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不要轻易进入区块链行业(不要来币圈)?_区块链:API

关于区块链行业的两个刻板印象

人们对于区块链行业的印象一般存在两个极端:

高端而神秘莫测:充斥着各种凡人听不懂的术语,让人不明觉厉,以及能一定程度上代表这个行业的比特币,价格涨跌变幻莫测……

妖魔鬼怪子横行:各种山寨币、空气币横行,从暴富到归零只需一瞬间,上线即破发、团队跑路、无处维权……

但实际上,这些印象其实是对币圈的印象,而币圈又是区块链行业目前最热闹的地方。

所以,本文题目也可以理解成,不要轻易进入与币相关的区块链项目——不要来币圈。

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你还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时,看到区块链行业的招聘,也许你会好奇向往。

一方面是对区块链行业本身的好奇。区块链行业”去中心化“、”全球分布式办公“一直都是看上去很美,但现实就是,大部分员工还是只能老老实实在某个高级或普通的办公楼集中办公,集中搬砖。

另一方面是这个行业一直充满“暴富”神话。谁谁谁之前买了什么什么币,赚了100倍,公司哪个看似普通的程序员三年前就实现了财富自由,出去开场会认识的不是合伙人就是VP以上级别,谁谁谁之前是从华尔街投行回来的……

西班牙、墨西哥和哥伦比亚有超过10%的年轻人拥有比特币:金色财经报道,根据Finder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数据,墨西哥和哥伦比亚有14%的年轻人拥有加密货币,而在西班牙,这一比例为12%。同样,就比特币和其他流行加密货币的采用水平而言,墨西哥在27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名第 8 位。与此同时,西班牙和哥伦比亚排名第23和17位。另一方面,根据调查结果,全球采用加密货币的年轻人占19%。越南是加密货币采用率最高的国家,占成年人口的45%。[2021/8/28 22:42:48]

这个行业到底充斥着什么样的妖魔鬼怪?

第一层:前海外投行从业者、前传统金融从业者、其他行业闻风而来的人、媒体等,主要负责项目研发、宣传包装,让项目看上去高大上。

第二层:KOL、KOC等社群头目,负责项目宣传,主要是喊单。

看上去客观理性的分析文章、小视频等,都是各方利益交织后的结果,在这个行业,没有绝对的公平客观。

这在金融界也不是什么奇闻,一部叫《监守自盗》的纪录片中,还原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与政客、经济学家、财经记者互为谋利、互相妥协的内幕。

调查:男性、年轻人和城市居民对比特币熟悉程度更高:Morning Consult的调查数据显示,至少到目前为止,比特币还没有成为一个不平衡的金融体系中的平衡器:在美国,男性、年轻人和城市居民可能比女性、老年人和郊区及农村居民更熟悉加密货币。总的来说,比特币在许多普通美国人中并不出名,他们对于复杂的金融投资并不熟悉。33%的成年人表示他们对比特币“非常”或“有点”熟悉,相比之下,61%的人表示他们对比特币不是很熟悉或完全不熟悉。这项调查于2021年1月6日至8日进行,2200名美国成年人参与,误差幅度为2个百分点。此外,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44%的男性表示他们熟悉比特币,而女性中只有23%的人表示熟悉。与年长的人相比,年轻人更有可能表示自己熟悉比特币,千禧一代有45%的人表示自己熟悉比特币,而X世代(1965年~1980年出生的人)和婴儿潮一代的比例分别为37%和17%。43%的城市居民表示熟悉比特币,30%的郊区居民和28%的农村居民表示熟悉比特币。在不同政党之间,对比特币的认识也存在细微差异。民主党人(38%)和独立人士(34%)比共和党人(28%)有更高的熟悉度。[2021/1/11 15:51:42]

这放在金融圈不足挂齿的区块链”币圈“也同样适用,只是玩的没那么高级。

韩国央行民意调查:40%年轻人渴望拥有加密货币:据Bitcoin报道,韩国央行公布了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关于加密货币接受度的调查结果。据当地媒体报道,在25011名受访者中,40%的年轻人渴望拥有加密货币。本次调查发现,收入越高的人群,对于加密货币的渴望程度就越高。但韩国央行行长Lee Ju-yeol却此前一再表示加密货币并不属于货币的范畴:加密货币距离我们太远,而且不具有货币的属性,它应该被视为一种资产或商品。[2018/3/28]

为什么劝年轻人不要进入区块链行业?

行业太年轻,没必要拿自己的时间与之赛跑。

这个行业很年轻,拿国内来说,OKCoin和Huobi在2013年成立,后来者币安,一直打着国际牌,本质的技术和运营团队也在国内。他们是在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后的十多年之后才出现的,在两个不一样的历史节点上,互联网行业成熟,商业模式清晰可见;相比之下,区块链行业嗷嗷待哺,一切都是新的,规律难寻,在异业合作和管理上,遇到不按照规则办事的几率更大。

如果大家都不按规则办事,那你会选择按照规则办事吗?答案很模糊,你不能高估人性。

调查显示:韩国年轻人在加密货币投资方面非常活跃:据韩国联合通讯社Yonhap报道,本周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20多岁的韩国人在加密货币投资方面表现非常活跃。据报道,韩国金融投资者保护基金会12月份对25-64岁之间的2,530名韩国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数据显示,约22.7%的受访者处于二十多岁,他们在加密货币投资方面非常“活跃”。韩国金融投资者保护基金会表示,接受调查的韩国人平均花费658万韩元(6,161美元)投资于加密货币。被调查的三十多岁的韩国人平均花费373万韩元(3478美元)于加密货币,而二十多岁的人平均花费29.3万韩元(27.2万美元)于加密货币。[2018/3/14]

如果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就直接来到这里,一定不是一个最优选择。它看上去很美好,未来的饼也画得很圆,但实际上,虚幻的价值感会让人温水煮蛙,因为一直没有真正触摸到价值所在,就好像团队一直在努力做一件皇帝的新衣,知道的人说好,外人看来其实是虚无缥缈。

那这个圈子有什么玩法?项目有什么价值?用户从哪来?项目的具体应用在哪里?

答案一般是,不得而知。

2.选择与谁一起并肩作战,比较重要。

CFTC主席:我们应该尊重新一代年轻人的利益:美国当地时间2月6日上午10点,美国参议院举行数字货币监管主题听证会,CFTC(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Giancarlo在开场白中提到自己的孩子对比特币的兴趣,他们将比特币看做是一种价值储藏手段。Giancarlo称,政策制定者应该尊重年轻一代的热情,他们显然对数字货币和与它们相关的看似光明的前景很感兴趣。他说,“我们应该感谢新一代的新技术,以一种深思熟虑的监管方式来尊重他们对这项新技术的兴趣。”同时,他也指出,应该有足够的法律和监管条款来阻止那些企图滥用个人利益的人。[2018/2/7]

其次,这是个不认真的行业。我说的不认真,并不是所有项目都是玩玩,而是大部分情况下,你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事情过程都会发现”还能有这种操作“?

具体的,可以在各大社群里看到。小到一张海报,大到一次项目方高层的AMA,你都会发现其中的奥妙所在。币圈的人仿佛没有真正在这个世界存在过,名字是假的/昵称/英文名,很少有人真名真姓的站出来说,”我是这个项目的创始人合伙人“。

2020年3月13日比特币暴跌40%,看上去”数字黄金“的故事就要终结了,这一年的开始,好像是某些数字货币白皮书上的概要,全球疫情、美股暴跌……人们一直从一个信仰流转到另一个信仰,马不停蹄地在危机中转换生存的思维。

任何行业都有灰色,只是因为规则和法律,制约了这些不合理的地方。现在在区块链行业里的人,都想成为制定规则的那个人。如果说这个行业有一天被正名了,那不是靠某个项目、某个交易所、某个矿、某个技术要付出努力,而是整个区块链行业的方方面面都要努力去污名化。也许首先,是从交易所抵制上辣鸡币开始。

3.简单概括币圈运作本质,从0到1,再从1到0

币圈项目最基本的职责分工:技术、运营、市场

如果把整个项目当成一个工厂,那么技术生产币,运营包装币,市场分销币。

技术团队,不用多说,是一个项目基础的基础,把代码搞定,币就出来了。

运营团队,主要负责推广,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只要市面上有的和不被封的就可以,SEO、社交媒体、社群,内容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短视频,具体也可以是H5、长图、海报等……运营团队如果细分的话有内容运营、活动运营、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等,无论这个团队有多少人,多少工种,宗旨是产品包装得看上去是那么回事,然后上市,卖掉,完成融资。

市场团队,有时候市场和运营不是完全割裂开,市场的职责可能更加对外,外部品牌合作、媒体合作、社区合作等等都在职责范围内。

看上去运营是dirtywork,市场的工作更加光鲜,市场负责人出现在朋友圈AMA海报的几率远远大于运营负责人。

技术、运营、市场三方通力合作,生产、研发、销售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币,从0到1的过程算是全部经历了。如果在交易所,这个从0到1的过程可能有细微差别。一些交易所会有专门的项目孵化团队,听上去神神秘秘,简单可以理解为自产自销,从无到有到上市,如果交易所自带流量,用户基础好,根本不愁项目怎么卖,卖多少。

那么,从1到0是怎么回事?

币圈变化太快,这里的变化有:

行情变化大,周期轮回快,在传统金融市场轮回十多年的周期,数字货币行情可能一个月就给你轮完了,上个月比特币还一万美金,现在直接腰斩至5000刀,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政策情况不明朗,关于区块链行业的政策经常发生变化,时而收紧时而放宽松,总的来说,国家对区块链技术是大力支持的,比如区块链溯源、证照、票据上链,在金融方面有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研究……但是,对普通的代币发行和出售,一直处于一个不明的状态,但是命令禁止1C0,这一点是人尽皆知的。那怎么说明这个项目不是1C0呢?去年火起来的IEO是不是变相的1C0呢,这个其实不言而喻。

看一个行业,除了厘清正常的商业模式,还需要把控这个行业的政策走向。像前几年盛行的P2P、现金贷……这些业务早期让投资人赚到不少,但也有人是有命赚钱没命花,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行业受政策影响大的情况下,风险是很大的,最后基本形成的格局也是龙头企稳,小罗罗只能拼命上赶着也喝不到汤。

综上,因为行情、政策的变化,让币圈项目本身就变得扑朔迷离,币圈项目团队撕逼、跑路已不算是什么新闻,年轻人在这样项目和团队中工作,除非有极强的主人翁意识和区块链信仰,否则很容易被这些乌烟瘴气的声音打乱了节奏。

个人价值归零:

我是谁?我要做什么?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灵魂三问……

在项目从0到1的过程,也是个人价值不断提现和拉升的过程,等达到这个峰值的时候,你的个人价值对于这个项目而言其实已经被榨干了。

这些经验,换到其他行业,甚至可以说是一文不值。

为什么这么说呢?隔行如隔山,外界看待区块链行业的眼神,在本文开头已经明确了,区块链行业的商业逻辑、运营方式,拿到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都没有直接的参考意义。区块链概念太新,很多概念又没法落地,运营的样本也太少,不像传统行业动辄几亿流水和几百万GMV,小项目日活能超过两位数,都算是呱呱叫了。

当然,没必要太过于纠结跨行业个人价值归零的难题,摒弃区块链行业好高骛远的坏毛病,养成将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极致的好习惯,脚踏实地,勤奋好学,这个普世通用的法则到哪里也是行得通的。

资产归零:

一个币圈项目的最终,无非是上了交易所,无论大所小所,都算是在二级市场与观众们见面了,至于表现如何,就看背后的市值管理和社群喊单能力了。至此,币圈项目的1完成了,至于什么时候归零,我想也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你听说身边的人因为某个内幕消息而暴富了,那也一定会听说有人因为合约而破产。又或者,那个人过于贪心,在身价快过亿之时没有及时套现,到现在还和其他人一样继续搬砖。

一个币圈朋友推给我他前同事做的微信公众号,里面明确介绍自己在2017年做过代投。代投,是币圈最火热之时的一个特殊职业,就好比掮客,撮合项目和用户的交易,是早期1C0的样态。

币圈最怕的不是不要脸,而是脸皮薄。当你看到一些项目币山寨币铺天盖地的宣传时,一定记住,看看就好,不要买。Billions项目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15ms0-3:53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