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加密货币投资者一直认为机构投资者会导致下一次比特币暴涨,但这只是一个建立在希望之上的错误想法。
在过去的两年中,加密领域的媒体和比特币的支持者一直在强调机构投资者拥抱加密货币行业的必要性。人们常说的是,机构资金的流入会导致加密资产的大规模采用,并且加密资产的整体价值会出现难以置信的飙升。
快进到现在,加密货币的总市值尚未达到2017年底的75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
加密货币价格的缓慢复苏引发了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如果机构资金已经流入加密货币市场,为什么在过去三年中比特币价格没有出现明显的大幅上涨?
要么存在几乎无限的抛售压力,要么机构投资将推动加密货币价格上涨的理论不成立。以下是机构投资者尚未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五个原因。
加密市场入口仍然太窄
Northern Trust高管:加密货币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已经失去了吸引力:金色财经报道,Northern Trust 数字资产和金融市场负责人 Justin Chapman 在旧金山数字资产周会议中表示,加密货币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已经失去了吸引力,机构投资者在 2022 年之后就对加密货币失去了兴趣,即使今年呈上升趋势,他们对加密货币的兴趣仍未恢复。
Chapman表示 ,机构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加密货币的底层区块链技术上,我们并没有那么关注资产类别,因为客户目前并不关注,所以我们没有看到客户将其纳入投资组合的兴趣。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变化,作为一家公司,我们可以考虑这些业务,但从机构的角度来看,它肯定已经失去了‘光彩’。[2023/5/5 14:43:45]
比特币是CoinMarketCap上排名第一的加密资产,投资比特币对于大型共同基金经理来说,仍然是一大障碍,尤其是考虑到他们所认为的比特币风险时。
除此之外,与传统资产相比,购买加密货币还需要额外的步骤,并且购买加密货币的过程令人不快。有些基金的内部监管制度也不允许投资特定产品,而另一些基金则因监管和批准场所的低流动性而被驱逐。
研究:英国机构投资者的加密货币持有量将大幅增加:金色财经报道,数字资产管理公司 (Nickel) 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随着该行业监管的改善,英国的专业投资者预计将推出更多的加密/数字投资基金。Nickel 委托英国的专业投资者进行研究,他们共同管理着约 717.3 亿美元的资产,在未来三年内,93% 的人预计可用资金数量会增加,近四分之一 (23%) 的人预计会大幅增加。
Nickel 的研究发现,英国投资者强烈支持数字资产——所有被质疑的投资者都认为它们将成为主流资产,而 93% 的投资者认为数字资产——尤其是 DeFi 协议——正在成为传统金融的重要颠覆性技术。当被问及他们对区块链和数字资产技术的主要总体看法时,63% 的专业投资者表示它具有可扩展性,并且正在实现主流采用,而 17% 的专业投资者表示它对全球经济具有强大的变革潜力。(finextra)[2022/6/22 1:24:27]
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并不能保证牛市
机构投资者的到来或存在必定会转化为买压。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旗下的大奖章基金最近进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比特币期货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动态 | 由于机构投资者持续加持,加密货币交易率多项指标均显著上升:据Verdict消息,4月17日,CryptoCompare发布2019年3月的交易所报告。报告显示,今年2月至3月,由于机构投资者兴趣持续增长,加密货币交易率在多项指标中均出现显著上升。其中以币币交易所的表现最为亮眼:2月到3月间增长了70%;比特币对美元的交易量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从2月份占所有比特币交易量的70%升至3月份的81.7%;加密现货市场交易也出现了显著增长:较2月份增长47.5%,3月份交易总额达到3250亿美元。[2019/4/17]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CME期货是以现金结算的,因此它们不一定涉及任何比特币交易活动。更重要的是,对冲基金也可以建立空头头寸。
投资者应该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庆祝一个100亿美元的基金可能进入加密领域,希望押注比特币的价格?
是的,加密衍生品市场已经有了显着的增长,这些是机构规模投资者的首选工具,但对于普通散户投资者而言,它们仍然非常复杂。
动态 | 加密交易所Coinbase列出机构投资服务“核心原则”:据CNN消息,交易所Coinbase公布了一系列指导原则,旨在促进其针对机构投资者的新系列产品和服务的采用和发展。Coinbase公布的“北极星”原则为市场参与者创建了一个框架,确保公平、安全、透明的机制和高质量的基础设施,防止恶意活动以及提供所有必要的信息。[2018/8/24]
由于合约每两个月到期,因此通过期货建立头寸的成本可能很高。此外,这意味着投资者将承担相对现货市场负溢价交易的风险,因为转换到下一个到期日通常会产生成本。
简而言之,期货合约不是为长期持有而设计的。
与传统市场相比,加密货币行业规模太小
尽管比特币确实能带来惊人的回报,但还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94万亿美元的行业不会在短期内盲目购买加密货币。
海纳国际集团数字资产主管:监管清晰将推动机构投资:据CNN消息,海纳国际集团数字资产主管Bart Smith近日表示,提高监管透明度将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向加密货币市场注入资金。[2018/6/9]
加密货币市值。来源:BitcoinIRA不管看了上面图表多少次,它都仍然令人印象深刻。加密行业的2480亿美元市值只是资本市场中的一小部分。目前,流通中的日元纸币总计达1万亿美元,其中不包括银行存款和国债。
全球20家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总共管理着42.3万亿美元。仅0.5%的资金投资加密货币最终就将达到2,110亿美元,相当于加密市场总市值的84%。
尽管过去几年的情况表明,加密技术可以带来无限的好处,但必须承认,加密货币市场甚至无法与传统市场相提并论。灰度投资管理着30亿美元,这是机构投资加密货币的最大的公开交易工具。
尽管资金规模如此之大,但在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看来,这仍然微不足道。
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股票的前7名所有者对于几乎所有大型资产管理公司而言,银行,信用卡,保险和经纪公司都占据了投资组合中相当大的比例。贝莱德,道富,先锋,富达和惠灵顿一直是金融股票的前20名持有者。
银行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汇丰,摩根大通,高盛,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瑞银和富国银行都是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管理公司。
由于银行是此类独立共同基金的相关投资者和分销商,因此这种关系将变得更加深入。随着大型金融机构主导股票和债券发行,协调投资基金在此类交易中的分配,这种关系甚至进一步加深。
当主题是传统金融行业时,任何共同基金经理都没有太大的余地犯错。
目前,加密货币绝不会对Visa,富国银行,丘博或嘉信理财构成威胁。不管去中心化金融表现得有多好,也不管比特币交易的规模有多大。
因此,投资者应该问的问题是:是什么阻止机构都进入,以及如何才能让他们投资加密货币?
监管压力仍然是一个障碍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前主席J·克里斯托弗·吉安卡洛在2019年10月承认,CFTC、财政部、SEC和国家经济委员会进行了讨论,以抑制比特币2017年令人难以置信的上涨。
这项由政府支持的计划在2017年12月达到顶峰,因为CME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都推出了比特币期货合约,而就在前一天,比特币创下了19,700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2019年5月,美国国会议员布拉德·谢尔曼呼吁同事取缔加密货币。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2019年7月发布推文:
“我不喜欢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它们不是货币,其价值极度不稳定,而且是凭空捏造的。”
最近,美国财政部长史蒂芬·姆努钦承诺对加密货币实施“重大新要求”。
2019年10月,美国参议员甚至致函支持Facebook的Libra加密货币项目的三家公司,称“该项目对消费者,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和全球金融体系构成风险。”
尽管比特币并未被广泛认为是法定货币的竞争者,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加密货币的市值将达到一万亿美元。
流动性和便利性
BAKKT的产品旨在缓解共同基金对比特币投资的重大障碍。以实物交割的比特币期货合约允许在一个完全受监管的场所进行购买,包括托管过程。
据Cointelegraph报道,BAKKT由洲际交易所控制。想要交易此类产品的客户必须通过用于股票和期货的常规经纪人进行交易。
BAKKT的比特币月度期货合约交易量。
长期以来,散户投资者一直在等待BAKKT的推出,因为它的到来预示着加密行业已经得到机构投资者的支持。有关2018年和2019年将创下历史新高的估计是不间断的,而且大多数是错误的。
BAKKT推出后,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产生了平均每日交易量,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无关紧要。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
目前很少有经纪人提供BAKKT的产品。许多基金的内部法规不允许拥有基于比特币的实物投资。需要额外的控制机构资金才能获得BAKKT批准。不接受实物比特币作为杠杆交易的保证金。交易时间仅限周日至周五的上午8:00到下午6:00。尽管可以更改内部基金规定,以适应比特币投资,但对于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基金而言,现在可能没有多大意义。
分析师和投资组合经理建议,在长期共同基金经理中增加一种新的资产类别,这将承担巨大的个人风险。
加密市场无需机构就可以扩展
本文的目的不是要让投资者远离比特币和加密货币。缺乏实际市场经验的专家和分析师承诺,不可能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太久。如果比特币市值仍低于1万亿美元,请放心,你已经早早地加入了这场加密盛宴,这未必是一件好事。
这种资产类别可能有无限的上涨空间,机构投资者的进入肯定是渐进的,然后是突然的。现在,必须意识到,一个数万亿美元规模的共同基金行业还没有足够的充分理由来投资这种新兴的资产类别。
加密市场不需要共同基金行业。相反,比特币是普通人的钱,本身就是一种投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