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辉:数字人民币或在年内扩大试点,未来将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并行_数字货币:区块链币圈币种知识大全

对比广泛使用的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数字人民币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了「账户松耦合数字钱包」模式,可以满足用户面对面时离线交易需求。

推荐阅读:《链闻精选好文|深入解读DCEP与各国央行数字货币架构与影响》

原文标题:《李礼辉:DCEP试点逐步扩大前的几点考虑》受访者:李礼辉,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来源:中国日报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消息,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正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针对当前数字货币试点进展情况,未来是否会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以及其他相关热点问题,《中国日报》近期邀请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李礼辉进行了专访。

李礼辉:数字货币可去现钞、去中介,但国内区块链还处在规模化可靠应用瓶颈: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10月18日在媒体活动中表示,数字货币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其中一个就是去现钞,让日常生活更加简单,实际上也会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二是去中介,会让金融竞争更充分。目前法定数字货币是因为政府的背书而可信,如果其他机构发行的数字货币,李礼辉认为,要做到五个方面的要素才有可能被信任:1、具有公众信任机构的信任背书;2、具有商业价值的客户规模;3、具有可靠的机关交易合支付平台;4、具有可审计的金融资产做支撑;5、具有行政许可的市场准入。虽然区块链技术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但李礼辉认为目前区块链发展还处在一个瓶颈状态,即规模化可靠应用的瓶颈。他表示,这几年中国在区块链专利的申请方面已经做得很好,甚至超过了美国,但在底层这些所有高价值的基础领域,我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华夏时报)[2020/10/18]

李礼辉,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

声音 | 李礼辉:区块链原代码基本都不是中国自己的 这很危险:据新浪财经消息,由财经杂志主办的主题为“全球格局变化下的应对与抉择”的2019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于12月7日在海南三亚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出席并演讲。李礼辉表示,区块链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形成,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底层技术还不成熟,我们的规模化、可靠运用的瓶颈还没有突破。现在区块链所采用原代码基本上都不是中国自己的,这种技术性的依赖会造成未来发展比较大的问题,这是很危险的。[2019/12/7]

记者:目前数字货币试点开展的情况如何?是否具备进一步扩大试点的条件?

李礼辉: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一些小规模的应用场景已经得到了验证,有了公开的案例。但试点范围仍然相对较小,涉及人数较少,真正扩大试点范围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未来,数字货币试点可以考虑逐步推广,前提是保证底层技术和系统平台达到稳定运行的标准,应用场景的设计能够满足大众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李礼辉:区块链金融应用的最佳路径是多中心联盟的分布式共享账本:近日,以“区块链的金融应用”的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表示,无论是技术可行性,还是经济的可行性,区块链金融应用的最佳路径应该是多中心联盟的分布式共享账本。他补充道,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结构在小规模的虚拟社区中继续生存和发展,有中心的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将会成为区块链技术规模化应用的主流结构。[2018/5/10]

从进展程度来看,今年年内或明年年初进一步扩大数字货币的试点范围是有可能的,但能否较快推广至全国还需要观察。

如果数字货币试点进一步推开,首先需要满足规模化可靠运行的基本条件,即满足「超大市场级别业务」和「高并发」的需求。「超大市场」指一旦试点扩大,将会涵盖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主要区域,范围广,消费人口密集。「高并发」指在技术层面可以保证数字货币系统能够同时并行处理相当多的用户请求。如果试点扩展到港澳地区,还要考虑相应的制度安排。涉及到数字货币跨境使用的,要有综合化的技术平台进行对接。

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李礼辉:应制定常态化数字金融审慎监管制度: 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6日在北京表示,金融不再只是二维的平面世界,而是可以折叠的三维空间。金融制度创新应该完善大数据应用的制度环境,建立统一共享的大信用系统,制定常态化数字金融审慎监管制度,最终实现穿透式监管。李礼辉建议,立足于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制定虚拟货币监管制度,引导数字金融健康发展正确方向。针对虚拟货币匿名交易,联合研发可行的技术方案,有效管控资金在链上地下的流动。[2018/1/7]

从技术层面来看,在试点过程中应当形成相应的数字货币研发、应用、市场推广等标准,且在成熟的时候接受第三方的审核与认证。在实验期间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在现有的试点安排过程中加以解决,这样在扩大试点之后才能有更加稳固的基础。

从制度层面来看,在正式发行数字法币之前,监管部门还应当出台相关的法规以完善对整个系统的规定和监管措施,这将需要一个更长的准备周期。

记者: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数字人民币有何竞争优势?

李礼辉:对比现在广泛使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例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数字人民币最大的区别是其采用了「账户松耦合数字钱包」的模式。在该模式下,不需绑定银行账户,可以满足用户面对面时的离线交易,即交易双方在脱网的情况下可将终端设备相互贴近,利用近场通讯功能实现价值的交换,这也是数字货币相较于第三方支付的一项重要突破。另外在大额支付方面,数字货币可能也会有一定的突破。

央行数字货币能否替代第三方支付,主要取决于它的便捷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运维及使用成本的高低。如果经过试点,数字货币的应用可以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能否替代第三方支付则是一个市场选择的过程,这期间也可借鉴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采取相应的激励手段,解决科技研发、系统维护、市场运行等方面的效率问题。

从当前的设计角度来看,未来数字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银行卡可能是一种更为确定的趋势。预计央行数字货币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和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并行,成为主要的支付工具,而不会很快产生替代效应。

记者:数字货币的发行将如何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李礼辉: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要走出国门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金融制度方面的沟通和衔接。经过多年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些成绩。在2020年第一季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中,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达到2%以上,是2016年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一揽子货币后的最高水平。但与美元、欧元相比,人民币距离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还有一定的差距。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是维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主要依托中国经济的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目前,在经常项目账户中,贸易和服务项下的人民币跨境流动基本上已不存在限制。在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方面,还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主要是发达经济体近期实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带来的外溢效应,以及国际资本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冲击。在开放资本项目的同时,需要特别关注金融安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也会受到来自外部的阻力。

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使用,需要和国外的平台进行对接,还会涉及货币互换制度的相关安排,因此需要更为复杂的基础和条件,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也会对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制度设计产生相应的影响。

而数字货币的设计目标在现阶段是替代纸币和流通中的现金,即M0,主要应用于日常消费、零售支付的场景,尚不会成为金融交易和跨境投资中使用的工具。

来源链接:cn.chinadaily.com.cn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0ms0-5:83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