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区块链,真的能让你发财吗?_区块链:777

如果做一个调查,过去两年资本市场上最为火热的概念是什么?我想区块链一定会分走相当多的票数。上至专业机构,下至普通小白,“投资区块链”几乎成为了一种时尚。甚至是手里攥着几千块钱的大学生,摇身一变也都可以成为“区块链投资人”。

当然,区块链也确实承担得起这样的“厚爱”。这不,两个月前,区块链已经上升到了我们的国家战略层面,让我们又切实感受了一把,什么叫作“国民热度”。

其实,不只在中国,区块链的热潮早已蔓延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在遥远的非洲,在那片几乎很难跟“科技革命”联系到一起的大陆上,都在高呼“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迎接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口号。或许,正如那段很Low又很有感染力的话说的那样:

40年前你错过了摆地摊;30年前你错过了炒股;20年前你错过了互联网;10年前你错过了房地产;今天,你还要错过区块链吗?

可是,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区块链的技术门槛并不低,它本身就融合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多种计算机技术,还加入了博弈论的思想。事实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无法给区块链一个明确而唯一的定义。

而另一方面,因为区块链项目往往伴随着“代币发行”,又使得它的参与门槛极其的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基本上还都是创业者、专业投资人和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游戏。因为互联网创业再怎么说也还是有门槛的,并不是普通人想做就能做的;而各轮投资到IPO上市包括之后的各种股权操作,更是投资机构、大投资人以及律师的盛宴,和普通人更无关联。实际上,从普通人的角度看,互联网泡沫破裂和自己最相关的也就只是股票跌了这个渠道而已。

简而言之就是,“想浪也要有资格浪”。在互联网泡沫时期,那些各种靠谱和不靠谱的“.com项目”,以及参与那些资本运作的机会,仍然是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面,普通人想参加,一是没有足够的资本,二也缺乏相应的信息渠道。

但是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你会发现资本和渠道的限制似乎都没有了。直接上网站就能看项目,点击注册就可以当投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手里攥着1000块钱的大学生,都可以成为某个项目的“天使投资人”,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可是极低的参与门槛带来的后果就是,乱象丛生。那些信心满满想要参与“区块链革命”的人们,那些想要通过区块链来改变命运的人,他们期待的区块链革命并没有到来,而自己却最终沦为了被人收割的韭菜。

巴菲特曾经解释过自己为什么不投科技股。他说,投资决策的关键不是看一个行业可以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可以增长多少,而是研究特定公司、资产的优势和持续性。

巴菲特当时举了两个行业的例子,一个是飞机,一个是汽车。这是两个好行业,却不代表它能让你赚钱。

以汽车为例,美国历史上总共诞生过2000家汽车制造商,它们的产品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然而到了今天,2000家只剩下3家。飞机行业的命运也是一样的。

所以“与其投资汽车,不如看空马匹。因为前者赚不了钱,后者反而可以”。

但是,1995年,随着网景公司上市成功,巴菲特的投资逻辑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当时的Netscape是一家成立仅仅16个月,且依然在亏损的公司,但是它的股价在上市当天就从28美元冲到75美元。

以任何意义来衡量,那都是一次了不起的登场。

《纽约时报》当时撰文称:“无论以何种发行规模来看,这都是华尔街历史上首日上市交易的股票中表现最好的一只。”《华尔街日报》则发表了一篇观察报告表示,“要达到27亿美元的市值,通用动力公司花了43年,而网景只花了大约1分钟”。

而网景公司的上市也彻底的拉开了互联网泡沫的序幕。从那以后,华尔街开始转向成长型投资,即捕捉那些将利润再投资以达到高速发展的公司。并且,在“Winner-take-all”的影响下,他们还偏好规模更大的公司,所有人都在捕鲸,很少有人关注小鱼。

当然,一方面这确实跟科技行业自身的特点有关,因为它确实引起了过往投资逻辑的转变。但另一方面,这种逻辑的转变,也容易滋生泡沫。

简而言之就是,因为科技本身所蕴含的颠覆性创新,会让人们对其在未来的爆发式发展产生一个预期。预期来了,就是“风口”;预期没有来,就成了“泡沫”。

到了1999年,美国有457家公司上市,308家来自科技行业,117家在上市当天市值就翻了一番。像美林、高盛这样的投行,也都开始推出互联网专项基金,投资这些新上市的科技公司。思科的PE达到148倍,Oracle153,高通167……

那个时候,人们总是觉得互联网企业就该是指数增长的,早期的亏损都是为了等待爆发那个拐点。而那些害怕错过上车机会的人,也就蜂拥而至,变成了泡沫的助推手。

那一年,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下跌了23%,而同期标普500指数则上涨了18%。但是随后,互联网泡沫开始破裂。

2000年3月,美国商业周刊《Barron提出了“烧钱率”概念,他们列了一张表,上面是顶级.com公司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烧光钱。

最后,他们惊讶地发现:207家公司,74%现金流为负,51家的现金会在接下来12个月内烧完,就连亚马逊当时也只能再撑十个月。

一语惊醒华尔街。股价暴跌,创业公司难以在二级市场融到钱,倒闭潮就此开始。即使是曾经风光无限的Netscape,到今天坟头草也已经很高很高了。

而那些最终存活下来的,凤毛麟角。

所以到今天,我们确实看到互联网行业诞生了很多伟大的企业,这些伟大企业也给它的投资者带来了惊人的回报。但是,能够参与到这些伟大企业的成长之中,并享受它们的发展所带来的红利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

而一味追求小概率事件,也注定很容易就被收割。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到进行中的移动互联网,再到今天的区块链,都是如此。

所以,区块链是伟大的发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贸然投入就能够发财。投资伟大的发明,一样可能会得到欲哭无泪的下场,这在逻辑上并不矛盾。

同理,在这个圈子里面玩到倾家荡产,遇到及各种组织,也不能否定这个发明的伟大前景。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15ms0-2:27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