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笑,谁还没有一颗玻璃心?_ACE:Project-X

Billions项目组

作为一名曾经资深的化学课代表,我曾经在“读楼”里嘚瑟过对“炼金术”的观点。不过,一向在化学上自视甚高的我,也曾经在大庭广众之下露了一回怯,那是因为曾有人指着施华洛世奇的吊坠问我,这是玻璃还是水晶?说实话,我顿时懵逼,无言以对。

关于施华洛世奇,实际上是个普世的疑问。人们面对着习以为常的玻璃和水晶时,在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下,早就混淆了我们本来就贫瘠的化学认知。因为当把玻璃、琉璃、水晶、钻石这几种样貌差不多但价格天差地别的东西摆在眼前,你确实很难做出定性式的分辨。

最最普通的玻璃以吨计,作为装饰品的水晶以颗计,而赢得无数女子欢心的钻石以克拉计,它们之间真有这么大差别吗?您要是感兴趣,就抓紧听我科普一番。

我最喜欢的一部美剧是《权力的游戏》,其中夜王大军马上兵临城下一段,为了能打败那些蓝乎乎的不死异鬼,雪诺带领着人类,准备了一种神秘的大杀器:专杀异鬼的龙晶。用龙晶做成的箭头、手斧,一旦插入异鬼的身体,那如野生威震天的异鬼便会轰然到底,碎成一堆冰雪粉末。

尽管《权游》带有一定的玄幻背景,但这神奇的龙晶却是真实的存在。它,就是对人类历史起过重大作用的“黑曜石”。

我们经常说,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能够使用和掌握工具,而最初的工具不过是一些石刀、石斧这类敲打、切割器。在考古发现中,最精巧的切割器就是采用黑曜石做成,远比其它材料来得锋利。吉林和龙市崇善镇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遗址,其中石制工具99%都是用黑曜石制成,而黑龙江一带的先民们,在公元前1000年时用的石弩也用黑曜石做箭头。

除此之外,黑曜石还作为镶嵌类宝石,广受先民的追捧。因为黑曜石通体乌黑且光滑晶莹,人们多拿它装饰在神像的眼睛上,埃及法老图坦卡蒙金像的眼睛就是黑曜石镶嵌而成。在美国亚利桑那,传说印第安人阿帕奇部落的一众战士,因遭遇埋伏而全军覆没,部落里的家人痛哭的眼泪落在地上变成了一颗一颗的黑曜石,所以它又被称为“阿帕奇之泪”。

人们一直拿黑曜石当成宝石的一种,认为它有辟邪、护身的功效,所以市面上有不少黑曜石做成的项链首饰之类,价格不菲。我们科考一下就可以得知,黑曜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非晶体二氧化硅SiO,主要产自火山喷发区域。而作为化学课代表的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黑曜石就是在火山熔岩中天然形成的——玻璃。

玻璃是如今最常见的一种物质,尽管它有千千万万的变化和应用,而最基本的成份就是二氧化硅,化学分子式是SiO,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石英。从物理的角度说,就是用高温将二氧化硅融化后快速淬火冷却,让它在结晶之前形成固体,成为不规则原子组态。所以也有学者认为玻璃是一种被冻结的液态物体,内部的分子没有时间形成晶体,仍冻结在液态分子的排布方式上。

看过以上解释,大家就能理解黑曜石的存在了。火山熔岩将石英砂融化并快速冷却,形成了天然的玻璃,所以黑曜石产地必然是曾经火山的周围,并且大多是靠近海边的地方。由于火山熔岩的杂质和冷却速度导致内部结构略有不同,所以黑曜石也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区分,宝石界给出了很多美称,但本质上都属于天然形成的玻璃。

黑曜石作为人们喜爱的宝石家族中的一员,受到人们的热爱和追捧情有可原,毕竟是天然形成,又受着地质条件、冷却速度等等非人为因素影响。不过,让很多女子如醉如痴的施华洛世奇水晶,我必须狠狠地吐槽一下,以正视听。

施华洛世奇这种BlingBling的东西,现在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时尚行业,要是新娘婚纱、男歌手的外套以及女孩子的手机壳上没点儿这种亮闪闪的东西,你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施华洛世奇也借助各种路边社媒体宣传自己的水钻、水晶的名号,在他自己的官网上也绝口不提材料。不过化学课代表要告诉你:施华洛世奇的材料就是一种高级的玻璃,是它自家的工艺,加了铅并且镀了膜,所以才有那么BlingBling的闪光。

我吐槽施华洛世奇绝不是恶意诋毁,实际上我本人的车上就挂着他家的冰花吊坠,迎着阳光时,一晃一晃地把美丽的光谱洒在车厢里,让枯燥的司机行为变得有趣了许多。我认为施华洛世奇的设计和工艺,绝对是一线的珠宝级标准,只是材质上……它确实是一块玻璃。

玻璃的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而大家不论是算命还是首饰上最常用到的宝石水晶,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它的成分也是二氧化硅。只是天然水晶是二氧化硅在高温高压下,历经千万年自然结晶生成的,是石英中的一种。

水晶和玻璃的成分一样,只是分子排列结构不同,晶体是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如我们习以为常的雪花,就是一种晶体结构。而玻璃是分子在结晶之前被迅速冻住的状态。不过聪明的人类们现在也能够人工合成水晶了,用高温高压的方式让超溶液的分子气化并结晶,从而替代了千万年大自然的造化,只是价格上远比天然水晶要低得多。

不过此时肯定有朋友会问:那和玻璃长得很像的钻石,是不是也是二氧化硅?咳咳,我必须严肃地纠正您:钻石之所以昂贵,其理由之一是钻石是世界上极其罕见的单分子组成的物质,它的化学成分是碳,与玻璃的二氧化硅完全不同!钻石的每个碳原子都与另外4个相邻的碳原子形成共价键,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了共价键的形成,没有自由电子,所以金刚石硬度非常高,莫氏硬度为10。

全球的水晶产量每年大约近七百万吨,而全球探明的首饰级钻石总储量约100吨,由此可知二者之间的价格区别。不过要说到人工生产的玻璃产量每年则达到了近一亿吨,当从产量上就可知是天差地别。

上完化学课,现在我们继续回到历史课。古罗马时期有位博物学者叫普林尼,他将一生中对世界的观察都写入了他的著作《自然史》,其中他记录道:一艘腓尼基商船遭遇飓风,被吹上一座小岛。又冷又饿的水手们准备支起炉灶开火,但是沙滩上没有石头架锅,于是水手搬来船上的一种货物——大块的苏打。第二天水手离开的时候,发现炉灰中有闪闪发亮的小东西,既不是金属、也不是石块。“这种新发现的东西,实际上就是玻璃,是苏打和岸边的沙粒化合而成。”

很多科学成果,人们往往都会归结于一次偶然的灵光乍现,普林尼也是如此。后世有好奇的科学家在沙滩上重复做了这个实验,却一无所获,因为做饭的炉火根本无法融化苏打和沙粒。

那么玻璃到底起源自何处呢?经过后世的考古发现,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古代埃及。古埃及王国有位唯一女法老叫哈特谢普苏特,她的墓穴被发现后,人们发现了她的木乃伊上戴着一大串玻璃珠子的项链,而且上面还刻有女王的名字。所以玻璃的起源一下被指向了3500年前。

到了罗马帝国时期,玻璃的加工工艺已经非常高超,很多罗马人家都有玻璃器皿了,但普通人家的玻璃器皿还大多是不透明的玻璃,只有贵族们才能用得起那些透明质地的玻璃杯。据说曾经有一种叫“夜光杯”的,是工匠们在熔化的石英液体中加入了一些细微的五彩玻璃碎末,所以成型后杯子能够发出各种颜色的火星。罗马暴君尼禄曾经为了一只夜光杯花费了70个塔兰,这笔钱在当时足够买进300名奴隶了。

在亚得里亚海的蔚蓝色海湾里,有个不起眼的小岛。岛上有个地图上都难以标注的小城市叫穆拉诺,在600年前,它却闻名于西方世界,因为这里就生产最好的玻璃器皿。

穆拉诺本来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一部分,后来就自己独立了。这里的25000居民有着自己的议会、货币和法律,还有着当时冠绝全球的玻璃烧制工艺。当年穆拉诺的玻璃有多贵?我举一个例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要找一位公爵借十万金卢布,公爵答应了,但是需要有个抵押物。马克西米连就送去了一支穆拉诺生产的黄色玻璃瓶,公爵二话不说就借出了这笔巨款。

穆拉诺的玻璃工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论是生产工艺还是艺术水平,都让西方世界的土鳖们趋之如骛。据说当年穆拉诺曾经有一种网纹瓶,就是瓶子的玻璃壁上有一层美妙的网纹,但外表却摸不出来。西方土鳖们开动了上百年的脑筋也没琢磨出来其中的门道,后来一位从穆拉诺逃出来的叛逃者才解开了这个谜团。原来是在金属模具的内壁上先做好网纹图案,之后将玻璃溶液浇灌进去形成有网纹的单侧瓶壁,之后拆掉模具从另一侧再浇一遍玻璃溶液,而每一层都非常的纤薄。

这种工艺在当时是绝密,严格不许外传的,所以穆拉诺的人也被秘密警察严密监视起来。16世纪中期,有一位叫巴列林诺的工匠带着烧制五彩玻璃的配方,趁着风雨交加的夜晚逃出了穆拉诺。为了抓捕他,威尼斯共和国的最高议会下了一道命令,派出间谍在全欧洲展开了一场谍战大戏。终于在两年后的德国找到了他。于是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巴列林诺的玻璃作坊着起了大火,而他的尸首上插着一把明晃晃的尖刀。

从罗马帝国时期,这宝贵的玻璃就开始少量地应用在建筑之上,来替代曾经覆盖窗户的牛皮、纸张等。不过对于新工艺的运用,天主教会永远都是最狂热的推手之一,于是天主教堂上的彩色玻璃花窗,就成了一门独特的工艺和艺术。

我们去过的天主教教堂,每一个都少不了夺人眼球的巨型玻璃花窗,繁杂的纹饰和宗教图案,以及斑斓的色彩,特别是在阳光的映射下,其宗教的神圣感难以言表,就仿佛在令人眩晕的光晕中看到了上帝的身姿。记得那年在伊斯坦布尔参观圣索菲亚大教堂,恰好是个晴朗的下午,阳光从高耸的花窗上投射下来,在原本昏暗的大教堂偌大的空间里,形成了一道耀眼的光路。那一刻,对于我这个来自无神论国度的唯物主义者而言,真的仿佛如同见到众神在头顶威严的身影,对我既定的三观绝对是一次强大的考验。

传统的彩色花窗制作工艺是非常复杂和细致的,在艺术家绘制好的图样上先做全真原样的放大,制作好一块一块的模具后,将调制好色彩的玻璃溶液浇灌在上面,趁热压平并精确裁切。之后再制作好固定的铅框,将彩色玻璃放入准确的位置,并用胶质粘贴。在图纹的细微处还要用特殊材料进行勾画,之后整体吊装上去。所以我们把千年前的教堂花窗当成如今玻璃天幕的前世,一点都不为过。

说到玻璃在建筑上的广泛应用,那必须要提到英国的“水晶宫”。1849年,英国为了筹办在1851年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决定建造一幢临时性但具有恢弘气势的展馆建筑。建筑选址在海德公园南侧,为避免破坏公园树木,最终采纳了皇家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的“水晶宫”设计方案。帕克斯顿创造性地将花房式框架玻璃结构运用到建筑设计之中,使树木罩在屋顶下得以保存。结果,这座原本为展品提供展示的场馆,成为第一届世博会上最成功的展品。

当年世界博览会仅举办六个月,这栋建筑本来是要被处理掉的,但由于这座建筑太过成功,最后由议会决定,水晶宫被重新矗立在肯特郡的塞登哈姆。两年内,由维多利亚女王再次举行开幕仪式,作为长期性的展出,为此伦敦特别增设两座火车站,其中之一是至今仍然运行的水晶宫站。

1936年11月30日,一场火灾突袭了这个美丽的宫殿,几个小时内,火焰吞噬了大英帝国的成就以及无数人对水晶宫的梦想。在毁坏的过程中,英国居民可在几里外遥望这个烈火,比较近的地区甚至夜空也变得明亮。温斯顿·丘吉尔对此发出沉重的感慨:“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点。”

就在整整两年之后,同样是欧洲十一月的初冬,1938年11月9日深夜,由德国纳粹操纵地希特勒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化装成平民走上街头,他们疯狂挥舞棍棒,对犹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进行疯狂的打砸抢烧,约267间犹太教堂、超过7000间犹太商店、29间百货公司遭到纵火或损毁。这一夜,柏林满大街的碎玻璃,在月光的照射下有如水晶般发光,所以也被称为“水晶之夜”。

两场有关玻璃的灾难,成为欧洲一场时代转折的关键点,由此,长达八年的世界灾难从此展开。

从窗户到幕墙,玻璃在建筑上的这个角色转变是发生在上个世纪初,由WillisJPolk设计、于1918年建成的美国旧金山哈里德大楼,它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玻璃天幕挂在伸出外墙轴线3英尺的悬臂水泥板上,它具备了现代建筑幕墙的所有特征:具有玻璃面板和支承玻璃面板的结构体系、相对与主体结构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

在玻璃行业的一件大事是在1959年,英国的皮尔金顿工厂发明了浮法玻璃工艺。所谓浮法,就是将玻璃溶液连续流入并漂浮在金属锡的液面上,依靠玻璃的表面张力、重力及机械拉引力的综合作用,拉制成不同厚度的玻璃带,经退火、冷却而制成平板玻璃。这种玻璃表面平滑、厚度均匀、无光畸变,而且质量好、产量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不过在当年,这技术对中国是封锁的,好在我们国人聪明好学,经过自主摸索和尝试,洛阳玻璃厂成功掌握浮法玻璃的生产,弥补了我国玻璃行业的空白。

走进任何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DownTown,无不是一片亮闪闪的高楼大厦,玻璃天幕在近几十年几乎成了现代化的标志。无论是新兴的都市如香港、新加坡,还是老牌的伦敦、纽约,城中心都是一片玻璃的世界。即便是有近千年历史的巴黎,在他的拉德芳斯新区,也是一片极具时代感的玻璃建筑。

玻璃天幕之所以成为现代化的符号,我认为理由有三:首先是玻璃天幕的整体感,是让建筑艺术从古典主义走向现代主义的最佳表现形式。大面积的玻璃天幕既符合现代简约主义的审美趋势,又顺应了在现代建筑科技基础上的时代潮流。其次,具备科技功能的玻璃天幕,能够打破建筑物的区隔感,让阳光把建筑与自然交汇一体,让幕墙内外的人们同处一个世界。再者,玻璃天幕作为建筑的皮肤,不仅是城市的一抹亮色,而且为这个世界披上了最美丽、最时尚、最具时代感的时装,由此记录下这个世界的年轮。

我曾经在香港、在新加坡、在曼哈顿、在迈阿密,仰头仔细端详过这些玻璃大厦的表情,每一片玻璃上都倒映着天空的云霞,也闪烁着霓虹的光辉。在这里,摩天大厦不再沉重、不再压抑,而是在反射中,把远方的世界拉到你的眼前,让世界更开阔,天地交融、合而为一。

不过,在我生活工作的天津,这个城市的面貌却一如往昔般的沉重和严肃。来自百年前的租界风格,一直把九国租界的表情贴到了全天津的脸上,ArtDeco、三段论、坡屋顶、仿石材立面,让天津的每一座建筑物都板着同一副面孔。无论是海河边还是南京路,缺乏年代感的建筑物鳞次栉比,让天津这个城市一直停留在充满回忆的过去里。

1956年,主席就在中央局工作会议上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从城市建筑艺术的角度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建筑,不仅反应了百花齐放的艺术方针,也是一个城市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最好表征,所以对于天津而言,天津需要符合时代节奏的新建筑。勒·柯布西耶在他的著作《走向新建筑》中提出,现代建筑的基本精神就是民主和科学。伴随时代进步,不再沉溺于传统和过去,用符合未来的审美视角看待未来,才是负责任的建筑!

不过,这一次让我们看到希望的是去年11月29号,中海地产召开的新梅江U型地块的发布会上,取名“天空之镜”的新产品一投射在大屏幕上,顿时引发了所有在场人的一片惊叹!全玻璃天幕加曲面转角,曲面铝板线条,全现代主义公建立面。在座的一位朋友惊呼:这完全不像是天津的住宅!

新梅江,继梅江之后天津又一个具有完整规划的高尚住区,也是天津继海河之后最高水准的现代城区的规划:具备人文历史遗存的中央绿轴构成了新梅江的脊梁,住宅、点状公园和集中商业围绕相生,而具备伦敦巴特西热电厂特色的老电厂散热塔,成为新梅江未来最具人文气质的中心地标。中海的U型地块紧邻中央绿轴,24栋全玻璃体建筑物如同散落在草坪上的水晶,温润如玉、颦笑生风。

此时的情景,正如那位朋友所惊叹的:这完全不像是在天津!

美国当代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之一,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终身教授斯蒂文·霍尔在1991年出版的《寻找锚定点》一书中提出:“将建筑锚定在场所中”。所谓的锚定点,就是将作为“内在知觉”的经验结合在作为“外在知觉”的特定秩序中。霍尔认为建筑设计是一种在真实的现象中进行思维的活动,对场地的亲身感受和具体的经验与知觉是建筑设计的源泉,同时也是建筑最终所要获得的因素。

说到外在知觉的场地,那必须要说到新梅江的带状公园了。天津这个城市并不缺公园,但是能在河西区大梅江区域这片稀缺土地上,打造罕见的建面59万方的绿轴带状公园的,就只有新梅江的“中央绿轴-城市绿洲”了。

▲中海·天空之镜鸟瞰效果图

中央绿轴公园是天津“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总投资约9.5亿元,其中绿化面积约38.3万平米,水域面积约12万平米,大约是水上公园的1.7倍,建成后将是天津市区内规模最大的带状中央公园。

中央绿轴北起复兴河、南至太湖路公园,全长约3.7公里、东西宽约160米,结合热电厂两座保留的冷却塔及铁路,以当代国际标准打造城市中央的生态休闲绿带,未来将成为城市级公共开放空间。都市绿洲是具有良好连通性的城市绿地廊道,休憩场地、活动场所、儿童活动场地,共同形成了自然廊道和公共设施的相间分布、和谐发展的景观格局。如同曼哈顿的高线公园一样,这里不仅是未来城市的黄金脊梁,更承担天津生态休闲和城市休闲、文化地标打卡地的重任。目前,中央绿轴南段(浯水道-渌水道)正在建设中,太湖路公园、卫津路公园进一步延展都市绿轴,共同构成了地区的复合生态系统。

中海天空之镜所处位置得天独厚,东靠中央绿轴公园、南邻太湖路公园。这个位置就如同海德公园一号、中央公园的上东区一样,推窗见景,你看到的不只是优质的景观资源,更是这座城市的抱负。

▲中海·天空之镜立面效果图

为此,天空之镜的设计方上海天华设计院,正是在这样的场地知觉下,构思出了连接建筑与自然、人居与公园之间的天空之镜。用玻璃天幕演绎国际性、地标性和上层视野的建筑美学,在最稀贵的地段之上,创造出最具卓越品质的建筑产品,以此致敬全球最顶尖的海德公园一号。

人对建筑的感知,无疑是从外立面开始的,纵观世界知名城市脱颖而出的塔尖建筑,无不拥有出众的建筑外观。

这是一个颜值当道的时代,对于建筑物而言,亦是如此。

要打造标杆项目,除了要有绝佳的地段,还有要好的立面。

什么才是好的立面?

不只是好看,还要耐看,更要耐用。经过时间的冲刷下,始终能散发出经典隽永的色彩。

对于天津而言,更需要好的作品去焕新城市界面。在去年11月29日,中海天空之镜案名发布会上,玻璃+铝板幕布工艺的外立面设计惊艳亮相,六大设计亮点,让现场感受到了中海天空之镜的与众不同。

▲中海·天空之镜效果图

亮点1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

设计灵感来源于大自然中的晨露,提取露珠通透、反射和弧光的特性为设计元素,采用玉章的莹润色调,营造出轻盈纯净的现代豪宅形象。

玻璃呈淡蓝色,与湛蓝色的天空相呼应。铝板如露珠一样多变且有承载力,用精湛Iphone12的铝板工艺,使二者的完美融合,呈现出如天空之境一般纯粹的立面效果,如同自然而生。

亮点2类公建手法,创新外立面

随着新型建筑外墙材料的迭代更新,铝板外立面无论是从性能以及美观上都远超其他材料,成为世界知名建筑的新宠,从迪拜“公主塔”、纽约One57、432ParkAvenue、公园广场30号,到香港天汇、上海汤臣一品等世界知名建筑,无不采用铝板外立面。

铝板外立面,具备耐用性高、安全性强,耐候性和耐腐蚀性强等特点,从而实现建筑美学与居住品质的完美结合,由于其出色的性能,铝板多用于机场、写字楼、体育馆等耐久较高的地标及公共建筑。

而玻璃幕墙的最大特点是将建筑美学、建筑功能、建筑节能和建筑结构等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简约的轮廓与天际线,线条流畅自然,尽显尊贵大气,让“外貌协会”第一眼便为之倾倒。

▲中海·天空之镜效果图

亮点3整体化设计立面一体化

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以实现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给人以庄重雄伟质感,被称为理性美的代表。

横向通过改变建筑头部及基座部分的线条关系来切分整体比例,传承经典的三段式构图。

横向线脚变化划分完整的玻璃体,加强立面的凹凸变化,互相穿插、包裹,形成简洁清晰的形体组合关系。

▲中海·天空之镜效果图

设计师采用强化舒展的横线条,虚化体量,使建筑更显开阔、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打造出天津的“天空之镜”。

亮点4通透的墙身开阔的视野

玻璃幕墙给予居者最大程度上的视野,转角弧面玻璃,实现270°观景效果。大面积的落地窗,将窗外美景延展入室内。通过玻璃反射自然景观,弱化室外实体建筑的视线遮挡。

亮点5亮丽的色彩定制的细节

色彩是视觉世界中的第一要素,它能够给人心理上的些许暗示。世界各地的地标建筑,除了在设计、立面上有过人之处,在色彩选用上也用足了功夫。

从色彩上,建筑立面采用银灰色铝板+古铜色的金属线条,让建筑质感十足,与此同时,仿铜色线条为立面增加一丝温度,营造温馨、浪漫的生活氛围。

建筑整体采用流畅的一体式铝板和幕墙工艺,局部如雨棚、柱身、等通过圆弧倒角与与横线条融为一体,工艺湛如同一体化浇筑,沉稳、大气、前卫。

▲中海·天空之镜效果图

亮点6全挑高门头精致化昭示

对于豪宅而言,仪式感必不可少,中海天空之镜设计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入户门头,全挑高空间,置身之中无人不感到震撼;立柱融入劳斯莱斯进气格栅元素,彰显品质与尊贵感,以超大面积玻璃作为入户大门,与“天空之镜”相呼应。

▲中海·天空之镜入户门头效果图

中海天空之镜的横空出世,给市场带来了一剂强心针,天津,值得拥有这样出色的住宅产品。

中国古人讲,君子如玉。美玉代表品行,水晶代表心灵。此次,中海天空之镜能够将建筑做成水晶体,不仅仅是居住感受不同,同样也给天津这座城市多了一副更高洁的面容。

当年,秦昭襄王愿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而罗马皇帝尼禄愿用300名奴隶换一只玻璃夜光杯,不仅因为它稀有,更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品格,是大不同的人生感受。而今,天空之镜在天津新梅江落地,它带来的具体感受到底是怎样的呢?我现在只能猜,但是更期望落成之日去真实感受。

去感受那天津从未有过的不一样!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15ms0-3:80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