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防疫,还是防我?_BACK:tybtoken

文|格十三

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今天是我们小区封控第67天。

好消息是,我们小区已经是防范区了。坏消息是,和以前差别不大,只有些许“心态”差别,我们依然还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防范区”,咱也不知道防范点啥,更不知道这么多花里胡哨的名字具体什么意思,就觉得最近词汇量猛增,但这些已然成为了上海人的标签。

现在当你看到上海人问上海人“你在哪个区”,那不是真的问你在哪个区,而是问你在哪个区。你在哪个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哪个区......你懂吧?

反正神神叨叨的。

外地朋友在网上看到“上海人民都可以去超市购物了”,他们比我们还快乐。

资产管理公司Invesco推出元宇宙投资基金:金色财经报道,管理着1.6万亿美元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Invesco宣布推出了一个专注于元宇宙的投资基金。该基金将由景顺在英国的亚洲和新兴市场团队的成员托尼·罗伯茨和詹姆斯·麦克德莫特罗管理。从主题上看,该基金将专注于七个领域,包括操作和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设备,可提供对虚拟世界的访问权限、使用人工智能开发的沉浸式平台、区块链以及旨在促进实体经济数字化的服务和资产。[2022/8/22 12:40:56]

看到“上海社会面清零了”,他们比我们还快乐。

看到“上海复商复市了”,他们比我们还快乐。

他们甚至打出了“你们上海人怎么不赶紧快乐起来”的问号。

对啊,按照惯例,疫情好转的时候连BGM都应该开始欢快起来,我也不知道,上海人是怎么了嘛,怎么还没快乐起来呢?

新闻上一直说“要解决人民的急难愁盼”,但外地朋友看到的那些“快乐”和我们的“急难愁盼”似乎关联性不强。

比如全国人民都只关注“上海复工复产了没有”,我们上海人心里想的却依然是:“先别扯那些了快告诉我快递到底啥时候能恢复正常?”

区块链初创公司GigLabs完成800万美元A轮融资:8月9日消息,专注于体育和娱乐市场的区块链初创公司GigLabs宣布完成8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信息暂未披露。

GigLabs 联合创始人 Douglas Dimola 透露,他们计划利用这笔融资探索NFT数字营销并构建能与客户共享价值的Web3工具。目前,GigLabs的合作伙伴包括新闻媒体CNN、NBA亚特兰大老鹰队和Turner Sports,美国航空集团公司旗下ConciergeKey客户奖励计划也使用GigLabs的软件为会员提供NFT。(bizjournals)[2022/8/10 12:13:55]

但好消息是,我最近终于收到了3月底京东下的单,我老公网购的手机也终于经历了两个月的颠簸,在昨天通过顺丰送到了他手里。

我看到他在小区门口,遥望着栅栏外消杀区里的一堆快递盒子,两眼充满幸福感的光,那一刻我终于知道了:原来中年男女都一样啊,能让我们两眼放光的都只有快递小哥。

所以什么是人民的“急难愁盼”?快递小哥算吗,肯定算。很多你以前没有真正在意过的小细节其实都算。

以太坊开发者工具平台Hardhat推出2.10.0版本:7月8日消息,以太坊开发者工具平台 Hardhat 宣布推出 2.10.0 版本,此版本标志着 Hardhat 历来采用的产品方向发生了变化。Hardhat 2.10.0 提供构建开箱即用的一组以太坊开发插件和功能 Hardhat Toolbox,其重大改进包括新的 Hardhat Chai Matchers 插件、新的文档架构、适用于 Visual Studio Code 的 Hardhat 稳定版本。[2022/7/8 2:00:14]

有位专家说,你们人民群众都不真正地关心社会经济。

害,我一弱质女流,你不放我出去我怎么关心,用意念关心啊?两千多万普通人的衣食住行没关心好呢,我先去关心上海第二季度的GDP吗?

哦,对了,我老公也许可以,毕竟是一个不需要抢菜的男人嘛。

我当然也急着想看到上海复工复商,但我更急的是我能顺利得到我需要的物资,我的孩子能顺利地度过初三最后一学期的最后一个月,我的父母要去医院看病取药的时候能一切顺畅,我能自由地出入生活和工作场所而不用到处被“防着”。

但上海人民现在为啥还没有一丁点准备敲锣打鼓欢庆起来的架势呢?

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抗疫,我相信现在很多人和我一样有种感觉:防疫,我们都想防疫,最好全社会无病无灾,你好我好大家好,所以防疫肯定要防啊,这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和安定。

但是呢,防着防着,好像都忘了要防什么了。

前几天我妈发烧了,连续三天,她憋着,说“不想添麻烦”。第四天还继续,我决定带她去医院。

去医院,先要经过居委许可,居委开条子,盖公章,一顿操作猛如虎,总算顺利开好了出门证。

我带我妈到了医院,走进急诊,先是各种扫码填信息量体温,一顿折腾然后对我说:“我们医院,体温限制在37.3度以下可以就诊,而你妈妈的体温是37.4度,所以我们医院看不了”。

好家伙,我拿着挂号单站在空荡荡的急诊大厅,脑海里回荡着小护士的这番慷慨陈词,一万匹羊驼从心中呼啸而过,直呼好家伙。

我暗暗念叨:好汉不吃眼前亏!哼!今天!你对我横眉冷对!拒之门外!冰冷无情!明天!明天...多云转晴,15-22摄氏度......

唉,我还能咋办,老百姓这时候“配合防疫”才是最大,又不能按着医生脖子说“你快给我看病”,于是只能又辗转滚到“具备看发热病人资质的医院”,再重新折腾一番。

一个小毛病,在几乎空无一人的“社会面”、几乎无需排队等待的医院,愣是耗了四五个小时,只是为了开点药。

医院开门营业却把病人拒之门外,人家“照章办事”,我们只能配合执行。我只能认为,他不是防疫,是防我这种在疫情期间还来医院的闲杂人等。

这难道不可笑吗,仅凭一纸荒唐“规则”,37.4度的病人就比37.3度的病人高端到医院都没“资质”看了。请问这还叫医院么,不如改成幼儿园,哄哄回家好好呆着防疫别出来乱跑哦。

我最近一直在帮我们的楼长阿姨打下手,比如帮她发发物资、统计点数据表格什么的,近70岁的阿姨昨天晚上郁闷地告诉我,本来住在一起的女婿意外地被隔离在了别的小区,已经两个多月了回不来。现在两边小区都是防范区,女婿想回来,就这么个事,居委不批。

阿姨想不通,不批的理由是什么。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原因:居委怕担责任。怕进来的这个人,带来病,牵连整个小区、整个居委。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事是不是人民的“急难愁盼”?这种需求的执行规则在哪里,谁定的规则,法律条文有吗?上级有具体指令吗?相关政策有没有发布过?

这些问题,统统无法回答,也无人回答。

阿姨打12345热线,热线那头说:“您报警了吗?如果没报警,我们处理不了。”

于是阿姨又打110,接警人员说:“是居委不让回来,那就只能听居委的,现在我们都做不了主,所有小区的事,只能由居委做主。”

只是家人回家,又是热线又是110大动干戈,但还是没解决,就因为居委一句话,各种社会资源都能被拉进来一起撕扯。

这时候我就想问问居委了,您这哪是防疫,这是防女婿啊!

一些基层管理的权力边界已经十分模糊了。

也许很多为了防疫而设置的规则,都被这样层层加码,好事都能变坏事,而且导致了越基层的管理特权越大。

其实这个周末我还出去了一趟,因为要参加一个会议,我也走了“正规流程”,一一提供了居委的各项要求的“证明”,终于获得了一张“出门单”。

能出门但不能开车,幸好会议安排了专车来接,我坐车过了江,到了浦西。这是我两个多月来第一次离开小区。我长这么大,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上海,心情极其复杂,也想了很多。

这么大的一座城市,面对这么复杂的难题,一件件去解决,确实需要上上下下所有人都特别愿意担责任、特别有牺牲精神。我也看到了真的有很多人一直在为防疫殚精竭虑,做了很多。但是我们市民的直接感受为什么还是很差?

任何产品都讲究“用户体验”。

你说明书写得再漂亮再全面,车间工人不给你把设计落地到位,用户体验就完蛋。

有些基层,只为了完成工作和保住“位子”,却没有把“为人民服务”当回事,哪怕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在规则范围内很多“急难愁盼”都能解决,但有些人只想用已有规则再添加一些自己的规则,为自己的“位子”服务。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上下一心真的为了科学防疫而努力,而不是纵容任由一些人千方百计把人禁锢住、让人动不了、增加障碍和阻挠,从而获得他们想要的“安稳”。

这些人,伤了大家的心。

话说回来,人是情感动物,不是机器也不是AI模型,大多数人都是哪怕有一线希望也都想努力好好生活。前天外出,我做了一个vlog,我一边拍一边想:我还是很想爱这个城市啊,还是不甘心因为那些“劣币”而就这么放弃啊,因为这里的人民是真的好啊!但愿这次疫情能帮助我们大浪淘沙,认清一些该清理的东西。

最后用我这个60多天来第一次出门放风的vlog来给大家提提神、打打气吧~

00:57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f2sOuMtYb0UbL_NMCPHYQ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15ms0-4:33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