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就是以''抵押品充当准备金来创造货币''的系统_DCO:REU

佩里梅林的货币观,就相当于侧重于财务3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而忽视了利润表。明斯基在《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中说过'成功的最后贷款人操作会导致随后的通货膨胀'。因此,以佩里梅林的货币观来指导金融必定会产生通货膨胀。

佩里梅林对影子银行下过这样的定义:影子银行是资本市场借贷的货币市场融资,本地贷款的全球融资。

但在看完《抵押品市场与金融管道》这本书后,我认为可以对影子银行下一个更明确的定义,即:影子银行就是以'抵押品充当准备金来创造货币'的系统。

这个系统的基础是抵押品的'再抵押(rehypothecation)'和'可供重复使用的被质押的抵押品(Pledgedcollateralthatcanbereused)'。尽管这2个术语经常交替使用,但两者含义略有不同。再抵押指抵押品接收方将接收的抵押品用作对第3方的履约抵押。重复使用的范围更广泛,不仅包含再抵押,还包含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使用范围(例如出售或出借给第3方)。

虽然法律上的界定非常繁琐,拗口。但我想用日常生活的词汇来理解。'再抵押'和'重复使用'的实质就是币圈中'双花'的概念,即双重支付。实际上,银行以央行准备金为基础创造货币也是'双花',即准备金的双重支付,一次是储蓄者的银行存款,一次是贷款者的银行存款。但在现实生活中,一笔准备金在整个银行体系中不只是支付了2次。理论上一笔准备金重复支付的次数就是货币乘数,即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而这正是明斯基提出的'金融不稳定视角',这一观点的根本原因。

再来看'再抵押'和'重复使用'。在字面上,'再抵押'可能还有些隐晦,但'重复使用'已经非常的浅显明白了。但以抵押品充当准备金创造货币的系统还不成熟,还没有发展出类似于存款准备金率的概念。因此理论上,其重复支付的次数可以是无数次。但在现实生活中,抵押品周转速度在雷曼破产前约3.0次/年,在雷曼破产后约2.0次/年。也就相当于抵押品重复支付的次数,在雷曼破产前是3次,在雷曼破产后是2次。

从以央行准备金为基础创造货币,发展到以抵押品充当准备金创造货币,这个过程的实质就相当于古代金币的含金量被稀释。因为抵押品不仅包括国债,还包括机构债、公司债和股票。尤其在跨境金融市场中,抵押品不一定具备AAA或AA的高评级,只要其具有流动性、按盯市法计值,并符合相关跨境交易主协议的要求就可以被用作现金等价物充当抵押品。

如果我们打破对货币固有的观念,从以央行准备金为基础创造货币,发展到以抵押品充当准备金创造货币,这一发展又是必然。

从交易角度来看货币,交易的2件商品互为货币。我们一般认为商品是商品,货币是货币。但其实商品就是货币的货币(交易媒介)。

在金融领域,金融机构是用债券来交易货币的。从金本位时代的票据贴现,到现代金融的回购,再到以抵押品作为准备金进行结算,不就是与现代货币制度一样的发展脉络吗?

对于影子银行来说,'加息'相当于货币贬值。因为加息,债券价格下跌。而货币贬值的另一个含义就是通货膨胀。因此,美联储的暴力加息,对于影子银行来说就是恶性通胀。从这个观点看,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金融领域的恶性通胀。而08年的雷曼破产就是典型的代表。当然,债劵价格下跌的原因不是只有'加息'这个原因。更普遍的原因是债券发行方违约。

在《复杂生命的起源》一书中,有观点认为:真核细胞是由古菌吞噬细菌后,两者共生而产生的。而被吞噬的细菌最终成为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线粒体在控制细胞死亡、癌变、退行性病变、生育力,以及其他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这个观点,我联想到了货币。也许货币是信用嵌入实物,两者共生而形成的概念。货币的整体框架是实物,但信用在货币内部发挥着重要作用。货币中的信用就相当于细胞中的线粒体。因此,在货币的概念中,实物与信用是不可分割的。在熟人社区或相对稳定(人与人互信度高)的世界中,信用能够产生积极作用。例如中世纪意大利的弗洛伦萨,用账本进行交易的清算结算。在陌生人社区或相对混乱(人与人互信度低)的世界,信用的作用相对较小,需要强化实物作为货币的框架。例如大航海时期的英国,向全世界推行金本位。而当今国家间的互信度不断降低,需要强化实物的货币框架。在国家内部,只要该国社会稳定,信用依然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0ms0-3:52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