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逼近1万美元:富豪入场扫货,FOMO时刻即将到来?_BTC:比特币

6月初,比特币分析师、Fundstrat公司联合创始人TomasLee在BinancePodcast接受币安首席财务官WeiZhou采访时称,比特币一旦突破1万美元,则将在5个月内飙升至4万美元。因为突破1万美元将是“错失恐惧”到来的真正标志。

作者:碳14、王泽龙

不知不觉,比特币的价格距离1万美金的重要关口,只剩下不到300美金了。

加密货币圈内最近利好消息不断。Facebook发布数字货币项目Libra白皮书,引发了全球各国政府对稳定币的大讨论,并在亚马逊、谷歌、蚂蚁金服、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中引起了剧烈反响。一时间,人们对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关注度再次升温,其讨论的热闹程度,让人们感受到了两年前,这个圈子跳动的燥热。只是经过熊市的洗礼后,这种热度更加带着理性的思索,而非简单的乌托邦式的幻想和投机狂热。

这样的热度让在数字货币的熊市里沉浸了将近一年的从业者们感到,长期以来的坚守并不是一个错误。他们的坚持得到了认可和回报。人们对比特币的信心,比这一年来的任何时候都要坚挺。反映在市场情绪上,越来越多的人们相信,这一轮比特币将开启一场之前从未有过的大牛市,它将突破上一轮牛市的顶峰——2万美元。

现在,比特币就站在1万美元的关口,试探并且徘徊。

 01 传统巨富对比特币表现出了不凡的兴趣

其实,早在比特币大涨之前,机构巨头们早已入场。

前段时间,一则由福布斯撰稿人BillyBambrough报道的新闻在业内广为流传,该撰稿人从其消息人士处得知,有富豪欲购入市面流通比特币总量的25%,即约450万枚比特币。

该消息传出时,比特币在Coinmarketcap上的价格为8552,89美元。如果该笔交易达成,将会高达约385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之下,马云的身家也只有373亿美元,也就是说他倾尽资产,也无法买断这么多比特币。

然而这位消息人士告诉福布斯:不少巨富或者公司实体都对比特币感兴趣,他们想要进入甚至控制这个市场。

这一消息在令人震惊的同时,也为我们观察巨鳄的兴趣转向打开了一个洞口。

 02 OldMoney的态度转向

如果我们把时间放长一些来观察,不难发现自2018年初加密市场进入萧条期后,不少富豪对比特币或者区块链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2018年1月,索罗斯于达沃斯论坛上声称“比特币是一种典型的泡沫”,话语内外充满了对该类资产的不看好与不信任。但在随后的4月份,彭博曝出消息,索罗斯家族办公室的成员表明其已受批对加密资产进行投资。此外,索罗斯的家族办公室还是Overstock的第三大股东,后者是“加密世界”的老兵。

差不多在索罗斯“比特币是泡沫”一言出世不久后,摩根大通杰米.戴蒙(Jamie.Dimon)对其2017年9月说比特币市场局的言论进行了“回调”,他表示:

“随着比特币愈发壮大,我对它的感觉与政府是一样的,而我只是与别人有不一样的观点罢了。”

("Thebitcointomewasalwayswhatthegovernmentsaregonnafeelaboutbitcoinasitgetsreallybig,andIjusthaveadifferentopinionthanotherpeople.")

如果说回调言论只是杰米态度转向的前哨,那今年摩根大通直接在Quorum区块链上发币则是给他自己“打脸了”。

此外,巴菲特对比特币与区块链态度的微妙转向也值得关注。相比2018年股东大会时直斥比特币为“老鼠药”,今年2月巴菲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的表态已然微有变化:

“区块链很巧妙并且重要,但比特币没有任何独特的价值。”

虽然其并没有改变贬抑比特币的态度,但却对区块链表达了赞美。

 03 机构入场的条件日益成熟

从上述文字可知,机构和传统巨富们对待比特币和区块链行业的态度正在变得日渐积极,对于某些“冒进”的人来说,这种态度甚至可以称之为“饥渴”。与此同时,机构进场的条件,也在日渐成熟了。

从技术上看,机构进场的刚需——托管行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规模。

我们可以看看Bitwise上个月发布的报告:

加密资产托管及托管保险市场正在急剧增长,这是加密资产市场效率不断提高的重要驱动因素。

该报告列出了9家知名的加密资产托管机构,其中五家已经获得了监管的“点头”,它们分别是:KingdomTrust、Gemini、itBit、CoinbaseCustody。此外,Bitwise估计富达、Xapo、Anchorage、DACC均有望在今年得到监管的首肯。

其中,Gemini与itBit的运营方Paxos均为获得纽约金融服务局批准的稳定币发行方,其旗下的GUSD和PAX分别占据稳定币市场份额的第四名和第三名,这将使得传统机构的入场更为平滑。

而DACC虽然尚未得到监管许可,但考虑到今年4月底时其被Bakkt这一华尔街巨头之子纳入麾下,它的合规时刻想必指日可待。

华尔街巨头们也没有闲着。2018年时,彭博先后曝出,高盛集团、摩根大通以及北方信托集团都在进军加密资产托管这一领域。其中,高盛于去年领投了对加密资产托管商BitGo的1500万美元的投资。今年以来,纽约梅隆银行被曝出同Bakkt合作开发一款地理上分布式(geographically-distributed)的密钥存储产品。

如果把视野扩展,不难发现加密资产托管业已然形成了一个生态,这种逐渐形成的多元安全机制,有助于塑造市场信心,畅通大笔资金出入渠道,为机构的入场夯实基础。国内方面,包括Invault、JadePool、Cobo等都迈入了该领域,并已经获得或正在积极申请有关地区的监管许可。

 04 从数据观察富豪入场:GBTC指标亮眼

另一个观测传统机构与富豪入场的指标是GBTC,即加密基金灰度旗下的比特币信托基金,这是一个面向单笔投资金额高于5万美元的投资者的基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机构入场的情况。从其上月披露的数据来看:整体规模已经达到了19.7亿美元,占到了该公司基金池近94%的份额。

据比特币分析师Rhythm的推特:

“灰度在2019年4月购买了超过1.1万个BTC,而比特币网络每月开采5.4万个BTC,灰度购买BTC的数量占BTC全球每月供应量的21%左右。机构投资者正在FOMO比特币。”

如果我们进一步从TheBlock的分析来看,4月份流入该基金池的比特币是前四个月流入比特币量的总和。以美元为单位估算,灰度在4月份的比特币增量为5820万美元,这已经十分接近历史高点——2017年12月的6080万美元。

如果从溢价的角度来看,GBTC目前的交易价格为每股11.1美元,这使得比特币的隐含价格超过11255美元,进而,GBTC的投资者需要付出相对比特币市价约3000美元的溢价,才能买到GBTC的份额。但即使如此,其凶悍的增长依然有力证明了机构投资者的兴趣。

 05 为什么富豪们在投资比特币?

为什么传统的机构和富豪们在扫货比特币?可能是出于以下三个原因:

一、国际环境波谲云诡,资金避险需求浓厚

这轮比特币“猛窜”的一个转折点是5月初,当时中美未就“贸易战”如何终结达成协议。受此影响,比特币的价格暴涨,后面一举突破了重要点位8000美元。

除黄金之外,比特币正在日渐成为人们心中的非主权价值存储方式。在地缘动荡的情况下,比特币受人欢迎不足为奇。只要长期形势不变,机构与富豪群体入场加密资产避险的需求就不会变,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二、对全球央行货币宽松的预期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人们对中美的货币政策有着强烈的宽松预期。如果接下来我们将面临一轮货币放水,那么金钱就会主动寻求抗通胀的资产,以免贬值。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数量严格控制在2100万个的比特币,自然成为了金钱追逐的资产之一。

三、比特币正在成为年轻人的资产

加密市场的增量空间取决于未来入场者的数量,而BlockchainCapital在4月份所做的调查显示,无论是对比特币的注意力、熟悉度、感知度、信念,以及购买并持有比特币的倾向性等任何一个方面,18-34岁的年轻人都呈现出了亮眼的数据:

纵向来看,相比2017年的牛市时进行的调查,这一轮调查中18-34岁的年轻人群体在以上指标中均有13%以上的显著增长;横向来看,相比其他年龄层次的群体,18-34岁这一段年轻人在以上指标中也是最领先的。

更为夸张的是,千禧一代中投资比特币的人数是投资股票市场的一半。这意味,比特币可能会成为年轻人,也就是下一代追逐的资产。正如70后和80后追逐房产那样,新一代的年轻人也会有自己追逐的资产类别,而这个资产类别就有可能是比特币。

不难料想,机构与富豪群体洞察到了这一趋向,尽早扫货也是对“年轻人与比特币”这一战场的布局。如果比特币是年轻人的选择,聪明的钱为什么不把资产押注在未来上?

 06FOMO时刻即将到来?

6月初,比特币分析师、Fundstrat公司联合创始人TomasLee在BinancePodcast接受币安首席财务官WeiZhou采访时称,比特币一旦突破1万美元,则将在5个月内飙升至4万美元。因为突破1万美元将是“错失恐惧”到来的真正标志。

此前TomLee上月曾在推特上做过调查,问BTC价格达到多少时会点燃市场的FOMO情绪。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参与者认为BTC达到1万时会让市场产生错失恐惧。他在推特上表示:“当BTC突破1万美元时,那些曾因BTC暴跌90%而幸灾乐祸或者认为比特币已死的人会产生错失恐惧。”也就是说,如果比特币到了这个点位,那么大多数此前抨击比特币的人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认为原来的看法是错的,从而加入到这场活动中来。

1万美元的关口至关重要。富豪们和机构已经逐步入场,接下来比特币市场会往哪边走呢?

让我们见证历史。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0ms0-2:86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