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含李玉文
世事喧嚣,逐利的游戏从不停歇;光阴无休,金融的灵魂总在躁动。
比特币之战的硝烟还未散去,2019年6月18日,全球最大互联网公司Facebook宣布上线全球数字加密货币Libra,意图从区块链金融世界分一杯羹。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居民每月要付出约1000亿美元给银行作为转账服务费用。脸书称:依托Libra数字货币搭建起简单的全球货币和金融基础架构,将惠及数十亿人免去银行开户的繁琐,秒杀高昂的转账手续费。
Libra让人想起另外一个英文单词:liberal。区块链的拥趸者们痛斥传统金融业带来的垄断,宣称区块链和Libra将解放全世界金融业。
事实果真如此吗?
以史为镜,探寻金融发展规律
技术是社会发展中的“幽灵”,无声地为历史车轮前进提供动力。区块链搅动风云8年,自比特币横空出世,人类洞悉了这虚拟货币天使与魔鬼并存的面孔。
8年涨幅2000万倍,使得比特币成了人类历史上涨幅居前的金融产品。然而,我们亦不会忘记郁金香泡沫破灭的声响——18世纪末,荷兰人民为一个郁金香花蕾付出一幢别墅的价钱,然而今天一束郁金香难换到一美元。
Libra这种超主权货币,到底是世界经济的福音还是祸水?未来将会如何展开?
纵观历史,任何超主权货币似乎都未得善终或功能发生变异。
1944年,英国财政大臣凯恩斯提出了世界货币“Bancor”的概念,鉴于二战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Bancor”并未得到认可和实施,取而代之的是以美国为首提出的“怀特计划”,两者的共同目的都是解决各国分别发行货币与全球经济流通不平衡问题。
20世纪70年代初,在“怀特计划”框架下产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主权货币的基础上推出了与主要国家货币挂钩的超主权世界货币SDR。严格讲,SDR并不能说是一种货币,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权,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的潜在求偿权,是一种政府间的补充性官方储备资产。
后来,欧盟为深化财政合作,发行了区域统一货币——欧元。但欧盟成员国时而离心离德,国家间货币政策难以协调统一,欧元的进一步推广存在着很大障碍。
如今横空出世的Libra是新出现的超主权货币幽灵,说它不是“诈尸”,首要原因是其庞大的用户基数。
其次,Libra由脸书承诺可以作为一种“锚定”模式的稳定货币,其优势在于“锚定”和“稳定”。有了人气,就要聚拢信任,而稳定是一种货币被大多数人信任的重要原因。Libra宣称以真实资产储备为担保,任何持有Libra的人都可以获得兑付。脸书显然希望凭借支持兑换法币的能力,让Libra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脸书的梦想是打造一款能够超越时空、国界的货币。但Libra不是主权货币,无法成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工具,而且脸书也不具备政府信用,发行货币并没有真实的国家信用根基。
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担忧,超主权货币可能涉及的、犯罪等活动会让人们手足无措。地下钱庄和各种犯罪组织可能选择数字货币,因为其支付手段缺乏可追踪性,加密的特性使各种数字货币天然具有隐蔽的特征。
先知先觉,监管走在“跟风”前
键盘敲击一下,Libra的使用可能就代表了亿万资产,可以轻松逃避监管、躲开法眼,这是所有监管者所担忧的。如果有一天,Libra成了、恐怖主义、利益输送等违法活动滋生的天堂,技术便会沦为恶魔。我们要做的是:把恶魔的种子掐死在萌芽中。
美国不断有机构推出各式各样的稳定币,我国是否也需要鼓励相关企业推出类似货币?
在世界和平发展的背景下,技术的革新很可能成为下一次国际货币体系变更的主要推动力。为保证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处于有利地位,需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鼓励相关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推动数字货币研发,加强相关领域研究和技术跟踪保证自身发展不落伍。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以区块链为基础的通证货币的发展,还是超主权货币的形成,二者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目前来看,从加密币到锚定单一货币的“稳定币”,再到锚定多种资产的“稳定币”,整个发展依然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从本质上依然无法脱离主权货币,说明超主权货币的发展尚未达到颠覆性改变。
并且在网络支付结算方面,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积累了大量经验,对此我们应继续高度重视、稳步推进,严密防控风险。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