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我不是黑子。
最近连续写了三篇有关加密货币圈的暴雷事件的文章,写得有点麻了!
这不,第四篇又来了。
不知道的朋友,还以为我是加密货币的“专业黑”,专门唱衰加密市场。冤枉呐,我也不希望加密货币圈那么倒霉,毕竟我也参与其中。
美国著名去中心化金融DeFi机构BlockFi申请破产保护。
言归正传。
11月28日,加密货币借贷机构BlockFi宣布,公司已向美国新泽西州地区的法院申请启动破产重组程序。
声明称,BlockFi及其八家附属公司将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寻找全面重组的机会,为所有客户和利益相关者实现价值最大化。作为重组工作的一部分,公司将专注于尽快收回FTX欠BlockFi的所有债务。
由于是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条申请的破产保护,BlockFi将暂停平台的运营,但无需进行一撸到底的清算动作。该平台目前手头现金2.569亿美元,料有能力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重组过程中的业务。
资料显示,BlockFi拥有超过10万名债权人,负债和资产的规模在1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之间。看到这个涉案资金规模,料想已经和FTX交易所暴雷同一个级别。
下图为BlockFi破产声明。
BlockFi是何方神圣?
随着以太坊智能合约在2017年推出,在2019年迎来了生态大爆发。其中去中心化金融DeFi火爆出圈,成为上一轮牛市的直接起爆点。
BlockFi就在2019年应运而生。它由ZacPrince和FloriMarquez在美国新泽西州创立,曾是最知名的加密借贷平台之一,客户可以使用加密货币作为抵押品。
BlockFi的借贷模式在传统金融投资银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做法:就是贷方客户把加密资产借给BlockFi,并获取一定的利息报酬。然后BlockFi又把那些加密资产出借给借方客户,赚取利息报酬。
它的盈利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赚利息差,和传统借贷金融机构一样的运作逻辑。
该公司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发展壮大,到2021年BlockFi的加密货币计息账户已扩展到其他十种加密货币。2022年8月,BlockFi完成了5亿美元的E轮融资,投后估值升至38亿美元。
本次申请破产保护的BlockFi系一共包括9家机构,BlockFiInc.、BlockFiServicesInc.、BlockFiInternationalLtd.以及有限责任公司BlockFiWallet、BlockFiVentures、BlockFiTrading、BlockFiLending、BlockFiLendingII和BlockFiInvestmentProducts。
导火索,还是加密货币市场熊市惹的祸。
BlockFi为什么要申请破产保护,根本原因还是亏损严重,以及借出的资产收不回来所导致。下面小迷糊列举出压垮它的几点原因。
①、今年2月,公司在未将其注册为证券的情况下提供贷款,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款1亿美元;
②、6月,随着luna崩盘,三箭资本也随之破产。借给三箭资本的8000万美元成了坏账;
③、FTX交易所的兄弟公司AlamedaResearch欠BlockFi的债务,也成为坏账;
④、加密货币熊市行情,借贷保证金遭到清算,极端情况导致BlockFi在市场抛售期间损失大量资金,至于损失多少暂时没用具体数据;
⑤、作为BlockFi第三大债权人的FTX交易所也有2.75亿美元,随着FTX的破产清算,这部分的钱是必须要偿还的。这里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本来BlockFi在早前已经和FTX达成贷款协议,未曾想到FTX比它先一步暴雷破产,现在钱借不到反而还要还钱,简直是比拍电影还精彩。
基于以上五点,BlockFi可谓是举步维艰,不得已只能申请破产保护。
但需要说明,它是根据《破产法》第11条申请破产保护,不需要被清算,代表着它还有解决危机重新站起来的机会。不过机会有多大,就不得而知了。
写在最后。
加密货币金融圈里,各大机构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包括交易所、借贷机构、矿池机构等等,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并且错综复杂的资金闭环网络。
它们就是这个资金网络上的支点,只要某一个支点出问题,就会很容易引起骨牌效应,导致其它支点也会随之崩溃。
在小迷糊看来,这些加密机构里的幕后大坑就是DeFi借贷机构。因为他们的运作模式都是建立在高风险的加密资产投资上面,只要遇到熊市行情就会轻易触及清算红线。而清算是很可怕的事情,它不但会造成资产的严总缩水,更会造成二级市场的巨大抛压,最后形成“死亡螺旋”进一步把行情带入深渊。
小迷糊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假如加密货币圈体量最大的机构—币安如果暴雷,那引起的地震得多么恐怖,估计对加密货币圈的打击是溃灭性的吧。
希望CZ不要踩红线,保证资金安全维护好整个币圈投资环境,为区块链的发展,为草根投资者一个阶层跃升的机会。毕竟现在楼市股市的投资环境太差了,资金没投资出路,憋着很难受。
不知道,后面还有谁跟着破产。Billions项目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