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狄刚:区块链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_区块链:BDC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非常荣幸今天能有机会给大家汇报区块链方面的一些工作。我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今天,我准备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做汇报。首先,我们都知道现在是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到现在为止,我们每天产生的数据是1992年的1.3亿倍。数据的增长和数字技术驱动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数字经济是价值链、产业链和数据链的融合。我国已经进入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相互促进、共同融合,构成了数字经济的基础。

从技术架构来看演进的方向,传统金融追求的集中可控,数字金融模式的IT架构要求的是快速迭代。发展到今天,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就发展出基于集中和分布的混合式的技术架构,以满足业务的高速增长,并且要满足稳定性能,业务连续性等各方面的要求。

央行数字货币国际协作组织(CBDCCO)将于8月宣布成立,吴征博士出任首届主席:8月2日消息,央行数字货币国际协作组织(CentralBankDigitalCurrency CollaborationOrganization/CBDCCO)正在由诺贝尔可持续发展信托基金(NobelSustainabilityTrustFoundation)注册成立,计划于2024年1月开始以瑞士苏黎世为总部开始营运。CBDC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央行数字货币的统称。

央行数字货币国际协作组织的前身是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下属的法定数字货币焦点组(FocusGrouponDigitalFiatCurrency)及其核心团队的工作。该小组成立于2017年,央行数字货币(CBDC)一词源自于此。共计有来自于40多个包括G7在内的各个国家央行及多个监管部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电信联盟(ITU)、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国际组织,Visa、Mastercard、PayPal等支付机构,金砖银行等多个银行及其主要金融科技公司的现任/前任政策、行政及技术负责人及专家,共计140多人参加日常工作。[2023/8/3 16:14:52]

从分层模型的角度,技术架构到今天为止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模型。第一,生态协同层。我们发现过去的信息化是关注于单个主体,现在我们的数字经济是各个企业政府G端、B端、C端共同构成。这样的话,生态协同非常重要,而区块链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过去我们的用户是单一渠道,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PC机。现在有了互联网,我们的用户触达是全媒体的接触中心。以金融服务为例,它是一种泛在的服务,可以通过很多端侧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后台资源通过智能枢纽来了解客户的喜好和偏好,通过人工智能等各种算法进行支撑,了解客户需要什么,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是由各个产品组件提供服务,由基础设施提供支撑,构成了新一代的技术架构。

印尼央行行长:正在讨论央行数字货币的宏观金融含义:7月16日消息,印尼央行行长表示,正在讨论央行数字货币的宏观金融含义。[2022/7/16 2:17:57]

刚才讲到区块链,区块链也是今天的主题,最主要的作用是支撑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提升协作效率。第二,促进数据共享。第三,优化业务流程。第四,减低运营成本。第五,助力渗透监管。第六,建立可信体系。

我们看到区块链在全球各个产业和行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包括金融、互联网、政府、能源、教育等领域。这是我摘取的世界论坛经济官网上的一个材料。从国内来看,我们从拼专利走向拼实力,从找场景转为建生态。

在金融行业,从内省改良和外部赋能两个角度掀起了区块链的运用热潮,比如内省改良方面的供应链金融、存证业务、普惠金融,外部金融、民生领域、低碳领域以及公益事业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案例。

美联储罗森格伦:美联储正在考虑围绕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和政策问题进行考量:美联储罗森格伦表示,麻省理工和波士顿联储计划在第三季度向央行提供书面文件。,美联储目前的即时支付系统将于2023年启动。 任何推进这种数字货币的决定都将取决于多种因素,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早些时候发布白皮书,为代码创建一个开源许可。 美联储正在考虑围绕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和政策问题进行考量。[2021/5/12 21:54:43]

从数字货币研究所而言,我们最近几年聚焦于区块链的具体实践。在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层,基于区块链构建的统一分布式帐本,我们提升队长的效率,积极在数字人民币的系统中探索区块链的应用。同时,在国际银行创新中心的支持下,我们发起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项目,也在区块链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同时,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我们在重点研发项目,即央行贸金平台重点应用了区块链。

基于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我们利用哈希算法的不可逆特性, 使用哈希代替真实的交易数据,保证个人隐私,同时避免了数据泄露的风险,结合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特性,实现了对账和差错处理。

火币研究院研究员:我国央行数字货币选择了目前最稳健的发展模式:火币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康律之表示,我国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选择了目前最稳健并且被学术论证是可行的发展模式。电子支付工具采用的是央行—商业银行两级价格机制,可以有效保护商业银行,避免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结构性脱媒风险和央行内部信贷分配过程的集中化风险,以及在金融危机下的银行挤兑风险。推广过程中基本不会对现有的金融基础设施产生太大的冲击。(科技日报)[2020/9/24]

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我们牵头组织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央行贸易金平台。该项目的参与单位包括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央行征信中心、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海关总署多方口岸和我们。该项目现在已经编写了四项标准规范,申请了总共26项专利,完成了六篇论文,两件著作权,总共有十项。

央行贸易金平台主要实现三个目标,分别是信息可穿透、信用可传递和可共享。同时,我们提供了三大能力,即包容性对接、对等性互联和可控性共享,具备了三大优势,区块链的专业性、中立性和权威性。

声音 | 浙江大学贲圣林:央行数字货币将助力全球性普惠金融:据证券时报网消息,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接受专访时表示,非常期待在央行信用背书下的数字货币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建设、提升货币支付便捷性和安全性,优化货币支付功能,也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在数字化等一系列新发展形势下的货币地位,为普惠金融在世界范围内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2020/2/10]

未来的挑战,从三个认识和三个方面的需求、八个方面突破。区块链是在发展过程中的新鲜事物,我们还是要从概念层、逻辑层和操作层三个层面统一认识。现在大家讨论区块链比较多,但不是在一个维度,那么,概念层要统一,逻辑层和操作层才不会混乱。

我们需要聚焦应用、技术和产业三方面的要求。首先,以认识为前提。认识需要升级,不能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在应用区块链之前,首先要看不用区块链会怎么样,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需要应用区块链,也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上链。区块链也存在一个可信的问题。大家也要探讨,比如长安链有政府背书,我们有很多相关的重要级单位参与等,这些都是给它增加可信的基础。区块链现在很多,而我们要有起码的辨识能力。另外,我们也不是简单地把目前的供应链技术搬到联盟链。区块链还要结合需求产品进行优化和升级,比如长安链提出了基于软硬的方式,等等。现在在各区块链领域,大家都是基于某些关键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和突破。

同时,区块链本身要保证公允性、中立性和权威性,加强场景和需求的驱动,尤其利用区块链实现业务流程的再造、升级和优化,不是简单地把线下原有的业务流程搬到链上,而是利用区块链本身可信任、可穿透和可共享的优势,优化现有的业务流程。

很多人提出区块链可以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其实并不是完全把中介去掉,而是去掉无用的中介。传统的中介金融领域有很多无用的中介专区信息不对称的暴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把无用中介去掉,优化现在的流程,识别出有用中介、无效中介和专业中介。

第二,在技术方面,突破自主关键技术创新,郑院士也谈到了相关的内容。在体系架构方面,我们目前遇到很多挑战,比如性能问题。这里面有侧链、多链、硬件加速、高通量技术以及分层、分片等机制来解决架构上的问题。第二个是隐私保护。虽然有了很多主流的隐私保护技术,但是在实用化方面还是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性能和落地方面还需要进行一些突破。第三个是安全方面的挑战。我们现在面临一些开源许可的问题。刚才郑院士也提到了,包括各种安全性的风险,以及下一步的量子计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对安全有态势感知的能力, 以及抗量子算法以及安全,包括分布式身份,这些都是在安全方面的有效举措。第四个是监管审计。监管也是非常重要的话题,有一些匿名化的挑战。第五个是融合集成。区块链如何与传统的技术架构和新的技术架构进行融合,需要集成和改良实现新技术的融合创新。第六个是标准体系。现在我们的互联互通性差,在国际标准方面,我们的国际话语权不够,需要加大标准体系的力度。

第三,在产业方面,需要形成区块链的价值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发展。目前遇到的问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以及标准和问题,还有外部数据导入问题,因为要保证链上的可靠性。数据的融合交叉也是很关键的,以及重复建设问题、系统割裂的问题。虽然现在建了很多的区块链,但是发现旧的孤岛被新的孤岛代替了,旧的壁垒消除了,又产生新的壁垒。我们需要加大顶层设计,实现业务互通,形成产业的共治。通过这些方式,实现产业方面的创新。

最后,我提出八个方面的突破。第一,基础理论。建议加大基础理论研究,通过区块链体系创新,开源体系研究以及可信技术、共识算法创新、密码理论创新,实现基础理论的突破。第二,核心技术,包括智能合约创新、区块链网络技术、芯片和硬件、区块链安全、跨链、监管审计、威胁监测等。第三,标准支撑。制定核心技术标准,建立标准体系;参与国际标准,强占技术话语权。第四,专项示范。第五,产研协同。第六,人才培养。第七,生态共建。第八,政策保障。今天我就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来源:中关村论坛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0ms0-7:12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