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艺把元宇宙“接回家”
作者:钟艺志
2021年年末,无论是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还是上海《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发布的2021年“十大网络热议语”,抑或是《中国新闻周刊》发布的2021年“年度十大热词”,“元宇宙”都位列其中。互联网企业、科技领域、资本市场纷纷投入建设元宇宙,全民热议元宇宙,都让元宇宙成功站上了风口,成为了2021年年末十足的“爆款”。然而元宇宙一词最早却是从文艺中而来。
元宇宙的存在依赖诸多科学技术的突破、应用与整合,如AR、VR、XR、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5G、6G、社交网络等,而这些正好吸引到了当下不少商业资本集团的目光:国内百度、网易、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占位,国外微软、英伟达等软硬件公司也相继入局,脸书宣布更名为“Meta”,原生元宇宙概念股Roblox上市……元宇宙概念在资本的裹挟下破圈传播,甚至是被炒作、牟利。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当下,我们尝试把这个从文艺界走出来的热词“接回家”,回归文艺领域,用文艺评论的方式客观理性地辨析、探讨。
Raoul Pal:2023年将看到我们的Web3和元宇宙计划的大规模构建:金色财经报道,前高盛高管Raoul Pal在社交媒体上称,在Web3世界中,Real Vision正在进行大量工作。2023年将看到我们的Web3和元宇宙计划的大规模构建。Genesis NFT是这一切的核心。我们的机器人朋友只解释了我们正在做的一些事情......[2022/12/11 21:36:34]
艺术的“元宇宙”:从虚拟现实到虚拟成为现实
到底什么是元宇宙?30年前的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出版,书中描述了一个名为Metaverse的虚拟世界,它与现实世界平行,在现实世界中地理位置彼此隔绝的人们可以通过公共入口连接,以虚拟“化身”进入其中,进行交流娱乐,开启有别于现实世界的另一种人生,这一虚构空间在小说中被译为“超元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宇宙。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强解释道:元宇宙,就是通过人体感知技术和数字互联网的结合,让人们以身心融入的方式,沉浸在虚拟现实情境中的一种数字化空间,人们使用各种技术聚在一起游戏、社交和交易,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虚拟现实生活空间,这一虚拟现实就是当前所说的元宇宙。也正因为它所具备的虚拟、沉浸、互动等特质,让元宇宙在艺术活动领域创生出了截然不同的美学景观,颠倒艺术和人的传统关系,彻底改造艺术活动的旧规则、形态、理论和评价方式,并给艺术带来可见的新变。最终,“‘虚拟现实’在这里将要告别它的‘摹写现实形态’:通过数字技术建立对现实的高保真呈现、摹仿或拼接、叠加;转而走向未来虚拟现实的‘创生现实形态’:虚拟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幻觉,还化入人类的生命经验和感知记忆,成为人类的‘另一种现实’。从虚拟现实到虚拟成为现实,元宇宙颠倒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并重塑艺术的美学范式。”
中国西南首个元宇宙数字文旅产业园落地成都青白江:金色财经报道,9月4日,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当红齐天国际文化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青白江区城厢古城合作共建元宇宙数字文旅产业园。这是双方项目合作取得的务实成果,标志着元宇宙产业正式布局落地青白江。[2022/9/5 13:08:53]
其实,“生活在虚拟世界”这一想象早已普遍出现在了科幻文学、电影电视、电子游戏之中。科幻小说《真名实姓》《神经漫游者》、电影《黑客帝国》《头号玩家》、电视剧《黑镜》《西部世界》以及多个电子游戏都打造出了脱离现实的虚拟空间。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雯认为,元宇宙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和现实融合的媒介及媒介化社会形态,势必包含大量媒介内容,而影像内容是其中之一,其主要通过数字孪生、虚拟原生、虚实混合三种方式进入元宇宙,逐渐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拥有“交互界面与系统”“沉浸式场景”“数字人”这三个元宇宙影像内容形式基础的关键要素,最终产生情感沉浸型、故事体验型、互动参与型、社交联动型等影像内容类型。可以预见,影像内容将是元宇宙文艺里的重要领域。除此之外,使用影像媒介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以及被称为“第九艺术”的电子游戏,也都被吸进这包罗万象的元宇宙之中。
Meta正准备裁减其元宇宙战略核心部门Reality Labs:5月12日消息,Meta Platforms(Facebook)的一位发言人周三向路透社证实,正准备裁减Reality Labs部门,这个部门是Meta元宇宙战略的核心,目的在于推动将公司的硬件和所谓的元宇宙战略。Meta首席技术官Andrew Bosworth在周二的每周问答会议上,告诉了实验室的员工,预计这些变化将在一周内宣布。此前消息,Meta元宇宙部门Reality Labs一季度亏损29亿美元。(路透社)[2022/5/12 3:09:59]
文艺与元宇宙:征用抑或介入?
面对虚拟世界的强大劲头和猛烈攻势,人世间可谓喜忧参半。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教授夏烈指出,当下很多新概念常以科技之名提出来,但背后都是经济的目的及商业资本集团在起作用,其中常常会交织着跨界于文艺的痕迹,而这一次的元宇宙,更是直接征用了科幻文学的概念,它为资本力量铺就了一张想象力的蓝图,刺激资本倾注于此,忧思也随之而来。他认为,元宇宙“策略性地忽略了人与自然空间的疏离和线下生活的本真性问题。……模仿‘造物’和‘创世’原理,用人的当前技术再造一个‘次元’,通过网络经济的新经济规则等卷入海量用户,使之全面‘物化’和基建化。这中间存在着进步与增殖的内涵,但归根结底其所描述与允诺的图景跟现实生活、现实人生的奋斗及其严肃性是有脱节的,亦非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那个‘世界’。”与此同时,元宇宙的公地私用或者说公地“资”用,使其中的人们很可能仅仅是在为资本家“打工”,接受他们游戏规则的剥削。除此之外,当元宇宙文艺必然产生后,是文艺被征用?还是文艺介入元宇宙?这也成为一个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科幻元宇宙研讨会”在线上举办:2月13日消息,近日,由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和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科幻元宇宙研讨会”在线上进行。会议由南方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吴岩主持。本次研讨会吸引了50余名业界专家,围绕科幻和元宇宙的关系,探讨科幻对元宇宙的影响,以及元宇宙时代科幻作为一种“方法”的多种发展方向与可能。与会学者分别从元宇宙的内涵及兴起的背后逻辑、元宇宙与创作、城市转型、市场投资等方面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国际在线)[2022/2/14 9:49:32]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光也表达了这一忧虑。他认为,“文艺追逐新技术的勇气固然可嘉,但若在追逐的过程中被技术带偏了自己的节奏,其美学、伦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诸多价值维度被技术的单一标准消减于无形,那么不得不说这种追逐是彻头彻尾的盲从。”文艺的秩序绝不是产权、版权、货币等资本色彩浓厚的经济秩序范畴所能概括的,它的“唯一性”也不是基于数字技术新秩序而带来的文化资产可垄断的“唯一性”,真正令文艺原本获得“独一无二”性的是“灵韵”。因此,他表示,“文艺可以也应该将启真储善的美的规律秩序反向赋予‘元宇宙’中的‘万象’。由此,其方可抓住这新生的契机,真正开拓出文艺的新空间,创造出文艺的新宇宙境界——美秩序中的万象。”
元宇宙项目SPACE Metaverse筹集700万美元:金色财经报道,虚拟的艺术和商业世界SPACE Metaverse已经从 Dapper Labs、CoinFund、Animoca Brands 等投资者那里筹集了700万美元。根据一份新闻稿,这笔资金将用于建立并将各种元宇宙融入一个平行社会,并“建立元宇宙的经济支柱”。投资者还包括投资公司Hof Capital和Digital Currency Group(DCG)。SPACE表示,目前现在已经完成隐身模式,并推出了一个拥有超过10,000名用户的早期访问alpha版本。[2021/12/23 7:57:35]
元宇宙的明天:明日黄花还是星辰大海?
站在当下,元宇宙概念的出现把一种未来拉至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禁要问:这真的是我们人类终极的明天吗?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姜宇辉说:“在这个由新奇转厌倦的拐点,在元宇宙日益变成明日黄花的时刻,其实更应该深刻反思一下,它到底该何去何从。或者更重要的是,它到底来自哪里,还到底隐藏着多少未被穷竭的潜能。”除了拼命地想要抓住未来之外,稍稍往后倒退一点未尝不是一个选择,他提出可以从晚近以来的媒介考古学那里汲取灵感,用考古学的方式从这个“终极算法”的元宇宙中挣脱而出,重新回归媒介的那种差异性、多元性的张力和源头,让其回到它初生和萌发时的那种新鲜和未知的状态,或许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
其实对于科幻文艺来说,元宇宙的热并没有带来更多的能量。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陈韬认为,在这场元宇宙的热议中,一些科幻观察者和评论者保持了可贵的清醒,他们表示,元宇宙是一个早已经过反复讨论、研究的“老概念”,它只是赛博空间的一种形式。虽然赛博朋克的出现一度丰富了科幻的内涵,但却越来越成为科幻多元化发展的阻碍,使今天的科幻母题变得更加单一,科幻对现实亦步亦趋,元宇宙的热炒成为信息科技“虚火旺盛”的表征。由此他提出,科幻文艺理应发挥它的批判作用,引领人类社会将目光从赛博空间里转移出来,投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也唯有如此,科幻文艺才能重新获得源头活水,开创新的黄金时代。
未来正来,元宇宙究竟会不会成为我们的明天,元宇宙里会不会创造出文艺的新空间,时间终会给出答案。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乐见未来,去拥抱充满无限可能的明天。正如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指出的:“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文艺发展的新空间更加广阔多彩。
来源:中国艺术报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