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宇,穿越二轮牛熊的老韭菜,专注分享最新鲜、最直白的投资思考,让小白也能迅速跃迁。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
长久的熊市,让人心慢慢开始发生变化。
一开始,“团队在做事”是一句很有力量、很鼓舞人心的话。只要项目方或明示、或暗示、或主动、或被动地透露出一星半点在做事的动向,社区就“沸腾了”,币价就上去了。
后来,随着熊市的到来以及泡沫的破裂,许多代币开始暴跌,尤其是一些“看起来在做事”的项目,其代币竟然成百倍、上千倍地走向归零。
“拿住,团队在做事”成了韭菜们无奈的相互调侃和嘲讽。
最后,一切变得诡异起来,一种错误的观点开始流行起来:“‘只拉盘不做事’和‘只做事不拉盘’同样是耍流氓”。
真的是这样吗?
一、只拉盘不做事
很多人进币圈都是冲着暴富而来。
当许多人想着一夜暴富的时候,“只拉盘不做事”的币就有了市场——这或许是今年以来ZJP泛滥的原因吧。
马斯克要求与Twitter CEO进行公开辩论,向公众阐明Twitter真实账户问题:金色财经报道,埃隆·马斯克向Twitter CEO Parag Agrawal发出挑战,就Twitter上的机器人数量展开公开辩论。马斯克表示,让他向公众证明Twitter每天有小于5%的虚假或垃圾邮件用户。
金色财经此前报道,马斯克表示,如果Twitter提供他们对100个账户进行取样的方法,以及它如何确认这些账户是真实的,那么收购Twitter的这笔交易应该按照原来的条款进行。[2022/8/7 12:07:16]
总体来说,每一个所谓“只拉盘不做事”的项目都是博傻和“跑得快”的游戏,但仍然有新人甚至老人乐此不彼。
最近有一个ZJP天天暴涨,昨天开始暴跌了,后续怎么走我不关心,我关心的是这个项目本身的逻辑。
项目方选择的是做“真小人”,搞出了一整套理论,嘲讽了所有做事的项目方。
在官网,用一整套复杂的概念,试图证明“只拉盘不做事”的项目才是好项目。
宝盛集团 CEO:看好 DeFi 的前景:金色财经报道,资产管理规模超过 1100 亿美元的瑞士私人银行瑞士宝盛集团的首席执行官 Philipp Rickenbacher?透露,该公司将密切关注数字资产的兴起,并探索该行业可能带来的机遇。由于该公司的目标是将自己定位为“数字资产和法定世界”的交叉点,因此首席执行官确认将涉足 DeFi 领域,Rickenbacher?称,将数字资产整合到其整体财富管理主张中,将使瑞士宝盛坚定地站在数字资产和法币世界的界面上。集团已做好充分准备,成功应对DeFi不可避免地带来的破坏,成功驾驭其客户和业务。
此外,Rickenbacher 表示看好 DeFi 的前景,因为他表示该行业有可能颠覆 \"旧银行系统中传统的成本高昂的复杂部分\"。
此前金色财经报道,宝盛集团将为高端客户提供数字资产服务。[2022/5/20 3:30:40]
我来翻译一下:
开发原则1倚重志愿开发者,进行志愿开发,不支付报酬。
翻译:我们没有专门的程序员,连写代码的都是志愿者,团队是不做事的,你不用担心我们花钱。
声音 | Silvergate银行CEO:更高的加密货币价格波动或将为加密市场带来更多价格差异和获利机会:Silvergate首席执行官Alan Lane接受采访时表示,IPO正在为新产品提供新资金,以满足机构对完整的加密货币借贷和存款解决方案不断增长的需求,更大的价格波动可能会为加密市场带来更多的价格差异和获利机会。据悉,Silvergate于11月7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次公开募股4000万美元。(Coindesk)[2019/11/21]
开发原则2侧重于Defi相关的Dapp研发。
翻译:我们只开发怎么打钱、收钱、存钱的APP,方便开玩,其他没用的东西不好,请放心。
开发原则3以社区需求为中心,以持续形成共识为目标。
翻译:我们主要是靠拉人头,别的都是虚的。
开发原则4采用MVP方式,用最小成本开发出可用版本,快速迭代。
翻译:玩法更新很快。
开发原则5开发去中心化软件辅助打造共识。
翻译:我们也会有一些软件用来包装一下自己。
在白皮书中指出,项目方甚至指出,当前币圈的玩法已经变了,技术型项目消耗太大、试错风险太高,还是他们这种盘子才有玩头。
这样的项目都有市场,而且进到了币圈的前30名,让我感觉很心寒。
有位网友一加我好友就说:老师我刚进币圈什么也不懂,您给推荐一个币吧?我说新人我只推荐比特币。他回复说这还要推荐?这个币赚不了多少!
很多人都太着急了。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的诺贝尔奖最新研究成果《贫穷的本质》,其中有一条:学会延迟满足是变得富有的重要一点。
但原因不光在某些韭菜的耐心上,一些号称“踏实做事”的项目方也有问题。
二、只做事不拉盘
比特币和以太坊这样项目,已经没有了明显的所谓“项目方”,基本不存在拉盘。
但是有许许多多的山寨小项目,以“做事为幌子,以砸盘为目的”,伤害了太多人。
我自己持有并锁仓的某个山寨小币,就有这样的情况。
牛市的时候,团队宣称他们对标的是以太坊,后来说要搞什么宇宙还是星系计划,把我和其他韭菜忽悠得一楞一楞的。
当币价上去后,团队疯狂砸盘,总量10个亿,团队砸了3个亿,最后币价暴跌100倍。
你质疑他砸盘,他说团队的3亿还在。
你质问他智能合约锁定的币为什么解锁,他说他只是代币整理、没有去二级市场卖。
但一众韭菜们找不到证据。
这个项目到今天,还是每周出一期周报,内容基本一样,就是团队到哪里开会什么的——图上你根本找不到任何项目方的痕迹,只能猜想项目方可能是图中某一个人吧。
据统计,在这个项目中,99%的在二级市场接盘的人都亏了,我是极少数因为长期跟踪、而且及时离场赚到钱的。
试想一下,那些通过二级市场给团队送几十亿的韭菜们心情是如何的,他们对于“团队在做事”又会有着怎么样的看法。
很多时候都是如此,韭菜们的钱给出去以后,项目方是别墅靠海还是埋头苦干,再也没机会知道。
可能一开始,大家都是看不起资金盘的,但环境改变了很多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仍然相信,持续的探寻光明,要比拥抱黑暗更有意义。
只要让我们交出去的每一学费,都让它有价值。
我特别希望通过写稿子来帮助更多人,因为只有韭菜不再那么容易被割,才能倒逼项目方努力做有价值的事。
这也是我明确宣示“不接任何推广,不写任何软文”的原因。
最近有一个项目方找到我,说要一起来做一个项目,承诺绝对不割韭菜。虽然我有公示不接项目,但他还是把白皮书发了给我。
我看了一下,它确实不是盘子,但其做法完全没有新意——根本就是抄袭和拼凑,对于要做什么、要怎么做只字不提,提了一通伟大愿景和目标,根本没有做起来的可能。
而且,空洞的口号和目标非常让我尴尬,明年用户100万,后年1000万,击败某某公司之类——我不笨,项目方更不是,他们为什么这么写?
我说:“你承诺绝对不割韭菜,但你这个项目明显是不行的,你团队的币没有锁定,砸盘是必然的。即使你主观上不割、客观上必割呀,如果我接了,到时人家怎么看我们?”
他说:“二级市场本来就波动大,只要我们还在做事,谁能说我们什么?”
当然,我和他说这一些,不是因为我可能接项目,而是因为我还有些天真,想通过沟通挽救一下未来可能被掏空的韭菜的钱包。
我们的对话并不愉快,但他最后留下来的一句话,让我感觉意味深长甚至后背发凉。
他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三、韭菜应该怎么选?
有人总结出一个奇怪的逻辑:既然大家是来赚钱的,那么,反正我们看不出项目好坏,那我不管你项目是不是实干家,你如果“只做事不拉盘”,那你就是坏的!
这个逻辑看起来奇怪,但是你看,每一个盘子崩掉的时候,最先组建、最快组建的就是维权群。
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好维权的?但人心就是这么奇怪。一个愿打、一个却不愿意挨。
而项目方或喊单者当然早想好了套路,而且他们有自己的逻辑。比如这位:
我是不玩资金盘的,我要的是“稳稳的幸福”。
从这个角度去看,“只做事不拉盘”,真的是耍流氓吗?我不同意。
因为拉盘最终都是为了拉盘,有“拉”就意味着有“砸”。
项目方的钱是有限的。比如当前,一个区块链项目向机构融资数千万是很不容易的,如果用来做事可以做很多,但是如果用来拉盘,真的拉不了多少。
每个人被割后选择不同,我的选择是更加谨慎的研究项目、选择项目。
只要相信区块链有未来,那么价值投资就有未来。在这样混沌世界的早期,投资一些有价值、有前景的好项目,获得上百倍的回报,并不是天方夜谈。
我选择在币圈坚持日更的最大理由,就是因为坚信区块链世界中有金矿可以挖,而不是有击鼓传花的游戏可以玩。
“赚到钱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我同意。但我更愿意延迟满足,把时间放长远一点。
今天因为考虑到文章性质的关系,我回避了几乎所有的项目名称。
但请记得,大宇所有的操作都是实盘的,我会保持公开,让我们一起进步。
——END——
声明:大宇不接任何币圈的商业推广和软文。
只坚持推送一项小福利:我邀请,你躺赚。点击专属链接注册币安,持续稳定获得我邀请返佣的一半,另有币安高达40%交易手续费减免。
注意:币安基础交易费就只有火币的一半,结合起来能省很多。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