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去饭馆吃饭给钱吗?_VERS:LOL

大侠进酒馆,不问价直接一句:小二,切两斤牛肉,一斤老白干。吃喝完事扔桌子上扔一块银子,嘴里还说到道:不用找了。店小二高兴的差点跪下…是真的吗?在古代真这样的吗?今天小小书童带您穿越时空看一眼真假…

多给钱肯定店家是高兴的,但是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唐朝之前,很少用银子做货币,

现在已知用银子做货币的最早记录是战国,河南曾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币,河北也出土过,虽然是有,但是不常见。

到了秦代,货币分为上币和下币。上币就是黄金,用在大额的支出,一般是军费,下币就是日常流通用,比如汉武帝发行的用铜制作的五铢钱。

所以在唐以前,胆敢有人用银子当饭钱,店小二会直接报官,因为当时银子是不流通的!还大侠,给你打瞎。唐代以及唐代以后,银子才逐渐变成货币,主要还是充当军费。宪宗在位时,银矿已经逐渐开采,宪宗有一次犒赏三军所支付的是:绢六十九万匹以及五千两白银。其中大多数还是绢帛,银子还是少数。

虽然银子逐渐当做货币开始流行,但还是少,主要还是用作军费,老百姓是用不到,依然还是绢帛为主。白居易写的《卖炭翁》: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里买炭所支付的还是绢帛。

而到了宋代,银子的用途没有改变,只是被正式被官方当做钱币了。比如1004年的澶渊之盟icon,宋所支付辽国的是银绢共三十万。所以民间还是用不到,而且据记载北宋全国一年的银子产量,总共二十万两,交给国库后,民间根本没有流通

宋代民间流通用制钱,就是铜钱,唐代铜钱也不是特别多,因为铜的开采没跟上。宋代规定一两银子换一千五百铜钱,所以买东西,下馆子用铜钱就行了。

地方志记载:当时一匹布的售价是3600文,而1000枚铜钱大约重6斤,买一匹布得背21斤铜钱,太不方便了。于是在当时的四川,还有其他地方,出现了纸币,也就是银票以及钱庄,而这银票就叫交子。

明朝老朱家在初期的时候,由于战乱的影响民间是不认银票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民间又回到了以物换物,就连当时的税收大多也是实物。到了明英宗,才承认银子作为税收的支付用法。一直到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税收。

明清两朝的白银作为小额用,大多数还是用铜钱。按照记载:康熙早期,一斤面大约13文铜钱,羊肉一斤大约55文,酱油醋和酒,每一样买一碗总共1文钱。小说孔乙己里:三碗酒+一盘茴香豆=9文钱。可以看出清晚期过日子用铜钱就够了。

所以即便是到了清朝,吃完饭往桌子上拍银子,也是不太可能!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15ms0-4:66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