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购买加密资产的理由是什么?
对比特币的信仰?
对技术的追求?
还是对新生事物的好奇?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西班牙用户Eneko,曾经为了赚钱入场的他为何会成为加密资产布道者?本篇blog为大家讲述他的故事。
为保证故事可读性,以下内容将以Eneko的视角进行描述。
我今年40岁,居住在西班牙的Bilbao,是一名计算机科学的高级技术人员。
现实中的我是一家公司的IT总监,主要负责网络信息技术与安全。加密世界中,我是一名不太称职的投资者,同时是一名加密世界的布道者,我会带着我的“KriptoTxapela”去世界各地做加密货币的见面会。
“KriptoTxapela”是我设计的一顶帽子,这里面包含了我对加密世界的认识跟看法:
两名俄罗斯人因从加密矿工窃取86枚比特币而受审:金色财经报道,俄罗斯托木斯克市的两名居民将因“大规模抢劫”而受审,罪名是从当地一名加密货币矿工处盗窃加密货币。他们当时从他那里勒索了价值超过3.6亿卢布(超过480万美元)的加密货币。两人强迫受害者在加密货币交易所登录账户,并从一个有90BTC的钱包中向他们转账86BTC。他们将面临最高15年的监禁和最高100万卢布的罚款。[2023/2/16 12:11:07]
比特币,加密货币的起源;
以太坊,智能合约的开始;
火箭则意味着“tothemoon”;
Bilbao的旗帜代表着我来自哪里;
啤酒则是我们meetup必不可少的东西,是加密社交的灵魂;
最后一个是鬼脸,代表着加密资产的匿名性。
高盛官网首页发布《数字化:从加密货币到元宇宙,探索正在重塑经济的大趋势》见解板块:金色财经消息,高盛(Goldman Sachs)官网首页发布《数字化:从加密货币到元宇宙,探索正在重塑经济的大趋势》见解板块,在该板块中主要有元宇宙与 Web3、欧洲的数字经济、区块链与去中心化网络等几个主题,每个主题包含多篇相关报告。(goldmansachs.com)[2022/3/24 14:15:51]
时隔6年,拥有第一枚加密资产
经常会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进入加密行业?这可能跟我的个人经历有关。
作为程序员的我会本能地去关注各种新技术。2011年比特币的白皮书在IT界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所以我就去网上看了比特币的白皮书,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比特币。但当时我忙于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了解它,只是走马观花看了一下。
经济学家Tyler Cowen:已经从加密怀疑者变成加密乐观者:2月14日消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家教授Tyler Cowen近日在接受Techcrunch 采访时表示,自己从一开始的加密怀疑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转变为加密乐观者。他在加密行业里看到很多“超级聪明,比经济学家还聪明的人”和很多印象深刻的项目,认为他们会取得成功。
此外,Cowen认为,我们最终会同时使用集中式加密和去分布式加密,它们将提供完全不同的功能,两者都很强大。但他不认为加密货币是一种“货币”,而是一种新型计算机、新型法律体系以及实现可靠去中心化共识的新方法。它们最类似于计算的进步,而不是某种货币政策问题。更像是统一的发展,一种思考方式,而不是将它们视为货币。
Cowen还预测,未来十年大部分加密货币将会消失。就像十五年前也有很多社交媒体公司不存在了,但显然“社交媒体”依然非常重要。(techcrunch)[2022/2/14 9:50:22]
直到比特币出现在了维基百科上,我才开始关注它,但也没萌发购买或者交易它的念头;之后的的日子总是或多或少听到关于加密资产暴涨暴跌消息。在2016年比特币的价格多次创下新高,于是在2016年底,我开始深入地研究它。大概在2017年1月左右,我拥有了第一枚加密资产,我购买了0.5个比特币,15个ETH还有20K个XRP,但是由于时间过去太久,我不记得这些加密资产花费了多少钱了。当时的我特别想穿越到过去,告诉2011年的自己,买它!
观点:疫情之下日本一批投资者或已从加密交易所撤出资金以防范潜在风险:根据日本加密货币交易协会(JVCEA) 此前公布的3月数据,日本注册的活跃加密账户数量从2月份的2048501个减少到3月份的20448806个。这意味着3695个账户可能没有交易过任何数字资产。加密交易所Bitbank的市场分析师长谷川友哉(Yuya Hasegawa)在8月3日的一份报告中说,尽管三月份加密交易员的活动有所减少,但日本交易所的法定存款数量却有所增加。部分原因可能是日本家庭希望获得10万日元(约合940美元)的刺激资金。长谷川表示,其中许多存款在交易所停留的时间并不长。长谷川在报告中称:\"当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到更广泛的金融市场,并产生了追加保证金的需求时,一大批投资者可能已经从加密交易所撤出了所有资金,以筹集一些现金。一些投资者这样做,可能是为了防范紧急状态可能导致的收入减少和失业等潜在风险。”然而,长谷川表示,活跃账户数量的小幅下降“并不一定意味着日本用户对加密货币失去了兴趣”。(Cointelegraph)[2020/8/4]
其实我购买加密货币的理由很简单——赚钱。这虽然听起来很俗,但是我觉的大概99%的加密资产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是为了赚钱,从而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并不羞耻,这应该是普罗大众的愿望。
动态 | Cagayan经济特区预计从加密货币授权中获取6800万美元:据Bitcoin.com报道,归属于菲律宾政府的Cagayan经济特区(Ceza)正在发放更多的加密货币许可证。Ceza的管理者表示,离岸公司对许可证的兴趣“超出了我们所有的预期”。已有17家公司全额支付许可费用,还有19个正在筹备中。Ceza预计将从加密货币授权中获得约6800万美元的收入。[2018/7/31]
加密货币投资,我算不上一名合格的投资者
在投资加密货币这件事上,我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为了赚钱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我赚到钱了吗?我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
我个人认为将加密资产作为投资手段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进入这个市场之前,你需要明白几件事情:一是用闲置资金投资。加密市场24小时不间断的交易模式,风险比传统金融要大。万一急需用钱但遇到市场行情下跌,就面临割肉退场的风险。二是谨慎选择合约杠杆等风险较高的产品。
但是对于初入加密市场的我来说,在没有交易经验的情况下买了各种各样的山寨币,也加入过很多ICO、IEO项目,这其中有输有赢。我曾经购买的资产有的已经归零了,不过也有不错的项目,但挑中这些优质项目的几率比较小。合约和杠杆我也玩过,在知道高风险的情况下我仍然选择梭哈,由于不懂得如何去控制风险,我的仓位多次被爆仓。
在经历了起起伏伏的投资生涯后,我开始变得“佛系”。最近我除了长期持有一些主流币种外,也开始尝试一些比较稳健的投资方式来获得被动收入。
西班牙政府遏制了人们的投资需求
在我看来,加密资产还有区块链会是未来的趋势。我十分喜欢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加密资产,这很方便。我经常会使用加密资产去购买食物或者租车。我相信,未来所有的企业都会逐渐向数字化靠拢。
但目前,西班牙政府对加密资产并不友好。政府对于加密交易施予重税,不少西班牙加密货币投资者都试图隐藏他们自己的国籍。而且,很多想要从事加密资产相关的业务公司,通常会选择将公司从西班牙撤出。我认为,只有西班牙政府对加密货币更加友好,才能有利于加密行业的发展。
而西班牙人对加密资产的态度是两个极端。就像我身边的朋友,他们有一部分对加密资产嗤之以鼻,有一部分人对此又十分感兴趣,他们会找我了解加密资产的情况并咨询意见。说到这里我就需要讲一下我用的交易所了。
几年来,我使用过大概有20多个交易所吧,而现在我还在使用交易所只剩下4家,库币就是其中之一。大概是2017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我第一次使用库币。那时候库币上线了NEO交易对,KCS价格一路高涨,我记得在15美元交易过KCS。那时候年底举办了汽车大赛,我们都非常疯狂地参加。
比起频繁交易,我更喜欢在交易所赚取被动收入。库币有杠杆借贷、staking还有Soft-Staking等多种获得被动收入的方式,这一点对于新用户十分友好。
我相信加密资产的未来,所以我成为了一名布道者
我认为加密资产是未来的趋势,这会是新时代的开端。但现实是很多人空有一颗想了解加密资产的心,却找不到任何可靠途径。甚至还有不少不法分子打着加密资产的旗号进行。
我想要所有使用加密货币的人知道加密货币是什么、他们如何工作、如何使用钱包、如何降低被风险等。对我来说,让大家都了解加密世界十分重要,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可以让更多人成为让加密世界前进的推动力。
我结交了一些喜欢加密资产的朋友,我们会一起举办加密资产主题的meetup,我喜欢跟人们谈论加密货币。到目前为止,我在瓦伦西亚,巴塞罗那,马德里,纳瓦拉,布尔戈斯,毕尔巴鄂,维多利亚,圣塞瓦斯蒂安等地都组织过线下见面会。
其实参加meetup非常有趣。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来参加线下聚会的人对加密货币一无所知,不同时间段,人们想要了解加密资产的理由都不一样。
2017年的第四季度,我们举办了一场100多人参加的meetup,见面会上的人们渴望持有加密资产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赚钱。到了2018年的夏天,情况改变了,当时有一场35-50人左右参加的meetup,他们对技术还有项目方很感兴趣,可能那次参会的人本身也有很强的技术属性。
在线下见面会中,我也发现了几个局,让大家避免了财产损失,我很开心。
我很骄傲我可以为很多对加密世界心存向往的人打开进入这个世界的大门。虽然加密世界依旧面临合法合规的问题,但这确实是一个十分令人振奋的新世界。
作为一名技术从业者,世界上拥有各种令人着迷的技术,但我却被区块链技术吸引,它的安全性、加密技术、公钥和私钥、硬件钱包等都深深吸引着我,我相信未来会有围绕加密资产发生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也希望我们可以一起见证加密资产的未来。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