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科学家尼克萨博第一次提出了“智能合约”这一概念,其致力于将已有的合约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商业实践转移到互联网上来,使得陌生人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以前只能在线下进行的商业活动,并实现真正的完全的电子商务。
1994年,尼克萨博对智能合约做出以下描述:
“智能合约是一个由计算机处理的、可执行合约条款的交易协议。其总体目标是能够满足普通的合约条件,例如支付、抵押、保密甚至强制执行,并最小化恶意或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最小化对信任中介的需求。智能合约所要达到的相关经济目标包括降低合约欺诈所造成的损失,降低仲裁和强制执行所产生的成本以及其他交易成本等。”
2013至2014年间由程序员VitalikButerin受比特币启发后提出,研发了以太坊,发布了白皮书《以太坊:下一代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并一直致力于将以太坊打造成最佳智能合约平台。如今,以太坊智能合约已经发展了数年,智能合约概念深入人心。智能合约也的确提高了合约安全性,同时降低与传统合约相关的成本。
韩国国民议会全体会议通过《虚拟资产用户保护法》:6月29日消息,韩国国民议会全体会议通过《虚拟资产用户保护法》,以保护虚拟资产的投资者。由于没有来自执政党和反对党的反对意见,该法案将成为韩国自《特定金融交易信息法》(特别法)以来第一个与加密货币相关的立法。[2023/6/29 22:08:34]
普通智能合约的执行过程
但是现有智能合约完全公开的现状限制了智能合约的很多使用场景,在部分场景下由于隐私保密等需求,智能合约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结合了隐私性的智能合约技术的产生,可以完全适应这部分的需求,极大的扩展了智能合约的使用范围,也降低了以往智能合约使用中由于公开而产生的易于攻击漏洞的问题。
因此,隐私智能合约成为必要。例如,竞价拍卖环境下的智能合约,该环境下所有报价都是不能公开,任何一方也不希望自己的合同方案被公开。再比如,在类游戏中,智能合约自动根据输入执行得到输出,要求隐藏相互之间的输入,此种情境下的隐私智能合约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区块链行业关于隐私智能合约的交流越来越多。
Coinbase首席法务官:SEC有7天的时间做出回应:金色财经报道,Coinbase首席法务官paulgrewal.eth发推表示,第三巡回法院对今天 Coinbase 的强制执行令发布了短期命令。法院注意到 SEC 今天早上提起的诉讼,并询问 SEC 这是否意味着已决定拒绝Coinbase未决定的规则制定申请。 SEC 还有7天的时间做出回应。[2023/6/8 21:23:18]
匿名智能合约项目
近期,笔者发现两个主攻隐私智能合约相关项目,他们分别是Origo.Network与Hydra,认为这两个项目的隐私智能合约的技术具备前瞻性。
关于Origo.Network,其官方给出了下面的介绍:
首个帐户架构的隐私转账功能,而ZCash/Monero/Grin均为UTXO架构的隐私转账并暂时还不支持智能合约;
DAI回升至0.98美元区间:3月12日消息,CoinGecko数据显示,当前DAI已回升至0.98美元区间,短时升至0.984121美元,现报0.971387美元。
此前报道,Maker治理已通过最新的紧急投票制定一系列参数变更限制Maker对受损稳定币的风险敞口并加强DAI锚定价格,提交的参数更改计划48小时内(即UTC时间3月13日16:14)部署。
据悉,该提案提议变更USDC相关资产风险和治理参数,将UNIV2USDCETH-A、UNIV2DAIUSDC-A、GUNIV3DAIUSDC1-A以及GUNIV3DAIUSDC2-A等USDC相关LP作为抵押品的债务上限降至0。提案还要求更改PSM-USDC-A、PSM-GUSD-A等锚定稳定模块的部分参数以减轻协议风险。[2023/3/12 12:58:16]
首个能适用于多个智能合约区块链的隐私智能合约协议功能,支持通过常规硬件即实现敏感的分布式应用数据的隐私保护和加密可信计算;
Sui Network宣布Testnet Wave 2活动已结束:2月17日消息,公链项目 Sui Network 宣布结束 Testnet Wave 2 活动,并关闭游戏 Frenemies,并表示随后将发布更多 Wave 2 活动期间的相关总结。[2023/2/17 12:12:34]
在公开和隐私转账之间自由切换,灵活的设计可以供用户根据需要选择公开或隐私转账功能,适用于不同隐私需求的各种场景。OrigoToken的功能既包括ZCash/Monero/Grin那样的隐私现金,也有用于支撑分布式隐私应用的隐私版以太坊矿工费。
透过这些技术介绍,可以说Origo.Network在常规智能合约技术上,做了不小的创新,一方面在匿名币基础上增加了智能合约,另一方面对原始智能合约添加匿名技术。另一个来自欧洲的神秘匿名项目Hydra,与Origo.Network相比,其对匿名智能合约做了一些性能技术提升。Origo.Network是整体围绕着做出隐私智能合约,以隐私智能合约为基础平台去做更多的拓展,具备匿名转账功能,Origo以零知识证明为基础(Zero—KnowledgeProof)进行实现。
WBTC DAO计划重新设置智能合约多重签名方案:金色财经报道,管理 Wrapped Bitcoin (WBTC) 项目的社区WBTC DAO正在设置一个新的智能合约多重签名方案,以替换那些不再活跃的签名者,新的一组签名者将负责签署交易并在必要时更改Token合约。
新的WBTC DAO多重签名阈值将由11/18变更为8/13,并将保留来自原始集合的七个成员,包括Compound、Loopring、Kyber和BitGo等,新增Chainlink和Balancer。FTX、Airswap和MakerDAO等将被取消签名资格。[2022/11/26 20:46:37]
但是,Hydra有所不同。
Hydra项目通过CryptoNote协议利用环签名、隐匿地址和环隐匿交技术结合,实现了匿名性和隐私性。Hydra在支持转账隐私性的同时还通过对将CryptoNote协议与智能合约等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隐私智能合约的创建与运行。这样的设计,使得Hydra项目在支付方面明显优于同类隐私智能合约项目。同理,在支付性能上,Hydra优于Origo.Network,因为Hydra就是为安全快捷隐私支付设计的。不过,目前为止,团队不愿项目受到某一个团队内标志性人物的控制而影响项目本身,故选择匿名开发”,神秘感满满。
神秘的Hydra
之所以笔者认为Hydra项目神秘,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笔者发现,该项目的Github代码库的更新是从2014年4月份开始的,代码库的提交人数多达50人,近期活跃的开发者占比为更是高达20%左右,代码提交活跃度赶超大部分币圈项目。
但是笔者完全无法通过网站找到任何与创始人团队相关的信息。也许,创始团队是在玩类似Grin一样的匿名把戏吧。除此之外,共识方面也有所创新。Hydra通过引入DirectedAcyclicGraph技术,并将其与PoW、PoS结合,使得项目既拥有去中心化和高安全性,又获得了DAG的高并发特性。这使得Hydra确认时间低于两分钟。至于项目共识算法,Hydra采用了PoC共识。
POC,proveofcapacity,容量证明。容量越大,算力越高。
目前较为主要的Bitcoin、Litecoin、Ethereum较多采用了PoW作为共识机制。这一共识机制在早期对数字货币去中心化确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矿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ASIC矿机的出现,使得算力中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心化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1)矿机制造中心化;(2)电力资源需求产生的中心化。
但是,PoC挖矿门槛低,对电力、场地需求要求很低,只要电脑中有闲置存储空间,均可参与Hydra挖矿。
有趣的分发模式
据了解,Hydra代币即将于7月15日登陆BISSUP四期,笔者认为该项目的代币分发模式颇为“有趣”。
此次认购分四轮进行,每一轮释放1亿Hydra代币,第一轮认购代币价格为0.01USDT,认购结束后随即开始交易,后一轮交易价格由前一轮参与热度与价格共同决定。此次认购还加入了“回购权”。所谓回购权,就是每位通过认购获得代币的投资者,都可以在8月15日认购结束时,向Hydra官方申请退币,Hydra将以认购价的90%对用户认购的代币进行回购。也许你会觉得这两个特点无关紧要,但实际上这背后蕴藏着套利机会。
假如某位投资者第一轮以0.01USDT价格认购了10000Hydra,然后市场价格涨到0.012USDT卖掉,后来又跌到了0.008USDT,这时候只要花80USDT买回来10000个,到期可以兑换90USDT,获利30USDT。这就是套利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方将所有认购得到的资金全部存入了冷钱包,用于为潜在后悔者退币。提到“认购价90%回购”、“四轮认购”,相信深入币圈的用户都会想起“荷兰拍”,进而联想到首次采用荷兰拍的Algorand,与其代币Algo开盘之后暴跌70%的惨状,认为Hydra项目很可能会步Algorand后尘。
但是笔者并不这么认为,因为Algorand荷兰拍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Algo开盘价格过高,开盘价是私募价的50倍,导致大量抛盘出现;市场流通代币数量过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项目方公开宣布其持有的总代币量的25%不锁仓。两个原因导致Algo代币价格一直处于下跌状态。
不过,笔者通过多方调查得知,Hydra首次登陆BISS,并没有任何代币流通进入市场,更重要的是,该项目目前为止并未参与过任何私募,意味着该项目并不会在二级市场产生任何抛压。
综上,笔者认为,Hydra项目值得参与一下。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