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半个世纪,斯坦福教给学生的技术,促成了硅谷的诞生;而为了将来的Web3时代,斯坦福也已经做好了准备。
——
文|杜晨??编辑|VickyXiao
来源:硅星人
今年10月底,硅谷顶级科技公司Facebook宣布改名Meta,让这个新名称的词源“元宇宙”(metaverse),一下子成为了整个科技行业最火的新概念。
一时间,各种“弄潮儿”行为此起彼伏。有人出了元宇宙的“第一本书”,有人成为了元宇宙“头牌分析师”,有人已经在卖元宇宙的知识付费课程……
就连斯坦福大学,都在这个学期推出了一门特别有元宇宙“味儿”的课程:
这门课的编号为COMM166/266,课题为《虚拟人》,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宿舍里,或者世界的任何地方,戴上VR头显,远程上课。最多的时候,可能有将近300名学生同时间出现在同一个虚拟的”课堂“上。
Cardano建设者IOG资助斯坦福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 450 万美元:金色财经报道,Cardano 区块链建设者 Input Output Global (IOG) 已在斯坦福大学资助了一个价值 450 万美元的区块链中心。
除了斯坦福,IOG 还与爱丁堡大学、怀俄明大学、雅典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开设了研究实验室和合作项目。去年,卡尔达诺创始人查尔斯霍斯金森向卡内基梅隆大学(CMU) 捐赠了 2000 万美元,用于建立霍斯金森形式数学中心。(coindesk)[2022/8/30 12:56:31]
这些课堂,有可能是一个虚拟的博物馆,也有可能是一些更加生活化的场景,或者是地球上最少人去过的角落,比如火山口和海底暗礁。根据课程安排,所有学生今年一同在VR里完成的课时总长,将会超过3300小时……
更重要的是,COMM166/266成为了斯坦福大学历史上第一门完全在VR里进行的课程。
斯坦福大学传播学教授JeremyBailenson表示:“在这门课里,学生可不是偶尔玩玩VR。事实上,VR将成为我们这堂课的基石。”
快20年的老课,这次有了新意
Bailenson教授也是斯坦福虚拟人交互实验室(VirtualHumanInteractionLab,简称VHIL)的发起人和总监。他从2003年就开始在斯坦福大学教《虚拟人》这堂课了。
a16z和斯坦福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将于5月4日举行NFT虚拟峰会:据官方消息,由AndreessenHorowitz(a16z)和斯坦福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办的NFT虚拟峰会将于太平洋时间5月4日11:30AM至1:30PM(北京时间5月4日14点30分至5月5日4点30分)举行。峰会将讨论和分享NFT最新趋势、见解和用例,并展望NFT在加密市场中的未来。[2021/4/23 20:51:16]
据Bailenson介绍,《虚拟人》是斯坦福大学关于VR技术的“旗舰课程”。学生们并且完全在VR环境里完成课程,这还是头一次。今年,他们终于能够在一个真正的虚拟空间里,扮演货真价实的“虚拟人”了……
“从来没人组织过上百名学生,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一起戴着VR头显,遨游在虚拟的空间里。据我了解,在虚拟现实,在教育的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从未有过,”Bailenson表示。
“在别的学校,可能有一堂课十来人一起用VR。而在我们这堂课上,会达到数百人的规模,我们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会在VR里度过。在这堂课上,我们将要突破VR体验的规模边界。”
VR正在越来越受欢迎,据统计,使用中的VR设备系统数量,仅在美国就超过1000万台。
而COMM166/266课程,将让学生从流行文化、工程、行为科学、传播学等多个不同的角度,对VR这项很快就将随着元宇宙的爆红而成为主流的技术,实现更加深入的了解。
斯坦福大学数字货币未来计划执行董事面临联邦电信欺诈指控:金色财经报道,斯坦福大学数字货币未来计划(Future of Digital Currency Initiative)的执行董事Lawrence Rufrano面临联邦电汇欺诈指控。[2020/10/30]
课上会用到的VR场景也五花八门。
有博物馆:
图片来源:VHIL
有实验室,学生可以一起在虚拟的空间里做实验:
图片来源:VHIL
有“虚拟实景”的实地考察,学生们可以在这里,通过360°全景视频的方式,观看海底珊瑚礁逐渐被人类活动摧毁的样子:
图片来源:VHIL
动态 | 斯坦福大学毕业生为智能手机用户开发加密货币 以增加其可访问性:据stanforddaily 9月17日消息,斯坦福学生团队推出Pi项目以增加所有智能手机用户对加密货币的访问性、当成员互相保证可靠时,Pi不会依赖比特币使用的能源密集型算法来验证用户,而是保护其分类账。据悉,Pi项目目前正处于第一阶段,该团队还在招募人员进行分布式系统,后端和前端开发,以及社会科学家、经济学家的帮助。[2019/9/17]
还可以在虚拟环境里上体育课……
图片来源:VHIL
学生自己在VR里创建的空间:
今年很多斯坦福学生都报名了这一课程。最后入选的263名学生,来自经济学、传播学、人类学、计算机、比较文学、心理学、社会学、学等,系别多样性非常高。
更厉害的是,每一位入选COMM166/266的学生,都可以在斯坦福校园领到一台OculusQuest2头显以及配套的双手柄。那些不在本地的学生,学校也会把设备给他们寄过去:
现场 | 斯坦福大学副教授Jan Liphardt:区块链可以解决医疗身份问题:金色财经现场报道,在今日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举办的2018区块链·新经济第四届区块链全球峰会上,斯坦福大学副教授Jan Liphardt提到,医疗是被动的,很多人只有到了严重程度才去看病。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医生和医疗服务商,需要扩大医疗体系。他希望人们能够在家治病、尽早治病。他认为,AI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获取医疗科技,而区块链则可以解决医疗身份问题。如今,他正围绕健康数据的微支付构建密码经济系统,如果人们走一万步就能获得经济激励,他们就能习惯运动。[2018/9/12]
课程的设计很有意思:它更强调从实践中学习,要求学生们更多体验和参与VR场景,甚至自己设计场景。这堂课的核心,就是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全新的、虚拟的、可交互的环境里,去感受那些过去只能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
比如,当我们谈论种族歧视的时候,无论教师再怎么讲解,一个白皮肤的人也很难切实体会到有色人种日常所经历的种种歧视。而在COMM166/266的课程当中,就有这么一节课,场景是斯坦福大学VHIL和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CourtneyCogburn教授共同设计的。
这节课名叫“1000CutJourney”,之前作为VR沉浸式体验内容,曾经在Tribeca电影节上备受关注。在这节课上,学生扮演一位名叫MichaelSterling,亲身体验他从小到大所经历过的,各种各样的种族歧视行为。
是让学生在虚拟空间里扮演黑人,亲身体验一位黑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受到的各种各样的歧视。
计算机系学生AllisonLettiere表示,在此之前,自己对VR的刻板印象是只能用来玩游戏。而在上过这堂课之后,她发现,VR也很适合用来打造一种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帮助人们建立共情,这对于她所关注的技术无障碍方向非常重要。
明年即将毕业的学生HanaTadesse也对COMM166/266评价很高:“亲身体验是了解事物的最佳方式,而这堂课真的做到了这一点。”
一开始为了应对疫情,如今VR上课已成元宇宙敲门砖
自从2003年《虚拟人》课程在斯坦福大学创立,VR硬件一直是该课程的一部分,不过在过去,通常是由助教和学生志愿者来进行演示,同时使用的人数,以及多人共享的VR空间的规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大。
然而在去年,新冠疫情突然袭来。和美国很多大学一样,斯坦福大学所有课程都不得不采用远程授课的方式进行。
新冠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Bailenson教授意识到,虽然疫情让同学们无法在物理空间里相见,自己已经研究了几十年的VR技术,反而可以在疫情时代把同学们重新聚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在远程授课了一年多之后,大家真的已经受够了Zoom了,”教授表示,有了VR技术,大家终于“打破”了Zoom的网格画面,尝试了大量和过去完全不一样,并且非常令人兴奋的东西。
为了进一步打造强互动性的课堂体验,COMM166/266的助教还会频繁组织小组讨论。学生们通过VR虚拟人化身的方式,一起站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这种体验引入了空间维度,比学生们之前在Zoom里上课和开会的体验要更容易代入、更不容易疲劳。
虽然上课还是要开着Zoom,但你也能看到大家在VR里玩的多么开心了??图片来源:VHIL
这堂课已经在斯坦福大学如火如荼地展开,它的受欢迎程度,也正好映射了“元宇宙”作为一个新的流行技术概念,现如今在斯坦福大学之外的硅谷科技行业有多么时髦。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硅谷顶梁柱级别的公司Facebook,甚至改了自己的名字,只为了证明自己“allin”元宇宙的决心。
“我们这堂课就是元宇宙,”Bailenson说道,“这堂课就是构建元宇宙的标准范例,我们的课程涵盖了硬件、软件、内容,以及人,并且我们的目标,就是构建持久的、充满了虚拟人的空间和场景,并且真的使用它们来达成目标。”
JeremyBailenson教授
这位教授更长远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尽快、更加深入地熟悉VR,毕竟它已经奠定了作为元宇宙核心技术之一的地位,将在未来的元宇宙时代成为关键的传播工具和载体。
在Bailenson教授看来,对于VR技术来说,今天可能也是决定未来几十年科技走向的关键时间点。在此时此刻,让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们了解、熟悉、掌握VR技术——进而,他们就可以延续硅谷创新的路径,用VR技术去推动科技的进步。
“从21世纪初,到今天,VR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相信在斯坦福学生的手中,它还将继续开花结果。”Bailenson教授表示。
注:封面图来自于UlaLucasforStanfordDaily,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不同意使用,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