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以太坊的货币乐高_ETF:稳定币

分享人:潘超

整理:红军大叔(无涯社区)

MakerDAO作为以太坊上的几乎第一大DeFi应用,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这一次我们就请到了MakerDAO中国区负责人潘超来分享下MakerDAO的DeFi发展历程、当前MakerDAO碰到的问题,以及DAO治理等视角给大家带来干货满满的分享。

01

MakerDao含义

MakerDAO,DAO=DecentralizedAutonomousOrganization,Maker=做市商。

希望今天我可以用一些简单易懂的语言帮大家去了解DeFi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以太坊区块链能够撑起来DeFi。

02

DeFi是什么,它更像一个货币乐高

从字面上而言的话,DeFi的全称是DecentralizedFinance,也就是去中心化金融,去中心化金融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呢,任何和区块链资产相关的活动都可以纳入到去中心化金融的范畴。但是如果我们想给DeFi也就是去中心化金融一个狭义的概念的话,我认为DeFi是去中心化托管的开源金融协议,以及无需准入的金融产品。

这是一个很长的一段话,但是这里面几个关键词,第一个呢,就是去中心化托管,也就是说它背后的账本是去中心化的;第二个词是开源的协议,这个比较好理解,也就是说这套协议的代码是公开可见的;第三个词呢,是无需准入,这是对于用户而言的,所有的用户的都可以去没有门槛的使用这个产品,不需要进行KYC,也不需要去提交相关的一些资料,甚至只需要十几个英文字母就可以开启一个以太坊钱包,在上面进行转账,交易,抵押以及各种金融活动。

有了这几个特征的话,我们就可以尝试把DeFi这样一个听起来比较复杂的概念抽象成一个可以理解易懂的现实当中的一个东西,我喜欢把DeFi称作货币乐高。

之所以把DeFi叫做货币乐高是因为这套开源的协议,它是可以任意组合,任何人都可以将这些不同的模块组合,在原有的生态当中拼接成一个新的DeFi产品。

而以太坊本身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基础设施,让开发者可以在上面去组合和创建这些去中心化金融产品。

03

从加密货币起源看为什么以太坊之前的区块链没有DeFi产品的出现

那我们可能就想问,为什么以太坊区块链可以撑起来这些DeFI应用。而在一些其他的区块链上并没有出现,我们看到的这么多的DeFi产品,让我们把时光再拉回到十年前,也就是第一个可以说是一个落地的区块链产品,它其实就是比特币,但是为什么在比特币网络上我们没有看到DeFi的出现呢?

我们知道比特币,他是在2009年1月3号问世的的。那么在2008年底的时候中本聪发布了关于比特币的白皮书,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比特币白皮书,即使你没有看过全文,也可能看过比特币的摘要。或者至少你也记住了这篇论文的标题,那就是比特币-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本聪的愿景就是将比特币作为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它不需要去依靠传统的金融机构,通过一个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网络进行价值转移。

当我们去看比特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到它出现的历史背景,比特币是2008年底提出的,而当时全球正在处于近六七十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一些不良的信用评级机构以及银行负债的扩张造成的。中本聪他就希望通过比特币这样的一种新的货币体系去取代已有的货币系统。

中本聪就希望在一个新的世界里面去创建一套独立的货币体系,在这样的一个货币体系里面,不会出现道德风险以及大公司,大机构的操纵,它将由矿工作为节点进行记账,同时维护账本的安全,而比特币呢,就是对于这些记账者的奖励。

04

比特币从安全角度是成功的,但是从货币的角度并不成功

到目前为止,这套系统已经运行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我们可以说从系统的安全性的角度来说,比特币还是相对比较成功的。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货币的标准去衡量比特币,很显然比特币还是不合格的,很明显的我们可以看到比特币的高价格波动性,并没有能够让比特币成为我们日常的交易媒介,价值储藏以及计价单位。

当然,这都跟比特币它本身的经济设计,以及它的底层架构有关,从经济上而言,比特币是一种模仿黄金的货币发行机制,总量固定会造成通缩螺旋。大家更愿意去贮藏这种货币而不愿意去流通它。这样更容易引起货币的投机。

同时,为了保障这样的一套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简洁性,比特币协议是相对比较封闭的。它并不是一种图灵完备的语言。也就是说,你很难在比特币网络上进行循环的操作。

这样就很难去支持一些复杂的金融逻辑。所以没有能够去衍生一套内生的货币和支付系统,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比特币更多的像一种电子黄金,而非交易媒介这样的一些特征,导致比特币网络,或者说比特币的世界更像是一座资产的孤岛,在这座孤岛上你很难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去中心化金融一样,去拼间以及创造一些金融产品和金融协议。

我们只能看到有投机所带来的高波动的犹如过山车一样的价格。那么如何将稳定性带到比特币的协议里面来,或者说如何在比特币网络当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交易媒介而去履行货币的功能呢?

由于比特币网络本身的封闭性,你很难在比特币的网络上创建一套原生的稳定币。

所以你需要去借助一些外部的货币,然后克隆在比特币网络上,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USDT,它是美元的影子,可以说是根据美元资产1:1所发行的一种克隆美元。那么很巧合的是,USDT最初所支持的网络,即OMNI网络,也是比特币的协议。

但有了USDT和比特币这两种代币的出现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们还是生长在两种独立的空间,我们需要一个中转站,让这两者可以交易起来,那么这个中转站就是是我们看到的中心化的交易所。

有些人将中心化的交易所称作CEFI。这也是相对于DeFi的中心化金融,其实中心化金融就是金融本身,你需要去依靠一个第三方的托管机构,在它自身的不公开的账本上进行交易,往往用户需要去提交KYC的信息才能够注册一个账户。

通过这样的一个中心化的中转站,USDT给了比特币以及比特币的资产的交易者和持有者一个稳定的计价单位和在比特币的价格发生波动时的避风港,但是带来这些好处的同时,也让比特币丧失了他自主的计价单位。

05

以太坊解决了去中心化的同时可以在原生的网络上搭建应用

那我们就可以去思考,有没有可能在保留这样的一个去中心化资产的本身,同时在这一套中心化资产背后的网络上原生出一种稳定币,其价格是跟法币保持稳定的,但是他又不需要去借助一个第三方的托管机构和传统的网关。

那么这就要求这套网络本身需要一个原生的资产代币,以及可以去支持复杂的金融逻辑。

2015年以太仿的出现可以说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那么在以太坊刚刚问世的时候,它的愿景其实是全球计算机。相对于比特币而言的最大的优势在于,它从记录分布式的账本,变成了可以执行分布式的代码。这就意味着它可以去支持更为复杂的计算和金融逻辑。

同时,以太坊的开发环境也更加的开放,它可以去支持图灵完备的语言。

以太坊继承了比特币的货币发行机制,也就是工作量证明机制,通过矿工去维护这个网络的安全,而旷工获取以太坊代币作为一种回报。但是与比特币不同,你可以在以太坊原生的网络上搭建你想要的应用。

06

MakerDAO是以太坊网络上的央行

那么MakerDAO就是搭建在以太坊网络上的一套货币应用和货币体系。那么在这一套货币应用和货币体系当中就创建出了Dai这样一种去中心化的稳定币,也是现在所有DeFi项目所用到的基础货币。

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MakerDao以及Dai这样的一种去中心化的内生稳定币是怎么样实现的,我刚刚提到以太币它是以太坊网络的一种底层资产,你可以把以太币想象成以太坊网络的黄金,或者说石油。而Dai呢,就是将这些黄金作为储备,在这样的一个严格的金本位的体系下去发行的纸币。

我刚刚提到的是严格的金本位,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发行出来的Dai的背后都有足额。或者说在MakerDao的场景下超额的以太坊进行抵押的。

比如说,你可以去存入价值150美金的以太币,就生成100个Dai。每个Dai它所生成的成本就是一美金。

与USDT的机制不同,USDT他需要去依赖传统的托管机构,去存储用户的美元资产,而Dai呢,它不需要依靠第三方这样的一个托管机构,人人都可以去发行Dai,只要你手上有以太坊资产,你就能够跟智能合约进行互动,根据不可更改的既定的规则,自动的去生成这样的一种去中心化的稳定币。

此外,Maker协议本身他也是开放的,它也是货币乐高的组成,你可以在Maker协议的基础之上,再去拼接和搭建一些其它的货币协议和衍生品。

07

在以太坊和Maker协议之上搭建乐高积木

我们来看一下这张货币乐高图,在这张图的最底下是以太坊的底层协议,我常常把以太坊协议比作以太坊世界的财政部。这个财政部发行了这样的一个小世界小国家里面的国债,这个国债就是以太币,它作为以太坊网络的一种底层资产,而在这样的一套底层协议的基础之上呢,我们有了Maker它作为一种基础货币的发行方,起到了央行的职能。它将以太坊这样的一个国债作为储备品,然后以超额抵押的方式去发行了Dai这样的一种稳定币。

还在Maker协议的基础之上,你还可以去搭建一套商业银行,民间借贷机构以及支付的基础设施,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就是Compound,它通过一套自动匹配的资金池的方式去实现了以太坊上的商业银行的功能。

我们知道,在MakerDAO的协议当中,它所接受的资产目前只有以太坊,而以太坊是这套网络里面最高层的资产。但是在以太坊的协议上还有一些其他的资产。比如说一些项目它所发行的ERC20代币。那么这些代币它可能无法用作去生成这条网络当中的M0货币也就是Dai。但是它可以商业银行的层面去借贷已经发行出来的Dai。

Compound它就起到了这样的一套功能,在它的系统当中去接纳了除了以太坊之外的一些其他的ERC20资产,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借贷场所。

08

MakerDAO和Compound足够安全

而且Dao协议的优势在于,你可以去随存随取。同时由于它是超额抵押的,而且所有的资产都是锁在智能合约里面。所以Compound本身他并没有跑路的风险,而从资产本身的波动方向来看,由于超额抵押机制,它所带来的经济风险也比较小。这样来看,其实Maker以及在Maker生态里面的,这些借贷协议它所实现的一个很强的功能在于,它连接了全球的利率市场,它可以去吸收来自各个国家的本地存款,同时它又可以去面向全球的用户去发放贷款。

一个例子,比如说美国的用户可以将他手上的稳定币资产存到协议当中,而中国的用户,他可以将自己手上的ERC20资产抵押在系统当中,借出由美国用户存储的稳定币。这样就可以让一些负利率国家可以去享受高于他本地市场的一个利率。

MakerDao和Compound可以说是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协议,这套货币乐高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基础的设施跟产品。那么在这些的基础之上,其实你还可以去搭建一些其它的货币乐高。举个例子,以太坊本身还是属于WEB3.0的世界,而且需要跟一些WEB2.0的世界进行沟通的。也就是说你需要一些以太坊的钱包作为这样的一个连接口,而这些钱包又可以去无摩擦地将这些协议添加在自己的浏览器当中。

实现以太坊作为WEB3.0跟WEB2.0当中的一种连接。此外,你也可以在这样的一套去中心化金融的体系当中搭建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所谓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也就意味着它所有的撮合,以及清结算都是在以太坊上所进行的。此外,你还可以去创建一些杠杆交易的产品以及资管的工具。

因为传统的交易所以及杠杆交易不同,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上的金融协议他是可以互相打通的,也就是说它的流动性是可以共享的。

09

不同区块链间的货币桥接

我们来看一下最后这张图,它所说明的是不同区块链当之间的一种货币的连接。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区块链,你可以什么样的形式去创建这个系统当中的稳定币,以及所衍生出来的货币系统。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左上方。它是比特币的网络。比特币我刚刚有提到他更多的功能是一个数字黄金,但是这样的一个数字黄金有点像资产的孤岛,它是需要一些外部的连接,这样才能与其他的区块链进行沟通的。

目前比特币的世界当中,跟外部连接最多的方式还是通过中心化的交易所以及USDT来去实现比特币它作为一种资产最重要的属性,也就是交易。

那我们来花一点时间看一看USDT。之前我有提到1点,USDT是一种影子美元,之所以叫它影子美元,是因为它是一种克隆美元。也就是说,通过一个托管机构1:1的去发行一个美元代币。但是它又是无监管的,所以说USDT它所面向的市场是比较灰色的。

与其类似但是又有监管上的不同的是以USDCPAX为代表的克隆美元,这种克隆美元它是有监管的稳定币,而USDC是由美国金融部门所监管的稳定币,而USDC它所交易的场景也是一些合规的交易所。

这里关于USDT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我们知道USDT它最早做发行的网络是在OMNI的网络上,但是OMNI的网络跟这个比特币网络一样,它是一套相对封闭的网络,同时转账费用也比较高,确认速度也比较慢,我们知道USDT现在已经在以太坊网络上发行了非常大的一个比例,而且逐渐的迁移在以太坊网络上。此外USDT也在一些其他的网络,比如说TRON网络上发行了一部分去满足特定的区块链的一些需求。

我们看到像USDT这样的一种影子美元,它也是在去寻求跟一些其他的区块链网络产生一些连接。

现在我们好好的看一下以太坊网络,在以太坊的网络上,我刚刚提到有已经桥接过来的USDT,但是让以太坊网络更为特殊的,或者说最有其独立性的是它原生的稳定币,也就是我刚刚介绍的Dai。

对于Dai这样的一个以太坊网络上原生的稳定币它不仅仅可以在以太坊网络自己去流转,它也可以去桥接到一些其他的区块链。而在这些其他的区块链上,它并没有一些高流动性足够中心化的资产。所以说它无法去原生通过抵押发行的机制去产生这样的稳定币。如果它不想要去借助一些第三方的法币世界的托管机构,它也可以去将以太坊网络这样一套去中心化金融的主链网络上的稳定币,通过相对去中心化的方式将流动性和稳定性嫁接过来,同时保持它一个相对中心化的特征。此外对以太坊网络这样的一个承担了区块链金融资产的一个主链而言,它不仅仅可以去横向的连接到其他的区块链网络上,同时它还可以去纵向的去伸展。

那么什么是一种纵向的伸展?在以太坊网络上体现出来的就是我们看到的很多二层网络解决方案,我们知道二层网络相对于主链而言,它的一个特征就是快,以及适合一些小额的支付场景。我们知道以太坊的主网使用的工作量证明的共识,它的关注点是安全,意味着它非常适合一些大额的交易,但是对于一些小额支付而言,它对安全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更多专注地是它的交易的速度。那么对于这些交易而言,它就可以来到以太坊的二层网络上,比如通过POA以及一些更加本地化的共识,去完成清结算。

比如说,在以太坊的网络上有一条侧链叫做POA。那么相对于以太坊主链而言,在POA的这套共识下,它的速度更加快,以及它的TPS更高,那么它就更加适合一些支付场景。那么在这条侧链上也是出现了一个Dai的克隆版,只不过与横向的克隆不同,它是一种纵向的克隆。在以太坊的侧链的X带上,它是由主链上的Dai一一映射而来,这样的一个Dai,它不仅是继承了主链上Dai的一种稳定性,同时,它也可以在这样的一个快速的通道上进行支付,去满足这些追求速度的应用场景。

10

提问

Q1提问:MakerDao最近有两件事成了新闻,一个是升级到多资产抵押的Dai,即MCD,另一个是债务上限提高到1.2亿美金。这里有两个问题1、MCD升级作为普通用户手里持有DAI的需要做什么相关操作吗?需要配合升级作出相关操作的是哪些应用?2、Dai的债务提升主要是根据什么决定的?未来会无限制提升吗?有潜在的风险吗?

潘超:

首先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多抵押Dai,多抵押Dai顾名思义,它将会去引入一些除了以太坊资产之外的其他的资产,因为这涉及到MakerDAO整个底层协议的升级,所以对于用户而言,他是需要将手中的Dai进行一个升级的。

因为在新的Maker的协议当中,会有一个新Dai的产生。而且新Dai还是通过用户先抵押进来的以太坊或者其他的资产所产生的。而在新版本推出之后,现在市场当中运行的这些Dai将会改名为Sai。不过对于用户而言,这套升级过程会非常的简单,MakerDAO会提供一套升级的页面。本质上来说,你只需要将自己手中的Dai通过一个按钮,就可以实现一键升级,它做背后的一个智能合约上的一个交易。

关于Dai的一个债务上限的提升,首先我们不会无限制的去提升Dai的债务上限,而且对于不同的资产类型它会有不同的债务上限。比如说在下一个版本当中,ETH的债务上限,加上单抵押Dai版本,是一亿五千万美金,但是对于一些流动性稍微差的一些资产以及总量比较小的一些资产,我们给到的只有几百万美金。这也是根据每种资产它的流动性以及价格波动的风险所决定。

Q2

大志:链下资产上链有没有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来实现?

潘超:

其实凡是涉及到一些我们说的链下的资产,也就是说它的根是长在有托管的这些传统金融机构里面的,那么将这些资产带到链上,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些线下的信息,和一些相对中心化的一些机构进行信用背书的。

始终会有一个信任点,举个例子来说,即使是一些相对去中心化的资产,如果说它的主要的交易场景是在传统的中心化的交易平台,那么它的价格也是需要一些预言机传送到链上的,只不过是说我们需要将这些预言机变得足够的分布式,足够的打引号的去中心化。

一方面去防止一些单点失效的发生,另外一方面也去防止一些单一的一些机构在将链下到链上信息的传递的过程当中进行作恶。

Q3

王君卫:maker是央行还是银行?maker需要的是合格的债务人,但是央行本身是债务人,所以maker是可以在以太坊上复制的,例如,可以出现一大波不收稳定费的maker?是否会有很多复制的maker1,maker2

潘超: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Maker协议本身是开源的,所以理论上而言,你去复制一套Maker协议几乎是没有成本的。但是我们看到目前其实在以太坊上并没有出现一些Maker的复制品。这里面其实有很多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货币它是一个网络效应非常强的商品,同时,它也代表着过去所有的这些债务关系,那么你想去抛开这些网络效应,其他过去这些债务关系重建一套Maker系统还是非常难的。

OK,我现在更好的去理解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会不会一个不发币的MakerDao会比已有的这样的一个MakerDAO的体系通过发币,而且捕获网络价值更容易地获取用户,更容易地成为主流。

那我的判断是并不会。这就涉及到了MKR这样的一个代币的功能,实际上MKR代币它起的很大的一个功能是保险功能。因为如果整个系统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之下,MKR会进行增发的。去弥补落水的这一部分坏蛋,所以说MKR的持有人或者说Maker,他其实这个系统最后的担保人,最后的债务人。

这也是让Maker这个系统的治理更加的有责任,他在获取这些利息的回报同时,也去负责去管理这样一个系统的风险。同时,以一种保险的形式为这个系统进行兜底。一个不发币的MakerDAO会缺失了这套责任以及激励机制。

红军大叔:「大志:潘帅,链下资产上链有没有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来实现?」上次民道也提到,以太坊要获得大发展,是需要链下资产的进入才是真正的大繁荣的,你赞同这个观点吗?类似的近期也有看到imbtc这类将BTC引入以太坊的应用。

潘超:

我一直以来都是很赞同也去支持这样的一个观点,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比特币这样的一个资产,通过一些相对中心化的方式,把它的流动性先带到以太坊上来,然后我们逐步以一种分布式的,相互制衡的方式进行一个托管,现在去中心化金融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它的速度,不在于他逐渐的性能,而在于资产端,我们需要一些更多的资产,放到以太坊这样的一条区块链上。

那么放眼望去,除了以太坊比特币之外,很少能够找到一些高流动性的去中心化的资产,所以我们是需要一些传统资产带到链上。但这个过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你需要去说服一些传统的机构,他们愿意去做这样的一个信用担保,将资产代币化放在链上,现在已经看到一些银行认可了太坊,在以太坊上面做一些债券尝试,那么这些债券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抵押品,所以这一点上我还是比较积极和乐观的,比如说像西班牙的桑坦德银行以及法国的兴业银行都已经做了一些尝试。

Q4

红军大叔:makerdao现在有竞争对手吗?谁有可能成为makerdao竞争对手?

潘超:

目前如果我们只看以太访而言,在以太坊网络上其实MakerDAO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如果我们看一下这张货币乐高图的话,你看到不同的参与者,其实他是执行着不同的职能,它是分布在不同的一个阶层上,但是阶层并不意味着他的一个地位的高低,只不过说他所去发行的这些债务,以他为这个以太坊世界承担了一个什么样的一个职责,目前来看,没有类似的一些项目来去跟MakerDAO在以太坊上要做竞争的事情。

如果从广义上来说,我们来看看其他的区块链上有没有一些MakerDAO的竞争对手。那么其实我们看到了一些项目,他想去复制MakerDAO的一个机制,在其他的区块链上,比如说在EOS上。我们看到一套完全复制Maker的机制,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Cosmos上,也有些项目可以说是打着和Maker差不多的旗号去想去实现一些方式,但是其实他们都会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

那么就是在这条区块链上,他并没有一个原生的高价值的资产,比如说在EOS链上。虽然EOS已经是一个市值相对比较高的代币,但是这个网络并没有足够的去中心化,以及价格的波动相对而言也是非常大。所以说它很难去通过一种抵押的内生机制,就生成类似于Dai这样的一个稳定币,同时有Day一样的稳定。而对于cosmos来言,他目前在他那边上连一个原生的一个资产都还没有。

他们想要去解决的问题是,是如何让Cosmos这条链去成为所有资产的一个中转站,目前而言这个挑战是非常大的。因为需要你的主链安全性至少不低于以太坊比特币的安全性,别的区块链上的资产才会愿意去上Cosmos上。那么之后你才会有一套在Cosmos做跟MakerDao类似的一些事情,一套衍生的机制去生成稳定币。

简单来说,两个国家之间的货币战并不仅仅是央行层面的,或者说货币政策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看的这两个世界当中你的生产力多少,你的宏观环境怎么样,而这些是由这个区块链本身它的生态以及主链的安全所决定的。

Q5

提问:上次卡咩分享的时候提到makerdao和bitshare的过往历史,如果重温过往你觉得makerdao从中学到的教训和经验是什么?

潘超:

Bitshare也就是比特股,它其实是MakerDAO的一个雏形,MakerDAO系统当中的抵押机智,它的最简化的版本就是由比特股上的抵押机智衍生出来的,而且很多没看到他的早期的开发者也是来自于比特股的核心的开发者。但是这些开发者都曾比特股转移到了以太坊上。

这也从侧面的去说明了,它并不是两个机制之间的问题,更多的是它所依附的区块链,它的性能,安全性以及它的可扩展性,从这个角度来上,比特股跟以太坊相比要差了很多的。

那么看到比特股儿现在并没有一些衍生的资产,并没有很多的项目愿意在比特股上去发行,它的资产也好,或者我们说企业的债券也好。所以导致比特股上的稳定币,成为了比特股上唯一的一个应用场景,那就是比特股这个资产本身只用来去生成稳定币的。而不像以太坊有一些其他的用处,它可能是一些Dapp开发的一个内生的一个汽油。

如果说你这样的一个资产的本身仅仅是绑定了你的稳定币上,这样的话就很容易去形成一种正反馈机制,导致你的风险集中在你的抵押资产以及稳定币这两者的波动之间。

所以说,无论是从它的市值来看,以及它的稳定币的的稳定程度而言,它都是要弱于以太坊上的稳定币好几个层次的。那么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于它所依附的区块链的生态不同,当然,还有MakerDAO对于比特股而言,有些机制上的一些改进。比如说我刚刚提到的MakerDAO引入了MKR,作为一种保险机制。此外,MakerDAO在清算机制之上也做了一些调整,使得一些资产在发生大的波动的时候,它的清算更加的平缓。

Q6

提问:作为一个比较成功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MakerDao对于去中心化应用的可持续治理有什么特别的感触?或者有什么建议?

潘超:

我觉得首先治理一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其实这个问题当中,也是包含了一些答案,也就是一个可持续的。换句话说,你需要一种渐进化一个治理,并不是所有的决策都一定要放在链上,而是只有那些需要去全局的共识决策才更适合在链上进行。

这些决策之所以放在链上,它的目的其实是跟市场进行一个反馈,这样的话,你可以不断的去试错,以及找到一个最有效的一个点,但并不是说这种全局的点它就是最优的点,很多时候一些本地化的点,比如说局部最优,可能是更好的。比如涉及到一些公司的内部的运营啊,以及可能是涉及到开销啊,甚至一些比较本地化层面的东西,这些是不适合放在链上进行一些全局的决策。

此外,对于治理而言,还有些其他的一些建议,这里其实涉及到代币的一些设计了,一定要将一个项目的产品跟它的股权,或者说治理权分开,你需要双币机制,多币机制。否则的话会造成很多的混乱,很多认为说我一个token可以去执行非常多的一些功能,效用,但是在实际过程当中你会发现会有很多的冲突,人们有投资需求,使用的需求,还有一些治理的一些功能,很多情况之下他们是相冲突的不能把它揉杂在一起。

Q7

提问:之前有人说当年用比特币买披萨的小哥如果是用DAI去购买,那将是完全不同的情形,那么这种情形实际是说未来币价增值的情形,那么有一个问题,在熊市的时候价值具体体现在哪呢?或者说熊市对makerdao有怎样不同的影响?

潘超:这是一个好问题,MakerDAO是在一八年和一九年的时候才引起大家的最广泛的关注的,反而在最牛市的时候,大家并没有去关注MakerDAO。当然,从比较普遍的概念上来说,在牛市的时候可能大家都追求高回报,并不会去关注一些真正做产品,做产品的一些项目。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在熊市的时候,人们有一个很大的需求,也就是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举一个例子,在熊市的时候,很多人手上有以太坊。

但是呢,以太坊的价格在下跌,或者是说在短时间比较大的一个下跌,但是这些人不愿意去卖以太坊,同时他也有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那么这个时候其实抵押借贷就是一个天生的去满足这部分需求的切入口。然后看到在熊市的时候,很多人不愿意卖以太坊,需要流动资金的时候抵押他的ETH在MakerDAO系统中,然后生成Dai。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应用。

另外,对于Maker或者说任何的区块链项目方而言,熊市其实是一个可以潜下心来做事情,加快开发进度的一个时间。只要你的项目或者公司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你接下来的运营也好,你有很好的一个融资的计划,不断的产品的推出,那么其实熊市并没有我们可能想象当中的是一个多么漫长的一个考验,更多的是一个可以脱颖而出的机会。

Q8

提问:抵押ETH后获得的DAI可以继续购买ETH,再抵押再购买,那么makerdao上有发生次贷危机的风险吗?

潘超:

这是一个好问题,而且涉及到一个抵押机制,或者说超额抵押机制,在超额抵押机制的情况下,你是可以重复抵押的。但是也是有限制的,比如说150的这样的一个抵押率,你最多可以加到三倍的杠杆。但同时每一笔Dai的背后还是有足够的资产进行担保的。如果说你的ETH发生了风险的话,这部分ETH会自动拿到市场上进行拍卖,别人会将Dai换回来拿走你的ETH。

换句话说,每一笔Dai的发行背后都是有足额的ETH在那边的,所以不存在一个资不抵债的情况,那么当然也有可能某一些交易者他可能没有资金,或者说它的风险的敞口太高,他没有办法将自己的Dai回去,那么这个时候他的以太币会在公开市场上拍卖给那些手上有资金的人,虽然交易者承担了损失,为他的风险付出了这份损失,但是整个机制的设计用超额抵押以及拍卖的机制可以保证整个系统始终有足够的资产,结算他的债务的,所以不会发生次贷危机。

Q9

提问:Makerdao的治理需要持有MKR代币,现在投票的成本对投票人来说如何?大家积极性如何?

blockpunk:补充,前几天看到报道,有一次利率调整,90%以上的票来自一个mkr持有者

潘超:

这个问题是关于MakerDao的治理投票的,MakerDao的治理投票简单来说是一个MKR一票票。你可以说投票人的成本是MKR。那么现在我们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整体的投票率并不高,我们可以看到每次体验可能会有大概10%的这样的一个参与度。

好,正好这边有个数,有一次利率调整,90%以上的票来自一个MKR持有人。当然需要先指出一下,90%以上的票是指在这次所有参与投票当中90%以上,也就是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是一个大概3%的90%。也就是大概占总量的3%左右。所以它并不是说一个人拥有90%的MKR。

那么这里我们希望讨论的一个问题,其实是投票参与度不高,或者说在某一次投票当中,有一个单方面的投票人去影响这个投票是不是一件坏事,当然简单而言会一般而言,我们可能都希望投票率越高越好,参与度越高越好,但是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他都是使用的。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不希望投票人没有任何成本的。这个其实在所有的投票机制当中,包括像美国的大选当中都可以出现,都可以看到。当你投票没有成本的时候,你反而不能去得到一个最优的结果。

比如说在英国脱欧的时候,所有人投票,因为是全民公投。对于选民来说,投票本身是几乎没有成本,他可能只需要去走到投票站进行投票,所以我们就看到很多人是完全情绪化的投票。

我们希望得到的结果,一是来自市场的反馈,二是希望投票的结果它是科学的准确的,以及是符合整个系统所有参与者的利益的。我们希望投票的人本身他一定是有成本的,同时他也是专业的。那么对于某一些投票来说就不奇怪的看到的投票参与度没有那么高,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投票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他只是一个相对日常的投票,比如说利率的调整,Dai在我那的时候,利率调整其实影响不会那么大,或者说这样的一个投票是非常非常专业的。那么只是一些非常专业的人,她才有兴趣或者有能力有意愿去进行投票。

当然,想要形成一种最准确的最经济的一种投票机制,其实需要的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而我们知道Maker只是一个运行了两年的一个项目,以及MKR的分布也是需要逐渐的去中心化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希望会有更多专业的以及利益跟Maker系统相绑定的人参与到系统当中。这也是MakerMKR的一个设计的奇妙之处。

只有专业的人,或者对这个系统负责任的人,才会去长期留在这个系统当中,因为如果你的管理不善,MKR会去增发的。所以你的持票人他有激励去维护这样的一个系统的安全,同时也可以给一些尝试新加入的人增发的时候去进行一个对系统重新洗牌的一个机会。

所以说,我们目前看到的一个整体投票率偏低,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只要参与的人是专业的,以及他的利益是跟系统高度绑定,以及结果是有效的,他不一定是最准确的,但是它的结果是有效的,那我们就可以说这样的一个治理机制他是可以去运行的。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Maker目前的这样的一个治理,只是一个初级的阶段,它只是一个我们理想当中的一个Dao那种完全自治的组织的一个雏形。但是我可以看到Maker已经不断的在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欣慰的事情,我们是有机会去重新去实现,TheDao没有能够实现的一个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

Q10

红军大叔:MRK是要销毁的,但是在特定情况下会增发,那么MKR本身是不能算通缩类型的代币?

潘超:

从长期来看,MKR是通缩的。

而Dai是有弹性的,它是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市场的力量去调整。但是Dai并不是一个算法稳定币,它是通过灵活的有反应的一些市场参与者自主的去创造以及收缩的。当然这也是有道理的,MKR它是一种资产,所以通缩的属性会让它越来越有价值,而Dai是一种货币,它需要有灵活性。

Q11

提问:关于其他你觉得目前做的不错的DAO有推荐的吗?

潘超:其实,对DAO这一块我研究和关注并没有那么多。但是目前市场上有一些热门的大的项目。比如说叫MolochDAO,当然还有比较历史比较悠久的,Aragon。还提供了DAO的治理套工具,我觉得从治理工具而言,从开发层面来说,Aragon做的不错的。但是如果从执行层或者是一个实践性的角度来说,我们目前并没有看到一套除了MakerDAO在货币领域之外,我们可能看到在其他领域的类似的成功的一个尝试,更多的是一套协议,大家去决定就这份钱该怎么花,我们该给谁一些捐赠和资助。

我觉得主要的点在于。一个Dao还是需要去依托一套经济体系的。那这个经济机器里面人们是有他的权益,我们现在比较火的一个词,有它自己的stake在里面的。这样你才能够去做出一些我们叫做accountable,或者说有担当的一些行为,目前来看没有看到。以太坊上除了这个去中心化金融的体之外,一些其它的一些应用场景。所以也就不难解释,我们并没有看到一些围绕着这些经济设施以及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的一个Dao的治理方式。

而从广义上而言,没有看到一个完整的Dao,也是跟区块链的基础设施所缺失有关系的,我们并没有一套身份系统。同时我们也缺少跟现实世界无缝连接的一些方式和技术,比如说LT技术还不成熟,目前的这些智能合约它并不能说是智能的,它并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和自己的意识。所以说,只有当我们去让区块链的基础设施有了这些组件之后,我们才能看到一个更加完整的,自动化的更少人为参与的一个Dao。这样的一个场景实现可能只是一种想象中的或者理念上的。

Q12

最后一个问题:作为MakerDao中国区负责人,你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以及我看很多项目都希望找项目大使之类,很多人觉得MakerDao这方面做的不错,如果一些区块链项目要找大使,你个人会有什么样的建议?

潘超:

这个问题是一个蛮复杂的问题,或者说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另外一整套的一个分享,我可以简单的去聊一聊吧,对于我而言,其实我加入Maker的时间也比较早,是Maker的很早期的员工,是在17年的时候。然后我的日常的生活也是跟Maker或者我的工作当中的生活,基本上都跟Maker有关的。因为我本身也是比较热爱这个,我的专业是货币银行学相关的。我觉得这一点上可能是让我有动力,或者说有一种自发的一个想法去推广他以及他的技术的愿景的本身。

而对于想要去找到一个中国的负责人的一些区块链项目而言,我觉得简单的说几点建议吧,一,你首先一定要找一个中国人去做你的中国市场,二,你需要创始团队,一定要先来中国一趟,你才能去了解中国市场,消除一些对中国市场的一些偏见,这样才能够找到更合适的人,第三的话,如果你看到在中国市场有了一些成果之后,你就需要给中国的团队非常高的足够的一个自主权。让这个中国团队可以去做做更多本地化的一些事情。

而对于两者互动而言的话,沟通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么对于中国的这个负责人而言,你是需要跟国外团队进行一些积极的一些沟通的,这意味着首先你的语言水平要很好,这个语言水平其实不仅仅限于英语本身,而在于你要去懂开发人员的语言,你要去懂产品的语言,你要去懂市场跟BD的语言,因为你所处的角色不仅仅是市场跟社区,其实你是覆盖到了整个中国的一些业务。

而在这样的一套沟通跟反馈的过程当中,结果导向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用一些结果跟数据。去说明为什么中国这边值得去投入更多的一些资源,以及中国市场的一些特殊性。

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你可以说,我们中国市场在中国所有的规则都不一样,你所有的都得跟着中国来。我觉得还是有很多普世的逻辑跟商业规则的。但是需要用一些结果跟数据来去证明他,或者去说服他。此外,我觉得广义上而言,对于外国项目想进入中国来看的话,你需要找到一个自己认为靠谱的产品。另外你要找到对的合作方和对的生态。

另外,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或者说,对于那些想进入中国的国外项目而言,有一点其实要一直记住,就是品牌的重要性,是始终不能被低估的,你需要有一个好的品牌,好的产品,好的产品就是你的品牌的资本,同样你要保持一种开源的一个精神。另外的话你也不能高冷,你是需要接地气的,你需要去有耐心去跟国内的项目去交流,去沟通,去教育,同时你也需要有感激之情来回馈到一些国内的一些合作伙伴,对国外的项目,或者说天生的一种主动一些帮助。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109ms0-3:70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