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这把火,早已烧到艺术界_WEB:WEBOO价格

来源:清元宇宙

作者:Q博士

你见过“活起来”的画吗?试过与画中人物互动吗?

这些只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里才会出现的场景,如今大家就能在真实世界中各种数字艺术馆、科技馆里体验得到。

譬如,于今年年初在南京德基美术馆展出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就能实现这样一场景:

当你走进“金陵图数字艺术展”现场时,古都南京的繁华与变迁便似画卷般展现在身边。

商贾往来的商业街、航运发达的秦淮河、水陆并联的古城门、飘香依旧的鸭馔店……你置身于秦淮街市,以“我”的视角邂逅533个人物,体验角色扮演、实时跟随、移步换景,自己主导展览“剧情”,通过“对话、决策、探索”,在激励中完成深层知识的获取。

被称为港股“元宇宙第一股”的飞天云动登陆港交所:10月19日消息,被称为港股“元宇宙第一股”的飞天云动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价报2.21港元/股,与发行价持平,总市值约37亿港元,截至收盘跌至2.12港元。据界面新闻,飞天云动在招股书里提到了300多次“元宇宙”,其表示,AR/VR内容及服务市场属于元宇宙生态系统的情景应用层,AR/VR是达致及赋能元宇宙沉浸式体验的关键应用,是元宇宙开发阶段的先决条件及进入门槛。

据悉,早在2017年,水木资本就投资了飞天云动,水木资本是飞天云动第一轮融资唯一的机构投资人,并在2020年对飞天云动追加了第二笔投资。飞天云动的上市为水木资本这笔早期投资带来了超80倍的回报。[2022/10/19 17:31:38]

在整个展览筹备的过程中,观众能体验“人物入画”和“实时跟随”,即通过虚拟人物作为有效载体,进入动态长卷,让ta作为自己的“化身”在画作中畅游,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直接与画中人交流互动,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打破文物与观众之间的壁垒,实现“入画跟随”的观展体验。

为了实现这种效果,展览首次运用Unity引擎进行实时渲染,这是目前广泛应用于3A游戏大作、VR/AR等行业的前沿科技。通过它的加入,观众可以创建自己的角色数据,实现角色选取与生成。此外,为了让观众在“生意盎然”的金陵城里畅游,展览对画中建筑与环境进行3D建模,并将UWB与Unity引擎、自主研发的智能管理系统三端互联互通,通过不断调整数据容差以达到理想定位精度。

广州南沙元宇宙产业集聚区揭牌,“元宇宙九条”措施发布:金色财经消息,广州南沙元宇宙产业集聚区揭牌暨南沙“元宇宙九条”措施发布活动25日在广州南沙举行。“元宇宙九条”将从技术攻关支持、创新平台资助、产业集聚扶持、研发投入补助、应用场景构建、创新生态建设、人才引进补贴、科技金融支撑、知识产权促进等九个方面对元宇宙产业发展给予支持。(中新网)[2022/7/25 2:36:46]

于是,观众能以“精确到个位数厘米级”的精准定位、自主决策的移动端交互模式,无感体验第一人称视角入画漫游,在寓教于乐中穿越到繁华喧嚣的宋代金陵城,在时光流转中感受城市变迁。

不止是“金陵图数字艺术展”,随着“元宇宙元年”的到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艺术机构、艺术项目和艺术家开始探索艺术和“元宇宙”的关系,在想象和构建多维度的“艺术元宇宙”。

艺术元宇宙,科技与艺术的浪漫结合

早在2016年,美国跨学科团队元宇宙艺术画廊就做了相关的尝试,团队的目标是让艺术家、画廊和策展人在不需要技术的情况下将3D艺术导入到元宇宙,这将允许元宇宙被用于虚拟现实空间中的随机性艺术展。

完美世界:不会以“元宇宙投资项目”等名义吸收资金:2月23日消息,完美世界发布声明称,公司不会以“元宇宙投资项目”等名义吸收资金,亦不会以“投资币”、“高收益率”等虚假宣传方式诱导公众投资。(鞭牛士)[2022/2/23 10:11:08]

团队最初创建了一个简约统一的3D用户界面草图,允许在VR中放置3D艺术品。与此同时,他们还设计了一个网站,可以用来管理和探索3D艺术、艺术家、艺术展和数字画廊。

而艺术机构与商业平台合作探索的案例,最早的应该数SWITCH掌机游戏《动物森友会》与大都会博物馆、盖蒂博物馆、丹佛艺术博物馆等等美术馆合作举办的藏品展与艺术品分享活动。

2020年5月18日,为庆祝国际博物馆日,任天堂和各大机构合作,在游戏《动物森友会》中举办了藏品展与艺术品分享活动。

这说明了艺术机构早期可能会通过参与游戏世界的创建,对艺术“元宇宙”进行初步探索。

而疫情的到来则加速了艺术世界向虚拟世界的迁徙。在科技的发展和政策支持发展的背景下,艺术机构更多地参与到了虚拟平台的实验性建设中。

Boomgala将在元宇宙中建设“元宇宙永生”项目:据官方消息,2月19日,Boomgala宣布将在The Sandbox元宇宙中建设Boomgala “元宇宙永生”艺术空间。Boomgala NFT的持有钱包均将免费获得一块元宇宙永生福位,用作纪念其亲人,使其在元宇宙中获得数字永生。[2022/2/21 10:04:42]

VR艺术、游戏美术、AI艺术、沉浸式艺术、NFT艺术……所有这些炙手可热的艺术新潮流,也好像是艺术元宇宙开启前的开幕式。

NFT艺术

NFT是作为区块链技术衍生的非同质化代币,具有独一无二、可追溯、不可分割、不可伪造、可转让等优势。由于自身的数字稀缺性,被率先运用于收藏、艺术品以及游戏场景。

所以对于艺术家们而言,NFT作品是一种新的创作方式和资产来源。艺术家们可以将自己的NFT作品进行拍卖、出售和展出。

如去年3月,艺术家Beeple的NFT作品《Everydays:TheFirst5000Days》在佳士得拍卖行以693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刷新了数码艺术品的拍卖记录。

The Sandbox推出5000万美元“元宇宙”孵化计划:1月27日消息,虚拟土地项目The Sandbox宣布与风险加速器Brinc合作推出价值 5000 万美元的孵化器计划,将在未来三年内每年向 30-40 家元宇宙初创公司投资至高25万美元,参与该计划的表现优秀者还将获得SAND 和 LAND 代币。

据称,首批受资助名单将于第二季度初公布。今年1月,The Sandbox 母公司 Animoca Brands 完成3.6 亿美元融资。(decrypt)[2022/1/27 9:16:04]

同年10月,日本举办了首个NFT拍卖专场,可见NFT艺术拍卖发展得如火如荼。

根据Chainalysis统计,截至2021年12月15日,发现总计有409亿美元投入以太坊上用于建立NFT的智能合约中。而根据摩根斯坦利调查,2030年,数字藏品市场将会增长到3000亿美元。

在国内,数藏市场也异常火爆。既可应用于文化传承与知识普及领域,比如故宫、国博、湖北省博、湖南省博等17家文博机构发布数字藏品,又可应用于科普创新,比如中国航空航天旗下航天文创推出“神舟五号”3D数字藏品,还可应用于音乐版权、文学创作、政务活动、新品营销、影视作品等。

现如今数藏已是一种潮流,各行各业各路人士都在尝试打开这个新市场。

比如,去年9月,首位华人艺术家张洹受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邀请,参加其首届数字艺术虚拟展览“TheEtherealAether”,发布他的首个NFT作品《灰广场》,也推出了全球首个行为表演作品《一个艺术家的天葬》和《罂粟田》等区块链数字作品。与此同时,他还创建了一个社交、创造、交易和游戏为一体的艺术交互平台,称之为“洹宇宙”。

清博智能旗下的“数藏星球”,即可帮助用户打造这种数字藏品服务平台。它能提供数字藏品铸造、上链、售卖、平台搭建等一站式区块链技术应用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用户打造自有的数藏平台,并搭配元宇宙展览/AR/VR等推广场景。

交互艺术

交互艺术,即与参与者进行相互交流,为艺术观众提供互动选择,使得观众在欣赏交互艺术作品时进行真实的触碰与互动体验。

交互艺术最普遍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子游戏。由于商业性对艺术性做出了不少的限制,所以,电子游戏不常作为互动艺术来对待。由于不少游戏开发商的创建,许多电子游戏是在互动的艺术性探险的先驱。

AI艺术

AI艺术是指使用人工智能软件创作的艺术品。

哈罗德·科恩可以说是最早的AI艺术家之一,是计算机算法艺术的先驱。Harold从1970年代开始开发Aaron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创造艺术品,Aaron系统也是历史上运行时间最长,持续维护的AI系统之一。

人工智能机器人画家Aaron,纸上颜料画《040502》,2004年

自2018年以来,随着生成对抗网络GAN的诞生以及使用机器学习算法生成图像越来越成熟,人工智能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18年2月13日,纽约佳士得拍卖行售出一件AI艺术品,该作品是使用受过训练的GAN制作而成,它可以根据14至20世纪之间绘制的15,000张肖像的数据集制作新图像,作品最终售价为432,500美元,是其最初估价的40多倍。

不过,尽管这些艺术品在技术上取得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们是否真的可以被称之为艺术品可能就仁者见仁了。

关于AI艺术最让人困扰的问题,可能不在于它是否算作艺术品,而是版权问题。AI创作艺术作品的性质该如何界定?它是一种和人创作的作品一样独特艺术品,还只是对人类作品的一种拙劣模仿?

近日,在一项针对版权的上诉案中,美国版权局再次拒绝为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品提供版权保护。关于AI艺术品的版权问题的争论,恐怕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元宇宙”潮流,艺术无法置身事外

如今,以元宇宙为题的论坛、艺术科技展览、加密艺术交易平台、元宇宙文化周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尽管艺术元宇宙打开了艺术机构和艺术从业者对未来艺术生态可能性的想象,但总的来说,目前“元宇宙”概念仍在早期,现阶段大部分博物馆、美术馆的探索,更像是在虚拟现实中复制一个现实中的美术馆。

有一些艺术工作者认为,这不能构成一种真正的革新。并且,在现阶段有限的技术条件中,人类因为身体、肉身的局限性,很难真正进入到设想的“元宇宙”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元宇宙”是否真的预示了下一个真实与虚拟相互交错的未来时代,在面对下一个技术文明的推进时,无论是进行新的艺术实践的探索,还是展开批判性地思考,艺术都无法置身事外。

作者:魏嘉奕排版:汤雨熙

图片源于小清互联网冲浪所得,若有侵权,后台联系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0ms0-3:40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