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长的一篇文章 坏了多少套路区块链创业者的生意_区块链:TOK

1.少谈些趋势,多解决些问题

最近两天,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阮国恒的一篇文章在网上热传,文章标题为《迎接Web3新机遇,应对开户》。

核心内容是: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看来,目前并没有任何法律或监管要求禁止在香港经营的银行向虚拟资产相关机构提供银行服务。香港金融管理局积极与银行讨论,希望银行须秉持「风险为本」的原则进行客户尽职审查,避免不必要的程序,亦不应「一刀切」拒绝开户申请,从而解决虚拟资产创业者在香港银行开户难的问题。

讲问题、摆法理,给方案。这一波操作如此丝滑,务实、给力、接地气。

解决好一个Web3.0从业者的小问题,胜过喊十次区块链革命的口号。有时候,我们可能太喜欢宏大的历史叙事了,却忘了那些被高光照亮的历史瞬间,只是历史长河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个人、一件事而已。

香港金发局行政总监区景麟:区块链技术可提高自愿碳市场信誉:金色财经报道,香港金融发展局行政总监区景麟接受明报专访时指出,市场对碳市场的信任度亦偏低,他表示区块链技术可提高自愿碳市场的信誉,确保碳信用可验证及可追溯,从而减少对重复计算、泄漏及定价问题的担忧,本港已有创科公司正研发相关技术以配合碳市场发展。区景麟进一步解释说,区块链可通过将来源数据永久依附到信用本身,提供更高的透明度及产品出处。[2023/8/29 13:03:04]

香港若是真要成为全球加密金融之都,类似这样的问题解决型事情可以多来一些。

当然这篇文章咱不是为了拍香港政府的彩虹屁,而是想就这位阮总裁的观点,和大家分享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和逻辑。

区块链行业的很多从业者们,深陷这个逻辑陷阱而不自知,稀里糊涂的给别人交了很多学费。

香港金管局二度召见金融界高管,强调应满足虚拟资产公司合法业务:金色财经报道,知情人士透露香港金管局已两度开会召见100名金融界高层,花旗银行、新加坡星展集团和中国建设银行的代表均有出席。金管局发言人回应指,银行不应仅仅因为公司经营的行业而拒绝开户,并指银行应尽力满足持牌公司的合法业务需求在更广泛的虚拟资产领域;声明还表示,香港的反洗黑钱制度与国际标准一致。此前《星岛日报》报道,至少有2家在港发展的跨国银行,拒绝任何与加密货币交易直接相关活动,亦有多家银行拒绝开设资金账户,意味「加密货币仍令港银感到紧张」。(雅虎新闻)[2023/7/19 11:04:03]

2.三个朴素的法律道理

作为Web3.0的法律服务律师,但凡周围的朋友聊到区块链在中国的发展,往往会发表一番观点:这个行业目前还是有点乱,要是有法律出来管一管就好了。

香港金管局总裁:mBridge预计明年初可进入MVP阶段,另有两地央行正洽谈加入:6月19日消息,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预计明年初可进入最简可行产品(MVP)阶段,除了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泰国及阿联酋四地央行,另有两地央行正洽谈加入,相信于MVP前会有更多央行参与。他还表示,在四地央行以外,mBridge现有15个央行或国际组织作为观察成员,其中两个正洽谈加入,详情稍后公布。余伟文坦言,暂不想扩展太大,盼先建立规模可控的合作平台,以便在试验阶段洽谈细节,建立平台后再逐渐扩大网络。

余伟文指出,此次到访阿联酋的行程系与该国商讨如何解决一些难题,盼推进mBridge至MVP阶段,令贸易结算更便宜快捷。他直言,现时困难之处不是技术层面,并列举四大挑战,分别为协调各地监管、平台管治方法、确保本币流动性,以及保障外币流动性。[2023/6/19 21:46:38]

这话虽然说的很是正确,让你挑不出毛病,但这话真要较起真来也不对。

FT:香港金管局确认4月已要求在港营运贷方尝试满足持牌加密交易所提出的业务要求:金色财经报道,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此前报道称香港金管局(HKMA) 正向汇丰、渣打、中银施压,让其接纳加密货币客户,目前香港金管局对英国《金融时报》作出回应,称他们的确在4月已要求在港营运的贷方,尝试满足持牌加密货币交易所提出的业务要求。他们对几家大型银行进行会晤,询问为什么加密货币交易所不被接受为客户。在一封标注日期为4月27日的信函中,香港金管局已相对强硬的方式对银行提出了要求,对客户的尽职调查不应造成不应有的负担,尤其是对于那些在香港设立办事处的人。[2023/6/16 21:42:25]

原因是什么?还是太小看法律这个古老的游戏规则了。

虽然法律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学科,但它也有基本的道理。其中有三条是现代法治社会基石般的存在,如果将一个国家的所有法律条文理解为一个摩天大楼,那这三条就是成千上万条的法律法规,都是基于这三个基本共识而成立。

香港金管局发布有关多种央行数字货币跨境网络项目的联合声明: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泰国中央银行(泰国央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阿联酋央行)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人行数研所)今日公布一致欢迎阿联酋央行及人行数研所参与Inthanon-LionRock项目1的第二阶段。Inthanon-LionRock项目由金管局与泰国央行发起,旨在探讨于跨境支付应用央行货币货币。此联合项目得到国际结算银行创新枢纽辖下香港中心的大力支持,并已重新命名为“多种央行数码货币跨境网络”(m-CBDCBridge)。[2021/2/23 17:44:11]

第1条:关于刑事犯罪,法无明文规定不犯罪。这意味着,如果某项行为并没有被写入到《刑法》中,那它就不是犯罪,最典型的是罪,法律规定受害者只能是女性,也就是说,如果你对一个男性做了一些违反他性意志的事情,不好意思,你不构成罪。

第2条:关于民事权利,法无限定即自由。意思是,如果法律法规没有否定性的明确限制你去做某些事情,那么从法律上来说你就是可以去做的,比如在国内经营NFT数字藏品这事,很多朋友在国内不能干,但这并不对,因为法律并不禁止。

第3条:关于政府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要想作恶,那简直太容易了。所以本着权力要关在笼子里面的原则,现代主流的法治国家,从法律上对政府的管理是:除了法律明确说了这事政府你能干,否则这事你就不能干。

如上三条基本的法理,任何一个上过法治教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的,更别提那些读了四年法学本科的律师同行们了,可我发现,越是这样简单的道理,反而越容易被那些懂法律的朋友们揣着明白装糊涂。

法无明文规定即自由,这点不论是在中国这样的成文法国家,还是香港这样的判例法地区,都是一个基本的不能再基本的道理,香港香港金融管理局长这篇文章,说的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既然没有任何法律或监管要求禁止区块链创业公司在香港开户,你们银行作为商业服务的乙方,凭什么拒绝提供商业服务?

说小了这叫银行的风险防控,说大了这叫客户歧视。

3.不要套路Web3.0创业者

同样的道理,在没有任何法律和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区块链创业公司应当享有银行开户的权利。对应的,区块链创业公司自然也有自由“发Token”的权利。

注意,这里我是特意打了引号。因为Token直白一点来说,他只是一种权益凭证,至于存储它的是中心化的还是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从法律上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发Token”这事有风险、不能做呢?这就涉及到我们对Token背后权益的界定。

如果Token锚定的是你APP或者商家服务的积分,那完全没问题,你随便发。只需要遵守法律关于积分的法律规定就可以。

如果Token本身就是你们出售的虚拟商品或者赠送给客户的纪念品,你也可以随便发,只要遵守消费者保护法的相关法律就可以。

但是,如果Token背后锚定的是你公司或者项目的股权或者类似股权的权益,那这就属于“证券法”要管理的事。

原本在区块链行业所说的不能发币,原本意思是对于证券型的Token法律予以明确否定或正向引导,但现在好像愈发的扩大化解释了。

有朋友会说,事情真的这么简单?答案是: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

2022年中国NFT数字藏品大火,很多朋友会过来问这事能不能干?我的观点是:法律没有明确禁止,当然能干。

那行业里面大家谈到的ICP、EDI、文网文等是什么情况呢?真相是:这些东西是商业经营互联网都需要去办理的,跟你经营的是否是NFT数字藏品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更残酷的一个真相是,因为中国内地历来对于外资进入互联网行业有持股的限制,导致很多拿了美元基金的互联网公司没有办法办理ICP证,所以不少互联网公司都处于无ICP证的状态。相较其他互联网行业,国内NFT数藏行业不是资质不够齐全,而是相当的齐全,至少已经超过了80%的其他行业的选手。

你在中国经营NFT数字藏品,你在你的APP内发行积分,也没有任何的法律障碍,至于商品之间的用户流转,只要不违反积分和人民币之间的双向流通,自然也不会触犯什么法律风险。

对于Web3.0绝大多数的创业者而言,你的创业项目并不存在什么特别的法律风险与监管准入资质。在法律没有明确否定和禁止的情况下(比如经营虚拟货币交易所、公开发行证券类Token来募资),创业是你的选择,也是你的自由,在法律没有明确否定和准入资质前,你不需要去申请任何所谓的牌照。

你说这篇文章的内容,那些圈内的“资深合规服务商、法律工作者们”不知道吗?

他们知道,但他们不想让你也知道。

来源: 刘红林律师

金色荐读

金色财经 善欧巴

Chainlink预言机

区块律动BlockBeats

白话区块链

金色早8点

Odaily星球日报

欧科云链

深潮TechFlow

MarsBit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0ms0-7:8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