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区块链治理「制度供给」难题?_STO:BOR

区块链既不隶属于强权机构,也不归私人所有,它是「公地」。公地面临的最大考验是「公地悲剧」,因为所有人都面临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的诱惑。只有一套合理的治理制度才能保证公地的持久发展。

该如何设计公地的治理制度?当环境发生变化后又该如何改进制度?这是一个成功的区块链系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是回答这个问题的行家。《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埃莉诺在公地治理上研究成果的集中呈现,她通过对5000多个成功的或失败的公地治理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公地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被验证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是该话题三大主题解析的最后一篇。之前,我们已经分别发表文章探讨了:

1.公地治理难以实现的根源

2.成功的公地治理制度应包含的8项设计原则

不管一套规则在一组环境的和经济的条件下运作得多么好,一些重要的变化——比如资源价格增长了4倍——都是对旧的那套规则是否能继续产生有效的和公平的结果的一个重大挑战。

但制度/新制度的供给是一个深奥的难题,它等同于提供另一种公共物品,存在着二阶的集体困境。即使回报是对等的,理性人寻求的也是免费确保自己的利益,搭便车的动机会逐渐削弱解决集体困境的动机。

埃莉诺根据公地资源占用者在改变制度时的经验和教训,建立了一套制度供给时的制度选择分析框架。

动态 | 人民网人民创投《区块链应用蓝皮书》出版发行:据人民网8月15日消息,人民网人民创投区块链研究院策划编撰的《区块链应用蓝皮书:中国区块链应用发展研究报告(2019)》(下称“蓝皮书”)一书,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蓝皮书由人民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蓁蓁和人民网总编辑罗华担任主编,人民网副总编辑潘健担任执行主编,并邀请了央行、工信部、中科院以及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家部委、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参与共同编写。[2019/8/15]

该框架确定了「对人们做出改变规则的决策影响最大」的一组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其作用并不是让我们从它出发得到精确的制度供给,而是确定在不同的环境结构下和不同的经济激励下,进行制度改变时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旦这些问题的答案明确,我们便能预测人们可能会选择的策略/制度,以及这种选择可能导致的结果。

如果说《成功的公地治理制度应包含的8项设计原则》解决的是我们在制定公地治理制度时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本文解决的则是「怎么做」的问题,即在遵循设计原则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规则。

影响制度选择的变量总览

一个人在任何特定情形中的行为选择取决于他如何了解、看待和评价行为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而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又受内在规范和贴现率的影响。

动态 | 国信办发布关于《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涉安全评估条款说明的公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九条明确“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开发上线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为落实规定要求,指导相关企业开展安全评估工作,现就安全评估的有关要求明确如下:

1.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所属的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已经在信息安全管理和信息技术服务管理方面建立了完整的认证体系,具备一批已获认定认可的测评机构。2.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未指定或授权任何单位和机构开展区块链安全技术检测和安全评估。[2019/8/9]

因此,影响人们做出制度选择的变量主要包括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内在规范、贴现率。

较好的理论态度是不要根据一种机械计算的结果决定制度变更,而是通过对不确定收益和成本进行有依据的评估后,做制度选择。这也是埃莉诺把这一组变量作为分析框架,而不是作为计算模型的原因。

如何评估收益?

在做制度选择时,个人如何评价预期收益取决于替代规则下的收益流量与继续使用现有规则所产生的收益流量的比较。参与者或分析人员需要回答下列问题:

与现有规则相比,使用替代规则后资源单位的预期流量将如何变化?

声音 | 中国区块链专委会:正起草《区块链人才备案暂行办法》和《区块链专家认证暂行办法》:据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官网消息,今日专委会在深圳办公区召开了第五次秘书长团队办公会,就《区块链人才备案(系统)暂行办法》和《区块链专家认证(系统)暂行办法》讨论交流,确定相关框架,同时就相关人事安排进行探讨。[2019/4/13]

与现有规则相比,使用替代规则后资源单位的预测价值将如何变化?

与现有规则相比,使用替代规则后资源质量将发生什么变化?

与现有规则相比,使用替代规则后资源的再生周期将有多长?

与现有规则相比,使用替代规则后冲突将会减少、不变,还是增加?

参与者回答上述问题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以下事实:

公共池塘资源的客观条件。

当前制度形成的,并对人们公开的信息的类型。

现有规则和替代规则的具体内容。

更进一步,参与者是否能准确评估规则变化后的收益情况取决于以下变量的不同情况:

1.占用者的人数;2.公共池塘资源的规模;3.资源单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性;4.公共池塘资源的现有条件;5.资源单位的市场条件;6.冲突的数量和类型;7.变量1至6的相关资料的可获取性;8.所使用的现行规则;9.所提出的新规则。

动态 | 中国信通院推出《区块链的技术发展与应用》 研究报告:据中国信通院消息,结合国际及国内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热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推出2018年市场研究系列报告及服务,主要包括专题研究报告、智库观察系列报告、数据监测系列报告等三个系列报告和服务。

近日,《区块链的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也已出炉。报告包含区块链的概念、技术架构、发展现状与趋势、应用研究、面临挑战以及政策建议等六大板块。[2018/12/11]

可以明确的是,规则改变后能够获得的收益值并不是一个简单存在于世界上的事实,它必须通过搜寻、组织和分析才能得到。

如何评估成本?

有两种重要的成本影响人们对制度的选择:

规则转换成本:从现有规则转变到替代规则的前期成本。

监督和实施成本:转到替代规则后监督和执行新规则的净成本。

转换成本是规则转换过程中需要投入的资源,如果该成本高于规则改变后所获得的净收益,就没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成本计算,占用者将保留收益低于替代规则的现行规则。

现行的集体选择理论认为有诸多变量对转换成本的评估有重要影响,主要包括:

决策的人数。转换成本与进行制度选择的人数正相关。

利益的异质性。转换成本与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异质性正相关。

浙大区块链课程教材《区块链技术进阶与实战》已出版,由浙大教师编写:近日,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宣布将于今年下半年新开区块链课程。据介绍,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蔡亮、李启雷、梁秀波等浙大教师编写的《区块链技术进阶与实战》,目前已经出版。[2018/4/14]

为改变规则所使用的规则。

领导者的技能和资本。当规则改变是由内行人领导时,转换成本较低;虽然转换成本的总量不受领导者资本的影响,但支付转换成本的可能性却与领导者资本正相关。

所提出的规则的类型。

改变规则的策略。如果占用者从低成本的改革起步,就能在那些需要大量转换成本的改革开始前取得改变规则的经验。

改变规则的自主权。如果得到改变规则的许可需要支付大量合法的或非法的费用,占用者也许就不会试图去改变规则。与人们拥有更多自治权的地区相比,生活在官员具有重要决定权的体制中的占用者,不会提供更多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变革。

如果规则转换成本可以接受,就要评估新规则的监督和实施成本。因为观察占用者的行为、评估行为产生的结果是否为规则所允许、强制实施规则等等举措,都必须耗费一定的时间和其他资源。

监督和实施成本主要受以下变量的影响:

公共池塘资源的规模和结构。资源规模越大成本越高。

排他技术。首要的排他成本是制止未经授权的占用者使用资源时所需要的行动成本。

占用技术。增强占用者互相观察资源占用情况的设计有助于降低监督成本和实施成本。

市场安排。越容易记载和发布各种日常活动信息的系统,监督成本越低。

所提出的规则。规则要求的监督越频繁,需要耗费的资源就越多。明确禁止某些行动的规则比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确定是否禁止行动的规则有更低的监督成本。

规则的合法性。特定环境中的政府对地方规则的合法性的认可会影响成本。

认清内在规范和贴现率

人们如何评估替代规则还取决于他们内在化的规范和所使用的贴现率。

内在规范反映的是个人对自己行为和策略的评价,它常常是共享行为规范的内在化。也就是说,一群长期在一起互动的人,不会把大家认为是错误的行为当作现行规则的替代选择。

某种行为在一组强烈禁止该行为的社群中的发生率/支持率,要低于对该行为不加责备的社群中的发生率/支持率,即使这种行为会给人们带来高收益。

人们使用的贴现率,即个人如何对未来收益进行贴现,是他们在考虑问题时对时间跨度的设定。

贴现率取决于若干因素,比如人们是否期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还能继续从公共池塘资源中获得收益,人们是否在其他环境中有更快获得投资回报的机会。

那些进入了有其他机会的经济体的占用者所采用的贴现率,要高于那些认为他们自己以及他们孩子的主要经济收入将依赖于某个公共池塘资源的占用者的贴现率。

贴现率也与占用者所处的经济体的保障程度相关。那些对过了当年是否还有足够的资源抱有怀疑的占用者,会给予未来收益很高的贴现率;如果无论占用者采取什么行动,公共池塘资源都可能被其他人的行动毁坏,占用者也会给未来很高的贴现率。

贴现率还受占用者所在的特定社会或地方社群在比较未来与当前的相对重要性时所共有的认知的影响。

有效的制度供给的特征有哪些?

公共池塘资源规则发生变化后所产生的净收益和净成本并不是独立的可被直接计算的,它是由不同的个人在高度不确定的和复杂的、并因其他人的策略性行为而变得更复杂的环境中评估的。

所有人类评估都有若干已知的和未知的偏差。比如人们对潜在损失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对同一数量的潜在收益的重视程度,从这一观点出发,可以对人们更趋向于选择什么样的新规则作出预测。

同时,当存在资源恶化指标或人们相信「危机」迫近时,便会愿意接受哪怕是限制他们使用资源的新规则。

人们对以频率为基础出现的事件进行准确估计的能力也非常有限。他们对近期事件的重视程度往往要远高于对以前发生的事件的重视程度。人们认为改变规则应该在公共池塘资源出现了一系列相对糟糕的事件后进行,而不应该在相对好的时候展开。

埃莉诺通过分析影响人们做出制度选择的一系列变量,以及总结公共池塘资源占用者在改变制度时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了更有效的制度供给所具备的特征:

大多数占用者认为如果不采取替代规则,他们就将受到损害。

大多数占用者与所提出的规则变更相关。

大多数占用者愿意在公共池塘资源上继续生产活动,即他们的贴现率较低。

占用者面临的信息成本、转换成本、实施成本较低。

大多数占用者有互惠的共识,并相信这种共识能作为初始的社会资本。

上述特征是弱有序的,即从1至5对人们做出选择的影响的重要性是依次降低的,1最重要,5相对不太重要。

看向未来

制度供给的分析框架说明了当现实场景中的人们试图制定和更新规则,以提高他们个人的和共同的利益时必须讨论的变量的复杂状况。但无论如何复杂,诸多成功的案例表明占用者是有能力为他们自己进行有效的制度供给,从而解决公地治理问题的。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提供了一系列的关于公地治理制度的设计原则和分析框架,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在这一领域的探索限制在一些特定层次和特定问题上。

埃莉诺在本书的最后建议我们珍视霍布斯、孟德斯鸠、休谟、斯密、麦迪逊、汉密尔顿、托克维尔和其他许多伟大学者在他们的理论中所提供的分析手段,此外,也应该借助于公共和集体选择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法和经济学、博弈理论等的研究结果。

公地的治理是一项挑战,不管是对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还是对于在现实中争取避免公地悲剧的社群。它需要在理论和模型的指导下,在真实场景的实证研究中,进一步的被推进。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46ms0-3:78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