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工作论文:如何在金融科技发展中避免重蹈网贷平台覆辙_区块链:区块链

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既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又能有效应对潜在风险和挑战,建立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避免重蹈网络借贷平台的覆辙?近日,银保监会发布的2020年第二期工作论文给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这篇名为《虚拟资产的国际监管思路及其对建立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长效机制的启示》的论文,作者为深圳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文红。现年49岁的李文红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在赴深圳任职前,为银保监会创新部主任。此前,李文红曾多次就资管新规、银行理财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方面的工作安排公开表态。银保监会工作论文称,在金融业务对现代科技的应用呈加速趋势的情况下,监管机构应当密切跟踪研究区块链、分布式账户等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业务模式、风险特征和银行监管的影响,加强与金融科技企业的沟通交流和政策辅导,强化专业资源配置和工作机制建设,做好监管准备。与此同时,要对“新业务新模式”及时进行穿透定性,明确业务实质和所应适用的监管框架。工作论文指出,总体上看,各国监管机构普遍在现行监管框架下,依照金融业务的本质,分类实施准入管理和持续监管。为此,要求各金融监管部门按照“穿透”原则,无论某项业务采用何种名称和形式,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研究其业务模式、产品结构和流程,分析其业务实质、法律关系和风险特征,明确其是否需要纳入监管以及所需申领的牌照类型和适用的监管规则。论文称,目前,国内外已形成广泛共识,鉴于金融业的高风险性和负外部性,所有金融业务都应当持牌经营并纳入金融监管。因此,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科技企业,只要从事同类金融业务,都应取得法定金融牌照,遵循相同的业务规则和风险管理要求,以维护公平竞争,避免监管套利,防止冒用“技术”名义违法违规开展金融业务。谈及建立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关键的,论文认为,在于能及时对各类实质为“金融业务”的经营活动进行穿透定性,对没有牌照但实质上开展金融业务,或者虽有牌照但超范围经营、未按照业务实质遵守相关监管法规的情形,在规模不大、社会影响面较小的时候就及时果断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止今后再出现“类网贷问题”。否则,待非法或不规范金融业务发展到较大规模后才进行整治,往往会导致金融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付出沉重代价,也容易干扰经济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对于“监管沙盒”,银保监会工作论文表示,要密切跟踪研究各国在监管沙盒机制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试点机制,即中国版的“监管沙盒”。对于可尝试但又暂时看不准的业务,可先在有限范围内进行试点,根据试点情况决定是否持续开展并予以推广,既避免监管制度安排妨碍金融创新,也防止因监管不足和滞后造成“创新”风险隐患。与此同时,工作论文还提出了一些需要关注的其他问题,主要包括:金融业务和非金融业务是否存在不恰当的融合、是否存在交叉补贴?有没有按照商业和市场原则开展关联交易?有没有运用垄断地位和资金优势,进行低价倾销、亏本销售,造成了不公平竞争?另外,有没有做好客户信息保护,有没有不恰当地使用客户信息?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金融业,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整体的长期稳健发展,因此不仅是金融监管机构,也是其他政府部门需要高度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银保监会: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合理应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金色财经报道,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城市智慧化水平。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合理应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提升城市金融服务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并充分发挥资金、技术、渠道、人员等方面优势,拓展线下网点和线上渠道的多元化城市服务功能。[2022/5/16 3:18:40]

声音 | 银保监监事陈伟钢:依靠数字金融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在12月6日由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火币中国承办的“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和区块链国际合作论坛”上,银保监监事陈伟钢表示,数字金融对新旧动能转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依靠数字金融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对一些落后或者是利润不好的产业,要对它的转型进行资产的定价。在资产评估,科研,人才股权激励等方面,数字金融都有用武之地。包括对老旧设备的改造,合理利用应收帐款货款等方面,数字金融有很大应用潜力和空间。[2019/12/6]

动态 | 广发信用卡委外催收区块链项目获银保监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奖:据东方今报消息,近日,广发信用卡中心“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信用卡委外催收应用实践项目”获2018年银保监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课题研究二类成果奖。[2019/4/17]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金宝趣谈

[0:78ms0-3:67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