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头版评论:雾里看花央行数字货币_数字货币:DETA

.details.details-contp,p{word-break:normal;text-align:unset}pimg{text-align:center!important}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可能会扩容,A股整个概念板块都沸腾了。

市场的憧憬很美好,数字货币的普及将惠及相关产业链,利好上市公司。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忽略了文件的细节,商务部通知明确指出,当前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是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四地以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这些地方成熟之后,才会视情况扩大到其他地区。

证券时报:数字人民币加速“攻城略地” B端市场想象空间巨大:证券时报今日发文:“数字人民币加速“攻城略地” B端市场想象空间巨大”。文章表示,2020年以来,数字人民币试点加速落地,在地区试点上,已形成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北京、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10+1”格局;同时,试点场景丰富,已覆盖文化旅游、民生服务、大学校园、商业连锁、公共缴费、交通客运、示范街区、三农等特色化场景。专家表示,随着试点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在B端的市场空间充满更多可能,打通企业级支付后,数字人民币凭借支付贯穿企业运营中各个环节场景,借助现金流运行沉淀出足够的数据,基于这些信息资源,将可能加速实现商户的数字化,对企业资金、产品等进行综合性管理和记录。不仅如此,还能帮助企业构建完善的上下游供应链等各细分场景,实现传统商户企业的互联网化,降本增效。[2021/7/12 0:43:36]

从现有能够看到的零星试点信息来看,未来数字人民币主要的应用场景应该集中在线上,而非线下。以记者的理解,大概率的情况会是用户在手机上下载由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APP,数字货币的获得和使用都在这个平台上实现。数字货币的使用体验和我们习惯的第三方支付软件应该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不同的地方在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企业产品,而数字货币APP是中央银行提供的支付服务。这也符合央行对数字货币应用范围的定义,即主要实现对M0即流通中现金的替代,而现金正是中央银行直接发行的支付工具。

声音 | 证券时报:数字货币核心系统、认证系统、钱包系统预计空间在180亿左右:1月13日,证券时报发文梳理了数字货币产业链建设机会。①央行端:预计央行端系统将以自研自建为主,但央行端的关键技术选型将决定商业银行系统规格,预计认证/加密体系的选择将成为关键;②投放端:传统账户系统需要改造,银行机具或也有小幅改造可能;新建系统方面数字货币核心系统、认证系统、钱包系统预计空间在180亿左右;③流通端:支付机具有改造需求,整体替换需求在200-300亿左右;支付体系中服务商角色不会消亡,有望加速向服务化转型;ToB应用发展预计在数字货币运行稳定之后,有望产生现象级应用空间广阔。[2020/1/14]

当然,我们知道第三方支付软件为了拓展应用范围,曾经在线下收单环境中花了极大的代价实施地推,以确保用户体验良好。这也是市场对未来数字货币产业链预期的核心所在。但记者以为,尽管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APP也需要投入资源打通线上线下,但其与企业支付产品最本质的不同点在于,央行作为支付市场的管理者,可以调动现有的资源匹配需求。更何况,央行早已明确数字货币和现钞一样,也是法定货币,是任何支付场景都有义务支持的产品。因此,数字货币应用过程中带来的商业机会,很有可能没有市场预期的高。

声音 | 证券时报:区块链重构保险行业信任关系:11月25日,证券时报发布文章《区块链重构保险行业信任关系》,文章指出,保险的本质是互助,但一个信任成本很高的社会,本质上是互害的,互助很难有效率地进行。区块链的出现,用分布式的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方式,为“重构信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希望和可能。[2019/11/25]

而记者最关心的问题,是数字货币会给“央行-商业银行”这个二元银行体系带来什么挑战?下载数字货币APP,是否就等同于个人直接在中央银行开立账户?如果大规模铺开,会不会对央行资产负债表乃至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带来影响?这些问题,才是数字货币问世前,真正需要认真思考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0ms0-3:87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