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江湖大局已定,拼多多如何成功崛起?_:

2018年6月30日,拼多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说明书,正式开启IPO计划,7月26日,拼多多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一度市值高达351亿美元,从诞生到上市,拼多多只花了三年的时间。

消息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很惊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曾经不被看好,被贴满了各式的标签电商平台会一超苏宁、京东、唯品会等巨头横空出世,用低价拼团的购物模式,短短三年就汇聚三亿多的用户,令阿里、京东不得不出招“围剿”,于是电商战场风云再起。

那么问题来了,在传统电商格局几乎已定的情况下,拼多多是如何脱颖而出,从巨头的夹击之间崛起的呢?

背靠微信流量,资源扶持巨大

与行业内众多电商平台一样,拼多多选择的运营模式也是常见的拼团特卖模式,但与其他电商不同的是,它是建立于微信这个平台之上,虽然拼多多创始人黄峥一直不愿意承认拼多多腾讯系的,但是,依托微信生态而起的拼多多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没有微信,就没有现在的拼多多。

在拼多多于2015年成立之时,微信的用户已经达到10亿了,如此庞大的背后用户池,让它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而它的拼团特卖模式主要是针对那些对商品价格高度敏感型的消费群体。

这与淘宝网和聚划算在前期发展种子用户时所用的模式大同小异,不过,拼多多通过微信这个社交平台让用户在自发地变成了推销员,使得新商品在短时间的传播速度较快。

同时,参与拼团的人越多,商品的价格就越低。

本来在拼多多上商品价格就比较低了,只要再动手转发个连接,拉几个人一起来拼团,价格就会变得更低。这样简单的事情,大多数人都是很乐意去做的,这不,三年的时间里,拼多多的用户就已经超过了3亿。

除此之外,在2018年2月,拼多多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拼多多和腾讯在支付解决方案、云服务和用户交互等多个领域进行合作,腾讯还同意与拼多多分享技术和行政资源。背靠社交巨头腾讯资源支持,拼多多的流量可以确保没事。

价值的创新,低价拼团受青睐

关于拼多多,有许多的人说是复制淘宝的,但是我们要知道,淘宝已经成为电商霸主,复制淘宝最后只有死路一条吗,所以拼多多能杀出重围的一定是提供了不一样的价值,并且这种价值是被需要及认可的。

拼多多的牛逼之处就是“微分销+团购”的模式,大家都知道做电商前期最难在于所谓的补贴培养用户习惯,为产品打开知名度。结果事实上,有补贴了用户就买,没补贴了用户就走。前期砸的钱真的是无底洞,参考京东苏宁易迅当时猛砸钱的情形就知道了。

而分析一款互联网产品模式的可行性,就要以其对用户的价值为原点进行推演,逻辑上是可靠的。从现在的产品来看,拼多多对用户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低价和拼团两个方面。

拼多多可以通过低成本获客,注意,不是商家低成本获客,而是平台低成本获客,用户属于拼多多,因为低价是最好的广告,比再精彩的产品介绍都管用,然后就是沉淀用户,用户对低价商品的品质有预期,即便买到假冒伪劣,对其购物积极性的影响极为有限,因为低价决定试错成本低,即便多买几次也比京东便宜,频繁购买有利于提升用户粘性。以女性钟爱的服装为例,快时尚品牌尤为吃香,背后是低价优势与快速更新换代相结合。

当然光靠低价优势不足以支撑拼多多快速崛起,拼多多祭出了第二个杀手锏:拼团。

以分享为主要切入口,通过“拼团”的形式在社交平台上迅速扩散;社交属性和高性价比激发用户的即时性消费需求,以商品分享推荐为主,也就是黄峥一直强调的“以货去找人”的商业逻辑。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与传统购物不同,拼多多“拼”的模式是一种游戏式的购物方式,由它延展而来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贯穿拼多多购物全程。显然,这一购物体验离不开对人性的理解。

依靠这两个方面,拼多多既有了知名度,又有了用户,但是同样的,拼多多也有自己的软肋,比如商品质量是硬伤、用户忠诚度低、到“列强”围剿等。

治理政策严格,管理成熟有经验

除上述两点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为了体现出同传统电商相比的优越性,拼多多的平台治理政策更加严格,比如假一赔十,按批次赔付,这都对卖家提出了要求,而对用户体验照顾更加到位。再加上拼多多的管理团队十分成熟,聚焦于拼团一点把业务扎深,没有做不好的道理。

目前,拼多多的年活跃用户数已达4亿,阿里为7亿,京东则是3.05亿,从用户量来看,拼多多已经赶超了京东。

在整体用户上,拼多多的用户和淘宝的重叠度比较高。因此,阿里在这场三四线的抢人大战中已经有所行动,而在目前下沉的红利被收割完了之后,拼多多想要保持高速增长,以及应对来自阿里和京东的夹击,摆在拼多多面前的最优策略似乎就是以攻为守了,然后慢慢的在走其他路线,比如农村包围城市,品牌升级计划和出海战略,抢夺蓝海市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15ms0-4:50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