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宝钞VS铜钱白银:明朝大力支持纸币,为何还“斗不过”贵金属_:

哪怕我们现在用手机进行支付的场合会更多,但我们的官方通行货币依旧是以纸币为主的。中国在宋代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纸币交子,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但在明朝的时候,发行的纸币大明宝钞却遇到了阻碍,不断贬值并崩溃。明朝官方发行的纸币到最后几乎无法流通,中国也成为古代第一个停止使用纸币的国家。

白银和铜钱在和大明宝钞的交锋中,逐渐在明朝的货币体系中占据优势,中国也逐渐成为一个白银帝国。为何纸币打不过金属货币?为何在明朝国力强盛的时候,大明宝钞却不断贬值到最后崩溃呢?

一、明朝纸币的发行

明朝建立之初,并未发行纸币,直至洪武八年,原有货币体系的弊端逐渐显现,难以适应市场与政府需要,明太祖才下令发行大明通行宝钞。宝钞发行的同时,明朝政府还制定相关法令,以期保障宝钞的稳定流通。

洪武八年以前,虽然国家承认的货币形态有白银、元钞以及铜钱三种,但是在实际流通中,铜钱所占的份额最大,且铜钱为当时政府官方所发行的唯一货币。但是作为一种金属货币,铜钱与白银一样,材质粗重,在实际的商业贸易中并不方便携带。明初铸造铜钱不仅缺乏原材料而且劳民伤财。而且在明朝建立之初,国家财政货币储备较少,再加上连年战争,导致国库空虚,金银等金属货币储备并不足。为解决财政困难,通过发行此前宋元历史上都曾使用过的纸币,来进行敛财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动态 | 王彬生教授的新书《未来财富之路》已正式上线:近日,王彬生教授的新书《未来财富之路》已在京东商城上线。《未来财富之路》是王教授基于对未来20年的逻辑思考的结果。王教授从社会学和经济学多个维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论述了区块链这场历史性的资产转移运动的逻辑,个人行为价值化在未来发展方向。从认知基因和新旧财富观的冲突,到精英化社会结构消失和草根化崛起的含义,未来传统金融市场的崩溃和重塑,未来投资主要特征,未来公司制度的消亡和国家财政体系的重构,全面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区块链市场老韭菜的心路历程。本书以生命健康,认知学习能力,个人交换价值为重点内容,以区块链家属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变革为思考半径,把作者对未来的认知分享给读者。[2019/11/21]

于是洪武七年,朱元璋设置了宝钞提举司负责宝钞的发行与管理。洪武八年,明太祖下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令民间通行”,开始发行纸币大明宝钞。此后还对大明宝钞的形态、币制、价值、使用范围、打击伪造和旧币更新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还禁止了金银和铜钱等其他货币的流通,违者惩戒。民间可以用金银和政府进行宝钞兑换,但是政府不能用金银跟民间兑换宝钞,民间宝钞的回流只能通过税收的方式回流到政府。

声音 | 北京大学金李:财富管理目前大量应用区块链等新兴科技:据新浪财经报道,“2019金融改革与创新高级论坛”10月19日在京举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系教授金李演讲表示,财富管理目前大量应用新兴科技,如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2019/10/21]

二、明朝纸币的崩溃

大明宝钞发行之初,币值较为稳定,正如史籍所载:“明初,钞甚通行”。但此后,随着宝钞发行与支出数量的激增,宝钞便持续大幅贬值,每况愈下,逐渐走向崩溃。从明成祖到明代宗期间,钞法全凭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加以维持,才得以存在。明英宗时期,明朝政府更是实行加强宝钞回收的政策,同时放开了对禁止使用金银的限制,允许交易中使用金银和实物,最后政府也开始了赋税折银的改革,逐渐放弃了宝钞。自明代宗后后,宝钞事实上已经退出了商品流通领域。此后民间进行交易,不再使用宝钞,而是使用白银和铜钱。

由于国家仍坚持在财政的某些方面必须用钞,如征税、颁赏等,才使得宝钞在明朝中期后又存在了许久。明世宗之后,明朝在财政上也极少用钞了。但是至明末,面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又有一些官吏先后提出重行钞法,如天启年间的惠世扬、崇祯四年的何楷、崇祯末年的蒋臣等都曾提出这类主张。

声音 | 经济学家Steve Hanke:中央银行使财富损失 导致通货膨胀:据bitcoin消息,近日,经济学家和货币专家Steve Hanke对中央银行进行谴责,他表示,世界需要更少的央行,因为这些政府控制的实体正在搞乱经济和滥用货币政策,同时助长通货膨胀和财富损失。他说:“中央银行是引发通货膨胀的引擎。正是通货膨胀破坏了财富,破坏了经济增长并破坏了社会的稳定。”[2018/9/22]

明威宗崇祯皇帝对此也颇感兴趣,但很多官员对于重行钞法并不赞成,还在资金、人力等方面对印制宝钞进行消极抵制。由于反对者既多且坚决,更由于在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中,根本不具备重新实行钞法的条件,明朝末年钞法也未能复活。此后不久,李自成农民军攻进了北京。明朝的纸币在贬值崩溃后也没能复活,反而随着翻天覆地的大变动永远成为了历史。

三、为什么纸币会崩溃?

此前宋、金、元三个发行纸币的朝代都在王朝末年才发生纸币崩溃的现象,那个时候财政收支发生困难,政府滥发纸币来补足财政缺口,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纸币制度的崩溃。而明朝纸币的崩溃发生在王朝经济稳定国力强盛的时代,当时明朝的稳定,财政充裕,完全没有必要依赖纸币发行的收入来平衡收支。那为什么明朝的纸币还是走向了崩溃呢?

1、没有建立系统的准备金制度

早在宋元时期,中国已经发展出相当有系统的纸币制度,可是到了明代,不但没有显著的进步,反而出现倒退。像是元初所发行的“中统钞”就建立了相当有系统的准备金制度,即“丝银本位”制。但明朝发行的大明宝钞就没有建立系统的准备金制度。

大明宝钞是政府在没有任何发行准备金的情况下,利用政府权威强制发行,即由“中书省和户部”进行印制,并主要通过皇帝赏赐、政府开支和救济等形式投放市场。这是大明宝钞自身在发行时就存在的问题。

在遇到市场上以“金银、铜钱”为代表的贵金属货币与之竞争时,宝钞自身的弱点就不断被放大。宝钞之所以能够持续流通,完全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但是,政府单纯以权威来维护宝钞的市场信誉度,而没有从发行时缺乏准备金和回收渠道等着手解决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宝钞在市场上自然会逐渐不被民众所接受。

2、没有限制纸币的发行量

此前我们便介绍过,明朝的纸币大明宝钞发行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到明朝建立之初,国家财政货币储备较少,为解决财政困难便选择发行纸币来进行敛财。纸币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发行、流通必需仰赖经济发展达到足够充分的状态。在明朝建国初期,大明宝钞的发行,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立足于社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而是出于国家财政的考虑。

明朝出于对国家财政需要和人民手中实际有多少金银两方面进行考虑,不仅不控制纸币的发行量,还无限制滥发。根据《明会典》的记载:“其宝钞提举司每岁于三月内兴工印造,十月内住工。”可知大致每年七个月左右的时间都在印制纸币。南北两京宝钞提举司所属印钞工匠加在一起,总计约有九百人左右。

如此多的人数参与长时间的印钞活动,就这样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其中只有极少数时间例外。我们借以想象究竟滥发了多少纸币。仅在洪武二十三年这一年内,朱元璋在各种场合赏赐大明宝钞总目就有9500万贯,而该年政府记录的收入按纸币计算有20382990贯,即是一年内发行了7500万的新钞。

这意味着市场上突然间增加了七千多万的货币流通。大量滥发货币,必然使得人们手中的纸币贬值,购买力下跌,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经济的混乱也使得百姓对于大明宝钞失去了信心。

而且旧钞更新也是一个大问题。明代实行钞法,虽制订了有关旧钞更新的倒钞法,但实际实行这一办法的时候并不多。从洪武九年立“倒钞法”,至洪武十三年5月,总共不满四年,而户部官已经说“在外行用库裁革已久,今宜复置”。复置行用库后只过了半年,又“罢在京行用库”。可见,当时人能用旧钞兑换新钞的机会实际上很少,这也使得人们对于纸币更没有信心。

3、没有与贵金属货币竞争的能力

银与铜钱在市场上的自然竞争力降低了宝钞的接受度。中国很早就开始使用铜钱,金银也有流通,实物交换更是很早就有。可以说,铜钱与金银在中国古代农商社会中一直有很高的市场信誉度。但是,明政府为了强制发行宝钞,禁止铜钱、金银的流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中国古代农商社会的稳定性,违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事实上,政府通过行政性手段打压铜钱和金银,反而刺激了铜钱、金银在市场交换中价值的抬升。对于宝钞来说,禁银禁铜并没有达到“保钞”的目的,反而客观上加速了它的贬值。

而且大明宝钞还不能随意兑换金银。明朝行钞,人民可用金银与国家兑换宝钞,却不能拿钞向国家兑换金银。也就是说,金银只能单向地由民间流向国家,却不会由国家流向民间。无法和贵金属货币这种硬通货进行等价,更使得大明宝钞在贵金属货币面前毫无竞争力可言。

结语

大明宝钞是为了解决铜钱原材料不足劳民伤财和国库中储备资金不足等问题,而沿袭前代纸币发行的。但前代都是在王朝末年才因为财政困难、滥发纸币才引起了纸币崩溃的现象,而明朝的大明宝钞却是在明朝国力强盛的时候出现贬值并逐渐崩溃的。

为什么纸币看似更为先进,但却在明朝的时候没能打赢铜钱和金银等贵金属货币,这和明朝没有建立系统的准备金制度、没有限制纸币的发行量以及大明宝钞没有与贵金属货币竞争的能力都有关系。这给我们当今社会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一些思考,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而不能仅根据某一个方面的考虑便进行决策。

参考资料:

《明史》

《明会典》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0ms0-3:62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