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张图揭秘大热项目 Dfinity 及其生态_CYCLE:CLE

启动六年后,或许今年四月份,Dfinity可以正式上线了。

放言要重塑互联网,打造全新第三代区块链生态的Dfinity,如今的路线图更专注于互联网计算机(ICP)协议方向,鲜少再有以太坊竞争者或疯狂姐妹链的关联被提起。

对Dfinity的关注者而言,从2015年至2021年,这过去的六年时间,或许回顾起来会恍若隔世;对于币圈吃瓜群众来说,Dfinity和T恤的梗,也从2018年空投活动延续至今,漂亮的T恤Shopify商店页面,也仍然存在。

不同的是,当年的四大天王的称呼,如今很少人再想起了,一张戏谑Dfinity迟迟不曾上线的图,也曾在社区中传播甚广,配文是:2051年1季度,互联网计算机终于上线。

2021年诸多老项目取得了明显进展。随着波卡上线,FileCoin上线,以太坊2.0第0阶段启动,Dfinity也不例外。今年四月份,随着Mercury网络即将从Alpha转为Beta版,我们有望见到主网正式创世启动。

在笔者看来,Dfinity是一个挺神秘的项目,可能有几个原因。

一来是Dfinity过去几年间愿景迭代,从原先的以太坊姐妹链的主张,到如今对标TCP/IP的ICP协议,致力于打造分布式的互联网计算机系统,重塑互联网基础架构,成为一个分布式的云平台,代币也从DFN变换为ICP。

受此影响,又引入了颇多的新概念,如NNS(神经网络系统)、神经元、Canister(容器)、Cycles(手续费)等等,即便对于币圈老手,理解起来也需要花一些时间。更何况Dfinity的新价值主张---打造开放式的互联网计算机,目标受众更聚焦于开发者和创业团队,在生态中实例偏少的情况下,自然给理解增加了多一重难度。

今天文章,一起速览Dfinity最新进展和相关信息,为便于读者理解,本文尽可能用图示方式直观展现Dfinity的基本概念。文中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上公开视频、博客或文档,有错漏之处,欢迎读者指正。

一、Dfinity目前进展如何?

如果按照Dfinity创始人的Dominic的说法,现在Dfinity的主网其实已经存在了,不过我更倾向于按照传统的习惯,将其定位为预启动阶段,尚未正式上线。

MercuryBeta候选版

Mercury公开网络,是主网正式上线前的最后一个版本的代号。2020年12月18日,Mercury的第一阶段完成,随后Alpha测试版上线。此阶段主网将不会再重置,标志着正式步入主网启动的最后阶段。

此时,网络释放了管理代币中的一小部分,据称由Dfinity基金会、早期投资者和其他几方所有,网络满足创世要求后,会投票表决剩余代币的释放时间。

2021年3月24日,DFINITY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DominicWilliams发推称,将于3月30日发布其「互联网计算机」主网Beta候选版本1。

按照规划,Mercury的Beta主网版本发布,意味着Dfinity正式创世启动,而ICP代币,也将于正式上线后发放。不过,根据官方此前文章的介绍,会通过NNS治理系统释放代币给持有者。

这意味着,触发了创世提案之后,超过5万名ICP代币的持有者需要逐步解锁来释放其中的代币,而锁定期最短的设计为6个月。至于空投部分的代币是锁仓释放,还是直接释放,暂时笔者未见到确切信息。这部分细节还有待Dfinity随着主网正式上线临近,给出更明确答案。

当前网络状态

根据当前Dfinity的ICP面板统计,有8个自网络,361台节点机器,当前的CPU数量达到了23056个,产生了1460万个区块,按照网站显示,平均而言出块速度是每秒2.87个区块。

Dfinity生态原定计划是在2021年底前入驻100个数据中心,到2030年完成入驻数千个独立数据中心的目标。

下图所示为当前的网络节点分布情况。考虑到Dfinity对数据中心的要求颇高,这也带来了对其网络不够去中心化的一些担忧。不过Dfinity官方的回复是会扩展数据中心和运算节点的数量,并结合NNS(神经网络系统,Dfinity的链上治理体系)来管理网络。

原先预计于Q1主网上线,不过如今四月份过完了1/3,尚未见到更多动静。考虑到Dominic之前在Twitter上回复提到的安全审计、文档等工作进展。当前技术文档和教程已基本完成,不过对于安全审计方面,暂未见到相关进度报道或披露。

二、互联网计算机:Dfinity的新追求

Dfinity经过几年的迭代,目前的正式愿景定位为互联网计算机,缩写为ICP。

Dominic将ICP和传统互联网相并列,称互联网计算机为世界上首个以网络速度运行的区块链,可以无限制地扩容,可以承载任何数量的智能合约计算和存储任何数量的数据。

想要理解Dfinity,必然会涉及到一些技术上的概念,我尽量用Dfinity团队给出的一些直观的图示,用人话来解释一下。

ICP实际上是一个分布式云计算平台和协议

理解Dfinity的新定位—互联网计算机,真的把他当做一台超大型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来理解,可能会更方便。

传统的互联网生态,如上图所述,在物理层之上,会包含诸多复杂的网络架构,比如云服务、CDN、DNS、数据层、防火墙等诸多组件。

Dfinity设想用ICP协议以及建立在ICP协议之上的互联网计算机系统,来替代传统的IT架构。

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理解,ICP会将传统的一些架构给打包成现成的服务,让开发者能够省事,直接用现成的轮子即可,不必再痛苦地去自行从头开始构建。尤其涉及到分布式架构中的负载均衡、CDN/DNS等基础服务的配置等,ICP提供了替代物,底层替换为了分布式的计算平台,而对于用户来说,几乎是无感的。

cancan是一个部署在ICP上的示例应用

既然称之为互联网计算机,我们可以根据直接根据字面的含义,也能理解ICP所包含的内容:

提供了开放的通讯协议,ICP协议,在该协议之上,可以运行通用的计算。一个全球的计算机网络,确保协议能够正常运行,而包含在其中的,是独立的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由多个节点组成,提供了运行软件或者说智能合约所需要的硬件资源,如CPU、网络和内存资源。一个公开的SAAS平台,扩展性良好,开发者可以像使用任何一个云平台一样,部署软件应用,比如DeFi、NFT等具体的应用。

从ICPDashboard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当前ICP生态中的网络带宽、CPU资源、内存等等的信息,如上图所示,当前整个互联网计算机的带宽约为20MB/s。需要注意的是,ICP也是采取了内存存储的方式,提升程序的运行速度,由此带来的,是对数据中心的要求会比较高。

Dfinity希望借助于拜占庭容错和加密算法,让软件不依赖于防火墙等设施,也能具备防篡改的功能,支持智能合约软件自动运行,且结合了代币经济模型的设计,实现激励和软件所在生态的自治。

NNS:ICP互联网计算机的神经网络

如果说ICP是一台巨型的全球计算机,集合了诸多的数据中心和节点,那么ICP跟传统的云平台又有什么不同?毕竟AWS、GCP、Azure、阿里云、腾讯云或者是公司自建的私有云服务,也是用的数据中心,异地备援,多节点运行的。

区别在于NNS。ICP之所以不是另外一个云平台,而是开放式计算平台,其区别在于被成为NNS的治理系统,或者可以做个通俗化但不那么精确的理解:

代币化+DAO治理+云服务=ICP

ICP平台为代币持有者通过去中心化的治理系统NNS共同所有,在全球多地的数据中心,组成了多个子网络,为智能合约或者说容器提供了运行的基础设施,并从中获得收益。

如果说ICP是一台巨型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的话,各个数据中心和节点提供了运行的硬件设施,而NNS就是这台计算机的管理员,通过提案方式,决定了ICP这台超级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机制和生态中的利益分配等相关事宜。

下文的代币模型部分,我们会再详细介绍ICP代币持有者是如何影响NNS系统中的决策的。

每个智能合约,都是可扩展的容器(Canister)

我们知道了ICP这台计算机由多个节点运行,组成了云平台;也知道了NNS是一套链上的治理体系,由ICP代币持有者来共同决定。

那么问题自然来了:在这台计算机上,能运行什么程序,可以承载什么应用?

答案其实挺简单:ICP作为一个通用的云计算平台,理论上可以运行任何类型的应用。Dfnity社区也用CanCan、LinkUp等应用做了示例,这些分别对标抖音、LinkedIn等传统互联网应用,尽管只是初步的demo示范,却也展示了ICP承载各类型应用的潜力。

在ICP这个平台上,最基本的组成元素,被称为Canister,可以翻译为容器,类似于以太坊等区块链公链平台上的智能合约,却也有若干不同之处。

无论是用什么语言些的软件,都会编译为WebAssembly模块。想要运行,需要将这些模块部署到ICP的副本之中,而运行这些模块的执行环境,就被称为容器(Canister)。

将ICP想象成一艘大船,在甲板上堆积着一个个的罐子。每个罐子跟罐子之间相互独立,却又能相互通过导管链接起来。在罐子内部,构建起了一个可以包容软件运算逻辑的执行环境,在ICP之中这些罐子容器,就起到了跟智能合约类似的作用。

不过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些容器可以复制、可以分叉,更方便自组织,相比传统的公链架构,更容易扩展。在编译完毕部署完成后,每个容器会产生自己的索引编号,如果是具备前端功能的,甚至直接可以通过该容器的入口访问,供用户交互使用。实际使用起来,跟传统互联网并没有明显区别,不过背后运行的,不再是单一的服务器,而是ICP的开放式云平台。

我知道这样说有些抽象,所以我按照ICP的文档部署了一个LinkedUp的示例,到ICP的Mercury网络上,大概花费了10分钟不到的时间。网址见:https://qsuio-dqaaa-aaaaa-qa6oa-cai.ic0.app/

请注意,在链接之中的"qsuio-dqaaa-aaaaa-qa6oa-cai"这一串编码,就是前端容器的编码索引,无论是前端应用还是后端应用,甚至是钱包,都是以容器方式组织的,在容器之中包含了编译之后的程序,以及该程序的运行状态等信息,支持查询和更新状态的操作。

Cycle:程序运行的“燃料”

尽管下文我们会在代币模型的部分详细介绍ICP代币的经济模型,不过此处为了理解容器这一概念,有必要专门聊聊Cycle。

在ICP这个云平台上,运行程序如果没有成本的话,势必会造成平台的计算带宽存储等资源被滥用。为此运行程序要有成本,并且为了防止单个程序/容器占用过多的资源,单个容器的运行可以使用的资源也有上限。

ICP采取的是Cycle这一单位作为计价。如果你熟悉以太坊或者类以太坊平台的生态,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价格稳定的gas,不能流通,只能用作手续费使用。并且需要由容器的所有者来支付。就是说这里的设计,采取了开发者付费的方式,按照我的理解,用户使用这些程序,是不需要支付费用的,而程序的开发者或者团队,需要将ICP代币兑换为Cycle,作为驱动程序运行的燃料,确保程序可用。

尽管ICP价格可能波动,但是Cycle的价格,是锚定法币的。具体来说1瑞士法郎等价于1兆(trillion)cycles的计算资源,开发者需要将价值1瑞士法郎的ICP,兑换为对应的Cycle。这样ICP的价格不会影响到合约的运行,不会出现ICP价格高涨,运行合约或者说容器的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的情况出现。

ICP兑换为Cycle是单向的,就是说不能够从Cycle再兑换为ICP代币。而且Cycle也不能流通、转账,只能供开发者自己使用,用在自己所控制的容器上,确保他们能够运行正常。

基于上面的探讨,我们尽管略去了许多的技术细节,不过应该能够对ICP这台互联网计算机的运行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

接下来看看更轻松的话题:ICP代币如何分配。

三、ICP代币如何分配的?有何作用?

ICP初始发行数量为469,213,710枚,第一批持有者约为5万多人,包含了空投参与者、团队贡献者(120位全职人员,另外30余位贡献者)、以及投资伙伴。具体分配比例,如下图所示。

如前文所述,具体分配模式,是否会涉及到锁仓,尚未有明确信息,不过根据笔者的理解,代币会通过NNS的神经元设计锁定,最短锁定期预计为6个月。

据报道,Dfinity总共经过了三轮募资,募集了约1.95亿美元,具体而言:

2017年2月14日,种子轮募集了420万美元,代币价格约为0.0362美元,这部分占比为24.72%。2018年2月7日,战略轮融资,从AndreessenHorowitz和PolychainCapital处共融得6100万美元,占主网上线的初始代币分配的6.85%,募资成本为每个代币1.8978美元。2018年8月28日:风投轮,这一轮融资额最大,共募得1.02亿美元。占主网上线的初始代币分配的4.75%,募资成本为每个代币4.5765美元。由AndreessenHorowitz(A16Z)和PolychainCapital领投,SVAngel、AspectVentures、VillageGlobal、MulticoinCapital、ScalarCapital、AminoCapital和KR1以及DFINITY社区成员等跟投。

如果按照当前期货价格190美元来计算,总市值为891亿美元,按私募均价来算,意味着增长了166倍。

在2018年曾经举办的Dfinity空投活动中,诸多账户获得了10多个甚至一百多个ICP代币不等,折合人民币也能换一台车了。相信还有许多朋友热切期待着ICP代币能早点发放。

ICP代币的用途:治理和支付

ICP代币主要有两类用途:

作为治理代币使用,ICP持有者可以将其锁定在治理系统中,对提案进行投票。参与治理可以获得奖励。作为数据中心运行公共账本的补偿,或者说产生区块的奖励,也是用ICP支付的。应用型代币,支付手续费。正如前面介绍过的,在ICP生态中,运行智能合约需要消耗手续费(cycle)。与以太坊不同之处在于,ICP的手续费是固定价格的,基本不会随着ICP代币的价格而波动。

由于ICP代币是驱动整个系统运行的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专门了解下ICP代币模型设计,并借此了解在Dfinity之中各方的角色。

四、ICP的代币模型如何设计的?

这张图,清晰的表示了ICP生态中的各类角色和模型,我们逐一解读。

ICP生态中的四类角色和作用

在ICP生态中,有这样几类角色,相互之间其实也可以叠加。

首先是ICP持有者。

除了持币待涨之外,ICP持有者还可以参与生态治理。Dfinity采取的是链上治理模式,称之为NNS,神经网络系统。那么组成神经网络系统的每一个部分,就被成为一个神经元,而创建神经元,就需要ICP持有人锁定代币来产生。

相应的,当用户准备赎回代币的时候,就需要溶解掉神经元,如上图所示经过半个月到八年左右的延迟期之后,代币会回到用户手中,可以自由流通。

参与治理,可以获得到投票奖励,ICP持有者通过锁仓所创建的神经元,也可以自动跟随其他的神经元进行投票。由于锁定期往往较长,因此参与治理进行投票表决的时候,预期持有者会做出审慎的考虑。

投票的权重,除了受到锁定币量的多少,也会受到锁仓时间、神经元已经存在时间的影响。

其次,是数据节点。

这些节点的作用主要是:作为超级运算中心,提供给ICP的基础服务,包括运行计算、相互通讯、存储信息等。每个数据中心会包含若干个数据节点,而多个数据节点,又可以组成子网络,供计算容器使用。

作为提供服务的回报,这些节点可以获得ICP代币作为奖励,这也是系统之中增发较多代币的一部分。每个节点在一段时间内获得的回报是大致恒定的。

数据中心想要加入到ICP网络之中,首先要做的是获得一个DCID,即数据中心ID。通过NNS这一算法治理系统为数据中心生成该ID,然后数据中心能参与网络之中,提供数据节点。

如果互联网计算机需要更多的处理能力,会引入更多的节点机器,形成子网,承载容器的运转。Dfinity希望在十年内,可以吸引上千的数据中心加入。不过具体给数据中心的报酬如何,是否具有吸引力,还有待更多细节披露。

第三是ICP生态之中的关键角色:开发者。

开发者将软件代码编译部署到ICP之后,需要消耗ICP代币转换为Cycle燃料,换取数据节点提供的服务,维持自己的容器运行,供用户使用。如前所述,ICP之中的燃料手续费,是采用固定价格的,并且消耗量相对稳定,有助于开发者做好预算。

并且这部分ICP代币是单向转换,Cycle采取的是消耗模式,因此随着使用,ICP会消耗掉这一部分,对ICP产生通缩压力。

第四,是软件的用户。

作为终端用户,其实是可以不必去管应用背后的平台如何,对他们而言,运行在ICP基础设施上的软件,如果能够提供传统互联网的便捷+分布式账本的安全可信的提升,并且进一步可以从软件的分布式治理中得到更强的激励,会得到更好的用户感受。

使用淘宝的用户,不用为了浏览网页挑选商品而付费,只需要在下单时候付款即可。根据笔者理解,这是ICP试图跟以太坊等平台不同的方向之一。ICP试图实现这一点,运行在其上的程序所产生的计算等成本,由软件的开发者所承担,用户只需为自己所挑选的产品或服务付费即可,无需为使用软件本身支付费用。

不过,这是否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导致ICP代币的消耗场景变少?由于尚未到达大规模用户上线测试的阶段,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或许还要等好久才能得到。

ICP代币增发还是通缩模式?

ICP代币采取的是通胀设计模式,增发的ICP用来支付节点运行的奖励,以及为ICP治理的参与者提供奖励之用。

不过由于ICP代币的锁仓投票,以及单向的兑换燃料费(Cycles)的机制,所以实际上的流动量如何,取决于系统上线之后的运行情形,如果兑换为cycles的ICP量超过了增发的ICP代币量,则实际的ICP表现为通缩。

代币化+云平台

ICP代币,是互联网计算机(IC)的原生代币,而在上面运行的服务,也可以创建自己的代币,实现去中心化,等同于智能合约或者说DeFi应用提供自己的治理代币,供用户参与其中。

在ICP生态之中,ICP代币的持有者,可以通过NNS这一内嵌在ICP网络中的链上治理体系来参与整体生态的重要决策;而开放式网络服务,例如DeFi/NFT等等项目,也可以如在其他公链平台一样,创建和发行自己的应用治理代币,丰富生态中的代币体系。

最后一起了解下Dfinity或者说ICP当前生态中的代表性项目。

五、Dfinity的生态项目概览

Dfinity由于主网进度不断延迟,尽管有国内外若干社区成员努力,不过生态发展还处于非常早期阶段,加上ICP的整体架构和概念体系,对于以太坊等生态的开发者而言相对陌生,迁移门槛较高,需要项目方和社区更多的推进,才可能获得更理想的进展。

笔者根据互联网公开资料,整理了几个Dfinity生态中的代表性项目,供读者参考。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难免遗漏,还请读者补充指教。

Capsule:去中心化社交媒体

Capsule计划推出一个超级简单的去中心化社交媒体平台,基于ICP创建,该公司获得了由BeaconFund领投的种子轮融资。BeaconFund是PolychainCapital管理,专注于在Dfinity的去中心化网络上构建用于下一代“开放”应用程序的创业公司。

Distrikt:基于ICP打造专业社交媒体

起源于LinkedUp,后来第三方团队接管,计划打造为专业人士的社交媒体应用,称之为Distrikt。得到了DokiaCadpital的首席执行官AurelIancu所提供的资金支持。

按照平台介绍,Distrikt将是LinkedIn、Twitter和Medium之间的结合体......但是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平台”。

Fleek:计划迁移上万个以太坊应用和NFT项目至Dfinity

根据公开资料,Fleek原名为TERMINAL,帮助用户在IPFS上快速构建网站、应用的平台。如今也提供了对Dfinity的支持。Fleek筹集了400万美元,用于在开放互联网上创建网站和应用程序。

据报道,完成迁移之后,Fleek上11000个基于传统和区块链的网站能够在互联网计算机(ICP)的主网上运行,Fleek有望成为DFINITY互联网计算机「主网」最早的应用之一。此外为了提供快速、安全和可扩展的网络速度,Fleek计划将托管服务扩充至DFINITY的互联网计算机上。双方将使基于以太坊的DeFi应用和NFT项目能够以网络速度运行,并大大降低Gas费用,并且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Tacen:Dfinity上计划的首个DEX产品

Tacen融资了230万美元,计划在Dfinity上打造DEX,预计于2021年3季度上线,不过目前还没有可公开测试的版本,代币为TXA。

根据Tacen官网介绍,计划弥补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在安全和速度之间的裂隙,实现企业级别产品速度的同时,又无需进行KYC,用户能够完全自主控制自己的资产。通过智能钱包、速度撮合订单、以及结算数据预言机等基础设施,实现融合。除了交易加密货币之外,也可以用于NFT资产的交易。

Openchat

OpenChat将是继LinkedUp和CanCan等互联网计算机上的开放应用之后,DFINITY上第一个去中心化的加密通信应用。据OpenChat的软件工程师HamishPeebles介绍,尽管OpenChat在功能上与WhatsApp、Signal、Telegram等非常相似,但是所有权归用户,且代码公开可查,用户会分配得到代币,且对于应用有最终决定权。

六、小结

尽管介绍Dfinity互联网计算机的文章已经有许多,本文试图尽量从简单易懂的角度出发,概览Dfinity生态中的常见概念和问题,方便读者做入门级理解。

Dfinity立项至今五年,进度并不理想,社区的反馈也众说纷纭,有评价为厚积薄发,也有讽之为鸽中王者,不过经过本文的梳理,我们大致可以对Dfinity的系统生态有基本了解,随着ICP互联网计算机生态的后续发展,也可以更方便的解读相关信息,做出自己的投资和独立评价。

Dfinity的开发体验相对顺畅,也提供了较为丰富开发者文档和案例参考,对于传统互联网开发者来说,入门的门槛也不算很高。不过毕竟涉及到若干新的概念和设计体系,以太坊等生态之中既有开发者是否能够顺畅迁移,还有待时间检验。笔者期待的是,Dfinity可以走向圈外,吸引区块链生态之外的传统互联网开发者和创业团队加入进来,丰富这一生态。

Dfinity目前生态中的代表性项目不多,在开发者生态发展上尚需加力,方不负市场长久的期待,互联网生态亟需改变,也希望Dfinity在开放式网络和全球互联网计算平台上的探索,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思考和方向。

本文仅为提供信息参考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还请读者自己审慎辨别,独立思考。

声明: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块链研习(公众号)社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

-END-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0ms0-3:66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