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鉴真,践行初心——浅谈区块链技术为食品供应链赋能_区块链:PEXO

6月中旬,一条三文鱼进入公众视野,搅动了整个中国大地。

6月11日,北京在连续50多天没有新增病例的背景下,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月12日又新增两例。通过对新增确诊患者的共性分析,发现他们都去过同一个地方: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到了晚间,北京发布紧急通告,在新发地市场,相关部门从进口三文鱼的切割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

这就是事件的起因,但却不是事件的源头;从近期的媒体消息来看,关于传染源究竟是什么,传播路径在哪里等关键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近日,又爆出向中国出口肉类的美国泰森公司出现大规模聚集感染,该公司每年向华出口大量的肉类,这也让很多人担忧这些肉类是否安全。

本着科学的态度,在确凿证据出现前,多加猜测是没有意义的,但在这次的一系列事件中,一个关键领域再次被广泛关注:食品安全。

TK艺术品溯源鉴定平台生态正式上线:据官方消息,TK艺术品溯源鉴定平台生态10月1日正式上线,TK Coin不仅仅只是让艺术品投资领域更加透明、公正以及便捷,同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性打造了一个自治、共享、共建的区块链社区。TK Coin六大发行优势决定了 TK Coin必然成为区块链产融结合的完美生态圈。

据悉,TK Coin将于10月5日上线天平交易所。[2020/10/1]

通过食品传播感染,以致疾病蔓延,以及食品召回的高成本,都是食品安全问题中亟待解决的关键,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数据的回溯能力。

一般来说,食品的回溯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原料、生产、检验、成品出库,至物流运输、市场等产业链完整过程。主要分两条线:一是顺向跟踪,即从原材料供应商、原料库存、生产管理、成品、物流、经销商至终端消费者,另一条是逆向溯源,即由终端消费者向上逆向追溯,直至查找到食品的源头信息,实现食品来源可查。

新华社:凡有溯源需求,皆可区块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0个左右协助疫情防控工作的区块链相关应用上线,类型涵盖了身份管理、信息确认、供应链金融、信息采集确认等场景。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区块链正在逐渐从模型阶段走向实战阶段。在供应链管理、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众多领域,区块链都可以提升实体经济的效率。其应用领域大概可以总结为:但凡需追溯,皆可区块链。无论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图纸全记录、安全回溯,还是金融、征信等领域的数据安全,哪怕是夫妻之间的“小承诺”,有追溯的需求,就有上“链”的可能。(新华社)[2020/4/18]

就拿肉类来说,虽然行业内普遍建立了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但由于生产经营环节众多,很大程度上依靠行业自律。比如供应商的生产,多数较为分散;运输中主要依靠第三方冷链物流;储存中的仓储服务不规范等,一旦供应链中某个环节有所疏忽,食品安全问题依旧可能发生。

动态 | IBM宣布完成28吨桔子的区块链溯源测试:IBM今天宣布,已经完成了区块链技术的测试,此次测试的为食品溯源,此次测试品为28吨桔子,共3000箱大约108000个,在2月5日的中国新年之前完成交付。主要的运输单据,提单,都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上。IBM声称,对于试点项目,IBM创建了一种电子提单(e-BL),在文件流程自动化的过程中,它帮助将管理流程“缩短到一秒钟”,而标准的基于纸张的流程需要5到7天。“通过使用电子提货单,我们看到了如何简化整个运输过程,使其更加透明,并节省大量成本,”水果进口商韩电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戴凯姆(Tay Khiam Back)在一份新闻稿中说。[2019/2/1]

众所周知,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它拥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等特点,天生就具备各种技术,来保障食品在生产、运输、存储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可靠性。通过区块链技术,可预防食品安全问题,也会对对供应链上各环节有警示作用。

动态 | 乌干达咖啡公司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咖啡溯源:据iol消息,乌干达咖啡公司Carico Cafe已开始使用区块链技术来追溯咖啡从农场生产到商家发货的全过程,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产地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Carico Cafe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因为消费者通常愿意为那些可以追溯到原产地的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上个月该公司一款名为Bugisu Blue的咖啡已经区块链认证后运抵南非。[2019/1/26]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区块链技术的一个优势是数据透明公开,不可篡改。

在区块链的网络里,每份食品可以是一份数据,当生产者发送了一份数据之后,要确定它中途没有被人篡改过,可通过数字签名技术,将数据缩短到某个固定长度,然后使用发送者的私钥对数据摘要进行加密,每份食品就有了一个专属的数字签名。

邢春晓:区块链或能为食品全程溯源提供支撑: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邢春晓在2018中国区块链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上称,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当下我国急需相关的技术、平台来构建食品、农产品管理监管模式,区块链或许能为食品的全程溯源和安全共治提供重要支撑。[2018/5/18]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钥来解密数据,以验证数据是否生产者为发出,同时可以验证解密后的数据和收到的数据是否匹配,来验证食品的数据是否被篡改过。

很多时候,之所以人们无法验证事情的真实性,仅仅是因为获得的信息是不足的。比如,我们要判断饭店里的一盘菜是否干净卫生,大多数时候只能通过店面是否正规,桌椅是否干净,盘碗是否干净等情况,进行主观判断。

假如,我们能跟踪一盘菜的完整供应链,从原料生产、加工、运输和储存,再到进入饭店厨房进行制作,如何保存、清洗和烹制等环节,甚至包括服务员传菜等所有信息,再来判断这盘菜是否干净卫生就很容易。

如果食品的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区块链回溯,数据对每个顾客都是透明公开的,且不能篡改。区块链技术就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一个前提,即数据的公开透明。

区块链技术的另一个优势是以公开记录对抗造假。

传统“中心化”的数据无法彻底解决数据造假,对于数据的交易,需要解决的是重复支付的问题。即签名都是有效的,但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中,通过共同账本,公开所有交易记录,每个人都可以获取整个网络中的所有交易记录,从而验证数据是否被使用过。

现有的食品供应链中,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比如猪肉的生产信息,绝大部分掌握在养猪、屠宰和加工等上游环节,下游的销售端和消费端要验证上游的信息,需要大量的数据核对和重复检查,成本太高,根本不可行。

如果能把猪肉从养殖、屠宰、加工,到运输、储存、销售和使用等每个环节都纳入区块链,一块猪肉的就是一份数据,所有参与者共同负责记账,自动记录和核实每一次数据变动的信息。这就让食品供应链上的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随时获取到食品的一系列真实信息,而任何单个节点的数据造假行为,都不会被其它节点认可同意,这就有助于实现数据的真实性。

要指出的是,保证信息透明,数据不可篡改,必须贯彻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原则。但并不是所有的区块链都能彻底贯彻“去中心化”,在某些公链上,存在部分敏感信息缺乏隐私性,密码学技术不成熟,导致数据膨胀、性能低下等问题。某些私链,由于无法保证数据的真实和完整性,难以真正降低风险,反而可能加剧信息失真。

去中心化的程度是由网络的技术特征决定的,一条价值高的公链,协同网络如何运行,制度决定和设计否创造经济价值,才是关键。从这一点讲,需要团队对技术持续的打磨,有自己的机制设计和制度演化。

全球第一条落地的大数据公链,魔数MDC正是一条纯粹的,出发点只以数据为对象的公链。在魔数MDC中,用户通过私钥将上链数据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其他任何人都无法私自查看。任何能够采集到的数据均来自用户授权,并且在区块链上不可篡改,这大大提高了数据的真实性。用户提供授权的数据说明用户确实存在强烈的主观需求,每一笔交易都记录在区块链上,有效解决欺诈造假的问题。

在系统外围建立一个可信的区块链系统后,还需要站在应用的角度,才能让食品安全问题迎刃而解。

ICS-相互链作为魔数MDC的生态伙伴,本身是一个以社群共享经济联动体系为核心,通过技术与运营辐射万千行业与亿万用户的生态网络。

举个例子,若双汇、海霸王等生鲜巨头和ICS-相互链生态合作,得到区块链技术的加持,基于ICS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将溯源技术应用到生产加工的各业务板块,建立生产上下游全产业链的管理模式,实现对生产线可量化、可跟踪、可溯源化的管理,更加安全透明地管理食品信息,进一步突出企业的价值。

同时,通过ICS-相互链的数据分析技术,在实现数据透明的同时,通过自荐和推荐的方式来快速达成市场信息匹配,帮助更多的食品企业拓展市场,促进其行业的健康发展。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食品安全重在细节。ICS-相互链肩负社会责任,致力于利用区块链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食品环境。

道法自然,照见人心,人才归位,百业俱兴。在当前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食品安全已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发生与人们身体的健康,ICS-相互链在自身深厚的技术与扎实的数字营销基础上,通过区块链技术不断完善食品供应链的安全体系,践行科技初心,履行赋能实体的社会责任。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265ms0-4:54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