平台提示不得进行场外交易,但该规定为蚂蚁平台自身的平台规则,而非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我们认为,以目前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看,一般情况下,国内NFT藏品场外交易合同是有效的。

但这其中也可能存在改变的X因素。

四、合同有效并不代表所有诉求都会被支持

“合同是否有效与法院是否会支持诉请不能混为一谈。”

尽管合同有效,但也并不代表所有的诉请都会被法院支持。以目前笔者看到的一些NFT藏品买卖合同的违约金条款为例,有些合同的违约金条款约定:“若一方违约,违约金应以藏品市场价格中的最高价计算”或“若一方违约,违约金以本合同藏品价格的20%计算。”

蚂蚁平台NFT藏品的发行价并不高,大多为几十元。但在场外交易中,很多NFT藏品都出现了极大幅度升值或者溢价的情况。这些NFT藏品的场外交易的价格,往往是买卖双方自我的估价,并没有实质存在的价格标准,也没有官方平台的所谓指导价格。

因此,若是产生纠纷,法院是否会认可藏品升值的价格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并且若是NFT藏品的场外交易价格远高于买入价格,则不被认可的可能性会更高。上述违约金条款中提到的所谓“市场价格中的最高价”以及“藏品价格”若无法的得到法院的认可,那么以此为基础计算的所谓违约金,也自然不会得到支持。

五、目前场外交易合同存在的缺陷

根据笔者收集到的资料,目前买卖双方间的NFT藏品买卖合同,大多是从网上下载的其他货物买卖合同的模板或是微信小程序上的简易空白文档。因此,合同相关条款的关联性及专业性都非常欠缺。例如:未明确藏品交割时间、无明确交易双方信息、违约金条款约定模糊、合同生效时间及方式约定模糊、无争议解决条款约定等等。

此外,在一些交易中,买卖双方考虑到蚂蚁平台只开放了转赠功能,因此签订了所谓的“赠与协议”替代买卖合同,以受赠方向赠与方支付转赠手续费的方式,来完成NFT藏品的转移。实际上,此类操作方式也会被判定为“名为赠与实为买卖“,终究还是一份买卖合同。因此并不能达到所谓符合平台合规要求的目的。

六、智维律师说在最后

场外交易伴随很多的法律风险,而相关法律风险的防范实则需要消费者、平台方以及监管政策三个角度共同努力。

消费者:虽然目前很多人已经有了契约意识,懂得以合同的方式固定交易。但是,由于不同的NFT藏品价格各有不同,对于相对价值较低的藏品,很多人还是选择忽略合同签订的步骤,直接交易。对于价值较高的藏品,即便选择了签订合同的方式,但也仅仅只是走个过场,对于合同的条款约定也极为模糊。当真正发生纠纷需要解决时,却发现并没有自己原以为的那么美好。风险的防范,也需要自身正视自己的欲望,不能等到亏损出现了,就各种嚷嚷着由谁来给你兜底。

平台方:转赠功能的推出,实际是平台方平衡市场和合规之间的权宜之策。出于市场的考虑,平台需要增加藏品的流通性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同时增加自身在NFT赛道上的竞争力及热度。同时,出于合规的考虑,在相关政策尚不明朗之前,一切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逐步打探监管尺度的松紧。因此,转赠功能及转赠锁定期的设置,就成为了替代直接开放二级交易市场的最好手段。既刺激了市场,也给予了平台自身一定的时间去摸索。

NFT平台在推出转赠功能时,势必也会预料到场外交易的情况出现。因此作为平台方,在推出权宜之策后,不能仅仅只是提示“禁止场外交易“,就当起甩手掌柜。而应当主动考虑风险的防范。不能以打地鼠式的手段,等出现了一个问题才打下去一个问题。

监管政策:监管政策往往存在滞后性,这是所有法律法规等都会面临的问题。不论是NFT藏品交易市场,还是NFT平台合规的本身,都需要监管的大棒加以规范。监管需要根据市场的实际表现来设计政策,同样的,市场也在观望监管的政策,才敢放开步子去发展。

以上,是笔者关于国内NFT藏品场外交易合同的一些看法和理解。本专栏号也将持续更新有关NFT、数字资产等相关资讯及法律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加个关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0ms0-10:2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