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链热潮退去,众多的国产公链渐渐没了声音,是时候反思一下中国团队在公链赛道上失去的机会。
中国公链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悲情的一个国产科技概念。随着新基建时代的到来,中国区块链公司们将不再追加在公链上的投资和技术投入,转而去支持获取更多技术订单,发展客户,搭建更多的联盟链,就像一个传统的软件服务市场一样,区块链公司们开始考虑生存和现金流了。已经发布主网的中国公链们未来的目标是保持社群情绪稳定,创始人销声匿迹,逐步将团队发展重心过渡到联盟链订单上。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你会发现很多明星企业、知名创业者发起的中国公链们将走向自然衰亡,业内的行话叫归还社区,距 16 年第一个国产公链融资,不过短短 4 年时间,万马奔腾后什么都没留下。
实际上,早在一年前整个市场回落到熊市中,就已注定存在大量估值泡沫的中国公链们就已被抛弃了,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没有任何国际化的能力。
或者说,在更早以前的 2017 年,当国家明确不得发展有币区块链时,便明确了不论是否发展硬核技术,中国公链只能在黑暗中发展,无法阳光化,这么一个尴尬的定位,或许中国公链的命运就早已注定。
中国公链虽然并不出彩,但根本上还是展现了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技术平台中国开发者所能达到的架构设计和工程实现能力。尽管公链发展很多时候出力不讨好,多年来花在中国公链上的人员投资仍然不菲。根据粗略统计,在 2018 年初,行业开发人员人均薪酬达到 65 万。加上中国公链持续投入的市场营销资源,正面的也好、负面的也罢,这一波教育和传播保守覆盖了上亿人,让更多人普及了区块链这个晦涩的技术词汇。
「现在,头部中国公链网络的实际利用率也不到 1%,去中心化程度也非常低。随着国外主流开源平台以太坊往 2.0 演进两者差距显著,这一轮技术竞争可能中西方已经决出了胜负。」一位从业者如实说。
IBC集团董事长:中国加密禁令对加拿大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迪拜的IBC集团计划停止在中国的比特币和以太币挖矿业务,并表示这只是暂时的不便。IBC集团董事长Khurram Shroff表示,挖矿设备的选址多样化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对加拿大而言,中国以外的加密挖矿业务将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此前,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了世界上第一个比特币ETF。(CoinTelegraph)[2021/7/5 0:28:38]
中国公链曾经赖以立足的「自主知识产权」,如今很清楚是一个被夸大的神话。中国一家负责专利研究的中层告诉笔者,有没有区块链专利都不影响那些专利大户的申请实力,换句话说那些公司就是在刷专利数和软著数,或是为了政策补贴,或是为了融资讲故事,总之,那些个专利细细阅读,鲜有技术深度。在其他国际区块链标准如 ISO、IEEE 里面,中国企业很难有共同话题,唯独专利数让其他国家代表投来羡慕的目光。可是,从我们的国家标准区块链参考架构中可以发现,主流技术的选择以 Hyperledger 和以太坊为主,国产的一些平台为基于这些技术的开源或者闭源的衍生版本,国外的企业可以低门槛使用开源技术环境下,我们的这些个技术,拥有再多的专利又有什么用?何况,中国企业在区块链领域拥有的核心专利,业界主流的看法是与核心密码学相关的凤毛菱角。
「我身边看到的很多报道,每一次都是提中国区块链,专利全面领先,应用场景全面领先,中美两极竞争。你如果不能在通用跑道(即底层技术)上开展竞争,总是花拳绣腿(提应用创新),这就像自己挖一条跑道,说自己赢了,掩耳盗铃。现在我们都看得很清楚了,这条自己挖的跑道最终还是要拐回通用跑道上去。」拥有 5 多年从业经验的一位区块链项目高层说,「目前的风气,实际上是把中国区块链企业引上了一条背离主流技术的路,在错误的技术方向上,培养了一批无法跟上国际主流技术的企业。」
IDC: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有望在2024年突破25亿美元:IDC预测,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有望在2024年突破25亿美元,五年预测数据与上期相比整体上调5%-10%左右,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最新预测显示,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54.6%,增速位列全球第一,且市场规模(作为单体国家)有望在五年预测期内保持全球第二。[2021/3/26 19:19:41]
一位早期曾经积极为中国标准出力的专家,2 年前就开始后悔。他说:「我没想到发展区块链最后会演变成一场运动,客户会要求只能联盟链,而且也不在乎技术赋能价值,纯粹需要一个技术外包。我们的初衷不是这样,技术是中性的,区块链应该有网络效应。」
在云时代,中国更多是看懂和学会使用别人制定的标准,进入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时代,大家都憋着一股劲,都希望引领国际标准制定,搞懂游戏规则,同时为中国企业赢来一点话语权。
这位专家回忆:「国外厂商在开源技术上耕耘了好几年,中国厂商哪怕华为、中信其实都是基于 IBM 的开源起步,出了国门根本没法竞争。而国外厂商关注中国公链的比较少,我们认为,中国厂商在继承国外开源技术后,不断贡献并回馈开源生态使得国外开源技术更加强大,而中国公链这些国内开源技术,厂商的参与寥寥,恨不得敬而远之,国内个人开发者很少有独立性,依赖于企业技术战略决策,故他们之中也鲜有能够为国产技术添砖加瓦的。」
一开始,我们就选择了那条更加容易的发展道路,当我们在 IDC 和云计算中去 x86 和 IOE 时,在区块链新赛道上,我们又先用起了新 IOE,等着哪天美国大棒打下来,我们的科技圈才会惊醒。中美脱钩趋势下,这种可能性正在急速上升。
我们一边指出国外开源技术存在不足和缺陷,一边自己趁机把中心化控制加进去,所谓的联盟链都是技术发起人自己一人扮演多个角色运行了 100% 的节点,结果许多区块链业务专家设计的业务方案经常被传统业务专家驳回,根本没法改善生产关系,原来中心化数据库都能做。「他们提的问题我们早就考虑到了,传统技术方案升级就可以解决了,无需加进区块链这个新事物。」 一位上市公司业务负责人感叹,「炒作价值更高。」
动态 | 沃尔沃汽车使用区块链在中国回收钴:据路透社消息,吉利旗下沃尔沃汽车(Volvo Cars)表示,其已生产出第一辆使用区块链标绘再生钴的汽车,并加入了另一个监测刚果民主共和国钴含量的项目。他们正在探索区块链的用途,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问责性。沃尔沃表示:“在截至6月27日的两个月时间里,该公司追踪了从中国一家回收工厂到沃尔沃汽车浙江分公司的钴。”沃尔沃补充称,其目标是“完全透明和可追溯性”。该区块链是由英国区块链专家Circulor利用美国甲骨文公司的技术开发的,预计今年将广泛推出。[2019/8/3]
但是,中国公链们转向做联盟链订单的过程来得很突然。2 年前,一些联盟链明星企业开始涉足公链领域,号称为了生存,在两年碌碌无为后,他们又回到了熟悉的原点。或者说,他们可能始终没有离开,只是今天有订单了,有收入可以很好生存了,他们没有一个愿意承认自己做过中国公链,这依然是一个为了生存的故事,但这个理由讲的冠冕堂皇。
如果追根溯源,你会发现,绝大多数这种所谓明星企业,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软件外包公司,外包的是 hyperledger 开源在客户那的定制化展现。很长一段时间,笔者还非常认同和理解这些厂商,毕竟,从头做真正国产自主可控技术是很难的事情,商业公司快速变现无可厚非。而他们最喜欢的客户,就是银行和金融机构,笔者不清楚是否是金融机构技术底蕴不足,缺乏系统性评估和架构设计能力。
时至今日,冠以「自主知识产权」之名的区块链在比比皆是,通过权威标准化测试 1 万、5 万、10 万、100 万 TPS,一个个技术指标冲破天际,至少,在区块链的圈子里,我们很自豪,从业者很幸福,当然,做领先者的感觉,倍儿爽。
一大部分中国公链转型联盟链,上了 CCTV 之后,更老的一拨人已经消失了,剩下最后一小部分中国公链还在坚持,应该说是挣扎。
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区块链技术是呈循环上升的:金色财经现场播报 2018“中国区块链第一辩”暨行业领袖峰会上,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韩彦表示:“2018年是非常好的一年,我觉得抛开技术上的变革,抛开政策上管控,抛开上上下下,如果把区块链生命周期拉长,看到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螺旋。我们2013年投BTCC的时候很寂寞,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人看比特币,我们就做了一件事情,就发了一个新闻稿,投了比特币中国。美国找了两个翻译,在媒体上放了一下。这个从200美金升到一千美金,政府下来说,我们三方支付通道要关闭,不能对比特币领域不能支持。所以当时一个感觉,这样一件大事应该是虚拟货币的元年,回过头来看,是不是把过去每一年看作比特币世界元年,周期拉长来看还是总的往上走。”[2018/3/28]
「长期看好底层技术的赛道,心底里还是希望有国内的竞争者」一名行业资深投资人说道。2019 年,国家加大了虚拟货币交易所和 ICO 行为的打击,这些还在苟活的中国公链们再次遭遇躺,勉强愿意上链的客户不敢了,合作伙伴退群了,投资人敬而远之了,投资人眼中的希望瞬间就变成灾星,似乎研发自主可控技术成了十恶不赦的坏蛋。不申请专利却对国外开源,是技术水平低,技术储备不足。自此,最后一批抱着试试看的用户也离开了这个圈子,没错,你应该猜到了,他们都去做了区块链培训班,这比研发中国公链赚钱多了。
与中国公链进展缓慢相对应的是故事的匮乏,百度因为中国谷歌而被捧红,蔚来是中国特斯拉,中国公链的参照物标的是什么?中国以太坊或者中国 EOS?中国公链往往会提高性能这个优势,一个略有认知的技术都可以发现这些都是通过牺牲去中心化,调整密码学使用的强度来达成的。在一些新的方向上,比如零知识证明、跨链通信等几乎没有中国技术团队的声音,当然,我们还是有救世主 Tron 的存在。其实 Tron 已经成为了一个十足的美国项目,但祖国需要他时,他都会顶着「中国公链」重新回来炒作一把,一起来的,是新的一波「复制」、「黏贴」,笔者认为 Tron 身上体现了许多中国创业项目的特点,蹭热点,学习快,运营强,模式创新,这也是美国大棒挥向华为时,全部网民都感叹造的出氢弹,造不出光刻机。这不能怪科研人员,你就没引导他们做底层技术研究。所以,中国公链身上或者一些年轻的团队,他们的身上总有瑞幸咖啡的影子,资本市场走一圈就完事了,初心是做 Layer1 或是 Layer2 都会烟消云散。
初壮:对于区块链,中国政府监管已经有清晰的框架:曾任职于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的初壮在微信群中表示:对于区块链,中国政府监管已经有清晰的框架:支持扶植区块链,打击数字货币。[2018/3/21]
每个时代,不缺乏创新者,同样也不缺乏那些帮助国内人民信息对称的聪明人士,是的,区块链行业也有带路党。第一波浪潮的主题是以太坊,第二波是 EOS,你肯定记得,每月赛迪公链排行榜一直第一的 EOS,他 90% 的融资(40 亿美金)来自于中国。第三波是 Polkadot 和 Filecoin。这些技术的背后,都是资金、技术、资源流向了美国,并使得他们更加强大。这很正常,古人云人往高处走,但作为一名中国开发者,希望能够自强,学习并终有一天能够超越。然而,你会发现,在带路党眼里,中国公链就是白皮书抄袭,技术烂,生态差的代言词。他们会给你洗脑,劝你们接受这种降维打击,笔者甚至见过一种称谓「以太王国」,「V 神」。「区块链门槛还是太高了,普通老百姓不懂公私钥,不懂备份,容易丢资产,去中心也脱离我国社会治理的根本」 一名区块链运营说道 :「找增量太难了,哪怕是投机的,人群规模也快到天花板了,何况是为你贡献收入的付费用户,不出圈,必死,出圈,被坑死」
所以,奇怪的现实就这么发生了。国家标准里有以太坊,但不能有中国公链,区块链服务备案甚至可以使用以太坊,然而中国公链是不能的。他们是打击的对象,人民的公敌,子的化身,他们一定不会在那里研发技术,就像李笑来说的,都是空气币,虽然我们并不清楚李老师是如何看懂代码的,但我想像中国公链的开发者们一定是手握镰刀的农民,他们视代码为韭菜,越努力码代码,越有割韭菜的感觉。
这些局面之下,信心匮乏的同时,中国公链面临资金匮乏,战略切换,或者清盘离场,也就是自然规律了。在某区块链项目技术负责人看来,区块链研发非常耗钱且需要持续维护技术社区,「每年大概人民币 5000 万到 1 个亿」。一个顶级区块链项目,美国背景可以获得的融资规模大约是 8000 万到 2 亿美金,而换成中国题材,只能到 2000 到 5000 万美金,在区块链开发人才的高成本环境下,依靠融资加自有财力无法支撑长期有竞争力的自主技术研发,可能,有的创业公司都看不到自己产品发布。当然,这里还会有联盟链技术服务公司的排挤和污名化,以及 BAT 利用生态流量的降维打击,呵呵,10 亿级用户支撑能力的区块链,笔者听了都有点胆怯。
一边是挣扎着继续投入研发的中国公链残党,一边却是迟迟不见杀手级应用和喊了多年的应用元年。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坏的阶段坏的事情可能会接踵而来,2020 年新冠疫情来了,中美脱钩来了,在海外政府陆续推出区块链和加密资产监管法案后,美国区块链和西方项目看到了合规化的路径,Bakkt 和 CME 陆续夺取定价权,Fidelity 和 JP 摩根陆续掌握客户资源,华尔街设计玩法的世界还在延续。而中国公链,需要面对在中美之间的站队,需要面对是否政府控制,是否去中心化的拷问,当然,还有付出高额的成本来维系与律师,监管的三角定期审问关系,只要有色眼镜还在,笔者相信这些合规成本会压垮中国公链最后一棵稻草。
「我想过联合行业的专家,请他们联名上书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中国『自主创新』的区块链」一位区块链行业媒体创始人反思行业看到的窘境。后来这事并没有成型,牵扯的利益太多了,领导也很难做出决策。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5 月,以太坊地址数达到 4000 万个,全面覆盖世界上大部分地区。Facebook 发起的区块链项目,意图覆盖 26 亿用户并拓展长尾客户群体。区块链技术是信任的机器,未来全球人民使用的数字化服务可能都会运行在这条信任网络之上,中国是否能引领目前还很难说。
借着「自主知识产权」之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行业利好冒出来,虽然对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区块链领域的硬实力并无多大作用。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个技术的真正来源并不是中国自己研发出来的。我们最大的贡献,可能是把他发扬光大了。
也是因为执着于中国专利,我们可能错失了成为国际标准的可能性、错失了替代美国技术被全球使用的机会。
「区块链是一个全球化协作的网络,若早点明确规范和监管,国际伙伴可以选择接入中国网络或者西方网络。」一位行业咨询专家设想,等中国用好了,技术先进,还能保持开放性,再让全球都跟着用,那各种一带一路和国际化不是不可能「 但可惜的是,直到今日的 DCEP,它的设计并不是将国际化放在第一位,那个战略性的位置,功能性依然是考虑的第一顺位。」
目前的中国联盟链哪怕涉及跨境应用场景也大多只有中国使用,还设置了大量专利壁垒,若不进行专利共享,很难吸引更多参与方到链里来。如此一来,用这条链的企业既收不到专利费,又没法进行业务转型升级,还白白了付出了大量研发成本。智能合约平台的类 PaaS 体验比企业 BaaS 在终端企业接受度上,友好太多。
同时,我们选择的路径也导致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上难以获得更多话语权。「从技术角度,公有链和联盟链各有优劣,在加深认知后,都可以对行业产生变革作用。如只选择一边,将会丧失一半的可能性」一位传统 IT 企业标准化专家称。
一边是中国力推的区块链路线面临「架空」的危机,一边却是西方公链获得全面的资金、人才、流量和资源的眷顾。
笔者也一直不明白,中国支持自主知识产权到底是支持什么呢?我们国产的技术团队不应该在同样的赛道上与别人竞争吗?为何伪国产成了主流,万一 github 封禁中国访问呢?还会有多少技术底裤被揭穿?笔者并不敢去细细琢磨。
给中国公链们准备一些墓志铭,若干年后,如果有人记起,他们会想起:
「你出生在一个错误的时光,你经历了一段不应该走的弯路,把有限的资源和智慧投入到了错误的方向。你是一个烈士,你本可以加速整个市场实现转型创新,然而,用户和整个产业都付出了巨大代价。用户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沉浸在区块链无用的价值观束缚中,某种程度上,你们散发的微光在若干年后真正改变了人类,只是你们都已不在。」
注:原文标题《转型或离场,中国公链还有机会走向国际化吗?》
编译 | 链闻
撰文 | 史克威尔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