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社交媒体竟会“损伤大脑”?脑科学研究为你破题!_CIA:electronicmedia

Hi~大家好呀!新赛季已至,秋季辩题已公布!

2021秋季公共论坛式辩论辩题:

Onbalance,socialmediahasbeenmorebeneficialthanharmful.总体而言,社交媒体利大于弊。

拿到材料包的你,research进行哪一步了?虽然Socialmedia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我们在备赛时仍需要深挖其中的内涵。

为了伙伴们更好地开拓备赛思路,今天NSDA君就为大家抛砖引玉:

社交媒体对大脑有哪些不可逆转的损伤?

它是“社交工具”还是“精神鸦片”?

为何不要轻易follow你的朋友们?……

让我们往下看——

Billions项目组

《经济学人》最新一期关注FTX 封面文章为“加密货币的陨落”:金色财经报道,《经济学人》杂志最新一期关注FTX,发布封面文章为“加密货币的陨落”。文章表示,就在两周前SBF的加密货币交易所FTX还是当时的第三大交易所,价值320亿美元,SBF的财富估计为160亿美元。对于硅谷风头正劲的风险投资家来说,他是可以一边玩电子游戏一边让投资者惊叹不已的金融天才,也许注定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万亿富翁。在华盛顿,他是加密货币的代言人,与立法者交流并资助影响其监管的努力。

如今,除了100万愤怒的债权人、数十家摇摇欲坠的加密公司以及大量的监管和刑事调查之外,什么都没有了。FTX的高速内爆对这个有着失败和丑闻历史的行业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加密货币从未像现在这样犯罪、浪费和无用。[2022/11/18 13:18:59]

全世界1/3的人在使用社交媒体网站,社交媒体显然已经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正在使用社交媒体的我们自己呢?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变化吗?

我们中的每一人,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大脑都已产生相应的变化,使你无法及时摆脱互联网的影响。这导致了5%到10%的互联网用户无法控制他们花在网上的时间。

《经济学人》调查:37%受访者希望比特币在本国合法化:6月6日消息,根据《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37%的受访者希望他们的政府宣布比特币或其他加密货币为用于内部交易的法定货币。43%的受访者对此持中立态度,只有18%的受访者表示不同意此举。央行数字货币(CBDC)也受到青睐,37%的人表示同意其国家当局发行此类金融产品。而约19%的人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受访者还主要看好DeFi,34%的受访者表示有意将这类应用用于个人或专业金融交易。相比之下,17%的人表示他们不打算与之互动。

据悉,该研究调查了来自以下发达经济体(美国、英国、法国、韩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和发展中国家(巴西、土耳其、越南、南非和菲律宾)的3000人,以确定他们对加密行业的当前立场。(Crypto Potato)[2022/6/6 4:05:00]

《经济学人》智库:缺乏加密相关知识和了解是加密货币采用的最大障碍:根据Crypto.com委托的《经济学人》智库(EIU)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与比特币(BTC)等加密货币相关的众多并发症中,缺乏对加密的知识和了解是广泛采用加密货币的最大障碍。根据调查结果,有51%的受访者表示,缺乏知识是采用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开源加密货币的主要障碍,而34%的受访者则将安全问题视为主要障碍,29%的受访者表示难以知道在哪里购买加密货币。在机构投资者和公司资产负债对加密货币的接受度方面,47%的受访者表示,市场对数字货币的整体信任或理解是采用加密货币的最大障碍。约32%的受访者表示,加密货币监管是更广泛的机构接受的主要障碍,43%和36%的受访者表示,金融市场结构和资产波动是最主要的障碍。该调查还指出,尽管从未拥有或使用一种加密货币,但仍有55%的受访者知道加密货币。(Cointelegraph)[2021/5/27 22:49:54]

这已经是一种心理上瘾,研究显示,在这些人的脑部CT中,某些区域受到了与药物依赖者相似的损伤:他们的大脑在控制情绪处理、注意力和决策的区域,白质已经明显退化。这是由于社交媒体可以用很少的成本提供立即的回报。大脑已经开始自我重组,让你渴望这些刺激,你的大脑开始产生更多的这种神经信号。

声音 | 《经济日报》头版:在区块链等重点领域,“中国创造”接近甚至领先国际先进水平:5月5日,《经济日报》刊文《数字中国建设奏响新乐章》,文中表示, 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量子计算等重点领域,“中国创造”接近甚至领先国际先进水平。[2019/5/5]

科学家们也看到了一些“多任务处理”的能力退化。你可能认为那些使用社交媒体或经常在工作和网站之间切换的人更擅长多任务处理,但研究发现,他们在处理任务时的表现要差得多。在线多任务处理降低了你的大脑过滤干扰的能力,甚至会让你的大脑更难完成任务和记忆。

有时我们会产生幻听,似乎听到手机震动了。振动幻觉综合症是一种近年来新产生的心理现象,你认为你的手机响了,但实际上并没有。

《经济参考报》:我国将在年内制定新政 包括推动区块链等热点产品及服务创新研发:《经济参考报》从多个部门独家获悉,我国将在年内制定和出台旨在进一步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新政。我国将在年内制订发布信息消费发展指南,深化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创建,持续优化信息消费环境;推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区块链等热点产品及服务创新研发;加快消费电子智能化转型,实施超高清视频产业创新工程,带动超高清视频产业整体升级;拓展电子产品在交通、海洋、医疗等领域的新型示范应用。[2018/5/9]

在一项研究中,89%的测试对象经历过这种情况,至少每两周一次,科技已经开始重塑我们的神经系统。我们的大脑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被改造。

2021NSDA

Billions项目组

我们常常会谈论自己,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研究显示,80%的社交媒体交流是需要自我参与的。然而,当你没有听众,只是线上交流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只是在生理上对我们谈论自己给予奖励,但这并不涉及到自我。

打开社交媒体的我们可能有时会陷入茫然:

我要不要点赞?

ta需要那么多赞吗?

我真的喜欢这张照片吗?

我到底在过怎么样的生活?

社交媒体对我做了什么?

我还能不能脱离手机好好生活?

这是一种焦虑,一种压力。BaileyParnell就此进行了她的硕士研究。她发现了四种严重损害心理健康的来自于社交媒体的压力源。

FourStressorsonSocialMedia:

HighlightReel

SocialCurrency

FearofMissingout

OnlineHarassment

第一,精彩瞬间,就像体育比赛的进球集锦。社交媒体的主页是我们的社会名片,是我们展示人生成功之处的地方。但我们仍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消沉,我们也会总是会与人对比自己是否没有拿得出手的地方。为什么我的朋友看起来不用担心工作?为什么我度假就这么困难?我们知道,我们只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那部分,想较真自己不如别人的部分。

第二便是数字,这是一种“社交货币”,就像美元货币是我们用来赋予商品或服务价值的东西。在社交媒体中,我们通过“社交货币”来赋予事物价值。在市场营销中,我们称之为“注意力经济”/“流量”。这些数字正不断争夺用户的注意力,平台、流量主、带货商家才能以此盈利。

在我们的社交媒体中,我们是产品吗?我们是被消费的对象吗?我们的注意力总是在其中被轻易转移,我们自身的价值总是被“点赞数”来赋予,我们的认同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我们的心灵似乎正在被量化成数据,我们自身的价值似乎总要和什么联系在一起。

第三,害怕错过信息。这是一种真实的社交焦虑,它来自于我们害怕错过一个潜在的联系、事件或机会。一组加拿大大学调查发现,70%的学生表示,如果不是出于好奇,他们会注销自己的社交网络账号。

第四,网络骚扰与暴网络暴力。40%的成年人经历过网络骚扰。73%的人曾目睹身边人被网络骚扰。而不幸的现实是,如果你是女性、有色人种、穆斯林,情况往往更糟,甚至面临人身安全问题。加拿大心理健康协会发现,每天花2小时在社交媒体上的7至12年级学生,焦虑、抑郁和自杀想法的程度更高,其中受到网络骚扰与暴力的例子不占少数。

2021NSDA

Billions项目组

一张照片,一个镜头,一条刻薄的评论,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当这些细枝末节重复不断地发生,我们就将遇到大的社会问题,如果不加以制止,将会有更多的人陷入痛苦与麻烦,成为时代的病痛。

焦虑的时候,我们发表了p过的照片,也许当下获得了很多赞——以焦虑来解决焦虑;当某一天赞变少,粉丝下降,焦虑与抑郁的比例直线上升,我们一次次地感觉到不再认识自己,那些让我们心神不宁的信息泡沫,层出不穷。

我们不会因为一个糟糕的电视节目而责怪三星电视,但是我们会一些阴暗的帖子而关注仇恨言论。生而为人,我们都有低潮的时候,都会有质疑自己价值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应少放任自己于社交媒体。

FourStepstoSocialMediaWellness:

Recognizetheproblem

Audityoursocialmediadiet

Creatabetteronlineexperience

Modelgoodbehaviour

认识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如何创造一个良性的、健康的网络体验?首先就是要意识到我们的自我价值并不依赖于社交媒体,养成健康的人格与自我,并提醒自己“这仅仅是工具”,而非证明“我是谁”的渠道,我只需要是我自己,仅此而已。

互联网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它究竟是否损害了你的心理健康?答案:是,社交可以摧毁你,但是使用得当也可以提升你,让你感觉发自内心的轻松与快乐。

如果我们依然是每天花两个小时花在社交媒体上,希望我们能够亲历一些灵感、鼓励、笑声与感动。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0ms0-3:33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