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聪明孩子要读的365个好故事》作者:星月。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4辑中华成语故事
周武王建国初年,吸收商朝亡国的教训,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国势蒸蒸日上,很快强大起来,四方的国家都来朝拜,甚至很偏远的一个叫西戎的小国也送来特产,武王很高兴收下了。
这时武王身边的太保召公向他进谏说:明主不应该以珍禽异兽作为宝物,而应该以贤能之人作国家之宝。平时随时注意积累德行,不能忽视细微的行为,比如筑一座九仞高的山,最后一筐土没加上去,这座山就没有堆成。
这个故事出自《尚书·旅獒》。功:要完成的事。篑:土篑。成语意思是堆土山时因为差一筐而没有完成。比喻事情到将要完成的时候遭到失败。小朋友,你参加过长跑比赛吗?如果你在参加长跑比赛快要到达终点时觉得特别累,实在跑不动了,你想放弃这次比赛了,如果你一旦放弃开始所跑的路程就等于白跑了。这就叫功亏一篑。如果你继续坚持下去,你或许会拿到冠军、亚军、季军。成功者往往就是那些比别人多坚持一分钟的人。
87、鹤立鸡群惠帝为何保留嵇绍的血迹
嵇绍,字迫祖,是三国时代魏国著名学者嵇康的儿子。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任他为“秘书郎”、“侍中”。司马炎死后,他辅佐惠帝司马衷,在讨伐成都王司马颖叛乱中,皇帝陷于城中,周围侍从皆逃散,唯有嵇绍挺身而出,以身护卫皇帝,重伤而死,血污皇上龙袍。乱平,回京后,侍从们要为惠帝司马衷洗龙袍。惠帝司马衷不忍洗去,并说:“这是嵇侍中的血啊,留作纪念吧。”后人为嵇绍加谥号为“忠穆”。有人评价他说,嵇绍性格乖僻,才学出众,就像仙鹤立于鸡群之中一样。
这个故事出自《竹林七贤论》,意思是像仙鹤站立在鸡群之中。比喻一个人的身材仪表或才能超过一般人。有的人长得帅、长得漂亮,周围全都是丑八怪,这也算是鹤立鸡群。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人都会慢慢老去,以前的“鹤”也会逐渐变成“鸡”。因此外表的鹤立鸡群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如果你的品德与学识高人一筹,才华出众,这种鹤立鸡群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
88、脚踏实地司马光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司马光,字君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十分聪明,但学习十分踏实刻苦,尤其爱钻研历史,遍读各种古代的史书。英宗的时候,他奉命主编《资治通鉴》。从此,司马光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在编这部书的时候态度十分认真。他先广泛搜集各方面的材料,考证出它们的真伪,然后,再对材料整理排列,一直到最后的加工润色,一丝不苟,书成之后,英宗大加赞赏,这本书也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好的史书之一。
司马光曾问他的一位朋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那位朋友回答说:“你是个脚踏实地的人啊。”
这个故事是由司马光问朋友自己是怎样一个人而引发的,此句成语的意思是作风质朴,态度认真,不投机取巧。有的同学平时不好好学习,到考试时就弄虚作假,这种人即便拿了高分也没用,因为他腹中空空。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人,才能学到知识。只有真正掌握了文化知识以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才有能力为社会做贡献。小朋友,你愿意做哪一种人呢?
89、金石为开弓箭为何能穿过石头
汉朝的时候,有个著名的大将叫李广。他武艺超人,人称“飞将军”。一天晚上,李广喝醉了,骑马到外边。走到半路,经过一个树林。穿过树林时,忽然一阵风吹了过来,李广扭头一看,见草丛中隐隐约约好像有一只老虎。他赶忙搭弓射箭,对着老虎射上一箭,就骑着马跑了。天亮的时候,他让人去看看昨天射的老虎。谁知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个像老虎的石头,而且昨天射的箭已经射进石头里去了。李广见了,又射了几次,但每次箭都折了,也没射进去。别人都说李广那天晚上射箭时精神特别专注,所以连金石也射得进去。
这个故事出自《新序·杂事四》,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都可以打开。比喻对人真诚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也比喻意志坚定,能克服一切困难。有个女孩生下来一场大病使她双目失明而且又聋又哑,但这个小女孩不愿意成为废物,在家庭教师的培育下,她学会了说话、写字,还上了大学,成了作家。这个小女孩就是海伦·凯勒。你瞧,一个又聋又哑的盲人最后成为了世界名人。这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小朋友,我们是不是应该向这个小女孩学习呢?
90、鞠躬尽瘁诸葛亮怎样报答刘备
三国时候,天下大乱。刘备为了平定天下,四处招贤纳士,后来他听从水镜先生司马微的推荐,到隆中三顾茅庐访南阳卧龙诸葛亮。请他帮助自己兴复汉室,平定天下。诸葛亮被他们的诚心诚意所打动,慨然允诺帮助他成就事业。后来,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终于取得蜀中,同魏和东吴三分天下。后来为了统一全国,诸葛亮又多次北伐魏国。刘备死后,诸葛亮在北伐前给后主刘禅上的《后出师表》中说自己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准备为了蜀国的事业竭尽全力,到死为止。
这个故事出自《后出师表》。鞠躬:恭敬谨慎。瘁:尽瘁,竭尽劳苦。成语形容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工作。现在已经很少用“鞠躬尽瘁”这个词了,但这个词所指的意义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聪明的你一定想到了吧,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不都在为我们尽心尽力的工作吗?为了养育我们,父母和老师起早贪黑辛勤工作,我们如果不发奋学习又怎能对得起他们的付出呢?
91、开卷有益宋太宗有何爱好
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六记载,宋太宗每天看《太平御览》三卷,如果因为有事耽误了,而没有看的话,有空的时候,一定要抽时间补上。他常常说:“人只要一打开书看,就会有好处,我这样做,自己不嫌麻烦。”后来用这句话比喻学习知识就有好处。
这个故事出自《渑水燕谈录·文儒》。卷是“书”的意思。成语意思是打开书阅读,就会获得益处。书本是知识的宝库,你手中有书而不读就如同你手上有种子不去播种一样。一本好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本好书能为一个人指点迷津,一本好书能点燃一个人生活的信心。现在,读书是你的权利,是你唯一的工作,是你把握未来的最重要工具。
92、乐不思蜀刘禅为什么成不了大器
三国时候,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被魏国灭了之后,全家都被带到洛阳,司马昭奏明当时皇上,封他为安乐县公。有一次,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在宴会中,司马昭让手下的人表演蜀汉地方的歌舞,一道来的原来蜀国的旧臣们看到这里非常伤心,只有刘禅喜笑自若,没有一点反应。过了几天,司马迁问刘禅:“你现在还想念蜀国吗?”刘禅说:“在这儿高兴得很,我不想念蜀国。”司马昭因此知道刘禅昏庸无能,成不了什么大事。
这个故事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刘禅传》。乐:快乐。成语通常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忧的意思,含有贬义。学生的专业方向是学习。如果你打游戏时忘记了学习,就是乐不思蜀,那你将来就没有出息,就成不了什么大事。相反的,如果你学习时小伙伴来邀你一起去玩游戏,你不搭理他,继续埋头学习,那么恭喜你,将来你肯定会有所成就的。
93、门庭若市齐国强大起来的秘诀
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叫邹忌的人,是齐国的相国,也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有一次,他向齐王进谏说:“徐公是全国有名的美男子,可是当我问我和徐公谁美时,我的妻子、小妾、朋友都说我比徐公漂亮,我也以为是这样的。后来我见到徐公了,才发觉徐公比我漂亮多了,我们根本没法比,可是我周围的人却说我比徐公漂亮,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了想才知道,妻子这样讲是因为爱我,妾这样讲是因为她怕我,朋友这样讲是因为他们有求于我。我尚且如此,大王周围难道没有这样的事吗?”齐王大受启发,于是新发布了一道命令:谁能当面指出自己的过错将重重有赏。命令颁布以后,群臣争着进谏,门前像赶集一样热闹,齐国也因此更加强大。
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庭,庭院。市,集市。成语意思是指门前和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形容来往进出的人很多。古时候有些君王昏庸无能而且残暴,如果有人说他的过错就会被杀头。齐王恰恰相反,居然要奖赏说他过错的人,他真是一位闻过则喜的明智君王,难怪齐国会强大了。小朋友,如果别人指出你的缺点,你是会生气呢还是会高兴?你是不是只喜欢表扬不喜欢批评呢?从齐王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呢?
94、名落孙山乡人之子为何不如倒数第一
从前有个名叫孙山的人,是吴地人,为人非常幽默诙谐。有一次,他到外地去参加科举考试,同乡的一个人让自己的儿子同他一起去赴考。结果,考试揭榜时,那个乡下人的儿子没有考中,孙山是榜上的最后一名。那个乡下人的儿子因为心情不好就晚几天回去,孙山先回去了。那个乡人见孙山回来了,就去问自己儿子有没有考上,孙山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说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你的儿子还排在我后面,言外之意是没有考中。
孙山是榜上的倒数第一名,可乡下人的孩子连倒数第一都不如。他的成绩为什么这么差,你知道吗?上学期考试,你是比孙山强还是不如孙山呢?这个故事出自《过庭录》。成语说名字在孙山的后面,比喻考试未被录取,因为孙山是所录取的最后一名。
95、弄巧成拙什么瓶子不能做花瓶
北宋徽宗时期,画家们养成了求新求实的画风,绘画事业十分兴旺。当时一位叫孙知微的画家,他为寿宁寺画了幅《九曜图》,内容是水星菩萨和侍童。轮廓画好后,他吩咐学生着色。学生们着色时发现侍童瓶子是空的,于是便在瓶中画了一枝鲜艳的莲花。学生们满以为会得到老师的夸奖,结果孙知微一看,顿时变了脸色,他克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你们这是弄巧成拙。《道经》上说这水星菩萨的瓶子是用来镇妖伏水的宝贝,不会有花儿草儿,否则不是与普通花瓶一般无二了吗?”学生们恍然大悟,十分羞愧地低下头。
巧:聪明。拙:愚笨。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原想耍聪明,反而做了蠢事。小朋友,如果你为了赶紧做完功课后去玩,你便自己不动脑筋拿了同学的作业抄袭一气了事,结果可能会把错的答案也照抄不误。你原以为自己很聪明,结果却挨了老师的批评。这不就是弄巧成拙吗?这样可不好。
96、呕心沥血李贺英年早逝的多种原因
这是唐代诗人李贺写诗的故事。他从小热爱山水自然,注意实际观察。每天早晨出门,骑着一匹瘦马,带着一个书童背着一个很大的锦锻布袋。沿途观赏景物,遇有灵感就写成诗,装到锦袋里。有一天晚上外出归来,他母亲让书童把书袋接了过来,打开一看,里边都是书籍和诗作,便说:这孩子,非把心吐出来才停止啊!后来,由于他身体瘦弱,作诗辛苦,以致英年早逝,死时年仅27岁。
呕心:吐出心。沥:滴。这个成语喻指苦思冥想,埋头写作费尽心血。做事情用心投入固然好,但投入过头便会得不偿失。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如果你爱惜生命,活得更长久一些,不是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吗?因此小朋友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锻炼,注意健康。
97、抛砖引玉常建如何获得一首好诗
唐代,有一个人叫赵嘏。他的诗写得特别好,就连大诗人杜牧也喜欢他的诗。传说此时,有一个人叫常建,也是个诗人,他一向倾慕赵嘏的名气。赵嘏有一次去灵岩寺游览,常建想得到赵嘏的诗句,便先在寺里墙上顺手写了两句诗。后来赵嘏看见墙上只有两句诗,于是顺手写了两句,续成了一首完整的诗,这就达到了常建想得到他的诗句的目的。常建的诗没有赵嘏的诗写的好,而常建的这种做法称之为“抛砖引玉”。
这个故事出自《景德传灯录·十》。这个成语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粗浅意见,引出他人高明的见解。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我们参加考试,或去参加书法、美术、作文等各种比赛,不都是一种抛砖引玉吗?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敢于暴露自己的无知,这样才能获得学习的机会。
98、披荆斩棘刘秀是怎样评价冯异的
东汉光武帝刘秀,有一位得力的大将军,名叫冯异。刘秀在建立了东汉政权后,任命冯异为征西大将军,派他前去平定关中。冯异镇压赤眉军大战后,又用武力扫清残部,圆满完成了刘秀交给的使命。当冯异从驻地赴京城朝见刘秀时,刘秀指着他对朝廷中人说:“他在我身边多年,现在又为我像‘披荆棘’那样平定了关中。”
这个故事出自《后汉书·冯异传》。荆棘,泛指山野丛生多刺的灌木。成语由“披荆棘”演变而来,后来人们以此比喻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只有不怕困难的人才是勇敢的人。人生路上一定会荆棘丛生,只有敢于披荆斩棘般向困难发起挑战的人才能战胜困难。
99、破釜沉舟项羽如何打败秦军
秦朝末年,秦二世胡亥派他的大将章邯打败赵国大将军张耳。张耳保护赵王逃往巨鹿,章邯又派人围攻巨鹿。赵国向楚怀王求救,怀王派宋义做上将军,项羽做副将,带领部队前去救赵。宋义到安阳听说秦兵强大便停军不前。项羽要求进兵,宋义不准。项羽一怒之下杀了宋义,派黥布、薄将军率兵三万过漳河救赵国,但没有取得重大胜利。于是项羽就亲自统率部队作战。大军刚过漳河,他就命令全军砸破所有做饭的大锅,凿沉全部渡船,烧掉营房,每人带上三天的干粮,决一死战。结果楚兵以一当十,锐不可挡,打败秦军,救了赵国。
这个故事出自《孙子·九地》。釜,做饭的大锅。砸破所有做饭的大锅,凿沉全部渡船。成语意思是下定决心,决不后悔去达到自己的目的,现在常常用来比喻决不更改自己的意向。有时候,我们也应该具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气魄,不然在关键时刻就不能扭转局势,取得胜利。
100、杞人忧天有一天地会陷下去吗
春秋时期,杞国有个人害怕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无处安身,忧虑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于是,有个人向他解释说:“天不过是聚积起来的气体,没有一个地方没有这种气,你成天都在天里面活动和休息,怎么还忧虑天会塌下来呢?”
杞人又问:“地如果陷下去又怎么办呢?”那个人又向他解释说:“地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罢了,到处都是,没有一个地方没有这种土地,你成天在地上活动和休息,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样一番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了心。
这个故事出自《列子·天瑞》。人们通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担心,即多余的担忧。成天胡思乱想,不如踏踏实实做事。小朋友,你现在的任务就是专心学习,什么工作、爱情之类的事,就别急着考虑了。不然,你就跟这个杞国人一样了。
101、取长补短孟子为什么很受当时人们的尊敬
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家、思想家。他很受当时人们的尊敬。人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不懂的,就去向他请教。孟子往往会给人提供好的建议,让人们的困难得到解决。
战国时期的滕国,是个非常小的国家,很多大的国家,都欺侮滕国。滕国没有办法,只好去寻求大国的保护。但是后来滕文公又想,一味地让大国保护也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让滕国很快富强起来才是硬道理。如何使国家富强起来呢?他同大臣们商量来商量去,也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办法。
滕文公去向孟子请教。孟子勉励滕文公,要想使国家富强,就必须实行仁政。孟子说:“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叫颜渊。颜渊曾经说过:‘舜是怎样的人,我也就是这样的人。有作为的人都应该像舜那样。’现在,滕国把土地长的地方割下来,补在短的地方,组成一个正方形,那每边之长,也将有五十里。只要实行仁政,肯定能把它治理成一个很好的国家。”
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用众》。后来,人们就根据孟子所说的,归纳了“取长补短”这个成语。意思是要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己得到提高。小朋友,我们要敢于面对自己的短处,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向别人学习。
102、塞翁失马腿摔断了会不会是一件好事
古代一位老人,住在边塞的一个关口,因此人们称他为塞翁。一天,塞翁家的马跑到塞外去了,邻居们替他惋惜,跑过来安慰他。可是他却不在意,反而说:“说不定会成为好事呢!”过了不久,那匹马自己回来了,带来了一匹匈奴的骏马,邻居们又前来向他庆贺,他却并不因此而高兴。他说:“白白得到一匹好马,谁知道是不是坏事呢?”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天,他不小心从那匹马上摔下来腿断了。邻居们前来安慰塞翁,可是他并不难过,他说:“这没什么,腿虽然断了,谁知道会不会是一件好事呢?”不久,爆发了战争,边塞上的青壮年被抓去打仗,塞翁的儿子因摔断了腿而不能去当兵,与父亲一起保全了性命。
这个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成语常与“焉知非福”连用,比喻暂时受到损失,也可能因此得到好处,包含有坏事变成好事或好事转化成坏事之意。从这个角度上说,有钱人家的孩子或许还不如穷人家的孩子学习用功呢。小朋友,不管你家里是不是富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来你要靠自己立足社会。
103、舍本逐末君王身体和百姓生活哪一个更重要
战国时期,齐襄王派使臣带着国书去问候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威后。赵威后还没有把信拆开,就问齐国使臣:“贵国今年庄稼的收成好不好?百姓也无病无灾吧?齐王好吗?”齐国使臣听了大为不满说:“我奉齐王的使命来问候王后,王后也应该先向齐王问好,现在你却先问年成和百姓的生活如何,这不是抬高低贱轻视尊贵吗?”赵威后向使臣解释说:“你说的不对,要是没有好的收成,哪儿还有百姓?要是没有百姓,哪儿还有君主?我们不应抛开根本而去问枝节事情。”
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上农》。成语原意是说抛开根本的追逐枝节的。后来比喻办事和思考问题不从根本上着力,只在枝节上使劲。现在很多家长都让孩子去学钢琴、练芭蕾舞、打太极拳、上各种辅导班,但愿孩子别因为上辅导班而耽误了功课,否则就舍本逐末了。
104、四海为家天下还不安定为什么要建造豪华的宫殿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后,建立了西汉王朝,但是各地割据的局面仍然存在,边区仍不安定。公元前199年,刘邦带兵到东垣肃清韩信的残余势力,丞相萧何未向刘邦禀告便在长安为他修造了“未央宫”。宫殿建造得十分雄伟壮丽,刘邦回来一看非常生气,他对萧何说:“天下还不安定,为什么要把宫殿建造得这么豪华?”萧何说:“正是因为天下没有最后安定,我才想把宫殿造得好些,让天下的人看一看皇家的气派。天子以四海为家,皇家宝殿不建造得雄伟壮丽,就显不出您的威严来。我们建造这座‘未央宫’,不但要使现今所有的建筑比不上它,而且要使后世的人无法超过。”刘邦听了也觉得有道理,就转怒为喜了。
这个故事出自《荀子·儒效》。成语原意是夸耀帝业宏大,整个天下都是皇家的,后来形容志在四方,不留恋本土和小家庭生活。男子汉大丈夫四海为家。可有的小朋友连上学都舍不得离开妈妈的怀抱,这样的孩子将来又怎能自立自强呢?
105、胸有成竹北宋著名画家文与可怎样画竹子
北宋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非常出色。文与可当初为画好竹子,下了一番苦功。他在窗前种了许多青竹,每天都细心观察。他不仅对竹子的特性了如指掌,而且在自己胸中形成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竹子的形象。因此,在他作画之前,要画什么样的竹子,怎样构图、着墨,他心中早就有了轮廊。动笔时,不必费尽心思,反复琢磨,随时都能一挥而就,挥洒自如,出色地画出各式各样的竹子。因此,他的一位朋友晁补之赞扬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个成语原意是画竹子之前心中已有竹子的大致轮廊。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成熟的考虑,或形容有了成功的把握。学习也像文与可画竹,平时的用心和积累极其重要。如果我们平时用功学习,到了考试的时候就不用愁能否取得好成绩了。
106、笑里藏刀李义府的为人如何
在唐代,有个人叫李义府。他担任着中书侍郎的职位。他平常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和。不管和谁说话,他总是一定自己先张嘴笑,表现出十分诚恳的样子。其实他的心地刻薄,为人奸诈,经常使用阴险的计策害人。俗语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后来,人们发现了他的假面目,就称他是“笑中有刀”。
“笑里藏刀”这个成语就是从“笑中有刀”变化而来的,形容某人表面虽好心里阴险辣。小朋友年纪还小,自然不可能笑里藏刀,但我们从小就应该做到表里如一,别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别当着老师的面表现得很乖,背着老师又去调皮捣蛋了。
107、学富五车惠施读了多少书
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学派蜂起,一度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庄子学派是当时有名的学派之一,庄子学派认为他们自己的理论是当时学术的高峰,因此对其他学派都有所批判,而对惠施为首的名家学派及其辩论的命题批判得尤为严厉激烈,认为他们的理论片面而狭隘。庄子在《天下篇》中说道:“惠施多方,其书五库,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意思是说惠施的本领很多,他看的书有五车之多,但是他道术错误杂乱,他所讲的话都不中肯。
这个成语是指看的书有五车之多,形容学识渊博。在这个故事中,倘若庄子说的都是事实,惠施看了五车书却连话都说不中肯,那可真是白费劲了。我们可不能像惠施一样,做劳民伤财的事。我们要学以致用!我们哪怕只读一车书,也得将话说得头头是道。
108、小题大做割让齐国57个小镇这事大不大
赵国的孝成王是个昏君,一点知识都没有,而且喜欢贪小利,独断独行,往往将事情办错。
有一年,燕国与赵国因为边境问题发生了战争。燕国派大将高阳率兵10万攻打赵国。赵国也是个大国,如果双方打仗,赵国未必会输。最坏的结果也就是让些边境上的领土给燕国。
但是孝成王听说燕国来攻打,却吓得要命。他想来想去,认为赵国没有人能带兵打仗。其实,赵国有很多能打仗的人,如平原君、赵奢等。于是孝成王就派人到齐国去请大将田单来带领赵国的军队。
齐国的国王看孝成王这样可笑,就暗地想,要狠狠地从赵国多要好处。于是他就对赵国使臣说:“要田单去当将领完全可以,但是你们必须将靠近我国的三座城市57个小镇全给我们。”
孝成王听了以后,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决定答应齐国。因为他害怕燕国攻打赵国,把赵国灭了。
赵国人知道孝成王处理的这件事后,非常气愤,都认为他出了毛病。赵奢更是气愤至极。他跟平原君说:“燕国攻打我们,最多丢了几个小镇。如今割让三座城市57个小镇给齐国,这难道不是小题大做吗?把这样小的问题,当作如此大的问题来处理,真让人气愤!”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把小事情渲染得很大,或把它当成了大事来处理。小朋友你觉得孝成王这样做对吗?小题大做是自寻烦恼。我们应该学会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别为小事分心。要将时间与精力用在真正值得关注的事情上去。
109、一毛不拔思想家杨朱为何一声不响
墨子反对战争,主张“兼爱”。杨朱反对墨子的学说,主张“为我”。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说:“如果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可以使天下的人得到好处,你肯干吗?”杨朱回答说:“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所能帮助的。”禽滑厘又说:“假如能够,你肯干吗?”杨朱听了一声不响。
针对此事,孟子批评杨朱:“杨朱主张‘为我’,如果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而对天下人有利,他也是不干的。”
墨子主张“兼爱”,如果把自己身体磨成粉末对天下有利,他也是愿意干的。
这个故事出自《孟子·尽心》。毛:身上的汗毛。成语用来比喻极为自私小气、吝啬。瞧,世界上居然有这种人,连一根汗毛都舍不得拔下来。小朋友,是杨朱值得我们尊敬呢?还是孟子值得我们尊敬?你是愿意做杨朱这种人呢,还是愿意成为孟子这种人?
110、专心致志同一门下的俩徒弟为何如此不同
从前,有个叫秋的人,他的棋艺非常高超。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但是这两个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态度。其中一个,非常专心,注意力集中。而另外一个,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那样认真,就马马虎虎地听。教师讲解时,他虽然眼睛像在看着棋子,可是心里在想:“现在天空中大概正是飞着鸿雁,我要能把它射下来,美餐一顿多好!”因为他这样胡思乱想,老师的讲解,他一点也没有听进去。结果,这两个学生在一起学习,又是同一个名师传授,一个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有学到什么本事,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这个故事出自《孟子·告子上》。志,志向。成语用来形容集中注意力,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志向上面。小朋友,你上课时是在用心听讲呢,还是在想别的事情?你是愿意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呢,还是甘做一个平庸的人?如果你想有所作为,老师讲课时你该怎么做呢?
111、众志成城乐官酒鸠为何反对景王
春秋时期,周景王有一次要改革币制,他铸造大钱而废止当时流通的小钱,使老百姓受到很大的损失,因此老百姓都很怨恨。第二年,周景王又下令收集民间铜来铸大钟。钟铸成后,周景王命人敲击,觉得声音很好听,便对乐官酒鸠说:“你听,这钟声倒是好听。”酒鸠是一个知道百姓疾苦的人,对景王的所作所为感到厌恶,听到景王提起钟的事,便说:“这算不上好听,如果老百姓喜欢,才算得上好听。三年来,您铸钱造钟,弄得民生疾苦,人人怨恨。俗话说:‘大家都拥护的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它会像城堡一样坚固;而如果大家反对的事情,即使他像金子一样坚固,也会消溶的。’”
这个故事出自《国语·周语下》,成语比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事情一定会成功。小朋友你们还记得吗?当地震发生时,为什么团结一致才会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呢?
112、孜孜不倦刘禅为何敬重向朗
三国时期,蜀国有一个很有名望而且学问很高深的人,叫向朗。年轻的时候,他曾经拜襄阳司马德操为师,司马德操很有才学,与当时名士徐庶、庞统等人关系密切。向郎在处理工作时,显得非常有才能,曾经担当过多种职务。但是他在当丞相长史时,由于包庇马谡而被诸葛亮罢免。此后,他便拼命读书,并且专心钻研古人经典著作,三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直到八十岁了,还亲自校阅古籍,整理手稿,为后人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由于向朗的刻苦钻研,他的学问越来越高深。蜀国国内,上至后主刘禅,下至未成年的书生,都对他十分敬重。
孜孜,勤奋好学的样子。倦是“疲倦”的意思。这个成语形容某人工作或学习勤恳努力,不知疲倦。你是一个孜孜不倦的人吗?你是在玩游戏时孜孜不倦呢,还是在学习的时候孜孜不倦?小朋友,你应该在干什么的时候不知疲倦更好一些呢?
113、中流砥柱大禹如何治水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经常发大水,淹死了很多百姓和庄稼。天帝就派大禹治理黄河。大禹采用了疏河道的方法治水,可是在河南山西之间的三门峡黄河段中,有座大山挡住了水流的前进。大禹力大无穷,他把这座山劈开,让河水绕山而过。被破开的山屹立在水中,像柱石一样,后人就称这座山为“砥柱石”。因为砥柱山位于黄河之流,抵抗着中流潮水的袭击,故有“中流砥柱”之说。
这个故事出自《晏子春秋·谏下》。中流:湍急的水流。砥:盖房时立在柱下用来支持立柱的大石头,比喻坚强不移的可靠根基。这个成语形容某种力量像立在急流中的柱石一样坚固。也比喻能担当重任、支撑危险局面的人。你也想成为“砥柱石”一样的人物吗?你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这种人物!
114、煮豆燃萁曹植为何忧郁而死
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从小聪明好学,曹操很喜欢他,可是他的哥哥曹丕很嫉妒他。后来曹丕当了皇帝,总想找个机会把他杀了,但又找不到借口。
有一次,曹丕把曹植找来,阴险地说:“听说你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现在我要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如果作不出来就是欺君,要处死!”曹植极其悲愤,面对狠的哥哥,他迅速思考,七步之内就吟出一首诗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意思是说:把豆子煮了做成汤,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来都是一个根生的。为什么要如此煎熬,苦苦相逼?
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很惭愧,便没有杀他,但也不重用他。曹植被一再贬官,最后忧郁而死。
这个故事出自《魏志》。萁:豆秸。成语原义是指点燃豆秸来煮豆子,后来比喻兄弟或者亲朋之间的互相残害。有才华的人应该受到尊重与重用。而曹丕却嫉妒曹植,以致曹植忧郁而死。如果他们兄弟二人共同执政,国家一定会更加强盛。小朋友,曹丕的行为对吗?为什么不对?
115、坐山观虎斗秦惠王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战国时期,有一年韩国与魏国打起仗来,打了很长时间,不分胜负。秦国的秦惠王打算派兵援助,他想听听大臣们的意见,可是有的说出兵好,有的说出兵不好,弄得秦惠王也没了主意。这时正巧陈轸回到秦国,秦惠王就请他帮助谋划。
陈轸没有直接回答秦惠王的问题,他先讲了一个故事,说:
“从前有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就想举剑刺杀它们。旁边的人劝他说:‘你不必着急,你看两只虎正在吃牛,一会儿把牛吃光了,它们必然会争夺而引起博斗,结果大虎受伤,小虎死亡。到了那时候,你再将那只受伤的大虎刺杀,岂不是一举两得?’”
“哦,”秦惠王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说,先让韩国和魏国打一阵子,等一个失败,另一个受损时,我再出兵讨伐,就可以一次打败他们两个国家,就与那卞庄子刺虎一样,是吗?”
陈轸点点头,说:“正是这样!”
秦惠王采纳陈轸的意见,真的获得了胜利。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