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张博:区块链应用于司法的相关理论没有形成体系_区块链:区块链

11月8日,在“区块链技术与版权保护”研讨会上,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张博提到几个方面问题,第一,区块链应用于司法的研究成果和历史资料较少,学术积累比较薄弱,相关理论没有形成体系。第二,立法缺失。国内外没有相关的专门立法对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新型取证方式予以相应的规定。2018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有关区块链存证的规定应用范围仅限于3家互联网法院。第三,国家没有出具区块链的技术标准,行业规则尚未形成。张博与同事之前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很多人对于区块链缺乏统一的认识。第四,对于存证公司没有设定准入制度,行业监管比较缺失,目前存证公司开办和经营不需要信息产业主管部门颁发电子许可证,仅仅有备案证明,缺乏效应资质的审核。这让法官往往需要从平台资质、中立性、举证技术、存储过程、是否有可验证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证据的可信度。第五,当事人对区块链存证技术概念认识比较模糊,即使是专业律师也不例外。比如,有的律师会在庭审中仅仅出示一份电子证书,但这是不够的,还需要与之相关联的证明公司存证的资质、存证流程以及验证过程的证据。此外,法官认定证据也存在一定的障碍,目前法官对于区块链证据的认定仍然处于探索之中,没有成熟的规则。

动态 | 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电子数据存证数量超过1000万条:12月2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举行“天平链应用接入技术及管理规范”新闻发布会,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天平链”已完成跨链接入区块链节点19个,完成版权、著作权、互联网金融等9类25个应用节点数据对接,采集各方上链电子数据存证数量超1000万条。(腾讯网)[2019/12/2]

声音 |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互联网存证探索的创新,集中体现在区块链技术上:据正义网消息,近日,在“电子数据的司法运用和前沿理论高端论坛”上,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李经纬表示,目前收到的全部案件立案申请,都是通过电子诉讼平台在线提交的。互联网法院具有广阔的空间,互联网存证取证认证探索的创新,集中体现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上。[2019/4/13]

动态 | 北京互联网法院已完成17个司法区块链节点建设:据民主与法制时报消息,北京互联网法院建立的电子证据平台天平链,目前已完成17个司法区块链节点建设,24个互联网平台或第三方数据平台和存证平台之间的应用数据对接。据了解,上线3个月,当事人通过电子诉讼平台提交的材料全部通过天平链进行了存证,截至目前存证材料数已达187623条,验证证据文件316个。[2019/1/10]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15ms0-6:50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