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联合创始人、25岁的VitalikButerin可以说是加密货币领域的开拓者。《财富》杂志在其最新的“40Under40”排行榜中,将这位“消瘦的梦想家”排在第22位。
2014年,Buterin获得了10万美元的PeterThiel奖学金,以表彰他在开发以太坊平台和数字货币以太币方面的贡献,此外,他还开创了一种开源编程语言,该语言允许开发者创建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应用。
出生于莫斯科,在多伦多长大的这位研究人员、程序员和作家,目前估计净资产在5000万美元至1.5亿美元之间,其中大部分资产都是以太坊。
今日,他接受了媒体theStar的采访:
区块链行业是否需要更好地说明风险和潜在的公共利益?
VitalikButerin:需要了解的一件大事是,五年前区块链还只是比特币,但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比特币。其被分成了不同的空间,有很多不同的愿景。比特币的理念是,在区块链上运行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不受企业和国家的控制,其不会贬值,也不会被没收。区块链只是一个工具,让特定的事情成为可能。
对于以太坊来说,我们关心的是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其使得去中心化加密货币成为可能,并使其用于更广泛的场景,实现其他事物的去中心化。
你所说的“其他事物”指的是什么?
VitalikButerin:除货币以外,以太坊上最早实现去中心化的实例是DMS,即去中心化的域名系统——类似于去中心化的URL电话簿。OpenCerts是另一个例子。该项目会收集大学学位和其他证书的记录,并将它们保存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因此,如果想要验证证书,可以通过区块链检查其是否存在及其有效性。
第三个例子是DAO。即通过相对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不同组织应用系统的运作逻辑。
另一个重要领域是企业监察。我们可以使用特殊用途的区块链版本——有时被称为私有区块链——它们是‘半去中心化的’。可能会形成小型的行业联盟,允许同一行业中的不同公司在更开放的竞争环境中进行协作和互动。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把所有东西都换掉,没有那么激进,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容易让机构参与进来。
这是最简单的方式吗?
VitalikButerin:视情况而定。从历史上看,这两条路都曾有过成功的时候。我经常与企业和政府交谈,机构也越来越热衷于选择公有链。你都跟哪些企业谈过?
VitalikButerin:微软就是其中之一,还有银行。对于加拿大银行业在区块链领域的探索我不是特别了解,不过我知道加拿大皇家银行一直对这项技术很感兴趣。政府在这个领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否有监管的余地?
VitalikButerin:政府确实发挥了作用,其中之一就是监管。最普遍的担忧是加密货币交易——基本的模式就是通过直接在区块链上出售代币,为新项目筹集资金。争议点在于法律上ICO是否应该被归类为证券。也就是说,监管机构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VitalikButerin:监管机构肯定在努力。他们在许多方面犹豫不决。另一方面,政府也是这项技术的使用者。各国央行一直在探索发行数字货币,并且在区块链上记录政府信息。是什么阻碍了加密货币普及?
VitalikButerin:可扩展性是主要的瓶颈,因为以太坊区块链几乎已经满了。随着参与者数量的增加,区块链不仅会越来越满,而且我们将因交易空间产生竞争。交易成本本来就很高了,但可能否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而成倍增长。我们不可能阻止人们参与,因此可扩展性的改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点。如何改进可扩展性?
VitalikButerin:当前区块链的主要问题是每台计算机都必须验证每笔事务。如果我们能让网络中每台计算机只验证一小部分交易,那么就能改善性能。可以在不牺牲安全性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吗?
VitalikButerin:会有所牺牲,但在合理范围内。可扩展性优化之后能够降低成本吗?
VitalikButerin: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每笔交易的成本减少100倍。这是否意味着加密货币可以实现主流普及了?
VitalikButerin:可扩展性并非唯一的问题。目前正在优化的还有易用性、安全以及隐私方面的挑战。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其也在进步,但即使有技术,你如何把它变成人们会用的东西呢?那加密货币的风险是否降低了?
VitalikButerin:目前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加密货币钱包app不再只由一串计算机秘钥控制——这样风险太大了——现在已经有一些智能程序,通过更复杂的机制,采用了多个秘钥,这样一来,黑客要想入侵你的账户就需要同时攻破多种信息。还有人担心加密货币价格归零,但这并非技术问题。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重拾信心。很多人对区块链感到害怕的主要原因在于网络货币,他们认为如果的涨跌幅度更小一些,对这个领域肯定会更好。但这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重要的是,我们的确可以在使用并受惠于区块链的同时不必承担风险。例如,如果用区块链来进行认证,你只需要付出足够的加密货币来支付交易费用——大概只需要几美元。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